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强基计划要求是什么(此类人才需求急剧增长)
四川大学强基计划要求是什么(此类人才需求急剧增长)昂首阔步,行于发展之路,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着力于生物、生态环境保护、农业、医学等方面的研究与应用,承担着为国家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和开展重大科学技术研究的双重任务。碳中和未来技术学院以院士为引领的国家级人才队伍为基础,着力打造具有川大特色的碳中和课程体系,努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同时重点依托国家烟气脱硫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新能源与低碳研究院两大科研平台,充分汇聚和发挥学校环境、材料、轻工、水利、电气、生态学、化工等相关学科的多学科交叉特色和优势,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为我国碳中和事业做出川大贡献。2021年4月10日,碳中和技术创新高峰论坛暨四川省碳中和技术创新中心揭牌仪式在四川大学举行,这是学校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落实在联合国大会上提出关于“碳达峰、碳中和”愿景的具体举措,也是学校启动的“创新2035”五大先导计划中“天地一体与生态演化”专项的破题之举。川大作为文理工医学科齐全的综合性大学,
天地之美、四时之序、自然之物,如同多彩的万花筒,展示着美丽,也提醒着人们用心去感受,用情去呵护。4月22日是第53个世界地球日,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的一切皆赖自然所赐,我们应当珍视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与自然和谐共生,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惟实励新行致远,踔厉奋发向未来,四川大学与民族同命运、与时代同进步,亦在“绿色发展”之路上接续探索、不懈奋斗。
世界地球日(Earth Day)即每年4月22日,是一个专为世界环境保护而设立的节日,旨在提高民众对于现有环境问题的意识,并动员民众参与到环保运动中,通过绿色低碳生活,改善地球的整体环境。2022年4月22日是第53个世界地球日,4月18日至4月24日是世界地球日主题宣传活动周。今年的宣传主题是“珍爱地球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布局“碳中和”——方兴未艾,与时俱进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人类需要一场自我革命,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地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着力解决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庄严承诺。
四川大学较早在碳中和技术领域布局——2019年,学校联合省内优势科研单位及龙头企业开始筹建“四川省碳中和技术创新中心”;2020年底,学校整合校内碳中和技术相关资源,组建了“四川大学碳中和技术创新中心”;2021年1月,学校发布“创新2035”先导计划,在生态与环境领域重点建设了碳中和技术创新中心及研究设施,相关工作也得到了四川省及成都市的大力支持。
2021年4月10日,碳中和技术创新高峰论坛暨四川省碳中和技术创新中心揭牌仪式在四川大学举行,这是学校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落实在联合国大会上提出关于“碳达峰、碳中和”愿景的具体举措,也是学校启动的“创新2035”五大先导计划中“天地一体与生态演化”专项的破题之举。
川大作为文理工医学科齐全的综合性大学,在与碳中和相关的建环、水利、化工、轻工、高分子、电气等领域都有着长期的积累。学校在制定“十四五”规划时就率先启动了“创新2035”五大先导计划,其中天地一体与生态演化专项中就涉及“碳减排、碳零排、碳负排”的关键核心技术,布局了碳中和技术创新中心及研究设施建设。
躬耕不辍,步履稳健。2022年3月18日,川大碳中和未来技术学院正式成立,这也是学校紧密结合国际学术发展前沿和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重要体现。学院将重点围绕碳中和技术创新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聚焦碳中和未来技术领域,突破碳中和关键技术,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国内一流水平的碳中和未来技术学院,为我国碳中和事业发展培养创新拔尖人才。
碳中和未来技术学院以院士为引领的国家级人才队伍为基础,着力打造具有川大特色的碳中和课程体系,努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同时重点依托国家烟气脱硫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新能源与低碳研究院两大科研平台,充分汇聚和发挥学校环境、材料、轻工、水利、电气、生态学、化工等相关学科的多学科交叉特色和优势,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为我国碳中和事业做出川大贡献。
实干有作为——专精覃思,求真务实昂首阔步,行于发展之路,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着力于生物、生态环境保护、农业、医学等方面的研究与应用,承担着为国家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和开展重大科学技术研究的双重任务。
积厚成器,实力育才。生命科学学院历史悠久,发轫于1916年建立的博物部。学院拥有生物学和生态学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及植物学、遗传学两个国家重点学科。本科专业现设生物科学(含生物科学基地班、生物技术基地班和生物科学拔尖试验班)、生态学和计算生物学创新班。生物学、生态学获评国家一流专业,生态学与环境科学进入ESI世界前1%,“资源生物学与高原生态”列入双一流大学超前部署建设学科。
在科学研究方面,学院现拥有生物资源与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16 2021评估优秀)、四川省濒危野生动物保护生物学部省共建实验室、能源植物生物燃油制备及利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和6个省级重点实验室。
西部地区(特别是长江上游和青藏高原)是我国生物资源最丰富、生态环境最复杂的地区,属于全球生物多样性关键的地区之一,是我国最重要的生态屏障。四川大学生物资源与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立足我国西部,面向世界生物科技前沿,以国家战略需求和经济发展需求带动学科发展,将国家目标与区域发展服务相结合,以西南地区重要生物资源及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研究为重点,开展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为我国西部大开发、建立西部生态屏障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四川大学生物资源与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于2001年开始筹建,2003年7月通过教育部验收,正式批准向国内外开放。实验室设有生物学和生态学的硕士点、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
“青山绿水”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国家现代化和小康建设的重要目标。近年来,国家企事业单位,尤其是保护区、国家公园和生态环境建设有关单位,对于生态学专业毕业人才的需求急剧增长。
作为国内最早开办生态学本科专业(1987年)的大学之一,川大本科毕业生一直受到各大学、研究单位和企事业单位欢迎,近年来生态学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川大生态学以扎实的动植物分类学基础和野生动植物野外地理分布调查闻名于国内外,培养了一批工作在中国科学院和各大学的杰出动植物分类学家和生态学家校友。
“大动作”之外,川大更有“小心思”。为培养川大学子热爱生活、勤俭节约、生态环保等意识,学校在江安校区开辟30余亩土地用于成立学生生态农场,将其作为校内生态劳动教育实践农场由各个学院“承包”,并命名为“开心农场”。最近,开心农场的樱桃红了,同学们纷纷前往,分组围在一棵棵樱桃树下,有人牵树枝,有人采果实,齐力合作,充满干劲。大家摘得热火朝天,现场一派繁忙景象。劳作不仅锻炼了同学们的动手能力,享受收获的喜悦,更是在耕耘中弘扬劳动精神,培养大家吃苦耐劳的品质,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地球是全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爱护环境,为地球,更为你我。我们要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以生态文明之光照耀前行道路。同筑生态文明之基,川大自有担当,同走绿色发展之路,川大自有作为。
关注“四川大学本科招生”头条号,获取更多精彩资讯
本文素材来自资源中国、党建网微平台、人民日报评论、四川大学官微、生物资源与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四川大学本科招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