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张作霖找郭松龄给张学良讲课(张学良的老师郭松龄为何要出兵反对)

张作霖找郭松龄给张学良讲课(张学良的老师郭松龄为何要出兵反对)冯玉祥与张作霖联合打败吴佩孚的直系,随后张作霖、冯玉祥等在天津曹家花园召开会议,决议成立中华民国执政府与善后会议以取代国会,并推皖系首领段祺瑞为“中华民国临时执政”,统总统与总理之职,由于奉系张作霖的强势,之后政权落入奉系军阀手中。另一方面,脱离直系的冯玉祥,胡景翼,孙岳三人组建了国民军,冯玉祥出任国民军总司令兼任第一军军长,胡景翼出任国民军副总司令兼任第二军军长,孙岳出任国民军副总司令兼任第三军军长。国民军是一个临时同盟,三个军没有任何上下级关系,后来郭松龄的残部魏益三编入了国民军四军,山东张宗昌的旧部方振武改编为国民军五军,国民军后来演变为冯玉祥的西北军。第三军与第四军编成第二军团,军团长:姜登选,副军团长:韩麟春。第五军与第六军编成第三军团,军团长:张学良,副军团长:郭松龄直系军队由于冯玉祥实行倒戈,全军溃败,张作霖的奉军一路南下势如破竹。姜登选的第二军团为前锋部队,李景林的第一军团

众所周知,北洋时期是军阀混战的时期,当时的三大军阀派系分别是冯国璋直系,段祺瑞的皖系,张作霖的奉系,经过直皖大战,段祺瑞的皖系战败慢慢退出了历史舞台。随后吴佩孚的直系与张作霖的奉系经过两次直奉大战,直系因为冯玉祥倒戈,被张作霖击败。以张作霖的奉系原本有统一全国的机会,但是由于奉系大将张学良有老师郭松龄反奉,造成奉军南下失败,无奈之下,张作霖被迫与吴佩孚,孙传芳联合,最终形成北伐前的三大军阀。

本文旨在解析郭松龄反奉的前因后果及其如何改变了中国的命运。

张作霖找郭松龄给张学良讲课(张学良的老师郭松龄为何要出兵反对)(1)

1924年9月3日,因为直系军阀江苏督军齐燮元开始攻击皖系军阀残部浙江督军卢永祥,双方发生惨烈激战。东北的奉系军阀张作霖响应浙江军阀卢永祥,并且通电反对直系曹锟、吴佩孚,并开始在山海关热河一带增兵向关内发动进攻。由于福建直系军阀孙传芳协助江苏督军齐燮元南北夹击浙江的卢永祥,浙江的卢永祥很快被打败。直系吴佩孚率领直军主力在山海关阻止奉军张作霖入关,由于直系冯玉祥收了张作霖50万块大洋,联合直军第二路司令胡景翼、北京卫戍副总司令孙岳,实行倒戈,发动政变,囚禁总统曹锟,驱逐清朝逊帝溥仪出故宫,最终造成直系军阀势力的大崩盘。

张作霖找郭松龄给张学良讲课(张学良的老师郭松龄为何要出兵反对)(2)

张作霖的奉系对外策略一直是保证关外安全,同时伺机向关内扩张。所以奉军以张作霖的兄弟奉军旧派军官张作相,吴东升等人驻守关外,以新派军官进关作战。奉军进关部队有6个军:第1军(军长:李景林),第2军(军长:张宗昌),第3军(军长:姜登选),第4军(军长:韩麟春),第5军(军长:张学良),第6军(军长:郭松龄)。6个军组成3个军团,

第一军与第二军编成第一军团,军团长:李景林,副军团长:张宗昌。

第三军与第四军编成第二军团,军团长:姜登选,副军团长:韩麟春。

第五军与第六军编成第三军团,军团长:张学良,副军团长:郭松龄

直系军队由于冯玉祥实行倒戈,全军溃败,张作霖的奉军一路南下势如破竹。姜登选的第二军团为前锋部队,李景林的第一军团为中军部队,张学良的第三军团为后方部队。奉军南下一路打入安徽江苏境内,姜登选出任安徽督军,韩麟春出任江苏督军,李景林出任直隶督军,张宗昌出任山东督军。

