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后父母需要给孩子准备多少钱(高考后的过度消费)
高考后父母需要给孩子准备多少钱(高考后的过度消费)3.购买非必要用品现在上大学都讲究“三件套”,手机、电脑和相机,这三种东西还一定要买国际大牌,国产的都不要。认为只有用着国外大牌的东西,才能彰显自己的身份。个别女生还会要求买全套的大牌护肤品和彩妆,一套下来一万块都挡不住。在考生准备上大学期间,不顾自身家庭经济条件,购买了很多远远出家庭消费能力的物品。再一点就是高考过后,出入各种高档娱乐场所,用放松压力作为借口,和同学一起吃喝玩乐。家庭经济条件不突出,却要花费很多钱,买自己想要的东西、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完全理解父母挣钱的不容易。当父母满足自己的高消费的时候,还会对父母发脾气,甚至用不上学来威胁父母妥协。2.过度追求大品牌用品
高考已经告一段落,考生们也报考了自己想去的大学,在等待通知书的期间,家长已经开始为孩子上大学的事情做起了准备工作。买新的衣服和鞋子,再购置全新的被子床单,电子产品也是不能少的。
我家亲戚的孩子今年也高考,成绩不太理想,不过也能过专科分数线。考了294分的的她,一心期盼大学的生活,为了上大学做了很多准备,其中最令人惊讶的是,她竟然要求自己的父母买一万多块的笔记本电脑。尽管在外人看来,这样的要求是无理的,但是她父母为了孩子的“面子”还是给她买了。
高考后,家长和亲戚为了犒劳辛苦备战考试的考生,多多少少都会给考生一些零花钱,或者买一些他们想要的东西,可是这样就形成了考生的过度消费。
1.花费超过家庭经济条件
在考生准备上大学期间,不顾自身家庭经济条件,购买了很多远远出家庭消费能力的物品。再一点就是高考过后,出入各种高档娱乐场所,用放松压力作为借口,和同学一起吃喝玩乐。
家庭经济条件不突出,却要花费很多钱,买自己想要的东西、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完全理解父母挣钱的不容易。当父母满足自己的高消费的时候,还会对父母发脾气,甚至用不上学来威胁父母妥协。
2.过度追求大品牌用品
现在上大学都讲究“三件套”,手机、电脑和相机,这三种东西还一定要买国际大牌,国产的都不要。认为只有用着国外大牌的东西,才能彰显自己的身份。个别女生还会要求买全套的大牌护肤品和彩妆,一套下来一万块都挡不住。
3.购买非必要用品
有些考生会以大学学习用得到的名义,买电脑、单反相机等高消费产品,但在实际大学学习生活中根本就用不到这些东西。
考生的过度消费,在如今的社会很常见,十个考生有八个都有这样的问题,这样的种种过度消费的行为,都折射了考生的心理问题。
二.考生过度消费反映什么问题?1.考生虚荣心过强
过度要求名牌,想让自己成为众人的焦点,这的一种强烈的虚荣心在作祟。即将进入大学生活的孩子,想象着大学中的种种光鲜亮丽,再加上电视剧中的不实诱导,认为自己要是没有大牌的东西,肯定会被大学同学排挤耻笑。虚荣心让她想成为众人羡慕的对象,于是就要求父母给自己购买大牌商品,来把自己包装的“贵气十足”。
2.考生本性自私
人的本性都有自私的一面,要求父母过度消费的考生,自私的本性更强。这样的人往往喜欢不顾他人,用尽手段完成自己想要的事情、得到一切自己想要的东西。这种自私同时也表现在对自我的认可上,世界上所有的好东西他都可以拥有,认为自己才是世界上最独特的人,即使在大学生活中也要出彩。
3.渴望得到更多关注
长期被父母忽视的孩子就容易出现这样的情况,从小就没有得到过关心和关注,长大后就会用“作”的形式,证明自己的存在。过度的消费也是一种形式,他们认为可以通过花更多的钱,来引起父母的注意。
1.小时候的过度溺爱
任何心理形成都需要过程,小时候过度溺爱孩子,就会让孩子变得所求无度,只要是自己想要的东西,爸爸妈妈就应该双手奉给自己。这样的孩子没有过争取的过程,得到东西的过程太过简单,没有付出过就得到。这样的生活他们已经习惯了,于是无论家庭的条件如何,父母如何为难,他都要买自己想买的东西,过自己想过的生活。
2.对于自身条件的自卑
自卑和自负往往只有一线之差,太过自卑的孩子会用物质包装自己,让自己看起来更加自信,行为上就会变的自负。超高的消费,不过是他武装自己的筹码,让自卑深深的埋在心里。
1.控制考生的经济
考生高考完不免要有一些同学聚会,姐妹约下午茶之类的,但是这些事情的消费都不会太高,家长在给孩子钱的时候,要控制数量,一般二线城市五百左右就足够了。
2.拒绝考生的无理要求
当考生要的东西远远超出家庭经济能力,父母要坚决说“No”,任何人都是欺软怕硬的,当父母强势起来,考生也不敢有什么出格的行为。
考生的过度消费,归根结底还是小时候父母教育留下的后遗症,只有在孩子小时候就引导他正确的消费观和价值观,这样才能保证孩子长大后能成为一个三观正常的人。
家长认为,孩子在上大学前购置一些物品,是在为孩子的大学生活铺路,事实刚好相反,这样纵容孩子,只会让孩子的消费观更加扭曲,这也是在给孩子的未来挖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