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寻找成吉思汗读书笔记(成吉思汗与今日世界之形成)

寻找成吉思汗读书笔记(成吉思汗与今日世界之形成)在成吉思汗之前一千多年以来,以他后来征服的花剌子模为界,东西两方先后兴起和衰亡的帝国们,都在诠释人类社会不断趋于复杂和纠缠的文明——政治、贸易、文化、战争,都已经达到了古代世界的顶峰,北宋时期的中国南方商品经济已经达到了很高的程度。人类社会的走向究竟会朝着怎样复杂的阶段演进?历史就是这么吊诡。其三,直接承继蒙古帝国国土最多的国家——苏联,为了防止蒙古自辉煌历史中汲取力量而求民族自治,有计划、有组织地长达半个世纪的对蒙古从地理、物质、文化、民族治理等各层次的瓦解和破坏。上世纪三十年代开始,苏联就对蒙古国最神圣地带——肯特山一带——传说中成吉思汗幼年青年生活成长之地,也可能是他最后埋葬之地——周边近一千平方公里范围实施全封闭,并建立军事基地,以便实行军事化管理。苏联解体后,这些基地逐渐被废弃,成为一片有可能遭到核污染的废地。圣山肯特山 另一方面,从欧洲几乎所有关于中古历史的学者笔下,都可以看出

寻找成吉思汗读书笔记(成吉思汗与今日世界之形成)(1)

维泽福德的蒙古史研究著作。

蒙古史和成吉思汗传记应该看了几本了,不过说实话,看到这个本子,才意识到一个被忽略的重大问题——铁木真及其家族史,实际上算是近古时代被有意识掩盖、污蔑和封印得最多的一段历史。为啥?

其一,当然是蒙古人自身的传统习惯,铁木真时期蒙元文化尚未真正成型,文字流传本就极少,加上蒙古人强调隐秘的葬丧习俗,这个真正白手起家一字不识的旷古帝王,实际上一直被湮没在有意识制造出来的迷雾中。

其二,蒙古帝国统治范围实在是太大,对于任何一个被它征服的文明来说,都算得上一种耻辱——自诩为文明的世界,被来自北方荒漠的蛮族征服,在摆脱其直接统治之后,都急于洗清一切,尤其是当前居于市场与文化统治地位的西欧诸国。

其三,直接承继蒙古帝国国土最多的国家——苏联,为了防止蒙古自辉煌历史中汲取力量而求民族自治,有计划、有组织地长达半个世纪的对蒙古从地理、物质、文化、民族治理等各层次的瓦解和破坏。上世纪三十年代开始,苏联就对蒙古国最神圣地带——肯特山一带——传说中成吉思汗幼年青年生活成长之地,也可能是他最后埋葬之地——周边近一千平方公里范围实施全封闭,并建立军事基地,以便实行军事化管理。苏联解体后,这些基地逐渐被废弃,成为一片有可能遭到核污染的废地。

寻找成吉思汗读书笔记(成吉思汗与今日世界之形成)(2)

圣山肯特山

另一方面,从欧洲几乎所有关于中古历史的学者笔下,都可以看出成吉思汗之影响力——无论是愤恨,还是感叹,成吉思汗应该算得上后代最多的帝王,其后世中居于王位的最迟可到乌兹别克斯坦的最后一任国王(七个世纪)。如果没有七个世纪以来无数后来的学者、帝王、政客们不遗余力地掩盖和消解,这种统治力的余威会有多大,难以测度。

历史就是这么吊诡。

在成吉思汗之前一千多年以来,以他后来征服的花剌子模为界,东西两方先后兴起和衰亡的帝国们,都在诠释人类社会不断趋于复杂和纠缠的文明——政治、贸易、文化、战争,都已经达到了古代世界的顶峰,北宋时期的中国南方商品经济已经达到了很高的程度。人类社会的走向究竟会朝着怎样复杂的阶段演进?

