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大学校长毕业致辞(牛津公学校长彭长贵)
牛津大学校长毕业致辞(牛津公学校长彭长贵)投身教育四十年华 只因一个字“值”从1981年走上讲台开始算起,彭长贵迎来了教学生涯的第四十个年头,他无怨无悔扎根于教育,痴迷于教育,他说:“在身体条件允许的前提下,未来的几十年我还会一直沿着国际化教育的轨道一直走下去。”直在大家争抢生源的时候,彭长贵大胆清退了一批不适合牛津公学的学生,“有学生不收”的做法让很多人无法理解,他说我们在必须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之间做出选择。憨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成都的桃蹊路两旁树木葱茏,牛津国际公学成都学校(以下简称:牛津公学)便藏在这街巷中,校门外是老成都的安逸与闲适,而校门里是成都国际化教育的生机与活力。正如我们对桃蹊路的释义一样,牛津公学正用它丰富的内涵、高贵的气质吸引着众多学子。
在“小而精”的牛津公学校园里,我们遇到了一身西装的彭长贵校长,他脸上始终挂着微笑,身旁的同学亲切地称他为“Charlie”,就是这样一个亦师亦友的校长,在牛津公学一待就是十年。
痴
彭长贵对于教育是痴狂的,至今编撰、出版教育类图书30多本,深入研究英语教学与高考,对比了英国、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的课程方案,从而选择出适合中国孩子的课程体系。
直
在大家争抢生源的时候,彭长贵大胆清退了一批不适合牛津公学的学生,“有学生不收”的做法让很多人无法理解,他说我们在必须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之间做出选择。
憨
从1981年走上讲台开始算起,彭长贵迎来了教学生涯的第四十个年头,他无怨无悔扎根于教育,痴迷于教育,他说:“在身体条件允许的前提下,未来的几十年我还会一直沿着国际化教育的轨道一直走下去。”
投身教育四十年华 只因一个字“值”
今年是57岁的彭长贵在牛津公学的第十年,也是他教学生涯的第40个年头。因幼时家境不好,彭长贵被动选择了师范专业,而如今的他爱上教育,扎根教育,影响了一批又一批学生。回首自己过去40年的教育生涯,他说:“我只有一个字——值!”
1981年,彭长贵师范毕业,第一次走上讲台,17岁的他还稍显稚嫩,甚至讲台下有的学生年龄比他还大,靠着一股倔劲他坚持了下来,在三尺讲台上一站就是几十年。
1997年,彭长贵有机会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担任教育援助项目翻译。回国后在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主持外语教学工作,这段经历让他对外语教学有了深入的研究。来到牛津公学后,他一直专注于英国课程体系的国际化教育的钻研。
至今,彭长贵已经主持编纂、撰写、翻译出版了30多本图书,涉及国内英语教学、教育教学改革、高考改革等多方面内容。他已经在成都教育界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在成都各大媒体上,都能看到他作为专家解读高考政策。
这样一位英语名师,师范学的却是数学专业,提起半道出师、自学英语的经历,彭长贵是侃侃而谈。他付出的汗水浇灌了教育领域的一方土地,结出桃李满天下。
作为四川省知名国际化教育专家,彭长贵先后培养和帮助了100多名学生成功进入剑桥、帝国理工、伦敦大学学院、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爱丁堡大学、曼彻斯特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加州大学欧文分校、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凯斯西储大、学多伦多大学、麦吉尔大学等世界顶尖名校深造。这便是他40年教师生涯的见证。
彭长贵说:“过去40年的教育生涯虽有酸甜苦辣 但也是我最幸福的时光”。
一个好校长成就一所好学校
有人说,一个好校长等于一所好学校。作为牛津公学校长,他对国内国际化教育有着深刻的独到理解,他所提出的“国际视野、中国灵魂、文化使者”的办学理念得到行业的广泛认同和复制。
为了深入研究国际化课程体系,彭长贵对比了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的课程方案,最终英国的课程体系得到了他的青睐。
彭长贵说:“英国的课程体系不仅重视学生的学术发展,还重视人格发展和品格培养,把学术教育和人格发展结合得非常好。一个人今后步入社会以后人格品格对其人生发展的支撑不亚于学术的能力,也就是我们一直以来所倡导的先学会做人,然后学会做学问;先学会做人,然后学会做事。”
