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三角锥篮球玩法幼儿园(髀设秀3)

三角锥篮球玩法幼儿园(髀设秀3)“巴学园”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主人公小豆豆就是后来日本最受欢迎的电视人物之一、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黑柳彻子女士。她说,“巴学园”改变了她的一生。加入黑板和小朋友桌椅的电车教室,小豆豆看到后心花怒放。黄晓晨 图,本文图片除特别标注外,均来自黄晓晨。日本文部科学省(相当于中国的教育部)在有关幼儿园的建设指南中提到,建筑规划要满足,对应每一个儿童的特征进行教育的空间需求。每一种和儿童的身心特点、学习和生活有关的行为,都是幼儿园设计需要正确把握的事情。儿童空间的设计比较复杂,这是因为儿童的成长变化快而且多样。发展心理及行为学认为,儿童的游玩和年龄有关,不同阶段对游戏器具和空间场所的需要不同。另外,儿童游戏也和游戏人数有关,包括三种:1人游戏形态、平行游戏形态和协同游戏形态。所以,研究儿童行为和空间的关系是一个任重道远的工作。窗边的小豆豆,和没有窗的小豆豆我曾读过一本书叫《窗边的小豆豆》。6岁的小

【编者按】“髀设”是市政厅关注好设计和年轻人好想法的版块。髀设,即毕设(毕业设计)。学生的毕设往往是年轻人充分调研后提出的新鲜想法,是体现“初心”的作品。“毕设”虽然意味着完结,但“髀设”是连接改变的开始。“髀”来自“髀石”,原本是羊腿的一块连接骨,也是一个有趣的儿童游戏。我们希望,通过“髀设”的传播,年轻人的好想法会与现实产生出有趣的张力。

市政厅收集到许多年轻人的作品,各有其打动人之处。最终,我们挑选出17个涉及不同城市空间和问题的作品,包括:老龄化、幼儿园、古村落、老菜场、老城区、工人新村、办公空间、共享社区、医院等等。我们也请不同的学者、专家和市民评委对这些作品做出评价。“髀设·秀”系列不是单纯地展示毕设作品,而是展现年轻人思考、探索和理解城市问题的历程,从中看出年轻人独到的价值。

三角锥篮球玩法幼儿园(髀设秀3)(1)

黄晓晨,现居上海,建筑师。2014年获得大连理工大学建筑学硕士学位,毕业论文是关于社区幼儿园室内活动空间的研究,在大量的实地调研中,和小朋友们一起聊天画画的经历,她每每讲起都会兴致勃勃、手舞足蹈。2016年在上海,她又去幼儿园上了一堂美术课,让小朋友点评幼儿园。她相信有一天可以作为小朋友的“乙方”,设计一座很棒的幼儿园。她期待结识更多的小豆豆,hxcchild@163.com。

赵翔(日本福冈大学建筑系教授)评语:

日本文部科学省(相当于中国的教育部)在有关幼儿园的建设指南中提到,建筑规划要满足,对应每一个儿童的特征进行教育的空间需求。每一种和儿童的身心特点、学习和生活有关的行为,都是幼儿园设计需要正确把握的事情。儿童空间的设计比较复杂,这是因为儿童的成长变化快而且多样。发展心理及行为学认为,儿童的游玩和年龄有关,不同阶段对游戏器具和空间场所的需要不同。另外,儿童游戏也和游戏人数有关,包括三种:1人游戏形态、平行游戏形态和协同游戏形态。所以,研究儿童行为和空间的关系是一个任重道远的工作。

窗边的小豆豆,和没有窗的小豆豆

我曾读过一本书叫《窗边的小豆豆》。6岁的小豆豆是个让无数老师头疼的小姑娘,在她一次次被退学后,来到了新学校“巴学园”,教室是几辆废旧巴士改造的。小豆豆看到教室后心花怒发,在这里简直就是一边学习,一边旅行一样!小豆豆暗暗决定:这么好的学校,我一定不缺课,每天都会来的!

