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用情战疫以爱守护健康(用心战疫)
用心用情战疫以爱守护健康(用心战疫)90后的余颖今年经历了自己第六个“护士节”,“我的爸爸也是一名医务工作者,从小我就知道护士这个职业十分辛苦,要终生学习、要不断稳扎稳打精益求精。我很荣幸能在杏林分院的护理团队里成长,也想继续坚守在这个神圣的岗位上,在这一特殊时期用我的双手来创造力量。”这无穷的力量来源于她对职业的信仰,她追求的是光,但不是平凡之光,那是与病魔赛跑、守护患者的生命之光。在大白“妈妈”们的悉心照顾下,玲玲终于恢复健康出院。出院时,玲玲妈妈打电话来跟护士们确认出院手续并说道:“玲玲说我们中国的大白好厉害!什么都会。谢谢你们这段时间以来无微不至的照顾。”在杏林分院的隔离病房内,护士们除了要承担新冠确诊患者的日常护理工作,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采集核酸、血液标本;给行动不便的患者喂饭、照顾起居;和患者家属沟通、患者的出院及进行终末消毒。而最特殊的患者,就是那些感染了新冠却没有父母陪同的患童,一群临时大白“妈妈”正式上岗
海峡导报·新福建客户端5月12日讯(记者 李方芳 通讯员 王雅雯 文/图)自2020年至今,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杏林分院(下简称:杏林分院)承担着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和新入境非阳性患者的救治工作,护理工作难度大,风险高。即便如此,杏林分院的护理人员会针对每一个患者提供个性化、责任制的整体护理,从基础护理到专科护理再到心理护理,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精细化、高质量的护理。
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杏林分院护理团队的女将们用“心”战疫、为爱守护,完美诠释了白衣天使的战士形象。救治时,她们是医生的左膀右臂;巡房时,她们是患者的亲友;监护时,她们是健康的使者;挽救时,她们是生命的侍卫。高深技能让死神战栗,微笑服务献出真心实意,救死扶伤燃起生命之火,护卫千家万户健康。
自2020年的新冠“战疫”开始,杏林分院作为厦门市新冠定点救治医院,这里的护理团队再也没有一日卸下口罩、穿着洁白的护士服,而是头戴面屏、口戴N95口罩、身穿密不透风的防护服,继续守护在患者身边。护理部许安有主任说:“坚守在抗疫一线的两年多里,我院的护理团队从‘单兵作战’到‘协同作战’都能胜任,得益于日常不断推进业务素养、提升综合能力,不仅练就了娴熟的技能、应变能力及良好的心理素质,更塑造了我院护理人员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进一步弘扬了‘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新时代职业精神。”
“我们中国的大白好厉害”
在杏林分院的隔离病房内,护士们除了要承担新冠确诊患者的日常护理工作,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采集核酸、血液标本;给行动不便的患者喂饭、照顾起居;和患者家属沟通、患者的出院及进行终末消毒。而最特殊的患者,就是那些感染了新冠却没有父母陪同的患童,一群临时大白“妈妈”正式上岗!“大白姐姐带我参观病房。”玲玲(化名)是一名境外输入的新冠确诊患者,只有9岁的她从小在国外长大,还未“切换”到中文系统,讲话还不利索,到隔离病房的第一天就变得沉默寡言。独自一人入院,心中对父母的牵挂和陌生的环境,让她倍感恐惧、孤独、无助,护士们为了尽快让玲玲熟悉环境,在病房内领着玲玲仿佛介绍风景一般介绍起了病房内的每一个设备,并教她如何使用,试图缓解她紧张的情绪。