另一方面,脱离直系的冯玉祥,胡景翼,孙岳三人组建了国民军,冯玉祥出任国民军总司令兼任第一军军长,胡景翼出任国民军副总司令兼任第二军军长,孙岳出任国民军副总司令兼任第三军军长。国民军是一个临时同盟,三个军没有任何上下级关系,后来郭松龄的残部魏益三编入了国民军四军,山东张宗昌的旧部方振武改编为国民军五军,国民军后来演变为冯玉祥的西北军。

冯玉祥与张作霖联合打败吴佩孚的直系,随后张作霖、冯玉祥等在天津曹家花园召开会议,决议成立中华民国执政府与善后会议以取代国会,并推皖系首领段祺瑞为“中华民国临时执政”,统总统与总理之职,由于奉系张作霖的强势,之后政权落入奉系军阀手中。

冯玉祥出任西北边防督办,胡景翼出任河南督军,孙岳出任陕西督军。陕西原本是冯玉祥的大本营,由于奉军李景林占了原本属于孙岳的直隶地盘,所以把陕西地盘划给孙岳。冯玉祥名义上是西北边防督办,实际上地盘只有绥远。奉系把持的北洋政府的利益分配,引发冯玉祥的极其不满,所以才有冯玉祥挑动郭松龄反奉。因为李景林的直隶原本是国民军的地盘,所以后来李景林为了保住自己的直隶地盘,所以加入了冯玉祥与郭松龄的反奉三角联盟。

张作霖找郭松龄给张学良讲课(张学良的老师郭松龄为何要出兵反对)(3)

郭松龄是张学良的老师,一直张作霖极其看中的军事将领。张作霖让郭松龄辅助自己的儿子张学良,可以看出张作霖的用心。郭松龄的快速升迁与张学良有着很大的关系,更与张作霖的寄予厚望有着直接的关系。郭松龄当时担任第三军团副军团长,因为军团长是自己的学生少帅张学良,所以当时第三军团的实际控制权在郭松龄的手上。第三军团当时位置在滦州,滦州是关内关外的连接的中心点,第二军团作为前锋南下,第一军团在直隶附近,第三军团一有动作就会打断第一军团第二军团与关外的联络,属于当时奉军战线的致命七寸,张作霖把这么重要的位置交给自己的儿子,可见张作霖对滦州的重视程度。滦州虽然是关键战略要点,但属于总归是后方,没法建功立业。眼见姜登选出任安徽督军,韩麟春出任江苏督军,李景林出任直隶督军,张宗昌出任山东督军,这些都已经成为一方大员,郭松龄自然心生不满。。对此,张作霖的解释是:“将来我的位子就是小六子的,小六子掌了大权,你郭松龄还怕没有位子吗?”张作霖心里清楚,郭松龄与张学良共穿一条裤子都嫌肥,将来的东北就是张学良和郭松龄的。郭松龄的地位,几乎相当于太子太傅了,将来若是张学良继位,他就是首席智囊团。

郭松龄早年接触过“世界大局、社会潮流”之类的新知识,仰慕孙中山,参加过南方军政府,他在多旧军阀土匪出身的奉系中算是一个新式人物,所以你说他有民族大义也好,说他立志革新与军阀决裂也好,他本人确以此自况,且并不认为反奉等于背叛(反奉后他仍坚称拥戴张学良)。其次,郭松龄这个人还有比较强烈的地方意识。他是盛京(沈阳)出生,从军攀升又都在东北,所以他是始终反对张作霖出关与直系、国民军争夺关内的。在他的思想中,训练新军在于自保,参加直奉战争是为了御敌,他多次向张作霖上书“罢兵息争,保境安民,闭关图治,改革内政,移兵开垦,巩固国防”一类的话。然而,郭志在“保境安民”,张作霖却始终不曾放弃武力统一、南下争雄的野心,这是郭与张最大的分歧。一开始,郭松龄还寄希望于张学良,希望他能改变乃父想法,然而,张学良虽然对郭松龄赞赏有加,也听他的话劝说过父亲,但张作霖并不曾因儿子而回心转意,到了1925年11月中旬,郭松龄最后一次劝张学良进谏乃父无果后,得到调兵备战的命令,判断战事不可避免,这才最终决心反奉。

