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王晨(北航毕业的王冰汝)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王晨(北航毕业的王冰汝)氛围也好,学风相对越好,尽可能选层次高一点的院校,先不要去计较专业。越是层次高的院校,
从王冰汝身上得到的启发:
在沟通中,
也经常跟家长和考生们建议:
如果分数既定的情况下,
尽可能选层次高一点的院校,
先不要去计较专业。
越是层次高的院校,
学风相对越好,
氛围也好,
学生在学校里得到的不仅仅是课本知识,更多的是熏陶,
是学习的方法,是心态等等。
例如,
今年选历史方向的考生数量占比明显增加,
选择院校和专业时,
不一定只能盯着语言类院校,或者师范类院校,或者财经类院校,
还可以看看综合类院校、理工类院校。
看一个实际的例子:
凤凰卫视驻美特派记者王冰汝,
和咱们外交部的国翻女神张京一样,
在这次中美高层会谈中,
一战封神。
王冰汝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英语专业,
北航是国防七子之一,
中国国防工业的中坚力量,新中国第一所航空航天高等学府。
之前国防七子全部上了美国的“实体制裁清单”,
北航校长说:“不知道别的没排上的高校怎么想,反正我觉得挺骄傲的。”
[赞][赞][赞]
由此可见,
北航的实力不一般,
2020年,
北航在湖北省的理科投档线是661分,位次是1265;
文科投档线是609分,位次是811。
说回正题:
从北航毕业之后,王冰汝进入波士顿大学读研究生,艺术管理专业。
英语和艺术管理,都与做记者无关,
但王冰汝喜欢的偏偏是做记者,做新闻报道,所以她加入了凤凰卫视,做了驻外记者。
驻外记者有多辛苦呢,
就拿这一次来说吧,
中美高层会谈,
在阿拉斯加,零下20度的天气里,
3天,王冰汝和她的团队不眠不休,
完成了至少25次的现场直播。
辛苦是一个方面,
这样的工作,
对于一个人的专业素养是极大的考验,
王冰汝说:“差点被‘架走’的我,就真的留下来了!”
当时的情况,网络上已经刷屏:
会谈的第一轮,按照规则,结束后,所有记者都撤离现场,
但美国的国务卿布林肯,突然要求记者们留下来,他还要继续讲。
这时候,王冰汝赶紧发问:“您试图给中国施压,是为谈判争取筹码吗?
“为什么在对话前要制裁中国?”
美方没有回答她的提问,讲完之后就要求记者们离场。
被“轰赶”的王冰汝再次率先发问:
“杨主任让我们留下来!”
“请让杨主任把话讲完!”
然后就是大家都知道的杨洁篪主任实力怼人那一段:
“干嘛害怕记者在场?没有必要害怕记者在场啊!”
是啊,就要在场,见证会谈,以及美国人递小纸条。
[捂脸][捂脸][捂脸]
第二轮谈话结束后,
等候在场外的王冰汝对王毅部长的采访,见缝插针地灵动灵活中,
再次体现了她的专业度:
王冰汝:王国委,今天第二轮会谈顺利吗?
王毅:还算顺利。
王冰汝:气氛怎样?
王毅:谈了很多地区问题。
王冰汝:那明天的重点是什么?
王毅:还有很多问题要谈。
王冰汝:达到预期了吗?
王毅:什么是预期?
王冰汝:第一轮我们觉得特别紧张。
王毅:谈不上紧张,各自阐述立场。
这就是上了热搜的那段#王毅说会谈气氛谈不上紧张#,多么淡定从容。
[赞][赞][赞]
王冰汝能够做到这些,
跟她长期以来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2011年,刚进凤凰卫视做了驻外记者,王冰汝就遇上了大新闻——本·拉登被击毙事件,
王冰汝后来回忆:“当时我对如何做突发报道,如何连线一窍不通,完全是凭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以及对这么大新闻不吐不快的心态,完成了人生中第一次电话连线。”
看来她确实是有做记者的潜质啊,
但是天才记者,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实践中,一次次拓展自己的知识范围,补充新闻记者所需的专业知识,
这其中,王冰汝在北航所学的英语也发挥了作用,她的英文非常流利。
王冰汝的灵活、犀利、专业,以及特别敢于提问、发问,
早在2016年就初露锋芒,
她在美方记者会上就南海仲裁、太平岛是“岛”还是“礁”等问题,对美国国务院发言人提出了一系列质问:
“这份地图的来源是美国政府,上面把太平岛的属性定义为‘岛屿’,而不是‘礁石’,这与南海仲裁案的‘裁决’结果不同。”
“我想要知道,这个地图是否代表美国政府立场?”
美方发言人被问得……
有这样的勇气,
所以暗访枪支店这样的操作也不在话下,
网友们称呼王冰汝战地记者的时候,
应该能想起来:毕竟是国防院校北航培养出来的人啊。
王冰汝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
作为同样是国防七子院校毕业的人,我虽然渺小,普通,
也真是与有荣焉啊,[偷笑][偷笑][偷笑]
而且还有一个共同的爱好,
就是弹古筝。
所以,女孩子在选择院校和专业时,
真的不要太过于人为地给自己各自限制,看看优秀的王冰汝等例子,
就知道,属于女性的选择和道路,其实有很多,我们可以努力的空间也有很多。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