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逆孩子日夜不分怎么办(为何孩子在家和在校表现不一)
叛逆孩子日夜不分怎么办(为何孩子在家和在校表现不一)比如孩子喝完水要把杯子放回原位,看到其他小朋友能放回原位,他也要做到;还有孩子们睡完午觉,老师会要求孩子学着叠被子,虽然一开始孩子们并不会叠被子,或者叠的不整齐,但是老师们要求之后,孩子们也会照样学样,并且也要和身边的小伙伴进行比试,不甘落人后的意识让他们显得独立。小朋友一旦进入幼儿园,他就是作为一名学生站在老师面前,老师面对众多孩子,需要给与孩子一种观念:你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也只有这样,才能一个老师负责十名或二十名小家伙。同时,老师会教给孩子做对事情的办法,并且给孩子一种信念:相信你能做好。1.幼儿园的独立个体,家里的受宠宝宝,角色不同表现自然不同
张薇的儿子是个“小霸王”,在家天不怕地不怕,玩具扔的满屋子都是,吃饭更是没个“教养”,想吃的时候吃几口,不想吃的时候爷爷奶奶追着喂都喂不进去。转眼间儿子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张薇发愁儿子怎么参加集体活动啊。
可是半年后的一次家长分享会,儿子的表现彻底让张薇开了眼,她看到那个服从幼儿园规则的孩子,正是自己眼里不争气的儿子,幼儿园里儿子说话和行为很讲文明,可是回到家就像变了个人,瞬间我行我素起来。
和张薇的儿子相反,贾甜的女儿在家温顺乖巧,但是在幼儿园里却十分强势,经常训斥的小男孩站在一边动也不敢动,贾甜了解到,原来是女儿在幼儿园里担任班长呢,负责协助老师管理小朋友。
这两个妈妈碰到一起,就讨论其自家的孩子,在家里和学校里的表现截然不同,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孩子直接就像不同的人?是不是人格分裂?
1.幼儿园的独立个体,家里的受宠宝宝,角色不同表现自然不同
小朋友一旦进入幼儿园,他就是作为一名学生站在老师面前,老师面对众多孩子,需要给与孩子一种观念:你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也只有这样,才能一个老师负责十名或二十名小家伙。同时,老师会教给孩子做对事情的办法,并且给孩子一种信念:相信你能做好。
比如孩子喝完水要把杯子放回原位,看到其他小朋友能放回原位,他也要做到;还有孩子们睡完午觉,老师会要求孩子学着叠被子,虽然一开始孩子们并不会叠被子,或者叠的不整齐,但是老师们要求之后,孩子们也会照样学样,并且也要和身边的小伙伴进行比试,不甘落人后的意识让他们显得独立。
在幼儿园做的一切,在家里都有家长代劳,所以在家是“巨婴”,在学校是“乖宝宝”“好学生”,这种情况丝毫不违和。
2.幼儿园教会孩子规则意识,家庭里孩子没有边界感
幼儿园的老师在教孩子玩耍的时候,也会明确告诉孩子“奖惩”的规则,如果表现得好,老师会发一块糖,或者奖励抱一抱,还有小红花,这些明确的规则无一不督促孩子他要听话要乖,要按照老师说的做,才能得到想要的“小红花”或者其他的奖励。因为这种规则很清晰,老师又会反复向孩子强调,孩子不仅记得住,而且记得牢,如果因为家长的原因得不到小红花,还会发脾气,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学校里教给孩子的“规则意识”让孩子乐于遵守并且践行。
可是在家里,没有哪个父母会给孩子定“严厉而明确的规矩”,也没有哪个父母会给孩子表现好的时候戴个“小红花”。一次两次的奖励或许兑现,但是长达一个学期的考评,几乎没有父母可以坚持做下来。于是,家庭里对孩子的教育“稀里糊涂”,规则“能省则省”,孩子也会“有恃无恐”,对父母没有“边界感”,因为他知道不用表现好,“只要哭”就能得到想要的。
