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对在家啃老的孩子有什么办法(女大学生啃老十年启示录)

对在家啃老的孩子有什么办法(女大学生啃老十年启示录)她设计了一双运动鞋,妈妈却看都不看:「这有啥用?学习去!」33岁,是很多人已经结婚生子的年龄,今年已经33岁的女大学生范女士就是一个妥妥的“啃老族”,从大学毕业之后,就回到了家里,安安心心的啃老,这一呆就是十年。节目播出后,很多观众都谴责范成金的不懂事,不体谅父母的艰辛,让年迈父母的晚年过得沉重不堪,凄凉无比。

“啃老”已经不是什么新鲜话题,无论是综艺节目,还是影视剧,“啃老”的年轻人形象个个不讨喜。

33岁女大学生范成金在家啃老十年,本来以为又是一个不思进取的人,想着在家里啃老坐吃山空。

但这一次,我们却看到了女大学生啃老十年背后的真相:啃老表面看是年轻人的问题,其实深层原因都在父母,总之这不是一代人的问题。

对在家啃老的孩子有什么办法(女大学生啃老十年启示录)(1)

范成金:被父母减掉翅膀的孩子

33岁,是很多人已经结婚生子的年龄,

今年已经33岁的女大学生范女士就是一个妥妥的“啃老族”,从大学毕业之后,就回到了家里,安安心心的啃老,这一呆就是十年。

节目播出后,很多观众都谴责范成金的不懂事,不体谅父母的艰辛,让年迈父母的晚年过得沉重不堪,凄凉无比。

对在家啃老的孩子有什么办法(女大学生啃老十年启示录)(2)

然而,这一切早有源头:从小到大,范成金都是在父母的打击和否定之下成长的。

她设计了一双运动鞋,妈妈却看都不看:「这有啥用?学习去!」

她喜欢雕刻,妈妈说:「你喜欢管啥用?喜欢啥你也干不了。」

即便在记者面前,妈妈也丝毫不留情面:「你啥也干不了,一事无成!」

父母的否定,就像一根刺,初次扎只是皮肉之痛,时间长了,这根刺会越扎越深,甚至深入骨髓,造成孩子不敢挣扎,否则就会痛。

对于母亲的指责,范成金却说,“就是父母剪了我的翅膀”。

对在家啃老的孩子有什么办法(女大学生啃老十年启示录)(3)

漫画家蔡志忠说过:现在的孩子不会唱歌,不会画画,不会表达,其实是被家庭教育指导坏了。

范成金的母亲,是中国父母中“不会好好说话”的典型,言语刻薄,句句伤人。

范成金控诉父母过去如何贬低伤害她,父母抓住她33岁还不找工作不放,两方根本不在一个频道上,无法沟通,只能相互埋怨。

这样的沟通方式,最终导致范成金有严重的社交恐惧症,不敢与陌生人攀谈。

读大学期间,她和朋友一起去超市做兼职,当顾客咨询问题的时候,她紧张得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大学毕业后,她也曾找过工作,而家人给她的不是支持,而是指责:

“你将来成事了,我给你跪下”

“你成事了,狗都成事了。”

最后,她一气之下再也不找工作,成了一个“巨婴”。

对在家啃老的孩子有什么办法(女大学生啃老十年启示录)(4)

生命最好的礼物是无条件被爱

如果一个孩子,在很小的时候,没有得到足够的爱和肯定,她很可能会没有安全感,自我价值感极低。

在一次访谈节目中,28岁的蒋方舟和43岁的徐静蕾相遇了。

各方面条件得天独厚的蒋方舟,有点局促和惶惑;

而早已过了大众定义下择偶年纪的单身女性徐静蕾,快乐而满足。

这是为什么呢?

看了一些提及蒋方舟童年的文章,让我产生了一种强烈的疼痛感。

对在家啃老的孩子有什么办法(女大学生啃老十年启示录)(5)

蒋方舟的妈妈是一个并不成功的作家,确切的说,算是写作爱好者。

她希望女儿能比她成功,成为一个出名的作家。将自己未完成的人生愿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这个烙印,蒋方舟一出生就被打上了,她没得选择,她的妈妈的愿景如此强烈,她必须要替妈妈完成心愿活出她没有的人生。

她甚至吓唬6岁的蒋方舟:如果你写不出一本小说,你就会被警察抓走!

蒋方舟9岁因写作成名,19岁被清华大学破格录取的天之骄女。

在28岁最好的年华中,她的骨子里却流露出对择偶和年纪的焦虑,说自己现在经常相亲,“有点不好意思地说”自己仍然有“男权遗毒”。

可见,哪怕事业再成功,但那些被贬低和否定的痛苦,终身都将如影随形。

对在家啃老的孩子有什么办法(女大学生啃老十年启示录)(6)

父母不懂爱,我们就必须做那个无助的孩子吗?

范成金跟父母赌气,不出去工作,她的问题在哪里?

她一直在等父母道歉,而父母一直等着她感恩。

她觉得自己今天的一切都是父母的错,只要你们反省认错,我就能很快好起来,你们要先转变对我的态度,这是你们的责任。

她幻想被理解,期待父母道歉,这是一个不切实际的期待。父母是没有能力反省的,因为他们的水平有限。

美国著名心理治疗师约翰·布雷萧是一个被原生家庭严重伤害的倒霉孩子,为了逃避创伤带来的痛苦,从十五岁到三十岁,他酗酒、吸毒到了成瘾的地步。不过后来,他主动寻求治疗方法,不仅治愈了自己,还创办工作坊帮助了很多有童年心理创伤的人。

对在家啃老的孩子有什么办法(女大学生啃老十年启示录)(7)

按照约翰·布雷萧的理论,每个童年不幸的成年人身体里,都藏着一个受伤的小孩。在成长途中,某一年龄阶段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那个小孩就固执地卡在了那里,拒绝成长。

虽说是卡点,但也是机会。

面对这样的一个临界点,我们需要在这个过程中,去完成一次情感的分离。

对在家啃老的孩子有什么办法(女大学生啃老十年启示录)(8)

我们可以把他们从父母的身份中剥离出来,把他们作为一个独立的男人或者女人去理解他们。

父母不是神,不能一世为我们遮风避雨。我们也不是神,无法做到永远满足他们的期待。

对在家啃老的孩子有什么办法(女大学生啃老十年启示录)(9)

当我们都做回普通人的时候,也许才是离彼此最近的瞬间。

人生过往所有的不堪、不幸、不甘,经过岁月的洗礼,都可以成为坚强重生的动力。当深深地陷入生活的泥沼,不可自拔时,要有勇气和信心,相信自己可以走出来。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