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前撕书是什么心理(如何看待高考前撕书这一现象)
高考前撕书是什么心理(如何看待高考前撕书这一现象)网友二:这个是一种极其浪费而又污染环境的行为!网友一:无论理由如何,损毁书籍都不是一种体面的宣泄方式。网友:我能理解考生宣泄压力的需要,更何况那些什么巧夺100分,高分秘笈,满分宝典,本来价值就不大,撕了也就撕了,扔了也就扔了。也有人表示不理解也有人反对,有些地方的教育部门、学校严禁学生撕书。
中高考前后,每年都会有很多关于考生撕书、扔书的新闻 。
有网友对学生们这一行为做了评论:“高考前夕12年的青春,父母的心血,老师的耕耘,同学的友谊,所有的一切就这样轻轻撕碎,夺窗而出,满园飞花。”
在高考期间用撕书来缓解高考的压力,甚至成为某些地方的学校一种不成文的固定活动,俗称高考撕书节。
有人表示理解,这是一种宣泄,要允许考生在高压之下释放自己。这个是破釜沉舟一战,学生自己给自己打气。
网友:我能理解考生宣泄压力的需要,更何况那些什么巧夺100分,高分秘笈,满分宝典,本来价值就不大,撕了也就撕了,扔了也就扔了。
也有人表示不理解
也有人反对,有些地方的教育部门、学校严禁学生撕书。
网友一:无论理由如何,损毁书籍都不是一种体面的宣泄方式。
网友二:这个是一种极其浪费而又污染环境的行为!
网友三:这是学生们心理上的不够成熟,认识上的不够深刻,高考不是一个终点而是一个起点!
网友四:这种行为对于那些正在中学甚至是小学的青少年造成不良的引导作用!
个人认为:
1.撕书是一种个人选择,只要不乱扔、不妨碍别人、不引发事故,那就没啥可说的。
2.撕书的时间节点,需要谨慎选择,不可不防。
分享一个知乎网友关于撕书的事故:
2017年11月15日,韩国浦项地区发生了5.4级地震。韩国教育部决定:原定于11月16日进行的“2018学年大学修学能力考试”,也就是韩国高考,被推迟一周,改在11月23日举行。
这个因为天灾导致的高考延期,不料却引发了一系列令人崩溃的事件:
一些韩国考生已经预订了高考之后的外出旅行,全部需要改期/或者泡汤。
一些韩国考生已经预定了高考之后去整容、割双眼皮的手术时间,全部需要改期/或者泡汤。
有些韩国女性考生,为了准备11月16日的高考,已经提前服用了让经期后延的药物,那么现在高考自己先延了,已经后延的经期,该肿么办?
然而上面这些虽然亡羊补牢比较难,毕竟还能补,真正令人崩溃的是下面这件事:
很多韩国高考考生,在15日这一天,也就是高考前一天,已经把自己的教材和参考书都给扔掉或者撕掉了!已被集中送到废纸处理处了。现在16日高考被延期一周,考生崔某哽咽地说:“15日白天的时候,我刚把教材都扔掉,刚才我去翻垃圾堆想捡回来,但是已经找不到了。”
理论上来说,破釜沉舟是为了杀敌,但是现在破釜了也沉舟了,敌人却迟到一周才能来,这就尴尬了。
但是不是宣泄学习的压力一定要用撕书来表达呢?撕书背后又有怎样的教育问题值得思考呢?
很多为人父母者都有过晚上睡觉前给孩子读书讲故事的经历,妈妈说讲两篇,孩子非要说讲五篇,最后互相妥协决定讲三篇,妈妈要是累的睡过去,结果还常常被孩子推醒来要求接着读。小孩子往往是最不会伪装,他一定是从这种读书和学习的活动中品尝到了快乐,然后才这样乐此不疲。
但是,长大之后,或许正好颠倒过来,老师和家长要求他读三本,他能读一本就不错了吧。
那个以求知为乐的孩子哪里去了呢?在这个变化的过程中,我们的教育在其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起了什么样的作用呢?
我们的教育,常常为了拿高分而不断地反复机械训练,因为对已知的知识不断重复,必然会让人心生厌倦。
我们的教育,常常告诉学生学习是苦的,从人的本性上来说,哪个人愿意会一辈子都让自己吃苦呢?不说那些没有考上大学的,从此与书本绝缘,就是那些考上大学读了硕士博士的,一旦拿到了学位,从此再也不读书,在我们身边,这样的人不也比比皆是吗?
因为功利的学习,不断疯狂填鸭,不断机械训练,透支了学习的热情,扭曲了学习的本质,不能从学习中真正体会虽累但快乐着,让人生中另外的两三个二十年的时光,因为讨厌读书,处于停滞不前甚至退步的状态,哪一个损失更大呢?
文末说一些考试的解压法:
最常用的放松方法就是睡觉,比较充足的睡眠;
高歌一小时,陶醉在歌声中,可以让头脑最疲劳部分的功能得到休整;
每天到绿色植物的地方散步,在去考场时也尽量走公园或者是有树木花草的地方,那怕只有10分钟;
压力特别大的,可以咨询专业的人士取得专业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