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真实的故事十分耐人寻味(这是一个真实到令人心酸的故事)
这个真实的故事十分耐人寻味(这是一个真实到令人心酸的故事)
15年前那个轰动全国小伙为何当年在央视镜头前的发言,再次引发全网热议?男孩名叫刘秀祥,1988年出生于贵州省望磨县一个贫困山村,父母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生活虽然艰苦,但也能勉强糊口。然而,命运却跟一家人开了个很大的玩笑。刘秀祥四岁时不幸丧父,母亲因伤心过度患上了间歇性精神失常,生活不能自理。雪上加霜的是,在刘秀祥十岁那年,哥哥姐姐先后离家出走,曾经幸福的六口之家,如今却只剩刘秀祥和母亲相依为命。为了活下去,年幼的刘秀祥用稚嫩的肩膀扛起了家庭的重担。为了填饱肚子和给母亲买药,刘秀祥每天都会去捡废品,打零工,跟着大人上山采药,由于母亲生病,也让刘秀祥遭受了不少冷眼,比如放学回到家了,然后妈妈就站在门口吼啊,就是站在门口骂呀,人家就会用一些小石子扔向他,或者有一些拿牛粪扔向他。从小经历的磨难也让刘秀祥意识到,唯有读书才能改变命运。幸运的是,他遇到了生命中的贵人,我没有钱去交学费,一开始老师给他垫,老师就说你来读书就好。刘秀祥没有辜负老师的期望,他一边照顾母亲,一边刻苦学习,最终以全县第三的成绩考入重点初中。然而欣喜之余,更大的麻烦来了,由于学校离家很远,他去上学的话,母亲就没有人照顾。为了不让母亲受委屈,刘秀祥决定带着母亲上学。临出发前,刘秀祥在父亲的坟前发下誓言,我说,爸爸带着妈妈出去了,我要把妈妈的病给做好,我一定要给妈妈一个温暖的家,如果我出去,我混不出个人样,我绝不回来。虽然家里穷,但刘秀祥自尊心却特别强,他不愿别人同情他、可怜他,他更没有向学校反映自己的情况。没有钱租房,刘秀祥就在学校旁边的山上用茅草搭了一间房子,这就是母子俩的家,门口挖个坑,枝上锅,这就是他们的厨房。放学后,刘秀祥就会去打零工捡破烂,每周赚20块钱可以勉强维持生计。就这样经过三年的苦熬,刘秀祥考上了县里的一中,但开学的学费却让他犯了难,为了赚够学费,他去工地上抬钢筋干苦力,每天干活18个小时。而因为过度透支体力,刘秀祥曾差点从上百米的高空坠落,那个时候特别的累,但好在那里有安全网。这一次经历让刘秀祥额外获得1000块的精神报酬,然而这些钱却只够交水费,没钱租房的他竟然租了一个废弃的猪圈。回忆起高中三年,刘秀祥依旧勤工俭学,时刻怀揣着对未来的梦想,他相信自己的人生终将会迎来黎明的曙光。然而命运却又给他沉重的一击,长期的营养不良让刘秀祥在高考前一周病倒,最终以六分之差落榜,过往的窘迫和辛酸一幕幕重现。同时也摧毁了刘秀祥所有的信心,因为我觉得我是在用生命在读书,我是在和命运在做抗争,但是最终我觉得上天对我特别不公平。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最终你却让他以失败而告终,以落榜而告终,我觉得上天对我特别公平。就在刘秀祥一蹶不振之际,2002年写的一篇日记扭转他的想法,当你抱怨你没有鞋穿的时候,你回头一看,发现别人竟然没有要。这个时候我一想就是想到了那些孤儿,他们连爸妈都没有,但是我还有一个妈妈。然而,刘秀祥刚刚鼓起勇气复读,新的打击又来了。由于没有钱,成绩又不是很好,他一连找了多家复读学校都遭到了拒绝,他想去的一所高中更是连续四次把他拒之门外。无奈之际,刘秀祥走进校长办公室,直接跪在了校长面前,刘秀祥的毅力最终打动了校长,他抓住了改变命运的这次机会。经过一年的寒窗苦读,刘秀祥在2008年以504分考上了山东临沂师范学院。然而3000多块的学费又让他陷入绝境,此时他全身上下只有60块钱。为了凑够学费,刘秀祥跑到了铁矿厂打工,每天高强度工作18个小时,终于凑足了学费和路费。2008年9月,刘秀祥带着母亲来学校报道贵州孝子千里背母求学的事迹,很快就上了报纸,不少好心人想资助他上大学,然而却被刘秀祥晚言谢绝。我觉得一个人的困难和挫折并不是你向他人或者社会索取的一种资本。大学四年,刘秀祥会利用课余时间发传单、摆地摊、做家教。而兼职赚来的钱,除了维持和母亲的生活,他还资助了三名捡废品认识的弟弟妹妹。2012年,刘秀祥大学毕业,一家北京的公司为他开出了55万的年薪,然而却被刘秀祥婉言谢绝,令所有人没想到的是,他放弃了城市的优厚待遇。毅然选择回到家乡,当了一名普通的乡村教师,他拼尽全力走出大山,原来刘秀祥看到家乡教育落后,他深知像他一样贫困的孩子还有很多,而要想改变命运,只有通过刻苦读书。由于深山的老百姓对教育不够重视,经常有孩子读完初中就辍学。为了劝说家长让孩子们继续上去,刘秀祥骑着摩托车几乎跑遍了全县乡镇去做家访,八年里骑坏了八辆摩托车。为了点燃学生心中的梦想,刘秀祥还把自己的故事作为教材给孩子们做励志演讲。为了让孩子们相信知识能改变命运,刘秀祥还会带他们去参观自己的老房子,让他们去实实在在的去看到老师就是这样走出来了,让他去坚信读书是可以改变,读书是可以给自己一个更好的未来的。2018年,由于助学成绩突出,刘秀祥被任命为实验高中副校长,并成立了个人工作室,他以相信的力量为主题,在全国各地巡回演讲1000多场,牵线企业和爱心人士,资助贫困学子。刘秀祥做演讲从来不收费,他只要求一场演讲,对方资助他两个学生,为此他有时一天能做三场演讲,而想到一天之内又有六个学生可以重返校门,他脸上的疲惫也会一扫而光。最终,在刘秀祥等一大批教育工作者的无私奉献和有力推动下,当地县的教育实现了逆袭。八年过去了,当地县高考本科录取从2012年只有70人,到2020年高考本科上线1270。刘秀祥靠着一颗赤诚的心,在偏远的山区里散发着耀眼光芒,引导着更多身在迷途的孩用亲身经历帮助上千名学生走进了大学的殿堂。每一个孩子都应该有更好的未来,无论他出生在哪里,在怎样的家庭和怎样的环境,都不要用我们的现状去评判他们的未来。越是偏远的地方,越需要优质的教育,更需要优秀的教师,我们怎样,未来的中国就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