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运动小提醒(小学生记住家人生日)
小学生运动小提醒(小学生记住家人生日)强化操作性 关注学段的衔接和行为习惯培养的连续性和发展性,遵循循序渐进的德育原则,逐步提升行为要求。 针对学生的年龄和认知差异,行为要求在每个学段各有侧重。 如“自强自律健身心”的内容,《行为规范》中小学、初高中分别用3条、4条细化;而与“珍爱生命保安全”有关的内容,小学、初高中分别用4条、2条细化。保持连续性
省教育厅近日发布《浙江省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试行)》,这也就意味着,新学期开始,浙江省中小学生有了新的行为准则。
《浙江省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试行)》分小学、初中、高中三个版本,各22条。
该《行为规范》具有以下鲜明特点:
尊重差异性
针对学生的年龄和认知差异,行为要求在每个学段各有侧重。
如“自强自律健身心”的内容,《行为规范》中小学、初高中分别用3条、4条细化;而与“珍爱生命保安全”有关的内容,小学、初高中分别用4条、2条细化。
保持连续性
关注学段的衔接和行为习惯培养的连续性和发展性,遵循循序渐进的德育原则,逐步提升行为要求。
强化操作性
这是浙江版《行为规范》的最大特点。针对学生行为养成的日常生活情境规范日常行为,忌笼统、去空洞、防说教,重“日常”、重“细节”、重“行为”。
如要求小学生“记住家人生日”“遇到危险会拨打求助电话”;要求初中学生“每天运动一小时”“遇到挫折会向他人倾诉”等,可感可知可行。
各中小学校可因校制宜,制定更加切合本校实际的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细则,常抓不懈、落细落实;要将学生遵守《规范》的情况客观记录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之中,列为学生“品德表现”评价的主要内容。
《行为规范》不要求学生背诵,但必须逐条践行,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编辑:缪歌妮
责编:沈 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