突然间成吉思汗就出现了,他出现的时机是那么个关口——西方世界罗马帝国已分崩离析,中东取而代之的是诸多新兴穆斯林国家,东方的契丹帝国已经败落,宋帝国也进入收缩下降阶段,完颜金国和李氏西夏虽然正在勃兴,但整体上的控制力远不及之前的契丹和大唐——一个周边诸多传统大国都在衰落和群雄并起的时期。

成吉思汗所有的经验和性格,却与这些文明毫无关系——简直就是毫无关系。他成长于最直接、最残酷、最无情的大漠草原,他的母亲是在嫁人的路上被他父亲抢夺而来的,他的父亲则是被世仇毒杀的,为了争夺继承权他杀死了自己的哥哥,他自己的老婆则也被世仇抢走,这一系列几乎等同于自然生存竞争的人生,能磨练出怎样的心智?

他所有的策略和战略,都来源于自小开始的捕猎经验,悄然包围、事先设伏、围追堵截、追求速度,不论是草地里的大鼠,还是几百万人口的城池。他蔑视一切等级权贵,甚至于传统蒙古人最重视的血缘关系,他重视在行动中检验人们对自己的忠诚,并注重与忠诚的人建立组织,依靠这个忠诚原则的紧密团体去整合资源。

就是这些源自大漠荒野生存竞争的基本原则,却聚集起了那个时代最为恐怖的战争资源,几乎所向披靡,击破了所有前一千年积累起来的文明法则和文明成果。

寻找成吉思汗读书笔记(成吉思汗与今日世界之形成)(3)

传说中的出生地,额尔齐斯河畔

这不是一种历史的吊诡,或者说,是上帝的玩笑?

作者认为,正是铁木真的暴行,成为当时全世界最强大的整合力量,为其后七百年的全球化进程提供了最基础的蓝本。一是最初为战争服务的横跨欧亚大陆的通道建立,二是由于海战失利,转而走向贸易的海上路线建立,三是事实上增进欧亚大陆各端精神物质交流,四则是在蒙元帝国初中期经济政策的宽松,对贸易的促进和支持。如果没有强有力的战争手段,这种整合也可能会发生,但一定不可能在短短的半个世纪里发生。

这里有三点关于铁木真早期生活和转变的说法:

其一是铁木真在其二十岁左右年头上,确实经历了一场转变,即涉及他人生道路的抉择。之前,他虽然在家庭内斗和世仇追杀过程中,展现出了一定的勇气和策略头脑,但归根到底,他愿意过平常猎人的生活。

当年在草原上,基本就是两种生活方式:狩猎和放牧。狩猎可以以家庭为单位单独行动,仅靠个人狩猎技巧即可存活,缺陷就是难有稳定的食物和供给来源,生活必然艰苦贫穷;放牧则拥有稳定的肉、奶来源,生活质量更高,但却需要管理更大的事业,同时还须时时提防其它族群的劫掠,必须与人竞争水草资源。

因此,当时的放牧群体多是大型联合部族,涉及人际关系处理和地位等级。这是年轻的铁木真所不喜欢的地方。所以,即便他在迎娶孛儿贴,获得了珍贵的黑貂皮嫁妆,把黑貂皮大衣赠给克烈部的王罕,被王罕认为义子时,他也不愿意进入王罕帐下,仍然选择了狩猎生活。

其二,真正改变他人生道路的事,是世仇部族蔑儿起人劫掠走了他的妻子孛儿贴这事。对于此事,铁木真的反应的确不寻常。一般而言,狩猎者是根本无法与放牧部族对抗的,因此在遭受到放牧部族劫掠时,只有忍受逃命的份,到另外一个地方重新开启新生活。

但铁木真没有,他在不尔罕·合勒敦山,即肯特山,也即蒙古人的长生天山里躲藏了三天之后,经过反复思考,做出了出山投奔王罕,与义兄扎木合一起找蔑儿起人复仇的抉择。这个抉择,使铁木真放弃了狩猎人身份,走进了牧民生涯,也就促成了一系列改变,最终改变世界格局。天知道他在肯特山里躲藏的三天发生了什么。

蒙古秘史中记载,在攻击蔑儿起人一战中,铁木真展现的是个人英雄主义,他单人单骑闯进蔑儿起人阵中,大叫孛儿贴,直到孛儿贴循声找到他,然后两人紧紧地拥抱在一起。——这是整部蒙古秘史中唯一温情的部分,这在蒙古传统习俗中也是不常见的,这一年,铁木真才19岁。事后,即便孛儿贴怀孕产下长子术赤,在一片怀疑孛儿贴此孕并非铁木真的亲生时,铁木真终身也没有对孛儿贴有任何一丝一毫的怀疑和嫌弃。