三角锥篮球玩法幼儿园(髀设秀3)(2)

加入黑板和小朋友桌椅的电车教室,小豆豆看到后心花怒放。黄晓晨 图,本文图片除特别标注外,均来自黄晓晨。

“巴学园”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主人公小豆豆就是后来日本最受欢迎的电视人物之一、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黑柳彻子女士。她说,“巴学园”改变了她的一生。

所以,在我心里,好的幼儿园一定是孩子们希望每天都去的幼儿园!2010年,我曾做过幼儿园的实习美术老师。那是个民办幼儿园,位于北京西城某写字楼的一层。

这里的孩子每天的生活都是围着桌子一圈展开--上课、吃饭、午休,一个挤着一个。特别是午休时,教室拉上窗帘变成小黑屋,有的孩子睡不着躺着转眼睛,有的不停聊天甚至爬桌子打闹,而玩闹的小朋友最终一定会被训哭、罚站,几个中午都是如此。

三角锥篮球玩法幼儿园(髀设秀3)(3)

每天小黑屋午休时间,孩子们必然会上演的睡不着、哭闹与被罚站。

《窗边的小豆豆》里小豆豆不想听课时,会跑到窗边和大街上的人们招手。而这个教室里,只有一个窗户,窗台高过孩子们的头顶,窗外是对面的楼宇,午睡时窗就彻底不见了。我不敢问小朋友的感受,或许孩子们只能用哭闹表达他们的抗拒,他们不喜欢这里。

三角锥篮球玩法幼儿园(髀设秀3)(4)

可以和路人打招呼的窗(左),以及高过孩子头顶无法张望的窗(右)。

曾经各种类似“巴学园”的有趣构想,因为这个现实的幼儿园变得苍白,设计可以改变现状吗?我毫无底气。

园长眼里的幼儿园

2011年研究生入学后,我的导师说:我看你对幼儿园感兴趣,你可以研究这个啊!我虽然还不懂怎么研究,但很开心得到了老师的支持。就像“巴学园”的小林校长愿意听小豆豆讲一上午的话,小豆豆就非常开心一样。

一次导师问我:你想研究幼儿园什么?我答:社区幼儿园的公共活动空间?导师马上抛出了很多问题:为什么是社区的幼儿园?为什么是公共活动空间?幼儿园有没有这样的空间?研究这个想得到什么……我没办法解释,老师只说了三个字:去调研。

幼儿园对安全问题都极为敏感,不接受直接来访。在教育局推荐后,有8所幼儿园愿意配合我们的调研活动。每所幼儿园调研的第一步,都是和园长聊天。我听到很多无奈,也听到很多期待。

《窗边的小豆豆》里,小林校长把废旧巴士改造成了教室。而八位幼儿园园长接手的基本都是毛坯房,甚至曾经被用作办公、会所使用,必须进行二次设计和改造,有些还因为生源、功能需求进行局部加建。

让所有园长最费神的事就是:怎么把这些不是专门为幼儿园设计的空间变成孩子们可以学习玩耍的地方?比如所有幼儿园都会利用楼梯下的空间。这个对成人来讲逼仄的小空间,却极其适合小孩子做游戏。还有的园长把每个教室做成不同主题活动室,分时段使用。

三角锥篮球玩法幼儿园(髀设秀3)(5)

调研中的幼儿园楼梯下空间都被作为儿童游戏空间利用起来。

一个园长说:我想尽办法,也还是有我们解决不了的,比如我们想给孩子们在平台造一个风雨篮球场,雨篷要轻便易开合和打理,但是经费需要申请,成本也得控制,不知何时能做成(很高兴的是,去年联系这个园长,她说篮球场已经建成了)。

我曾拿着一些国外幼儿园案例给园长们看,她们会跟我兴奋地讨论,但也直言:我很喜欢这样的幼儿园,但是感觉很难实现。

孩子们画中的幼儿园

常规的实地测绘、访谈、问卷等调研形式都是面对成人。我跟园长争取到直接与儿童交流的机会。但为了不影响正常教学活动,很多时候只能在一旁观察。我想问孩子们的问题还要依靠亲子问卷去搜集。

