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作业炸出大佬家长(学生作业惊现华强买瓜)
小学生作业炸出大佬家长(学生作业惊现华强买瓜)下面这篇作文整篇文章都来自网梗“华强买瓜”,老师看了都有点懵。还有一些凑字数作文也很有可能是受了网络的影响,写两个人玩闹可以用“他踢我洗脚,我打他一下”完成400字,写“快乐的星期天”可以数鸭子数出一篇文章。总结一下就是,学生受网络思潮影响有点严重了。最让老师又好笑又好气的是,作文里也埋了不少无益于写作的网络内容,像网络用语、网梗等等。写成“可以呀”多简单,学生却偏偏要写为“可以鸭”;老师常常叮嘱学生好好使用“得”“地”“的”,结果人家把“我的”写成了“我滴”;还有“yyds”“绝绝子”“emo”“不明觉厉” 等等也常常出现在作业本上。一个老师让学生在作文里不要乱用网络用语,学生只一个劲儿地问“为什么”“凭什么”,然后继续写一堆“不讲武德”“耗子尾汁”之类的词语,被批评后还觉得自己很幽默。
相对以前的学生来说,现在的学生更见多识广,他们的脑袋里不仅装了现实生活里的事物,还装了许多网络世界里的东西,有时这是个优点,不过有时也说不定。
比如上课时,数学老师正声嘶力竭地讲着α、β,学生嬉皮笑脸地说“玛卡”“巴卡”;英语老师认真地说着“washing machine”,学生突然接话“摩西摩西”;班主任让学生给“看电视不讲____,会对眼睛造成伤害”这句话填空, 学生大喊“不讲武德”;物理老师问学生“熔化”是从什么态到什么态的时候,学生说从变态到完全变态;语文老师问李白是谁,有人抢着回答“ 是个刺客” ……此时,教室里往往会突然发出一些笑声,正常教学节奏往往就被打乱了,老师也是哭笑不得。
还有,作业本、试卷上也有出现一些奇奇怪怪的答案。语文老师在改卷子,发现默写题上写着“大门实在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给“恰”组词为“恰饭”;各科老师在阅卷时都发现有一个答案叫作“双枪会给你答案”。
“孔融让梨”是什么意思呢?学生侃侃而谈:孔融见到哥哥和父亲熬夜工作很辛苦,担心他们上火,就把自己的梨子给他们吃了,然后自己上火了。别说,这孩子知识面还挺广,只是,这应该是故意在模仿网络造梗。
总结一下就是,学生受网络思潮影响有点严重了。
最让老师又好笑又好气的是,作文里也埋了不少无益于写作的网络内容,像网络用语、网梗等等。
写成“可以呀”多简单,学生却偏偏要写为“可以鸭”;老师常常叮嘱学生好好使用“得”“地”“的”,结果人家把“我的”写成了“我滴”;还有“yyds”“绝绝子”“emo”“不明觉厉” 等等也常常出现在作业本上。一个老师让学生在作文里不要乱用网络用语,学生只一个劲儿地问“为什么”“凭什么”,然后继续写一堆“不讲武德”“耗子尾汁”之类的词语,被批评后还觉得自己很幽默。
还有一些凑字数作文也很有可能是受了网络的影响,写两个人玩闹可以用“他踢我洗脚,我打他一下”完成400字,写“快乐的星期天”可以数鸭子数出一篇文章。
下面这篇作文整篇文章都来自网梗“华强买瓜”,老师看了都有点懵。
刘华强本是多年前的一部电视剧《征服》中的一个黑帮老大,剧中有一个他买西瓜的情节。不知为什么,“华强买瓜”这个事情近年竟然在短视频平台突然火了,这个学生应该也看了各种加工视频。说实话,作文还挺完整的,不仅讲述了华强买瓜的全过程,还给了他一个结局,但是文章并没有明确的中心,全文也有一股网文的味道。
其实,老师一般会告诉学生在作文中有几个方面的内容不能写或者要慎写:一是男女生感情,这种题材不好写,写来写去就成了倾诉衷肠;二是一味发牢骚,作文主题还是要积极乐观,文中可以讲述烦恼、表达不满,但结尾要“扬”起来;三是网络用语,写作文是一件严肃的事情,有的网络词句不适合写进作文。
现在的学生受短视频侵蚀严重,他们在课堂上说、在作文里写往往是图个好玩,对此,老师可以多加引导,可以“无语子”,可以“蓝瘦”,但也无需因此否定什么,也不必担心他们“芭比Q”了,而学生自己,还是要注意使用的对象和场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