“大白姐姐会提醒我吃饭。”每一班的护士都会跟玲玲妈妈微信沟通,让妈妈了解玲玲在病房的情况,消除顾虑。玲玲的每一餐都是由妈妈亲自叫餐,有时候妈妈不小心忘了点餐,护士们就让食堂先送来饭菜。“玲玲很乖巧,就是吃饭不积极。”护士宋小茶当班时发现玲玲早早拿到了餐,但迟迟不肯吃饭,宋小茶就进入病房,帮玲玲打开餐食,一边说道:“手机收起来了哦,好好吃饭了才能赶快恢复,出院找妈妈了!”玲玲便吃起了饭,餐后也主动喝完护士帮她提前温好的中药药剂。
“姐姐!快来帮帮我,我的手机用不了,网课快开始了!”玲玲着急得向护士大声“求救”。护士余颖立马放下手中的事,穿着防护服的她跑起来“噗嗤噗嗤”地响着,走进玲玲的病房看着她用手指猛戳平板电脑屏幕。余颖接过平板电脑重启电脑、检查网络、切换电脑账号、查看App的运行情况,一套行云流水下来,玲玲顺利按时上起了网课。
在大白“妈妈”们的悉心照顾下,玲玲终于恢复健康出院。出院时,玲玲妈妈打电话来跟护士们确认出院手续并说道:“玲玲说我们中国的大白好厉害!什么都会。谢谢你们这段时间以来无微不至的照顾。”
90后的余颖今年经历了自己第六个“护士节”,“我的爸爸也是一名医务工作者,从小我就知道护士这个职业十分辛苦,要终生学习、要不断稳扎稳打精益求精。我很荣幸能在杏林分院的护理团队里成长,也想继续坚守在这个神圣的岗位上,在这一特殊时期用我的双手来创造力量。”这无穷的力量来源于她对职业的信仰,她追求的是光,但不是平凡之光,那是与病魔赛跑、守护患者的生命之光。
“我会牢牢记住你们的声音”
前些日子,一对年过八旬的老夫妻从境外回国,两个人都患有一些疾病,在下飞机时便被送往了定点医院收治。老奶奶患有糖尿病和癌症晚期,院方考虑其病情重、年纪大,专门配置了24小时医护团队并准备了一间实时都能投入抢救的病房,护理部主任许安有立即挑选了骨干精英护士们“全副武装”进入隔离病房进行2小时一轮换,时刻照护这位老奶奶。“护士长!老奶奶的胃管已经放了一段时间了,这两天吃不下,一吃就呛,老夫妻两个人都不想更换胃管,爷爷又一整宿的不肯睡觉照顾着奶奶,脚都肿了。”护士长陈玉珠听着隔离病区内的护士着急的语音,原本在定点酒店休息的她,立马搭上前往医院的固定通勤车。在车上,陈玉珠也马不停蹄地联系老夫妻的儿子,希望能够用家人的力量鼓励到老夫妻。
陈玉珠护士长利索地穿上层层防护服进入隔离病房,看着虚弱的奶奶和在一旁因多日没有休息好而满脸倦容的爷爷,心里一纠,走向前蹲下来跟爷爷说道:“阿伯!我们给阿婆换胃管好不好,你看她吃不下、睡不好,没有力气怎么能跟病魔对抗。”“我知道我们都老了,我不想再折腾她了,胃管拔出来再换个新的进去,会不会很痛啊?会不会插到其他器官啊?”
陈玉珠护士长一边温柔拍拍爷爷的背,一边拨通了他们儿子的视频电话,和他们解释插胃管的过程和目的,奶奶依然很害怕、抗拒,一直摆手说不。陈玉珠护士长则耐心沟通,消除他们的顾虑,最终爷爷同意给奶奶换胃管,并和护士们一起劝说奶奶:“杏林医院的护士很厉害的,不会痛的!我不会走,我在一边看着,你放心!”“阿婆你看,我把胃管拿过来了。”李志锋医生把胃管展示在奶奶面前,奶奶看着新胃管比她之前安置的胃管更软、更细,便也同意了更换计划。陈玉珠护士长和余锋护士长协助奶奶慢慢躺下,爷爷紧握着奶奶的双手不停安抚。很快,在医护人员的高效配合下,成功给老奶奶更换好了胃管。原本身体虚弱的老奶奶因能够顺利进食,心情好多了。隔天,陈玉珠护士长再次进入隔离病房查看情况,老奶奶笑着说道:“我认得你的声音,你是昨天帮我插管的护士!”
出院之时,爷爷准备了一份红包几乎跪下让护士们务必收下,不停拉着护士说着谢谢:“你们穿着防护服一定很不透气吧,还天天时时刻刻陪在我们身边真的太辛苦了,我看不到你们的脸,但我会牢牢记住你们的声音!”陈婷婷护士长随后将此红包现金全部消杀后,存入爷爷的住院押金。
在陈玉珠护士长看来,护士是平凡的职业,但平凡中也透着伟大。“我珍惜这份责任,病人康复出院是我们最大的心愿。尤其看到原先病重的患者来复查时能和他们谈话、开玩笑,我简直比他本人都要高兴,这是作为护士的幸福感。护士是一项极为需要耐心的工作。28年来,我曾经待过消化内科、心内科、肺科等,看遍了病房内的人生百态。但在这特殊的时期和条件下,遇到这种相濡以沫的夫妻患者,依然会涌起当初第一次戴上护士帽的热血,守好每班岗,拂去痛与伤,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唯有用实际行动践行南丁格尔誓言。”
来源:海峡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