其三,铁木真早期的作战策略,源自他作为猎人的经验,但对于子民的管理、军队的管理乃至战场管理的经验,则都来自扎木合。

扎木合比铁木真更早成为一个独立部族的领袖,是他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管理和作战经验传授给了铁木真,而且还非常大度地让铁木真在自己的帐下保持一个相对独立的部族单元。当然,这些都造成了两人日后的彻底分裂。

寻找成吉思汗读书笔记(成吉思汗与今日世界之形成)(4)

成吉思汗西征过程中建立,当时最快捷的欧亚大陆驿道,这是全球化的最基础蓝本

同时,也正是由于铁木真早期惨痛经历中,多是被亲戚和族人背叛所致,他逐渐形成了一种治理策略——看重人的能力和对自己的忠诚度,而非世袭贵族和血缘,来使用人——这在当时的草原世界,是一种全新的资源整合方式(如何使用人才,即是资源整合方式),使得铁木真的族群和军队,有了更为广泛的基础。

即便是对待已被自己征服的敌人,铁木真也从不把投降者当奴隶看待,同样根据投降者的能力和忠诚度予以任用。

在铁木真后来整整六十年的征伐历程中,没有一个将领背叛过他,反过来,他也没有惩处或伤害过任何一名将领——这在世界历史上也几乎没有过——反思直至今天的历史,即便是我们辉煌百年的历史,也没有过。因此,这可能不仅仅是策略问题,而有性格和魅力因素。

以下整理下铁木真治下蒙古帝国侵略能力的来源和特征:

其一,顺从自然、毫无历史羁绊的创新。铁木真的优势在于没有任何过去文明积累下来的传统羁绊,他只敬畏长生天,因此,他在战略、策略的制定上,完全是顺势,顺应自然时势,而顺应时势,对于既有的知识结构和文明结构来讲,就是革新。

比如他整合其它部族的方式,是按照增强实力原则来的,对于不服从的首领,坚决消灭,对于服从的人员,一律平等接纳,绝无歧视。

比如他完全清除掉贵族等级和血缘关系影响,建立军队,采用十进制方式组织军队,十夫长、百夫长、千夫长等,军队组织严密,同时又保持充分灵活性,可以任意组合。

比如他虽只懂马战,却在与女真金国、西夏作战过程中,认真学习围城攻坚的方法,并且步兵战法与骑兵战法相结合,独创了一套攻坚战术。

比如他为了管理幅员辽阔之帝国,采用因地制宜的方针,坚决支持宗教信仰自由,轻税重商。比如到晚期,他的军队大量采用火药、枪炮,重点运用远程攻击方式完成攻坚。

其二,实效第一。铁木真应该算得上世界史上少有的没有显著不良嗜好,始终崇尚简朴实效的帝王了。

他从来不追求其他国家帝王追求的什么声名、什么长生不老,虽然按照蒙古人习俗严禁讨论死亡,但他一直都明白自己最终要回归草原大地,所以他的战略思想基础就是简单直接,追求实效——打仗的目的就是胜利,胜利的目的就是获取战利品,整合资源,只要能达到战胜的目的,达到抢劫的目的,一切行为都是允许的。

一般人因为教科书和电视剧的缘故,都会有些误解,认为铁木真的森森万骑如何如何,其实在作战过程中,铁木真的战法极其狡诈,他们经常性的示弱,佯败,而且从来不粉饰他们的劫掠行为,甚至要求被战胜国用恶劣的文字描写他们,这样反而可以起到恫吓的效果。

铁木真与任何其他对手较量,都如同他当年与王罕、与扎木合较量一样,从来以谦卑的姿态对人,寻找你的弱点。他没有任何架子,没有任何讲究,只要能带来利益,带来胜利,怎么样都可以。

其三,成吉思汗战法。当然这是大家都感兴趣的,这其中当然有一些误解。蒙古人有一定身体素质上的优势,主要源自他们以肉和奶为主,因此,整体素质和健康程度都要优于吃小麦、吃稻米的民族。长期在草原上生活,在忍耐力和体力上也有先天优势,不用读书,所以耳聪目明。