1925年,正在日本“观秋操”的郭松龄,得知了于冲汉奉张作霖之命,欲以签订“二十一条条约”为代价,来换取日本支持其对抗国民党的消息。郭松龄义愤填膺,他找到当时同在日本观操,国民军冯玉祥部的赴日代表韩复榘,并对其传达出了想要合作的意向:“连年军阀混战,争城掠地,杀人盈野,国家元气斫丧殆尽……张作霖还为个人权力,出卖国家。他的这种干法,我无论如何是不能苟同的。我是国家的军人,不是某一个私人的走狗,张作霖若真打国民军,我就打他。”冯玉祥对郭松龄的意见非常重视,当时他在和张作霖的对峙中正处于逆风,如今张作霖得力干将想要从内部发动叛乱的做法,对他而言是一个关键的突破口。

由于郭松龄的妻子和冯玉祥的妻子是中学同学,当时都是倾向革命的人,郭松龄与冯玉祥的联合最初是通过夫人外交建立的。冯玉祥主动联络郭松龄,由于郭松龄起兵截断奉军后路,然后冯玉祥军队进行策应,同时联合李景林,三方组成军事同盟。

冯玉祥(甲方),郭松龄(乙方),李景林(丙方)三方结盟,共同反奉,三人同盟公约原文:

甲乙系同志结合 为达到左列革命目的 公订条约如下:

(一)排除军阀专横 永远消灭战祸。

(二)实行民 生政治 改善劳工生活及待遇。

(三)实行强迫普及教育。

(四) 开发边境 保存国土。

1 、直隶、热河均归丙治理。 甲 为贯彻和平主义 对热河决不收取。 保大京汉线 甲军随意驻 扎。但直隶全部收入(保大在内)均归丙军 甲军决不侵夺。 山东听其自然变化 但黄河以北各县 由丙军驻扎 收入亦归山 东。天津海口 甲军自由出入之。

2、乙为开发东三省 经营东 北部内蒙古 使国民生活愉快 消除隐患 拥护中央 促进国家 统一起见 改造东三省政府。 前项改造事业 甲以诚意赞助之 并牵制反对方面。

3、乙诚意赞助甲开发西北 必要时亦以实力 援助之。

(五)以后两军犯左列条件之一者 此约无效:

1 、为攘 夺权利 向内地各省战争。

2 、为达前项战争目的 订立卖国条 约 向外国借款。

3 、引用外国兵力 残杀本国同胞。

(六)中央 政府之组织及施政方针 以不妨碍开发西北及断送国家权利为限 悉依国民公意 甲乙两军竭诚拥护 决不干涉及掣肘。

(七) 此约签字后 即发生效力。

冯玉祥印十四年十一月二十日 郭松龄印十四年十一 月二十二日”

冯玉祥,郭松龄,李景林三人的盟约内容大体上目的就是 保障冯玉祥占据西北利益,李景林据直隶热河的利益,郭松龄占据东北利益。但是冯玉祥从一开始就没想遵守这个盟约。

1925年11月23日,郭松龄七万大军在滦州正式宣布反对张作霖,同日冯玉祥的国民军开始行动,向热河和直隶地区靠拢。姜登选赶到滦州,劝郭松龄罢兵,被郭松龄扣押,张作霖听到郭松龄倒戈,大骂张学良“信任郭鬼子误了事。

张作霖找郭松龄给张学良讲课(张学良的老师郭松龄为何要出兵反对)(4)

11月25日,李景林通电要求张作霖下野,次日姜登选被郭松龄下令枪毙,尸体放在一副薄棺中弃于荒野。冯玉祥,郭松龄,李景林三方正式开始行动。

张作霖找郭松龄给张学良讲课(张学良的老师郭松龄为何要出兵反对)(5)