3 幼儿园教会孩子改正错误的方法,家里只会大声呵斥孩子
没有孩子不会触犯规则,也没有孩子永远不会犯错。在学校里犯了错,比如应该按时吃完饭,可总有孩子磨磨唧唧,吃饭慢,还要和别人说话,没有在规定时间内吃完,老师就要惩罚他到时间之后就不能再继续吃了,收起碗筷后孩子就会意识到老师说的是真的,还没放学肚子饿了,他就会进一步认识到自己没有好好吃饭带来的坏处,老师又在下一次吃饭的时候教导他,应该先吃饭再玩耍,保证自己能吃完饭。反复教育两次,孩子就会彻底改正原来错误的做法。
反观孩子在家里吃饭时,如果不好好吃饭,经常就是大声呵斥一顿,事情没有解决,孩子依然没有好好吃饭,问题还是那个问题,下次依然继续在“吃饭”这个问题上和孩子作斗争。
1.早早进行独立个体教育,培养孩子自信心
心理教育专家西尔维亚曾教导做父母的人:
父母都应该尽早培养孩子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那么你的孩子以后成材的几率更高。
其实在幼儿园里看的十分清楚,谁家的孩子独立意识比较强,说话逻辑清晰,可以独立吃饭,有叠被子招呼同学的意识,但是也有孩子吃饭时需要喂饭,并且还需要哄着吃饭。更有孩子还会尿裤子,尿完裤子不知道报告老师,只会哭。
如果在送幼儿园前,父母有意识的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从吃饭、穿衣到上厕所、向老师问好,和同学打招呼等,鼓励孩子能独立做的可以自己去做,让孩子多说话,多表达,如果他在同龄人当中会的越多,他就会越自信,这种自信会支撑着他愿意去幼儿园,愿意和小朋友玩,这样孩子在幼儿园会生活的更加愉快。
2.基础要打牢,孩子才能得到茁壮成长
上幼儿园的孩子其实能有团队合作意识就已经很好了,至于其他的文学或数学知识,并不是特别重要。但是有的父母执着于让孩子会背圆周率,会背唐诗宋词,甚至论语道德经,对孩子的团队意识,以及待人接物,和对环境的体察能力丝毫不重视,毕竟那些文化知识,在小学阶段都会一一学到,而快乐的幼儿园生活,却是建立在孩子的自信心基础上的。
只要一个孩子最最基础的乐观精神、团队意识、情商建设,以及坚毅品格,在幼儿园阶段一一得到高效的培养,那么可以说这个孩子的人生、就打了一个非常坚实的基础。品格精神是一个人的树干,而各种知识技能的掌握则是树干两旁的枝叶。只有树干长得茁壮粗大,枝叶才能发育的越来越健硕。
3.合理范围内,允许孩子“小任性”
美国育儿专家西尔斯曾经说过:
“爱孩子需要恰如其分,表达爱也有尺度和分寸。只有如此,爱才不会成为变态的掩饰。”
没有不任性的孩子,也没有完全理智的父母,所以面对一个三岁左右的孩子,你要苛求他时刻保持表现的一致,又要懂礼貌,又要有冲劲,又要品格好,还得数学能算到100以内,英语会说出banana,这也太强人所难了,毕竟“他还只是个宝宝”。
当小朋友在学校里被规则约束了一天,回到家如果父母在继续要求他用规则束缚着自己,别说是孩子,就像大人,下了班回到家也想松弛的窝到沙发上看电视。所以让孩子有个放松休息的时间,再让他进入到家庭考评的环节。这样或许孩子还配合着接受继续被父母管制。
通过对比孩子在家里和学校接受的教育和设定不同,他们在家里和在学校的表现自然也就截然不同。这并不是家长们所担心的性格分裂,而是家庭教育观的问题。
当父母的了解到这些原因后,首先允许孩子可以偶尔“小任性”,另一方面也要树立长期培养孩子好品格的意识,相信孩子以后的表现,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在家里,都会让爸妈引以为傲。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