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打针扎手扎脚(孩子打针被扎出表情包)
孩子打针扎手扎脚(孩子打针被扎出表情包)再来看一个让大家舒心的萌娃打针情景。每次带娃打疫苗,或者娃生病了在医院里,这样的场景,都会轮番上演,并且经久不息。哭着求护士:“阿姨求求你了给我扎不疼。”然后被扎时喊“妈妈”。还有这种没有四五个人是按不住的巾帼不让须眉
前几天,一个小男孩,因为害怕打针,自己单独一人偷偷从安徽阜阳跑到河南,足足跑了50公里,到姑姑家避难。
这个小男孩,为自己打气,自己鼓励自己,用最怂的语气说着最硬的话,然而真到打针的时候立马崩溃。
打针时跑的比兔子还快,当妈的估计追不上,得换身强力壮的爸爸来才行。
打针时被扎出表情包
哭着求护士:“阿姨求求你了给我扎不疼。”然后被扎时喊“妈妈”。
还有这种没有四五个人是按不住的
巾帼不让须眉
每次带娃打疫苗,或者娃生病了在医院里,这样的场景,都会轮番上演,并且经久不息。
再来看一个让大家舒心的萌娃打针情景。
给萌娃打针前,医生爷爷先来个小曲,并且不时的挠挠萌娃,逗得萌娃“咯咯”笑。
趁娃子不注意,快速注射完成,压棉球。
娃子好像感觉到了什么,没关系,再给唱个小曲,并赠送一个打击乐表演。
(以上图片来源网络侵必删)
不过这样的打针过程,我们看看就好了。毕竟国情不同,在我们这里,医生每天忙得脚不沾地,根本无暇去顾及孩子的情绪。
家长对待孩子打针的态度。当医生不能顾及孩子的情绪和心理时,我们家长更应该关注到孩子的这一面。分析那些害怕打针,每次打针都哭的歇斯底里的孩子,父母的做法大致是这几类:
1、哄骗法
打针一点也不疼,咱们不哭。
2、看似鼓励实则强压法
宝宝最勇敢了,打针的时候特别坚强,肯定不会哭的。
3、诱惑法
你如果打针不哭的话,我就奖励给你买一个新玩具。
4、恐吓法
不许哭,如果你哭的话就让警察把你抓走。
5、强制法
看上述方法不管用,直接强行按压住孩子,在孩子的哭闹挣扎中打针。
孩子并不买账上述不管是哪一种方式,都只不过是家长为了实现让孩子尽快打针这个目的,从而使出的“十八般武艺”,只不过尽管家长费尽心机,孩子却不买账。
1、哄骗法:诚实是一个人可贵的品质。我们家长在对孩子哄骗时,会给孩子留下什么印象呢?那就是可以用说谎的方式欺骗别人,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和实现自己的愿望。我们家长经常对孩子语重心长的教导“孩子你要诚实”,自身却在孩子身上做着南辕北辙的事。
2、看似鼓励实则强压法
这种方法看似是温和,然而表达出来的意思仍旧是:哭是不好的,是不勇敢的表现,同时无形中也给了孩子很大的压力。
我们成年人认为哭是没出息的表现,是不好的,这主要是源于我们的原生家庭和成长经历,在我们小时候,哭就要被家长呵斥责骂。这样的情景深深的植入我们的潜意识,以至于我们现在看到孩子哭就本能的感到烦躁不安,于是想尽各种方法让孩子停止哭泣。
哭是人的情感的外在表达,小孩子高兴了就笑,痛苦、疼痛了就哭更是人的本性使然。
3、诱惑法
这种你如果怎么样,我就奖励你怎么样的方法,很容易在孩子做一件事情时,首先想到的不是如何完成这件事,而是先和你讲条件。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的要求会越来越来越高,要的东西也会越来越贵。最重要的是,这会让孩子不再专注于事情本身,而把注意力放在讲条件上,从而迷失了方向。
4、恐吓法
这种方式很多年轻的家长已经认识到其坏处和严重性,不再使用,但是很多的老人仍旧十分热衷于此法。
