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职业高中和普高融合发展(中高中本路路通)

职业高中和普高融合发展(中高中本路路通)“马旭峰上初中的时候就想做一名机械工程师,而中本贯通项目使他更早地做好了职业规划。”张军介绍说,进入二工大后,马旭峰参与“3d打印”创新项目和挑战杯,还参加了学校的“航模社”“英语社”等社团,提高了自己的科研创新能力和交际能力,更加坚定了他的工程师梦想。上海第二工业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国际)学院院长、教授张军“贯通专业”为何成为“香饽饽”?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生马旭峰目前正在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就读本科二年级的马旭峰同学,是“2016上海教育年度新闻人物”。四年前,他中考590分,进一所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完全没问题,但马旭峰为实现自己的工程师梦想,选择上海市工业技术学校—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中本贯通”机械工程(数控技术)专业,成为当时被中职校录取的最高分考生。

2020年是上海职教质量年。随着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城市发展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愈加紧迫,上海的职业教育也进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以中高职贯通和中本贯通为代表的“贯通专业”正越来越受到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广泛关注。经过5年或7年的培养,不仅能拿到大学专科或本科的文凭,还能掌握一门精湛技术。相较于传统升学路线,“贯通专业”为何成为“香饽饽”?怎样理解“贯通专业”的“贯通”之变?如何建设新型五年一贯制职业院校?如何完善应用型人才培养“立交桥”?

职业高中和普高融合发展(中高中本路路通)(1)

在刚刚结束的2020上海教育博览会“技与未来”职教圆桌论坛“中高中本路路通”专场直播中,上海商学院高等技术学院院长、教授陈敏,上海第二工业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国际)学院院长、教授张军,上海市南湖职业学校校长、正高级讲师芦秀兰,上海信息技术学校副校长、正高级讲师张勤来到直播间,共同探讨对接行业需求,贯通专业培养,服务产业升级,持续优化完善应用型人才培养通路的上海实践。

小编为大家总结和梳理了今天直播的精华内容。错过直播的朋友,可不要再错过精彩回顾了哦!

“贯通专业”为何成为“香饽饽”?

职业高中和普高融合发展(中高中本路路通)(2)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生马旭峰

目前正在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就读本科二年级的马旭峰同学,是“2016上海教育年度新闻人物”。四年前,他中考590分,进一所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完全没问题,但马旭峰为实现自己的工程师梦想,选择上海市工业技术学校—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中本贯通”机械工程(数控技术)专业,成为当时被中职校录取的最高分考生。

职业高中和普高融合发展(中高中本路路通)(3)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国际)学院院长、教授张军

“马旭峰上初中的时候就想做一名机械工程师,而中本贯通项目使他更早地做好了职业规划。”张军介绍说,进入二工大后,马旭峰参与“3d打印”创新项目和挑战杯,还参加了学校的“航模社”“英语社”等社团,提高了自己的科研创新能力和交际能力,更加坚定了他的工程师梦想。

二工大在职业技能人才培养上具有传统优势,为上海建设输送了十一万余名应用型人才,其中有全国劳动模范包起帆、李斌、徐小平,省市级以上劳动模范130余名,被誉为“劳动模范的摇篮”。多年来,一直在积极探索和创新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学校通过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CDIO工程教育改革,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职业适应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马旭峰就读的机械工程(数控技术)专业就属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中高职贯通和中本贯通项目实施以来,校企合作是一大亮点。”用张军的话说,贯通项目真正走出了一条校企合作的路径。“我们和企业建立了非常密切的关系,共同建立课程目标、内容等,做到校企共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在企业老师的帮助下,提前介入了职业生涯,提亲了解了进入企业后应该要做的事情。”

马旭峰能够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通过转段考试,进入第二工业大学继续学习,离不开在中职三年生活的基础打磨。作为职教体系中的基石,中职学校是如何用3年时间为贯通专业学生夯实贯通路上应用型人才的第一步的?

职业高中和普高融合发展(中高中本路路通)(4)

上海信息技术学校副校长、正高级讲师张勤

上海信息技术学校与上海应用技术大学联合举办“应用化工技术”中高职贯通专业和“化学工程与工艺”中本贯通专业深受学生欢迎,学校还新增了与上海行健职业学院联合举办的“软件技术”中高职贯通专业。张勤介绍说,而这些专业的平均录取分数比甚至要比一般高中的录取分数要高出50分左右,说是学生和家长中意的“香饽饽”并不为过。

“对贯通专业的一体化设计,我们考虑的是要能上下贯通、左右融通、校内外融通。”在张勤看来,中职阶段对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不是简单按基础和专业来分,而是要根据学生的成长规律和人才的培养需求来贯通设计。“对不同的孩子,我们希望让无梦者有梦,有梦者追梦。在中职学段帮助孩子们插上翅膀,使他们在更高阶段翱翔得更理想,走上自己的轨迹。”

怎样理解“贯通”之变?