彭长贵发现,英国课程理念与中国传统的教育理念、文化的要求是一脉相承的,由此,他提出了牛津公学12字办学理念——“国际视野、中国灵魂、文化使者”。在这里就读的学生,除了要为入读世界名校提前做好准备,未来还能够参与国际竞争,参与国际对话;能够有机融入国际文化和国际环境,具有跨文化交流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能成为文化传播者,让中国文化走出去。
彭长贵校长来到牛津公学便给学校一个高定位——高质量可示范的国际化学校。他顶着各方压力,清理学生和教师团队,在别人争抢生源的时候,他竟然做出这样的举动,让很多人表示不理解,而彭长贵却说:“我们不能为了眼前利益而放弃长远利益,不能让不适合我们课程的学生在这里浪费时间,也能让不适合我们教育模式的教师在这里浪费青春。”
牛津公学是成都办学历史悠久的英式国际学校,也是成都唯一荣登2018年胡润百学全国百强榜的国际学校,2019年底,牛津国际公学成都学校荣获“中国民办教育百佳学校”,彭长贵校长也荣获“2019中国民办教育行业十大杰出校长”……这些荣誉也是彭长贵校长与牛津公学断不开的联系。
一个好校长吸引一批好老师
一个优秀的校长也必会吸引一批优秀的教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彭长贵搭建教师团队的首要标准,还有更重要的一个标准,就是“中国情怀”。
有教育情怀,老师才能爱上他的学生,愿意为他们倾力付出;而有中国情怀,优秀的外籍教师才会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扎根于此。
至今有一件事令彭长贵印象深刻,当时牛津公学的外籍校长跑到他的办公室,激动地说:“Charlie,我告诉你一件事,今天早上我经过华西中学的时候,他们正在升国旗、奏国歌,我立马庄严肃穆立正,等旗升上去、音乐停止后我才走回来的。”听到这里,彭长贵给他竖了一个大拇指。
彭长贵说:“很多外教来到中国是背包客的心态,然而这不是我要的师资。我要的是真正热爱中国、热爱中国学生、热爱中国教育的专业人士。”
Paul Wilton历任生物老师、科学部主任,如今是牛津公学的教学总监,曾获得过英国爱德华王子亲自颁发的高级教师勋章,从事生物课程教学超过20年,对A-Level课程有着丰富而娴熟的教学经验,是一位难得的资深国际教育专家型人才。“这样的老师能来到这里、爱上这里,令我非常感动,他每天都最早来到学校,热爱这里的学生,也深受学生喜爱,这也说明我选择教师的标准没有错。”
一个好校长培养一批好学生
“国际视野、中国灵魂、文化使者”在牛津公学不是纸上谈兵。彭校长说:“中国文化是根基,是每位学生带在身上的‘本钱’。”于是在牛津公学的40多门ECA选修课中,有了竹编、草木扎染、掐丝唐卡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四大名著是学生的必读书目,诗词歌赋、现代文赏析与写作都是中文课的“标配”;两弹城是每个牛津公学学生必须要去的研学基地;每周一集会前是全校中外籍师生共同参加的升国旗仪式……
牛津公学的学生胡乃丹,去了美国顶尖的文理学院——布林茅尔学院。她回来给找到彭长贵说:“Charlie,你能不能给我做一个名片,我要做牛津国际公学的形象大使,要在我们大学组建中国文化传播俱乐部”。彭长贵马上给她准备好名片,胡乃丹在美国把俱乐部做得有声有色,还曾接受央视访问……牛津公学的莘莘学子正在世界各个角落传递着中国声音。
回望过去的9年,牛津国际公学成都学校实现了历届毕业生100%升入世界名校,超过60%的毕业生升入全球前100强大学深造。如今优质生源源源不断涌入牛津公学,未来的学生发展更值得期待……
彭长贵说:“从这里走出的孩子们取得的成绩令我们非常鼓舞,也令我们非常有信心,他们出国以后主动跟世界接轨,去弘扬中国文化,使我更加坚信学校的办学方向,办学理念是正确的,牛津公学也会沿着这条路持续下去。
彭长贵坚信:“每一个孩子都是可以塑造的,每一个孩子都是可以成功的。”
如今,彭长贵是全国资深国际教育专家、著名英语教育专家,具有近40年教育教学、教育科学研究及中外学校管理经验,也是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会员、四川省教育厅授予的高中英语骨干教师培训者、四川省高中课程改革专家组成员、四川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
彭长贵说,比光环更重要的是“不忘初心”,而这一“初心”便是教育情怀。如今,家长问彭长贵最多的问题便是“准备什么时候退休?”,彭长贵的回答是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在国际化教育领域工作到75岁。他说:“我要让现在的‘值’变得‘更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