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的同上一堂课教研方案(与心灵相通与生活相连)
道德与法治的同上一堂课教研方案(与心灵相通与生活相连)一年级备课组在广泛听取建议的基础上,对教学设计进行了再次调整,并由张心怡老师再次执教。课堂活动更具目标性,课堂评价更加及时,目标达成度有了显著的提升。教研活动是课程理念和教育理论转化为教学行为的桥梁,老师们将继续扎根课堂、钻研教材,上好有意思、有意义、有力量的道德与法治课!
为深入推进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改进行动,落实“融入教学的课堂评价”教研主题,加快教师专业成长,潍坊市奎文区明德学校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扎实开展教研活动。
一年级的张心怡老师提供了一堂生趣盎然的道德与法治教研课——《我们爱整洁》。
低年级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因此,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懂得不良习惯的具体表现,以便对自己身上是否有这些现象进行准确判断。张老师首先指导学生通过课前专题探究使学生懂得不整洁的具体表现,认识到什么是不整洁,加深对整洁的认识。然后通过讨论交流,梳理让“自己”和“教室”变整洁的方法。最后通过辨析,解决“有的同学为了保持整洁而出现的知行误区”。
课后,道德与法治备课组全体老师汇聚一堂,及时对本节课进行了研讨。袁梦蕊老师就“如何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有效性”进行研前分享。张心怡老师依据课程标准、结合学情和教材内容以及目标任务,交流了执教思路。老师们各抒己见,进行评课议课。
最后,崔老师从学科特点出发,强调《道德与法治》是一门与学生心灵相通、与学生生活相连的课程。如果你的设计接地气,与孩子生活相连就能激发他们的体验,就会让孩子们有话可说、敢于说、自然地说,课堂气氛灵动,孩子们也收获多多。做个与学生心灵相通的老师,上与学生生活相连的道德与法治课。
一年级备课组在广泛听取建议的基础上,对教学设计进行了再次调整,并由张心怡老师再次执教。课堂活动更具目标性,课堂评价更加及时,目标达成度有了显著的提升。
教研活动是课程理念和教育理论转化为教学行为的桥梁,老师们将继续扎根课堂、钻研教材,上好有意思、有意义、有力量的道德与法治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