马旭峰的故事反映的正是这几年升学过程中,学生、家长理性选择的一种趋势。截至2019年底,上海每年招收中高贯通、中本贯通生源已占整个中职招生的25%,占总专业点的35%。相较于传统升学路线,“贯通专业”的优势显而易见。那么,“贯通专业”的课程建设情况是什么样?“贯通专业”和其他专业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贯通专业”在学段衔接中的经验做法又是如何?

上海商学院和南湖职校两所学校各自有中高职贯通和中本贯通专业,其中两校合作的酒店管理中本贯通专业,基于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对酒店服务管理人才的需求,旨在培养对跨文化的理解和沟通能力、掌握行业内世界先进的水平和要求、能适应和胜任涉外酒店、高端会所、以及全球连锁酒店、国际邮轮海外就业的人才。

酒店管理中本贯通专业课程建设引入国际化课程,对标世界先进水平,引入先进服务理念。在学段衔接方面,两校形成教材、教法和教师三方面合作机制,从人才培养方案入手,课程设置7年一贯,教材从基础文化课到专业课都是由商学院统一专门定制,两校教师都有定期联合教研,阶段学业测试实行教考分离等,保证教学质量。

职业高中和普高融合发展(中高中本路路通)(5)

上海商学院高等技术学院院长、教授陈敏

“合作是共赢的。我们在探索一条中国职业教育的应用型人才贯通培养之路。”在陈敏看来,1 1>2,中高职贯通是3 2>5,中本贯通是3 4>7。“贯通教育不是简单的时间叠加,而是由高校领衔,一体化设计培养方案,一体化设计课程。”

陈敏形象地用“减”“增”“打碎糅合”来描述贯通专业课程的重新整合。“减”是指去掉中职校与高校间重复的课程;“增”的是信息技术和时代发展带来的新知识新技术;打碎糅合的是一体化整合设计的课程。这样的“贯通”设计不仅节约了时间,成效也更为显著。

如何建设好新型五年一贯制职业院校?

硬件设置和课程设置变革的背后,更是教育理念和办学思路的革故鼎新。《上海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提出,到2022年,上海将重点打造2-4所国际一流的高职院校,建成80个中本贯通专业、250个中高贯通专业、20个高本贯通专业和10所左右新型五年一贯制职业院校。那么,从学校的角度,贯通培养的一体化、规范化和标准化如何实现?如何更好建设贯通培养相匹配的专业课程、师资队伍?

职业高中和普高融合发展(中高中本路路通)(6)

上海市南湖职业学校校长、正高级讲师芦秀兰

南湖职校正在建设本市第一批五年一贯制新型高职院校,目前已经通过教育部专家评审验收,完成了上海市教委向社会的公示。芦秀兰表示:“未来,我们将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在类型教育的实践中努力探索。”

对于如何建设五年一贯制新型高职院校,南湖职校也已经有了初步设想。

在办学机制和治理模式上,构建“市区共管、以区为主、行企参与、多方共治”的新型格局。依托地方政府推动产教融合,同时积极打造校、行、企“共同体”,通过争取多元投入,谋求多元合作,实现多元服务,来深化校企合作,形成政、行、企、校“共育、共管、共治、共生”的格局。

在专业设置上,对接上海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产业发展战略,服务城市高品质需求,以人工智能技术与产业融合“初创期”为契机,以5G技术应用为切入口,设置数字创意、智能汽车服务、健康护理、智慧商旅等四个系部,培养运用大数据、互联网、车联网、虚拟现实等技术应用人才。

如何完善应用型人才培养“立交桥”?

无论是中高职贯通、中本贯通还是“五年一贯制”,核心词都是“贯通”二字。贯通培养应用型人才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长学制一体化的人才培养可以满足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要。未来,上海的城市发展和产业需求需要大量中高、中本和高本贯通培养人才。如何抓住贯通专业生源质量逐年提升的好势头把贯通专业做实,把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做优?

“我们的经验是由商学院牵头成立了由30多家职业院校、20多家商贸企业及社会团体共同参与,共60多家单位组成的上海商贸职业教育集团。”陈敏介绍说,通过商贸职教集团这一优质平台,上海商学院与合作院校就中本、中高职贯通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设置、课堂教学实施等多方面开展贯通一体化协同发展、衔接推进,不断加强贯通教育专业日常教学管理与教学质量,积极探索与实施一体化教学的贯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试点。

当然,面对当前存在的中职校和高职院校多头结对、技术更新快与培养周期长等问题,陈敏也给出了她的答案:一是推广五年一贯制试点的同时,制定全市专业教学标准规范日常教学,提升教学质量;二是动态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加强产教深度融合,加大高校、中职校和企业专家队伍三合一师资队伍与合作开发教材的建设力度。

高技能人才培养需要更长周期,而贯通培养将成为上海职教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上海职教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与方向。《上海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中已明确提出“完善中职—高职—应用本科—专业学位硕士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相信通过不断完善贯通培养机制,持续推进应用型人才贯通衔接培养,努力构建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上海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之路将更加宽广!

编辑 | 曹轶姗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