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阳光教育托起乡村孩子未来的梦(推动摇篮的手推动世界)

阳光教育托起乡村孩子未来的梦(推动摇篮的手推动世界)编辑 黄浩 邹晨璐作者系深圳第三方教育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本报特约评论员洛克早就指出,做父母的应该在子女记事前,就“不屈不挠”地使子女的意志变得平易近人,将来孩子长大了就不会出现暴力和怨恨,记住这个词:不屈不挠!阿德勒也认为,家庭娇惯或受冷落的儿童,会形成扭曲的人格,行为上必然会表现出来。看看,周围或身边那些顽皮的“熊孩子”,有几个不是不当家教所致。素质教育不光表现在行为上,实际上还可以从孩子的体质上得到体现,因为,体质是基本的健康素质,家长是第一责任人,家庭是首要的教育场所。5月23 日《新京报》的一篇报道显示,全国目前共有1800 万肥胖儿童,0-7 岁和7 岁以上的,分别是30 年前的4.8 倍和14.6 倍,其中8.2%的超肥胖青少年,都患上了高血压、高血脂、脂肪肝、胃病、肌肉疼痛等疾病。其实,你我身边,校园或社区总能看见超肥胖儿童的身影,单从外观上就能看出,他们的身态已明显呈病态。

阳光教育托起乡村孩子未来的梦(推动摇篮的手推动世界)(1)

阳光教育托起乡村孩子未来的梦(推动摇篮的手推动世界)(2)

日前,深改组第三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意见》指出,教育改革要注重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发展、创新性思维和适应时代要求的关键能力。要求各级各类教育更加符合教育规律、更加符合人才成长规律,才更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不难看出,从中传递出素质教育改革的最强音。

显然,《意见》指出的各级各类教育一定包含家庭教育,也就是说,家庭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和地位应当得到充分肯定。这些年教育改革,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是,只要一提起素质教育,人们都认为那是学校的事,只要一批评应试教育,认为那都是学校的错。不错,这些年教改,学校教育的功能严重偏离了德智体美劳全面育人的正确轨道,依旧是应试教育积重难返,素质教育步履维艰。于是,人们把教改不力的板子全打在学校身上,却把家庭教育完全撇在一边。然而,家庭之与素质教育的关系,要比学校重要得多。无视家庭之与素质教育的作用和地位,即使是学校教改力度再大,孩子的素质教育终将是先天不足的和不可持续的。

行为习惯是最基本的素质,家庭是第一课堂,家长是首任老师。行为习惯的养成,没有大道理好讲。我们不妨拿近期发生的几件小事说起,前不久,在公共场所,一位顽皮的小孩吵闹个不停,旁边一位女大学生实在看不下去,一时冲动过去向那孩子踹了一脚,结果引来一场争议,其中不少人在责怪大学生向孩子使用了暴力。笔者关注的重点不在女大学生是否使用了暴力,而是好奇,为什么那孩子在公共场所如此顽皮,为什么一旁的父母对此无动于衷,或者为什么就不能及时制止?

我们不妨做一下推理:假如这个孩子从小有严格家教的话,他还会在公共场所大吵大闹吗?假如孩子的爸爸妈妈,平时养成管教孩子的习惯,事情还会闹到这种地步?其实,眼前的一幕十分常见。面对这样的“熊孩子”,家长头疼,学校也拿他没办法。因为,这些孩子身上已经形成了“熊孩子”的习惯。归根结底是从小家教不严所致。相反,若是有严格家教,养成好的习惯,那就完全是另一种情形了。笔者一位好友介绍说,前不久,他们单位接待了一个香港小一学生参观团。几十名孩子,由2位文弱的女老师带队,参观期间,孩子们表现得特别安静,以至于一些在上班的员工都没有发觉。一静一闹之间的差别,根源就在教育和习惯的不同。

洛克早就指出,做父母的应该在子女记事前,就“不屈不挠”地使子女的意志变得平易近人,将来孩子长大了就不会出现暴力和怨恨,记住这个词:不屈不挠!阿德勒也认为,家庭娇惯或受冷落的儿童,会形成扭曲的人格,行为上必然会表现出来。看看,周围或身边那些顽皮的“熊孩子”,有几个不是不当家教所致。

素质教育不光表现在行为上,实际上还可以从孩子的体质上得到体现,因为,体质是基本的健康素质,家长是第一责任人,家庭是首要的教育场所。5月23 日《新京报》的一篇报道显示,全国目前共有1800 万肥胖儿童,0-7 岁和7 岁以上的,分别是30 年前的4.8 倍和14.6 倍,其中8.2%的超肥胖青少年,都患上了高血压、高血脂、脂肪肝、胃病、肌肉疼痛等疾病。其实,你我身边,校园或社区总能看见超肥胖儿童的身影,单从外观上就能看出,他们的身态已明显呈病态。虽说,生活条件好了,容易造成肥胖。但笔者还是想向那些一手制造了肥胖儿童的家长反问:为什么人家的孩子都能健康成长,偏偏你家孩子肥胖?难道孩子贪吃偏食、行为懒惰,也要把板子打到学校不成?在这样的家庭,是否存在家长行为失范,饮食起居不规律?是否过度宠爱,无节制地满足孩子的物欲?或者,过于冷落,很少与孩子交流沟通?是否不仅不要求孩子干家务,相反包办代替等不当家教行为呢?答案是肯定的,因为没几个孩子天生就是肥胖儿,一定是后天不当积习慢慢长成的。1800 万可不是个小数字,显然,我们不能把未来寄托在这样的儿童身上。

梁启超先生的话言犹在耳,少年强则国强。还有一句很有名的话说:推动摇篮的手,就是推动世界的手。从这个意义上说的,教育应该从改造父母开始,素质教育当从家庭出发。

作者系深圳第三方教育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本报特约评论员

编辑 黄浩 邹晨璐

阳光教育托起乡村孩子未来的梦(推动摇篮的手推动世界)(3)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