怎么能通过问卷让孩子们表达对幼儿园的评价呢? 最终我留了两个画框,请他们分别画出现状和期望中的幼儿园。

三角锥篮球玩法幼儿园(髀设秀3)(6)

几幅孩子们的画,对比鲜明的现状幼儿园(上)和梦想的幼儿园(下)。

看到孩子们的画后,我不禁哑然。在同样大小的画框里,现状是孤独庞大的房子,期望则是被大自然环绕的小房子;现状框里是满满的人,期望框里全是小动物;现状就画一把椅子,期望是外面的大场地……我记得一句家长帮忙写下的回答,充满诗意:我喜欢室外,因为又温暖,又可以看天空。

孩子们很清楚自己喜欢的东西,他们的表达也直观犀利。比如色彩的对比,空间尺度的对比。孩子们在期望的画中,呈现出各种奇怪的形状、热闹的颜色,甚至通过画笑脸小人去表达情绪,相比之下,现状的画面则枯燥、呆闷而无趣。

孩子们怎么看幼儿园

在去一个幼儿园二次回访时,我和园长提起对孩子们画的理解,园长笑着说:成人总是习惯去主观解读孩子,但我们会鼓励孩子去讲,如果你能听孩子自己讲他们的画,或许还会有新的感受。

园长突然敞开的邀请让我意外又兴奋,征得她的同意和协助,我在这所幼儿园尝试了一节美术实验课,与小朋友面对面讨论幼儿园。

在正式课前,我找到几个小朋友,问他们喜欢在幼儿园哪里玩,他们异常兴奋、七嘴八舌。

有一个小女孩大喊:我喜欢走廊!

我好奇问到:为什么会喜欢走廊呢?

小女孩说,因为走廊可以跑啊!

三角锥篮球玩法幼儿园(髀设秀3)(7)

这个走廊是调研几所幼儿园里最宽、光线最好、起终点明确的走廊。

美术实验课上,我扮演成幼儿园的游客,请小朋友们做导游“推荐”幼儿园的“景点”,也就是期望他们表达对幼儿园的喜好。后来又请小朋友画一画生活的幼儿园,并请每个孩子讲给大家。

孩子们都会优先“推荐”室外的跑道、操场;其次是班级,他们会说我喜欢建构区,或者这里有钢琴。园长说过,孩子如果喜欢一个地方,那一定是喜欢在那里做的事情。

三角锥篮球玩法幼儿园(髀设秀3)(8)

小男孩的总平面图可完全对应现状。

一个小男孩画了一张总平面图。他讲:“中间是幼儿园的房子,我们从这边进门,有门卫爷爷,前面停了好多汽车,这边有山,山上有很多树,然后还有跑道和升旗的地方。”他一一指给我,讲解方式就像一个怕我迷路的小导游,画面中的方位关系全都准确对应着现状。

三角锥篮球玩法幼儿园(髀设秀3)(9)

小女孩的剖立面图层数、教室数目与分布完全对应现状。

还有一个小女孩画了幼儿园的“剖立面”。一层有格子画了园长在门口迎接,意思是指入口,其他格子都是小朋友和花。她讲:“我们有三层楼,这是我们上课的房间,这是窗户(蓝色块块),窗户这里有花,我每天都浇花。”画中被着重涂了彩色的房间格子正是我们上课的班级。

我至今还记得每个孩子歪着头认真讲话的情景。面对他们,我很紧张,仅仅依靠第一反应交流,如果我的猜测判断受到他们的肯定,我才会松一口气。如果不考虑控制时间,我还有很多问题想问。

在收集大家的画拍照的时候。一个小女孩突然过来抱住我说:老师我的画你帮我先留着,我回来还要继续画!

