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南阳理工学院宣传片70周年(南阳理工学院建校史)

南阳理工学院宣传片70周年(南阳理工学院建校史)筹建之初,门口挂着“南阳大学筹建处”的牌子,决定招生后,学校就自己决定把“筹建处”的牌子换下,正式换成“南阳大学”的牌子。学校的开办场地是原南阳地区财贸干校旧址。但地委的决定又必须实现,于是经省教委同意,决定借用电大普通生计划招生。广播电视大学属于成人高等教育序列,但当时也开始招收参加普通高招统考的应届高中毕业生,这就叫电大普通生招生计划。河南各地市都有电大分校,南阳大学就是借用这种计划招生。

南阳理工学院宣传片70周年(南阳理工学院建校史)(1)

南阳理工亲历故事之5——薛谦让

10月7日————首届新生开学典礼的日子

创办南阳大学之初,地方领导以为,只要决心大,再加上向上级汇报好,当年(1987年)就能实现正式招生。

在后来的向上逐级汇报中才发现,筹建半年多,就想实现以南阳大学名义正式招生是不可能的。

但地委的决定又必须实现,于是经省教委同意,决定借用电大普通生计划招生。

广播电视大学属于成人高等教育序列,但当时也开始招收参加普通高招统考的应届高中毕业生,这就叫电大普通生招生计划。

河南各地市都有电大分校,南阳大学就是借用这种计划招生。

学校的开办场地是原南阳地区财贸干校旧址。

筹建之初,门口挂着“南阳大学筹建处”的牌子,决定招生后,学校就自己决定把“筹建处”的牌子换下,正式换成“南阳大学”的牌子。

换牌子的思想背景是地方党委政府和学校创业者的内部决心:上边不承认,自己承认,并且决心要办下去。

首届新生开设工业企业管理、工业与民用建筑和化学工程三个专业。

但在当年的河南省《招生报》高校招生志愿专刊上,并没有南阳大学的专用代号,而是在南阳电大分校的代号下,在上述三个专业后边的括号里用很小的几个字说明:“在南阳大学办班”。

电大普通生本来就列在最屈辱的最后一批,如此尴尬的地位当然不利于招生。

但这毕竟是一个突破———在极不显眼的地方首次露出“南阳大学”四个字(如果不是省招办工作人员的松手,“在南阳大学办班”这几个字也不应出现)。

为了扩大影响,当年7月10日,《南阳大学1987年招生简章》在《南阳日报》刊登,并且组织部分教职工到南阳各县的高中去张贴。

尽管名不正言不顺,但前来咨询者相当多。

那时大学升学率很低,再加上各省辖市市办高校只在本地招生,因此南阳大学的首届新生录取结果,并不比其它省辖市高校差。

9月25日,128名首届新生入校。入校后,招生的非正规性和待遇问题,自然成了首届新生的心病,学校向学生说明地委、行署保证他们毕业后享受同等待遇后,学生的思想也就很快稳定下来。

但中途仍然退学几名,所以首届毕业生是121名。

1987年10月7日,举行首届新生开学典礼。南阳地方党政领导几乎全部出席。

省内几所职业大学和襄樊大学派代表参加,为方便省教育行政当局派人出席,开学典礼的名字屈意在南阳大学后边加上“筹备委员会”几个字。

即写成“南阳大学筹备委员会首届新生开学典礼”,在这种情况下省教委派出高教二处副处长王佩琼和张华出席。

因为128名新生坐不满一个小型礼堂,我特意要求拉开前后左右间距。

会场气氛显得非常热烈甚至壮观,在这个典礼上,我做了一个长篇发言,慷慨激昂地引用列宁的话“你怕狼,就别到树林里去!”

接着说,南阳大学没有狼,有的是困难,教师的职业本来就是清贫的事业,我们大家本没有乐享现成的奢望,既然来了,就说明大家都有创业的思想准备。

并首次喊出了“把南阳大学这块创业的土地,作为自己安身立命之所,不成功决不罢休”的口号。

十几年后,李金明说我是他派来的第一个“拓荒者”,是否与我当时过于激动的情绪有关呢?

10月7日,20年前的这一天,有30多名教师,128名学生,在一个约十亩地,五千平方米建筑的场所,在上级教育行政当局不予承认的情况下,正式开始办大学,这就是南阳理工学院事实上的诞生日。

一切都很简陋。

但我当时曾对这数量有限的教职工说,这比哈佛大学创办之初的一个男教师,九名学生,一座小屋,强多了。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