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才现在过得怎么样(相当于现在什么学历)
秀才现在过得怎么样(相当于现在什么学历)很多豪绅完全可以用钱来为自己买一个名声,所以在科举制出现之前,朝廷上的重臣能说得上名号的基本都被世家阀门所垄断,哪怕朝代更替,世家确是能屹立千年的,可见这种权利的垄断有多么可怕,直到隋朝时期,才出现了我们很熟悉的比较公平的科举制度。后来人们也发现了察举制的弊端实在太大,所以就放弃了这一制度,改用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比起察举制来说给了平民多一些的机会,但总体来说依然只为贵族阶层服务,九品中正制的内核与察举制还是一样的,都是换汤不换药,内里可操作的空间依旧很大。街上书店中的书一本都要达到二两至三两,这个价钱已经抵得上一个正常农家一年的花销了,可见平常人家想要读书有多么艰难,所以一开始察举制就完全将平民阶层排除在外了,察举制是彻彻底底为贵族阶层服务的。察举制并不同于后来的科举,以大规模并公平的考试进行选拔,而是由人来推荐的,也就是说,只要你有才华,并且名声传了出去,你就可以请求一位贵族阶层的人
“秀才”一词对大众来说并不陌生,很多影视剧和文章中都会出现,人们对于秀才普遍的印象都是穷酸书生,是古代读书人的底层人士,但其实“秀才”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简单,古代的秀才也并不全是穷酸的,能成为秀才已经是万中无一的人才了。
其实人们对秀才有所误解,也是因为秀才与我们现代的学历没有等同,并没有一个比较正确的公式,所以才会有人认为,秀才只等于我们现代的初中毕业生,但其实秀才所象征的现代学历还是很高的。
说起秀才是如何产生的,那么大家第一个想到的肯定就是科举制,科举制至今已经有了2000多年的历史,是运用最多的一种考试制度,在古代科举制就是皇帝选拔人才的主要方式,所以,现代人们最熟悉的也是科举制。
但其实,科举制是在隋朝时期才出现的,隋朝之前选拔人才的制度都不是科举制,而是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之类的,科举制是吸取了前人的经验改革而来的一种制度。先说说察举制,察举制是在汉朝时期出现的,众所周知,古代的书籍是非常贵重的东西,特别是儒家文化发扬光大之后,更是将书籍视为圣物,平常百姓家中是不可能有书籍存在的。
街上书店中的书一本都要达到二两至三两,这个价钱已经抵得上一个正常农家一年的花销了,可见平常人家想要读书有多么艰难,所以一开始察举制就完全将平民阶层排除在外了,察举制是彻彻底底为贵族阶层服务的。
察举制并不同于后来的科举,以大规模并公平的考试进行选拔,而是由人来推荐的,也就是说,只要你有才华,并且名声传了出去,你就可以请求一位贵族阶层的人来为你做推荐,将你推荐到皇帝身边,然后你就能做官了。
但这种做法内里可操作的空间太大,所以能选到真正人才的概率还是太小了,其中有很多拿钱财来贿赂的,所以察举制存在的时间也并不长,真正的平民百姓根本没有可能在这种制度下实现自己的理想。
后来人们也发现了察举制的弊端实在太大,所以就放弃了这一制度,改用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比起察举制来说给了平民多一些的机会,但总体来说依然只为贵族阶层服务,九品中正制的内核与察举制还是一样的,都是换汤不换药,内里可操作的空间依旧很大。
很多豪绅完全可以用钱来为自己买一个名声,所以在科举制出现之前,朝廷上的重臣能说得上名号的基本都被世家阀门所垄断,哪怕朝代更替,世家确是能屹立千年的,可见这种权利的垄断有多么可怕,直到隋朝时期,才出现了我们很熟悉的比较公平的科举制度。
科举制度比起前面的几种制度要公平许多,尽管还是存在着客观上的差距,但给予平民阶层的机会多了太多,毕竟科举制度下是没有门槛的,不会要求你是什么阶层才能来参加,哪怕那些世家阀门自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有比旁人更加渊博的知识积累,他们的底蕴也更深厚,但在科举制度下,起步点是一样的。
平民阶层只要省吃俭用,自己努力并不是没有可能考上,所以科举制度出来后,以平民之身入官场,后来还做到高位的人还是有很多的,科举制才是真正让平民能够改换门庭的一条通天大道。
而今天要说的秀才其实是科举制度中的第二环,在现代人看来,秀才似乎是古代考取功名中最简单的一关,毕竟我们所听到的看到的,实在有太多秀才了,所以也误认为古代考取秀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但其实古代科举想要过关的难度不亚于现代的高考。
前面十多年的学习时光就不必多说了,古话常说“十年寒窗苦读”,这句话是对古代读书人最好的诠释,而当可以开始考试之后,你面前还有着很多道关卡,第一个要过的就是童生试。童声是还分为三道考试,别看“童生试”中有个“童”字,就认为这是儿童级别的考试。
古代不知道有多少人就折在这第一道考试上,甚至还有那七老八十还在考童生试的,可见这第一道门槛就已经拦下了大多数人,而考过童生试之后要马不停蹄地接着考府试、院试,两门考试都通过之后才可以称得上是秀才。
这两门考试的难度也是相当大的,按照现在的体量来说,就是将几个县的人放在一起来抉择出几十名,所以现在有一种言论认为,以这种考试难度类比现代的话,差不多就等于高考了,而秀才其实相当于是名校毕业的本科生,所以在古代秀才的含金量是很高的。
“秀才”的含金量只要你考上了秀才就可以见官不跪,还可以免除赋税,名下还可以挂很多土地,而且随之而来的还有这个名声所附带的价值,就比如你日常所接触的阶层就完全不一样了,读书人的圈子与普通人之间是有着天然的壁垒的。所以古代的秀才社会地位还是很高的,而且当一个家族出现一个秀才之后,整个家族的地位,声望也会有所提升。
而且即使后面考举人一直考不过,秀才这个功名也不会被剥夺,所以可以用秀才的功名开私塾,专门教周边的小孩子读书,古代的夫子身份地位怎么样,想必众人大家也是知道的,所以所谓“穷秀才”这个“穷”字并不只是指代他们的金钱,而是更多的是指他们的知识储备,毕竟秀才比起后面的举人、状元之类学识还是不够看的。
结语其实古代的考试与现代考试也是有异曲同工之妙的,都是一种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难度,而想要成为古人诗中“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少年郎,则需要我们每个人自身的不断努力,从古至今只有自律、坚持、努力的人才有可能获得这样的成功。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