郭松龄枪杀姜登选犯了当时军阀混战的大忌,也注定了郭松龄的最终失败被杀命运。因为北洋时期军阀混战的规矩,战场是打的你死我活,但大家战场上是敌人,失败下野了在租界里,还能当个邻居。就是后来直系军阀孙传芳杀奉系施从滨已经在当时引起了公愤,郭松龄杀的可是自己的昔日战友,与情与理都大可不必。可以说,郭松龄如果当时不杀姜登选,倒戈失败以后还可以宣布下野在租界当一个寓公(像是复辟失败的张勋一样),少帅张学良接班以后还会继续用他,可是这枪声一响,郭松龄自己也必死无疑。姜登选毕业于陆军士官学校,后来在保定军校任教官,在两派之间人缘深厚,郭松龄把他杀了,直接得罪士官派和保定派,后来坚持杀郭松龄的杨宇霆和韩麟春,就是士官派的中坚人物。

11月28日,冯玉祥的国民军进占热河首府承德,并向天津急进,冯玉祥要求李景林把部队转移到热河,让国民军可以借道援助郭松龄,实际上是直接要求直隶和热河的地盘。此举引发李景林恐慌,因为根据三方约定,热河是划归李景林,李景林发现自己被郭松龄出卖给了冯玉祥。李景林在天津召开军事会议,决定以武力反抗国民军。同时李景林扣押了郭松龄军队过冬的棉衣,并下令军队动员准备攻打滦州,准备切断郭军后路。郭松龄被迫派魏益三部朝直隶和热河方面警戒,削弱了进攻奉天的力量。

11月28日,因为负责镇守山海关的张作相主力于琛澂一直有想取代张作相的想法,所以郭松龄进攻山海关时,于琛澂有意放水,郭松龄攻破张作相把守的山海关,郭松龄正式向张作霖摊牌,要求让张作霖下野,张学良出洋,他自己主政奉天,山东划给国民军二军胡景翼,直隶地区划给冯玉祥。

张作霖计划在锦州以西连山地区组织防线,调集张作相败军为主力 另从长城口上撤回的黑龙江、热河几个师 还将省城仅有的卫队旅 尽数开赴锦州 倾注全力防守 共计四万余兵力。张作霖令张学良负责指挥连山防线,并召回跑到大连的杨宇霆协助。郭松龄军进攻迅速,张学良从秦皇岛接到命令,已来不及赴连山,只能先回奉天。郭松龄的部队从封冻的海上进军,迅速突破奉军的连山防线。

12月7日,郭松龄的部队攻占锦州,郭松龄的部队能够进军如此迅速,因为奉军内部已经发生了严重分化,阚朝玺,汤玉麟,于琛澂分别向郭松龄表达了入伙的意思,阚朝玺要求热河地盘,汤玉麟要求黑龙江地盘,于琛澂要求吉林地盘,但是对他们的要求郭松龄置之不理,回电允诺阚朝玺为总参议,汤玉麟,于琛澂二人为参议。其实郭松龄的部队攻占了锦州,部队就停止不前了。因为郭松龄的部队因为筹划得胜之后的分赃而产生了争执,最终各方妥协,计划以手下第一军军长刘振东为黑龙江督办,以第二军军长刘伟为吉林督办,因为郭松龄的部队自己内部已经分好了蛋糕,所以自然吸收阚朝玺,汤玉麟,于琛澂入伙、

郭松龄攻占锦州时的部队有6个师的部队,而此时张作霖在关外的部队有11个师。当时阚朝玺有2个师,汤玉麟与于琛澂各有1个骑兵师,如果这4个师全部加入郭松龄一方,那么郭松龄与张作霖的总兵力会大致相当,而且汤玉麟与于琛澂的两个骑兵师更是郭松龄的紧缺的部队,那么胜利的天平会更加倒向郭松龄这边。但是黑龙江吉林两省的地盘已经许诺自己手下,食言的话部下就反了,所以大家都是为了抢地盘的,一不小心就会出大乱子。