三角锥篮球玩法幼儿园(髀设秀3)(10)

大家讲完各自的画以后,一个小姑娘特别要求做完操回来还要继续画。

这次短短半小时的美术实验课,不仅有趣,也让我收获颇多。我没想到5、6岁的孩子可以准确的感知空间组织,也没想到孩子们如此强烈的的表达愿望。

对于幼儿园空间,孩子是最直接的使用者。他们的需求和评价,难道不是最该花时间去倾听和了解的吗?就像园长所说:即便我们可以用成人的逻辑解读,用学科研究的方式去统计数据,但那些都不能代表孩子的想法。

孩子的幼儿园,孩子来改

来上海工作后,我一直寻找机会继续幼儿园研究的试验,在朋友的帮助下,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幼儿园义务支持了一次美术活动课计划。在之前的美术实验课中,收获的其实是不完整不具体的儿童使用者评价,我会好奇小朋友是不是可以对现状提出具体的不满、需求以及优化意见。

于是在这次美术实验课,我增加了一个更重要的环节--邀请孩子来当评委,通过举不同颜色的旗子给每一个生活空间投票——粉色是很喜欢,绿色是希望改善而变的更好;同时也请孩子来讲怎样改善。

三角锥篮球玩法幼儿园(髀设秀3)(11)

“我是小评委”的环节,让小朋友举不同颜色旗子评价幼儿园不同空间。

室外活动场地无一例外是粉色的海洋,但也还是会有举绿旗的小朋友说:滑梯应该更多一些!而对于走廊空间,小朋友觉得摆放的东西有点多,希望变得更宽。而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有两个地方。

三角锥篮球玩法幼儿园(髀设秀3)(12)

幼儿园楼梯下空间是小朋友提出改善的方式最多的空间。

一个是楼梯间,这所幼儿园与之前那些活动空间紧缺的住区幼儿园不同,功能空间完善充裕,楼梯间只承担垂直交通功能。然而小朋友们却一多半举了绿旗,提出了很多需求。有的小朋友希望色彩更多一些,现在太白了;有的小朋友希望楼梯间下面可以摆游乐设施;还有的小朋友希望楼梯转出去直接通向外面的花园。

三角锥篮球玩法幼儿园(髀设秀3)(13)

二层图书平台可以看到一层通高门厅,这个小姑娘很认真的从座位上走到屏幕前详细说明想法:我觉得这里应该加一个滑梯,想看书的小朋友就继续看,不想看书的就可以滑滑梯,滑呀滑呀,就到下面了。

另一个是二层平台和一层门厅通高的区域,这里光线一般,从二层的平台可以看到一层大厅。有一个小女孩很认真地指着画面说:老师,我觉得这里应该加一个大滑梯,直接从二楼滑倒一楼那里去。

我瞬间觉得在孩子们的想象力面前,建筑师都弱爆了,5岁小朋友做出了我们无限向往、也时常谈起的“别人家的幼儿园”案例里的设计,不是吗?

三角锥篮球玩法幼儿园(髀设秀3)(14)

国外幼儿园室内滑梯实例,左图来自contemporist,右图来自archdaily

在这个评委的环节,现场一直很热烈,甚至到混乱失控的状态,等着发言的孩子们小脸通红,着急的蹦来蹦去。所以,你还会觉得小朋友什么都不懂吗?建筑师苦苦追寻所谓的灵感和创意,和小朋友聊聊天就轻易收获了。如果哪一天建筑师遇到了幼儿园的改造,会不会来请教小朋友呢?

“语言”不通的孩子

在之前的幼儿园调研中,和一个孤独症小男孩的对话是对我触动最大的。他是轻度孤独症患儿,可以在特教老师的看护下跟班上课。

在早操时间,他手中举着一只玩具飞机,在教室走廊间穿梭。看到我在小桌边画画,他停在我面前挥动着飞机,嘴里发出呜呜的声音,于是有了一段这样的“对话”。

我试着跟他交流:“你喜欢飞机是吗?”——呜呜

“你拿的是什么飞机呢?”——呜呜

“既然你这么喜欢飞机,我给你画一个吧!”——呜呜

我画了一架简笔画飞机,边画边和他说话:你看,这是飞机的翅膀,这是尾巴,这是窗户……我把飞机撕下来给他,他呜呜着接了过去,摇着玩具飞机和一小片纸,在屋子里转圈。

三角锥篮球玩法幼儿园(髀设秀3)(15)