蒙古人数量不多,鼎盛时期的成吉思汗军队也没有超过12万人,所以铁木真从一开始就重视士兵的单兵持续作战能力,也更重视远距离攻击——骑射。在大部分战斗中,铁木真军队很少与对手近身肉搏,这样对骑兵损伤很大,他的战术更多的是远程打击,以快速穿插打乱敌人阵型,分割出小块加以砍杀歼灭。

用他总结的在对付太阳罕的战法口诀:进若山桃皮丛——部队行进时用三两结对方式纵向行军,利于分散隐蔽;摆若海子样阵——摆阵型则是漫山遍野,同时,也意味着远程攻击射箭时,是一层接一层,第一梯队射箭完毕紧跟着第二梯队,如此循环往复,如同海子波涛一般;攻若穿凿之战——进攻时如拉锯一般,快速冲击敌人阵型,反复冲击。

第二个战法特点就是示弱寻机。铁木真进攻西夏、进攻中东时屡用不爽,那就是示弱佯败,首一接战,一般就是有意溃退,通过长时间的逃跑,把敌人的阵型拉长,分散兵力,一旦到了有利地形,也就是敌人战马疲弱的时刻,瞬间换马反攻,往往就可以直接全歼追兵。

大将速不台(郭靖的原型)就是这方面的大师,在术赤,以及术赤之子拔都进攻东欧的诸多战役,速不台就是利用这样的战术把东欧诸国一一击败,在欧洲史上如明星般的条顿骑士团什么的,都是这样被歼灭。东欧诸国的贵族也这样被一一杀死。这也是为什么欧洲史上极为痛恨和污蔑蒙古人入侵——他们引以为荣的一切,在铁木真简单直接的攻击下可谓不堪一击。

寻找成吉思汗读书笔记(成吉思汗与今日世界之形成)(5)

条顿骑士团重甲骑兵,在矮小的蒙古马面前不堪一击

第三个战法特点就是恫吓和宣传。非常不简单的是,铁木真不识字,但却异常懂得利用语言文字的宣传效力——反过来讲,这也可能是他极度不信任文字的原因。

从战法上,他使用骑兵围城,不断呼喝,但始终不真正进攻,截断粮道水源,用栅栏围城等等手段不一而足,目的就是恫吓敌人,打击被围者的信心。同时,让被占领城镇的文化人写宣传稿件或者传唱歌曲的方式,宣扬蒙古人的杀人行径,这种自己人写的东西,有着特别的恐吓效力。

第四个战法特点就是重视远程攻击。之前是用箭,在征服了阿拉伯世界之后,获得了金属和火药的制造方法,铁木真就促动军队开始大量使用火器。蒙古军队应该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火炮攻城的军队——几乎所有他们使用火炮的战场,敌手都是主动投降——被吓的。

总的来看,其实后世的拿破仑战法,不过就是把火炮战法进一步加强,其它诸如骑兵恐吓,善于利用地形等,都从铁木真而来。

这种军力在铁木真去世后十年达到了顶峰,其子窝阔台发动两线战争,即对南宋开战,同时对东欧开战,两个战线距离达到了惊人的8600公里。自那之后700余年,美军及其盟军从欧亚两地发动对纳粹德国的反攻,才稍微接近了这个战线长度。

另外就是拔都之子旭烈兀,攻占了巴格达——当时阿拉伯世界的中心,这一战绩,直到700余年后,美军发动海湾战争才予以重现。

其四,惊人的宽松。与欧洲史的相关说法相反,蒙古帝国的屠戮并没有欧洲各国当年自己的屠戮厉害。铁木真习惯的做法,是先送书去,说明要对方向自己称臣,如果不听,就会杀死对方的国王和贵族。一般他也是严格按照自己的承诺去做的,投降的一概不问,除非又反叛,凡是不肯投降的,一定屠城。

形成模式之后,他也没有再变过,绝不杀降。同时,即便是处决对手,铁木真也从来不允许折磨对手,甚至是不许见血地杀死。相比之下,中国也好、阿拉伯世界也好、欧洲诸国也好,都对自己人发明了各种残酷的刑罚,惩罚的人数可不比蒙古人杀的少。

