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大学生出路在哪(农村大学生的出路在哪里)
农村大学生出路在哪(农村大学生的出路在哪里)我退休时,他已经是高级工程师了,还是分公司的副总经理。生活已经是小康水平了。应该承认,农村户口的大学毕业生在就业、工作、发展等方面是难,要付出太多,与有钱有关系的不能比。但是不能因此而认为农村户口的大学生没有出路。他们绝大多数来自农村。由于来自农村,因此工作起来非常努力和勤奋。由于努力和勤奋,因此他们进步很快。中层领导全是来自农村的大学生,高层百分之九十五的是来自农村的大学生。他们在城里成家,买房买车。举个典型的例子。有位大学毕业生毕业时,因为欠着学校的学费学校没有给发毕业证。到单位后就去了生产第一线,几年之后被聘为工程师,做了项目经理。很多家庭一年的收入也仅仅能够供养一名大学生就读。所以农村学生及早担负起家庭的责任就是首要选择。如果选择一线城市,可能机会会更好,出路会更多,但是在你毕业的前5--8年中,是没有办法对家庭有什么帮助的。而四五线城市,由于更多的是重视的人情,规则意识和竞争意识
相信这一个问题,不仅是绝大部分农村学生困惑和思考的问题,也是很大一部分普通家庭学生思考的问题。我个人认为,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认真思考和对待:第一、在高考填报专业时要认真选择。农村的学生在高考填报专业时要以工科为重、理科为辅,文科慎重。为什么要以工科为重呢?因为工科更多的是实际操作方面的一些专业,主要培养的是能够动手操作的工程师。
而理科是培养以研究为主的科学家。文科生将来的就业,除了一些顶尖院校的学生之外,更多的是依靠于自己家庭的人脉和资源的支撑。所以在工科、理科和文科的选择上以这个原则为准。具体在专业的选择上,农村的学生要倾向于那些容易就业的一些相关专业,诸如计算机类、土木类、机械类、矿业矿产类。还有现在国家大力提倡的如公费师范生,定向医学生,以及面对定向地区和省份招生的一些专业。
这些专业最大的好处就是学生毕业之后可以直接工作,不在需要我们自己和家庭的关系。第二、一定要提前做好吃苦的准备。农村的孩子没有门路,没有人脉也没有钱,唯一可以拿出的就是自己的吃苦耐劳的意识和踏踏实实工作的精神。所以农村孩子做任何专业都要做好吃苦的准备。计算机要做好“996”的准备,土木类要做好“风餐露宿”的准备,机械类要做好“加班加点”的准备,定向专业要做好”深入基层“的准备。
农村孩子的唯一的路都是用吃苦耐劳的精神所铺垫出来的。第三、在工作地点的选择上要精心安排。在工作地点的选择上,农村的孩子要首选二三线城市、慎重选一线城市、少考虑四五线城市。为什么要提出这样一个观点呢?简单来讲就是一线城市生活太累,四五线城市人情太重,二三线城市机会更多。农村的学生,特别是西北地区的农村学生,更多的是来自于偏远,贫穷落后的地区。
很多家庭一年的收入也仅仅能够供养一名大学生就读。所以农村学生及早担负起家庭的责任就是首要选择。如果选择一线城市,可能机会会更好,出路会更多,但是在你毕业的前5--8年中,是没有办法对家庭有什么帮助的。而四五线城市,由于更多的是重视的人情,规则意识和竞争意识相对比较薄弱,在那里工作更多的是靠着家庭的关系和家庭资源的支撑。
相比较而言二三线城市在这方面正好处于二者之间。有人情世故的存在,但是也更重视能力和规则。而二三线城市生活的压力对比一线城市也是相对比较小的,这样你才有机会利用自己的经济收入给家庭以有效的帮助和支撑。
这个问题在大学毕业生取消分配的那个年月真的是个问题。取消分配这么多年了,提出这样的问题没有意义。一点都没有。提出这个问题之前,最好是做做调查,自取消毕业分配后,农业户口的大学生在事业、生活上过得怎么样?有句名言叫做“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我在想,如果来自农村的大学毕业生整体上没有出路,那么是会出大事情的。但是,有吗?我工作过的单位,每年都有不少大学毕业生入职。
他们绝大多数来自农村。由于来自农村,因此工作起来非常努力和勤奋。由于努力和勤奋,因此他们进步很快。中层领导全是来自农村的大学生,高层百分之九十五的是来自农村的大学生。他们在城里成家,买房买车。举个典型的例子。有位大学毕业生毕业时,因为欠着学校的学费学校没有给发毕业证。到单位后就去了生产第一线,几年之后被聘为工程师,做了项目经理。
我退休时,他已经是高级工程师了,还是分公司的副总经理。生活已经是小康水平了。应该承认,农村户口的大学毕业生在就业、工作、发展等方面是难,要付出太多,与有钱有关系的不能比。但是不能因此而认为农村户口的大学生没有出路。
