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学了离异父母该给学费吗(青未了一起上大学)
上大学了离异父母该给学费吗(青未了一起上大学)本着求真务实的态度,我就此话题专门向老娘进行了求证。我问:当年上学给我多少钱啊?娘答:一个学期给你600,你那时候仔细,还干家教还能剩下钱呢。我追问:是一个学期还是一年?娘说,我想着你哥那时候一个月给80多,到了你一个月给到100了。当然,这也不叫哭穷,这是渲染一下气氛。一到入冬,我的工资卡就异常吃紧。采暖费要交,双11又到,各种开销纷至沓来,女儿的生活费是在我如实陈述地哭穷之后动用的余额宝积蓄,关键是这积蓄只出不进也快见底了。之前没怎么觉得,学费、杂费、生活费,转账、红包,从来没犹豫过,这满打满算才俩月忽然发现自己那点儿工资不禁花啊。于是,一个月该给女儿多少生活费成为了一个需要审慎对待的问题。当然,严肃地说,不是钱的事儿,而是要让女儿养成勤俭的习惯,所谓勤俭持家久、诗书继世长,不能坐下大手大脚的病根,要明白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谁家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咱家八辈子铁
之十一:一个月生活费给多少?
女儿怯怯地问道:咱们家是不是特别穷啊?
妈妈发出疑惑的表情。
女儿接着说:每次给我生活费的时候,爸爸都说得特别惨,给我咱们家已经破产却仍在全力坚持供我念书的感觉。
我憋着乐骄傲地说:我用一个人的工资支撑起家庭几乎所有的日常开销,这才是男人该有的样子。我很享受,我要给自己点赞!
一到入冬,我的工资卡就异常吃紧。采暖费要交,双11又到,各种开销纷至沓来,女儿的生活费是在我如实陈述地哭穷之后动用的余额宝积蓄,关键是这积蓄只出不进也快见底了。
之前没怎么觉得,学费、杂费、生活费,转账、红包,从来没犹豫过,这满打满算才俩月忽然发现自己那点儿工资不禁花啊。于是,一个月该给女儿多少生活费成为了一个需要审慎对待的问题。
当然,严肃地说,不是钱的事儿,而是要让女儿养成勤俭的习惯,所谓勤俭持家久、诗书继世长,不能坐下大手大脚的病根,要明白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谁家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咱家八辈子铁杆赤贫,早些年间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你回老家看看你老爷爷的土坯房子早已颓圮倾塌,那叫一个惨啊……
当然,这也不叫哭穷,这是渲染一下气氛。
本着求真务实的态度,我就此话题专门向老娘进行了求证。我问:当年上学给我多少钱啊?娘答:一个学期给你600,你那时候仔细,还干家教还能剩下钱呢。我追问:是一个学期还是一年?娘说,我想着你哥那时候一个月给80多,到了你一个月给到100了。
问题接着来了,1989年的100块钱,用于日常消费的购买力相当于现在的多少钱呢?答案也是众说纷纭。“如果从工资角度来说,90年代的100元相当于现在的2900元,如果从房价角度来说,90年代的100元大约相当于现在的1400元~3300元,如果从猪肉角度来说,90年代的100元大约相当于现在的600元。”
我认真地回忆并对比了一下,从食堂饭菜来看,一份肉条的价格应该能翻15-20倍,但一份汆白肉的价格估计怎么也得涨了20-30倍。
女儿根据她两个月来的消费情况测算,每天饮食开销80元上下,婉转地表达了一个月总算下来希望给3000元的诉求。
3000块啊,按照工资增长差不多,按照房价也配得上她所在的二线城市,按照猪肉价格?要是说猪肉比那时候涨了6倍我还真有点不信,最近肉价又开始飙升了。
我还是应该向同学们求证一下,看他们都给孩子多少钱?
大学同学的孩子大都已经大学毕业,或工作或在继续深造。三位姐姐给的答案是,坐标长春,五六年前就2000-2500块钱一个月了,这还不包括平时的奖励和周末红包。总之为了拉拢孩子,各村有各村的高招。最后的结论是,在福州一个月3000块钱,不多,八成应该还不够呢。
这仨姑姑都挺心疼我姑娘,每次回长春、去吉林市,她们都好吃好喝好招待,对女儿那叫一个亲,里里外外生怕照顾不周。既然是当成自己孩子疼,我想这给出的标准肯定靠谱。
网上也有很多类似的话题,很多亲历者列出明细给出自己的答案,高的迹近炫富,少的也两三千元,真正勤俭度日的通常只能靠媒体挖掘或从别人口中得知,贫穷者往往是在脱贫致富之后才会舔舐自己曾经的艰苦岁月。
我很清楚,女儿除了有些馋嘴之外,基本不会乱花钱,乱七八糟的网购都是满足她的个人小小兴趣,不是啥大钱。
家长通常的逻辑是,钱可以给,但不要只是在要钱的时候才想起爸妈,要完钱就消失得无影无踪,要懂得感恩,懂得尊重家长的付出。
想到这里我蓦然发现,就是直到现在我都没有好好想过当年父母一个学期给我600块钱是个什么水平?当时我一个月还有30多块钱的饭票补助,而女儿现在只有95块6毛7。而我父亲,当年一个月的工资能有几百块呢?可惜他老人家去世20年了,已经无法求证,而我母亲念叨的还总是一个月58块钱的光景。不管怎么算,按照我们八辈子铁杆赤贫,到了我父亲这一辈“国企一般干部 家属”的家庭状况来看,一个月给我100块钱,这给家庭带来的负担应该远远超过目前女儿月花费3000块钱。我没记得父母跟我算过什么账,也没记得父母跟我叨叨过什么不容易,没有哭穷卖惨,更没有说什么要懂得感恩。也可能是因为我知道家里不富裕,知道精打细算,由此早早获得了父母信任的缘故吧。
每一个家庭有不同的实际情况,每一代人都有共同的责任,二三十年后,当我的女儿面对这同样问题的时候,她或许也会想起当年。给多少本没什么标准可言,其实更关键的是看孩子自身。在父母眼里,只要孩子上进,那再多的钱也花得值,如果冥顽不灵,再少的钱都感觉花得冤枉。
让我们高兴的是,从现在情况看,这钱花得还行!
壹点号一路迤逦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