那个时代最为惊人的宽松,是在大家都毫无疑义地奉行宗教不宽容时,铁木真坚决维护宗教自由——这既来源于他追求实效的理念,也来源于他个人经历。

当初他被王罕和扎木合击溃,逃命逃到只剩下19个人跟着他,护着他,其中就有基督徒和穆斯林。由于他的宗教宽容政策,在进攻穆斯林世界时,本地受迫害的基督徒无一例外地倒向了蒙古军队。最终,他既利用基督徒的管理能力,又利用穆斯林的商业能力。

在继承他汗位的窝阔台去世,到两线作战的十年间,统治当时世界上最大帝国的,其实是四个女人——铁木真四个儿孙媳妇。为首的就是窝阔台的媳妇苏罗帖禾儿,这四个女人都是基督徒。她们最大的成就是稳定了在蒙哥担任大汗之前的政局,并且推进商业贸易和教育。那个时候,纸币已经广为流行,且为了控制货币发行量,成立了专门的管理机构,承担起央行功能。

寻找成吉思汗读书笔记(成吉思汗与今日世界之形成)(6)

怯薛是成吉思汗的禁卫军,后世一直视为一支神秘部队

受草原传统习俗的影响,铁木真乃至其后的窝阔台、蒙哥、忽必烈,治国方略上都显示出了重生的特点——蒙古习俗忌讳谈论死亡,忌讳以死亡威胁。所以从铁木真开始,直到忽必烈,蒙古的律法相比同时代的西方基督教、伊斯兰教国家,东方的宋帝国,都要宽松和人性化。

比如,蒙古对人最高的刑罚就是鞭刑,不允许对人进行肢体残害,甚至于汉化后的元帝国律法,也规定对罪犯的刺字也仅限于手臂以下,决不允许到头部;元帝国的律法倡导保释,也倡导以货币减罪——这是非常典型的重商主义做法;非常慎重对待死刑,即便是在汉化最为彻底的忽必烈,在位的三十四年,也仅处决过两千名罪犯,平均每年不到七十人——远少于现代国家。

到忽必烈建立汉化程度很高的元帝国时,甚至把行政决策体系也做了全面调整——他把其祖父创立的忽里台会议决策方式,应用到了行政管理中,在元帝国,官阶并不重要,没有所谓的一把手负责制,从中央到地方,一切行政事务都要通过政务会议商议决定。

为了减少烦扰,忽必烈提倡建立各种民间行会组织,以这些民间组织来替代行政体制解决民事纠纷。忽必烈甚至建立了真正的公务员体制——以带薪的职业公务员来替代官员处理日常行政事务。

这些行政方面的创新尝试,直到600年后才有人重新开始实施。

铁木真的重商主义一个重要体现就是,尽管律法宽松,但对于保护货币和商业体系,用了重法——比如不使用纸币的,判处死刑,商人可以宣布破产来免除债务,但仅限两次破产,超过的就判处死刑。而要贯彻商业贸易,就必须使人们接受教育,为此,忽必烈的元帝国建立了一百六十六所公共学校——类似今天的高校,且委托八思巴创立统一文字使用的字母表,当然,忽必烈也没有强制执行,他依然沿用其祖父的策略——一切事务都在自由竞争中胜出,要以自身的优势来取得垄断地位。

包括对宗教也一样,在窝阔台时代,他就很喜欢召开基督徒、佛教徒、穆斯林的辩论会议,喜欢听三方争论。因此,他之后的帝王也都是从实用角度来使用宗教。

寻找成吉思汗读书笔记(成吉思汗与今日世界之形成)(7)

苏勒德,黄金家族的精神之旗,当代复原品

总之,雨打风吹去,自铁木真去世五百余年后,他的帝国风雨凋零,不仅如此,东欧对于蒙古人的反击最为剧烈,以苏联为首,对蒙古历史进行全面清算,从记录、文字到传说,进行系统清除,甚至把蒙古整整一代学者包括语言学家、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都有计划地迫害摧残。直到上世纪60年代,连铁木真最后剩下的苏勒德——精神之旗,也被苏联政府褫夺不见。

成吉思汗,一个近古时代,成长于最偏僻草原部落,远离当时人类文明繁华,但却最终成为第一个具备现代人意识的帝王。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