恐吓法,尽管可能解决了一时的问题,但可能给孩子的心理留下了一生的阴影。
5、强制法。
这种方式最吓人。孩子此时的心里已经很害怕了,如果家长这时候再霸王硬上弓,孩子的心里除了恐惧,恐怕就是对家人的愤怒甚至仇恨了。
尊重孩子的感受孩子的感受和体验,没有好坏之分,没有正负之分,无论是积极的,消极的,或者是矛盾的,都是孩子自己的体验,应该按照自己的感觉来说,而不是要求他按照父母的意愿来表达。鼓励孩子说出他自己真实的感受,能够识别和表达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是一个人心理健康的基础。
有时候我看到诺诺碰了一下,她开始“哎呦哎呦”的喊时,我会说:“有那么疼吗?就碰了那么一小下。”
诺诺就一本正经的回答我:“这是我自己的感觉,你不是我,你是体会不到我的感觉的。”
看见孩子的感受,尊重孩子的感受,接纳孩子的情绪,不仅仅是亲子之间有效沟通的基础,也是帮助孩子构建自我的有效途径。
把孩子当做一个独立的人来看待。我们家长之所以看不见孩子的情绪,最根本的原因是:没有把孩子当做一个独立的个体看待。在很多家长的眼里,孩子最好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一个听话的机器人,没有情绪,让他干什么就干什么。如果非要有情绪,那就只能有好的情绪,不能有坏的情绪。
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情感,有自己的性格。这样一个独立的小人,是注定不会事事如你的心意,还很可能处处与你作对。
我们太多的成年人,受制于原生家庭和成长经历,一直没有构建出一个完整的人格,所以对待孩子,也没有意识和能力把孩子当做一个独立的“人”来看待。所以说,育儿先育己,在这场修行里,路程注定会比较漫长,但只要你做出改变,孩子就能感觉到。
当给孩子打针时,家长的正确做法
1、诚实告诉孩子打针疼,肯定孩子的感受。
幼儿的疼痛感没有那么明显,一岁以下的宝宝很少有打针时哭的撕心裂肺的。当宝宝稍微大一点,能听明白话语的意思后,打针时告诉宝宝:“宝宝,今天我们要打针,会有那么一点点的疼,不过疼一会儿就没事了。妈妈会一直陪在你身边给你加油的。”
“如果你感觉到疼,想哭出来时可以哭,但是不要动哦!”
我对诺诺一直采用的是这种方式,诺诺现在打针时,可能也会有点紧张,但是会特别配合的一动不动,连吭也不吭一声。
生病到医院输液时,她刚开始有些害怕,哭的很厉害。我对她说:“你疼了可以哭,但是不要动,动了之后护士扎针扎不准后还要再重新扎一次。”
等到扎过针,情绪平静下来后,我会让她说说刚才扎针时的感受,然后问她“其实和打针时的感觉差不多是不是?”
打针她已经很淡定了,如果能够肯定这和打针的的疼痛感相同,那心理障碍就会没有了。诺诺想了想,还真的是差不多,现在对输液扎针也很淡定了。
2、绘本做辅助。
打针前几天给孩子读一些有关绘本,提前给孩子做心理疏导。
关于打针的绘本,介绍几本给大家,不必多,买上一两本即可。
日本绘本:小林雅子文,冈边理香图的《打预防针,我不怕》
荷兰:马克斯·维尔修斯著作的弗洛格系列《弗洛格今天很安静》
日本:惠高顺也著,长谷顺义史绘《我可不怕打针》
凯迪克银奖美国绘本:路德维格·贝梅尔曼斯著作《玛德琳》
经典美国绘本:斯坦·博丹、简·博丹著作的贝贝熊系列丛书《去医院》
我是 ,80后全职宝妈一枚,一手带娃一手码字,致力于做科学育儿的践行者和分享者,如果你喜欢,感谢你的关注,让我们一起探讨育儿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