公务员考试常识如何备考(公务员考试选对复习方法)
公务员考试常识如何备考(公务员考试选对复习方法)要总结每次做题练习或模拟训练的经验体会,逐渐形成一套应对考题和整个考试的自己的思路、习惯、方法和技巧。通过专项练习和模拟实战来痛切了解和掌握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全部特点和一般情况,并进行实际模拟。应试的实践体验和测验的真切感受是考前准备的一大重点。如果缺乏这样的准备,哪怕相应的应试理论、方法、要略接触一百次,也都只能是纸上谈兵。主要目标:总结做题经验,突破薄弱环节,对应试方法和实际情况做到心中有数。考试大纲是当年考试的根本依据。当年的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从具体的内容范围、题型特点到考试要求都取决于这个大纲。无论中央国家机关还是地方国家机关的公务员招录考试,从内容到形式即使有所差别,也都依然完全以这个大纲为准,亦即都必然会严格依据于这个大纲。因此,充分了解和把握这一大纲,对于进行更明确具体、更集中有效的应试准备具有非常现实的价值。主要目标:对不同的考试内容和题型进行专门训练,掌握相应的特殊技巧、要
考上公务员也有两年了,翻看着已经有点陌生的公务员吧,竟发现很多去年相互鼓励一起备考的童鞋还在备考。细看了一些帖子,有两点体会,一是很多人的精力都没花在点子上,二是很多人走一条效率很低的路。觉得有些备考方法不能不说,对于还要上班上课、拿不出大块时间复习的童鞋,效率应该会大大提高吧。
2015年国考我是以双69分的笔试成绩一次拿下的,职位我就不透露了,竞争也是极端激烈的,但实际上我复习的时间也只有不到两个月,请大家注意这个数字。 我当时就是这样复习的:
第一轮(浅尝辄止阶段)
主要目标:吃透考试大纲的要求,做到准确定位,夯实基础,为下一阶段的题型突破做好准备。
考试大纲是当年考试的根本依据。当年的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从具体的内容范围、题型特点到考试要求都取决于这个大纲。无论中央国家机关还是地方国家机关的公务员招录考试,从内容到形式即使有所差别,也都依然完全以这个大纲为准,亦即都必然会严格依据于这个大纲。因此,充分了解和把握这一大纲,对于进行更明确具体、更集中有效的应试准备具有非常现实的价值。
第二轮(潜心修行阶段)主要目标:对不同的考试内容和题型进行专门训练,掌握相应的特殊技巧、要则和本领。研究、揣摩真题,把握试题的难易程度。
要进行专门的做题训练,形成善于做每一种题型的熟练性,特别是要掌握该类内容测验、该题型应试的专门方法和技巧,最好是通过多次反复练习同样一类内容和题型来做到非常牢固地掌握相应的特殊技巧、要则和本领,使自己对于同样的或类似的测验能够完全娴熟自如地应对。仔细研究分析真题,真题往往反映了人才招录政策的走向,系统全面地了解这一“晴雨表”,可以使大家预测未来试题的发展趋势,而这种预测在实际考试中对考生心理上的支持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第三轮(重点进攻阶段)主要目标:总结做题经验,突破薄弱环节,对应试方法和实际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要总结每次做题练习或模拟训练的经验体会,逐渐形成一套应对考题和整个考试的自己的思路、习惯、方法和技巧。通过专项练习和模拟实战来痛切了解和掌握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全部特点和一般情况,并进行实际模拟。应试的实践体验和测验的真切感受是考前准备的一大重点。如果缺乏这样的准备,哪怕相应的应试理论、方法、要略接触一百次,也都只能是纸上谈兵。
第四轮(全面开花阶段)主要目标:保持题感,调整心态
考前一周,一切的活动都要停下来,为心态让路,调整状态和作息规律。在此基础上,按照考试时间,去做那些原来已经做过的真题和模拟题让自己保持做题状态。
1.申论不一定需要准备。贴吧里经常看到一种观点:申论准备的时间越长,答题时感觉越好,分数往往越低。虽然有些极端,却也不无道理。楼主2012年国考,申论认真准备了一个月,半月谈、人民时评不知道看了有多少,美妙的句子背得滚瓜烂熟,答题时用的“小词”那叫一个拽,结果分数叫一个惨:40 。总结原因就在于,准备的越多,写作时受到的禁锢也就越多,想当然地把材料跟诚信、和谐社会等大而空的主题联系起来,自己觉得站位很高,殊不知已经脱离材料太远,给考官的感觉就是你的文章是早就准备好的,能得高分才叫奇迹呢。于是楼主破罐子破摔,2015年国考基本没准备申论,到了考场上跟着感觉走,每一道题都从材料中找答案,不求用语多么华丽,句式多门磅礴,站位多么高远,只求紧扣材料,按部就班,反而能得到60 。虽然不高,但总算及格了。说这些的目的,是为了告诉吧友,不必一味跟风看枯燥的半月谈、人民时评、新闻周刊之类的,如果自己实在看不下去这些高谈阔论,倒不如将这些时间花在行测上更实在些。
2.学会抄材料。上面提到答题紧扣材料,怎么体现紧扣材料?就是材料中的原句原词,给考官一种熟悉的感觉。贴吧里有个帖子用的词非常到位,“概括”而不是“归纳”。一言以蔽之,就是“从材料中来,到材料中去”。楼主的感觉是,有些关键词必须来自材料,而不是自己自以为是的归纳。这一点在2013年国考申论中体现得尤为明显,无论是讲解妈祖还是缸窑,都只能靠从材料中提炼,由不得自己发挥。
3.平时多练笔。不一定非得练习申论中常见的议论体,而是想到什么写什么。我所在单位的大笔杆子告诉我,写作这种东西是相通的,某单位的办公室主任公文写得好,写小说也是一把好手。细细琢磨也是,写得多了,感觉自然就有了,遣词造句上就不会捉襟见肘,逻辑结构上就不会混乱不堪。所以,厌倦了申论那“八股文”的风格,平时可以多写写随笔,不知不觉自己的申论水平会有意想不到的提高。
以上是楼主个人的备考方法,不一定对每个人都有作用,但求点滴有益,如有不当之处请指正。敬祝各位吧友天天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