和孤独症小男孩边聊边画“飞机”的五分钟。

吃午饭的时候,小男孩看到我,又跑过来一直站在旁边边笑边挥动着飞机。我离开教室时,他还会目送我。这是一次神奇的“对话”。哪怕一个孩子暂时只能发出呜呜的声音,也愿意表达,因为他看到了你的主动。

建筑师眼中的幼儿园

在毕设答辩时候,老师们对我的论文质疑最多的是:为什么你不选择好的幼儿园去调研,都是不好的?而我质疑最多的是:大家明明知道什么是好的幼儿园,现实中却有那么多不好的设计?

那么,如何才能建造一所好的幼儿园呢?我工作近三年的时间里,虽然没参与过幼儿园项目,也听过一些经历过幼儿园项目建筑师的声音:

建筑师A(从业8年,孩子小学在读):做的最多是小区配套幼儿园。这种幼儿园只是规划需要的配套设施,对开发商来说,不能卖钱的东西都没有意义。所以幼儿园的位置会被塞到了整个地块最不好的位置,通常满足幼儿园的日照要求是最难的问题。说实话,我身边的很多父母(包括我),更看重幼儿园的师资力量。

建筑师B(从业3年、未婚):我接触过的幼儿园,通常业主是小学,背后是教育局。他们关心的问题是班级数目,能不能容纳足够多的孩子来确保生源。对于规范要求的室外活动场地,都有折扣和缩水。

建筑师C(从业8年,孩子幼儿园在读):建筑师和开发商合作,还能做好幼儿园有一种途径,即幼儿园就是楼盘的卖点,开发商主动引入知名的幼儿园品牌,从一开始就对接园长提出的设计需求,在设计阶段就考虑教育活动、幼儿体验等。但从爸爸的角度来讲,我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有融洽、文明且舒适的氛围,希望她从小有一个好的“圈子”。至于对幼儿园空间本身,够大够宽敞就好。

小豆豆们需要更多关注

2014年,我在一所知名设计院面试,讲起自己对幼儿园的兴趣。对方脱口而出:“幼儿园那么简单谁不会做呀,我们是要设计综合体、超高层的!”

的确,幼儿园设计是建筑学本科教育入门设计课。但换个角度,没有任何设计是简单的。认为幼儿园很简单,只是因为我们原本就不懂孩子在想什么,还不屑去了解孩子们的世界。

在我的毕业论文里,我主要讨论了小区配套幼儿园背景环境、现存状态、使用者反馈和种种问题疑惑。或许听到建筑师的项目经历会感到更加无力,大家都觉得我们的幼儿园很难变得像国外一样有趣,因为这不是我们可以解决的问题,因为看起来整个社会都没有准备好。

但依然还是有人在做事情,就像我遇到的园长们。不管是无人关注的小区配套园,还是重点支持的大型示范园,“为孩子设计”主要由园长完成,建筑师不重要甚至消失了,同样消失的还有孩子--这个幼儿园最重要的使用者。

对于我这个不希望“被消失掉”的建筑师来讲,我希望孩子的声音和愿望会得到应有的关注。如果有一天,我能去设计一个幼儿园,我会和孩子们一起做设计,用专业知识和实验收获,协助园长帮小朋友创造一个更好的可能。

我希望我的毕设故事可以召唤阿拉丁神灯,满足我三个愿望:

第一个愿望:寻找调研土壤——如果你是园长、儿童教育者或者爱好者,认为这样的美术活动实验有趣有益且具可操作性,希望可以提供合作调研活动的机会。

第二个愿望:寻觅小伙伴——不管你对这个幼儿园的实验研究感兴趣还是质疑,都希望能认识你;

第三个愿望:期待实际项目机会——我愿意以各种形式与角色参与到幼儿园或者儿童空间设计的实际项目进程中。

小豆豆的“巴学园”真实存在过的,只要你愿意平视这些各不相同的小豆豆,听他们讲,看他们画,“巴学园”就会越来越多。

三角锥篮球玩法幼儿园(髀设秀3)(16)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