12月8日 日本内阁作出决议:“令关东军司令官速施警告,将驻屯军队,作适宜之配备”。同日,关东军司令官奉命即对两军发出警告,不准在满铁附近地带以及附近地方有战斗和扰乱行动,并且发出威胁说,有不遵从的,日本要采取“必要之手段”。同时日本第十师团司令部由辽阳移驻奉天,同时,将第六十三步兵联队、旅顺炮兵一队、公主岭骑兵一队,以及附近的守备队调进奉天,归该师团指挥,部署拦截郭松龄的军队。

日本关东军方面

名义上是两不相帮,但是实际是在帮助张作霖,张作霖在关外的兵力明显要强过郭松龄,但是因为部队分散在各处,所以一时没法集中,时间拖的越久自然越对张作霖有利,而郭松龄人少,当然更希望要速战速决。

冯玉祥方面

李景林凭借深沟固垒,顽强抵抗,冯玉祥的国民军分兵三路进攻津北屡屡受挫,久攻不下,伤亡惨重。冯玉祥被迫调刚刚占领热河的李鸣钟和宋哲元部增援天津,缓解了退往热河北部的阚朝玺的压力,使得阚朝玺可以大胆的从后面进攻郭军。此时的阚朝玺,汤玉麟,于琛澂因为得不到郭松龄裂土封侯的许诺,再次倒向奉系张作霖。郭松龄被迫加派部队防卫热河直隶方向。

12月21日 张作霖的援军赶到,左翼吴俊升的第六方面军,右翼张作相第五方面军,中路是张作霖临时组建的第三方面军对郭松龄部队形成了合围。郭松龄亲自督战,指挥部队向奉军发动三次猛烈进攻,再次遭到奉军顽强防御,同时参谋长邹作华突然将所部炮兵旅撤回,并停止前线子弹供应,郭军遂大溃。随后,郭松龄委托霁云收容余部,向沟帮子、锦州方向转移。他本人则带夫人韩淑秀和少数随从,坐牛车逃往营口,最终郭松龄行至辽中县苏家窝棚附近,被穆春师王永清骑兵团追上,从民家菜窖中逮捕了郭氏夫妇。12月25日,张作霖下手令,在老达房附近将郭松龄夫妇枪杀。12月24日,李景林部全线崩溃,除部分被缴械遣散外,大都乘火车逃往山东。负责南线作战的国民军二军、三军,因急于与国民军一军抢占天津,对逃敌没有进行堵击,使其能从容败退。国民军攻占天津之日 就是郭松龄在巨流河兵败身亡之时。

张作霖找郭松龄给张学良讲课(张学良的老师郭松龄为何要出兵反对)(6)

郭松龄之所以倒戈,是因为冯玉祥和李景林能够与之联合,是重要的外援。有了这个外援,不但没有后顾之忧,而且可以得到配合。从冯玉祥与郭松龄签订的密约看,双方应该真诚配合。但是,冯玉祥为了自己的利益,却在背后挖了郭松龄的墙脚。冯玉祥为了拓展自己的地盘,进攻李景林,抢夺了直隶省的地盘,并霸占了天津作出海口。郭松龄陷入了孤军奋战的境地。不仅如此,在郭松龄起兵时,镇守热河的阚朝玺拥兵观望时,冯玉祥觉得有机可乘。他突然出兵,夺取了热河。阚朝玺的军队转而直接攻击郭松龄。

郭松龄失败的四点原因,由大到小排列起来,一是因为冯玉祥,郭松龄,李景林三方同盟的瓦解,二是奉系张作霖正确的应对策略,三是郭松龄的偏执性格,四是日本的干预。

郭松龄反奉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深远影响,因为郭松龄的逼迫,张作霖无奈之下只能许诺了日本人很多条件,由于张作霖事后反悔,最终被日本人在皇姑屯炸死。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环环相扣的,如果这一切没有发生,以张大帅的作风,日本关东军根本不敢在东北搞任何小动作,所以也自然就不会有918事变中的不抵抗了,中国的命运也就此改写。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