这既不符合实际,又不能改变命运。农村的孩子只有靠读书才能改变命运。不要怨天尤人,不要自怨自艾,不要博取他人的同情。“莫斯科不相信眼泪”。世上没有救世主。寒窗苦读几十年,找不到未来,连未来的路都不知道怎么走,那只能说是无能。怪不得任何人。
1. 没见过世面。笔者来自中部省份的一座十八线小县城,国家级贫困县。高考结束后才第一次去网吧,一是因为不舍得花钱,二是觉得没啥用。高考结束后,因为好歹上了个一本大学,觉得还不错,然后才去大城市玩了玩。这样的经历让我这样的大学生在城市出生的那些同学面前,会显得比较局促,说话也说不出来几句,更多地体现出一种比较低的情商。你说我这类的学生傻吗?不傻。
没有知识吗?也不是啊。就是因为自己所处的环境比较单调,身边的亲戚朋友都是农民,没啥见识,能跟你说的除了种地、打工也就没啥事了。和那些城市出生的同学相比较,自从出生就被打上了农村的烙印,这种烙印是伴随我们一生的。就算我们工作很多年后,融入城市生活很久后,仍然会在某些时刻想起来自己是农村来的,哪怕在现在的工作生活中,你也不比你身边的同龄人差太多。
2. 没啥才艺。班长竞选会、校园音乐节、学生会、英语沙龙都是什么鬼,刚进入大学校园的我对这些真的很懵逼。参加后我才知道,当班长的条件并不是学习好,侃侃而谈同样能得到同学们的认可。音乐节上面唱歌的同学表现很精彩啊,为啥我连一首完整的歌都唱不完呢?看着学生会的学长们和校领导畅谈建议,眼红啊。我问那些英语口语好的同学为啥说得这么标准,他们说在新东方学了好几年。
我连新东方是啥都不知道,还纳闷教厨师的还教英语吗?亲爱的朋友们,不是我不想,是我根本不会啊。就算现学你也得找个老师不是,关键是我连找谁都不知道。所以在面对这些事的时候,我可能只有服从的份了。没有环境的熏陶,我们只能学习再学习,考分再考分。
3. 胆识魄力不足。相信大家都看过《蜗居》这部电视剧吧,相信大家都有这样的感慨,就是海萍买不到房子纯粹是自己作,不是嫌弃这套户型不好,就是说那套地段不好。表面上看是海萍讲究,追求完美。实际上是海萍骨子里的小农思想,办事魄力不足。
眼瞅着房价一天天涨起来了,自己需求还这么强烈,赶紧上车才是王道,拖拖拖,拖到了《安家》还是买不起。笔者身边也有这样的同学,毕业后到城市打拼,总想着靠自己的能力买房买车,不愿意向父母张口要钱,结果干了几年还是买不起。
4. 没有背景、没有人脉。大学毕业,面临着找工作。这对于我们这些农村大学生来说,实际上是最纠结的。你说你去大城市吧,一没钱二没背景,只能先从小公司干起。要是回老家工作,上哪找熟人帮忙呢。对于笔者的一些大学同学,有的家里面早早地就把工作安排好了,毕了业直接去工作就行。即使托人托关系,他们也知道找谁托,也多少有点门路。大量的农村大学生,被迫成了北漂,成了海漂,成了广漂。
1.吃苦耐劳,这个词语怎么定义呢,只能算个中性词。我们梳理如今有所成就的人身上基本上都具有这样的品质。可是你看那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们,同样也有着这样的品质。因此并非所有的吃苦耐劳者都会优秀,但的确吃苦耐劳是走向成功的必要非充分条件!
对于条件一般的大学生来说,这是我们与生俱来的品质。但是对于那些娇生惯养、不愿受苦受累干活的同学来讲的话,那么在社会上可能就得不到较好的社会地位。我想这也是部分大学生能很快适应社会环境的因素之一吧。
2.较强的自尊心,农村的孩子,寄托了全家的希望。全家希望通过一个孩子的成才改变一个家庭的命运。实际是这种期望在我看来有点不太正常。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人生道路,家里面供我们读书,作为子女确实要知道感恩。可是要是向孩子灌输“整个家就全靠你”这样的观念的话,这就有点道德绑架了。一般农村的大学生基本上都带有这点,在学校、社会和人相处过程中,见不得别人开自己玩笑,遇到挫折可能会钻牛角尖,要强。
为啥一般农村的大学生在单位混得比较差?亲爱的同学们,我们在进入社会,走向工作岗位后,拼的可就是个人能力了,我们上面所讲的那些农村孩子身上所具有的品质实际上在城市孩子身上也都有啊。况且现在的有些工作并不是说你拼命干就能干好的。
任何一个你认为很牛逼的人,往上翻三代,都可以发现原来他们也是从村出生。这就说明了他们正在走他们的路,这条路是有成功案例的,只要按照这个目标来的话,肯定是能够达到预期的。所需要做的就是坚定目标,干好自己在各个阶段该干的事就行,至于前途、结果交给时间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