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老师你真是个优秀的好老师(我见过的最卑微的)
蒋老师你真是个优秀的好老师(我见过的最卑微的)“不要吃了,”蒋老师用力拉牛头,“叫你不要吃了嘛,怎么不听话”,蒋老师用力使劲拉——村民们又是一阵大笑——大学老师连放牛都不会。“你个蒋介石,又来破坏农业生产”——村民看到了就大叫,不过,大家知道他,并没有太多责怪的意思。“是的,是的”。蒋老师回答道——当他突然反应过来后,连忙摇头摆手说,“没有,没有,真的没有”。老师们也满足的走开了。蒋老师,大名蒋元重,是我初中英语和物理老师,南京人,原复旦大学物理实验助理研究员。1967年,据说是因为他爸爸是1949年去台湾的原国民党少将的缘故,蒋老师就被打发到了我们老家——云峰公社农业中学。学校最初安排蒋老师放牛——据说校长手把手的教他怎么放牛——拉着牛绳,牵着牛走,到河滩地里吃草——可牛不认识大知识分子,偏偏半路上就去吃麦苗、吃花草。
蒋老师——在我老家云峰乡,是妇孺皆知的“名师”——他的名气比校长大,比乡长大,他在云峰中学当了三十多年的英语老师。他学历最高、工资最高、名气最大,却最不会教书,活得卑微又窝囊——村民取笑他,同事愚弄他,学生欺负他……
“蒋老师,彩蓉昨天让你睡她床了吗”?村民看到他,会过来戏谑他下。
“是的,是的”,蒋老师说。听到蒋老师回答,村民们高声说“吹牛吧,彩蓉怕是让别人上了吧”,大家说完,满足的走了。
“蒋老师,你昨天晚上收听敌台了吧”,云中有的老师也会拿他开心。
“是的,是的”。蒋老师回答道——当他突然反应过来后,连忙摇头摆手说,“没有,没有,真的没有”。老师们也满足的走开了。
蒋老师,大名蒋元重,是我初中英语和物理老师,南京人,原复旦大学物理实验助理研究员。1967年,据说是因为他爸爸是1949年去台湾的原国民党少将的缘故,蒋老师就被打发到了我们老家——云峰公社农业中学。
学校最初安排蒋老师放牛——据说校长手把手的教他怎么放牛——拉着牛绳,牵着牛走,到河滩地里吃草——可牛不认识大知识分子,偏偏半路上就去吃麦苗、吃花草。
“你个蒋介石,又来破坏农业生产”——村民看到了就大叫,不过,大家知道他,并没有太多责怪的意思。
“不要吃了,”蒋老师用力拉牛头,“叫你不要吃了嘛,怎么不听话”,蒋老师用力使劲拉——村民们又是一阵大笑——大学老师连放牛都不会。
后来,农中扩大了,由一个班变成二个班、四个班。蒋老师也不用放牛了,改为教英语和物理。
蒋老师教我们的时候,教室就像自由市场——聊天声、吵架声、拍打课桌声、追逐战,都在教室里上演。最要命的是一些同学还想尽花招作弄他:
蒋老师进教室的时候,同学会把装满水的脸盘放在虚掩的门上,他推门,脸盘掉下来——或许是过去他领教过多次,有经验了,他进门前都会用教鞭推门,等门开了,才进来。下课了,三五个同学就堵住教室门,不让他出去。
“给我出去一下,好不好”,蒋老师温和的说。
“不行,你刚才上课我们都没听懂,要重新开始”,那几个同学始终堵住门。
“那我爬窗了”,蒋老师说。
“好的,好的,老师爬窗我们也爬”。
“放我出去吧,等下彩蓉要来骂了”蒋老师近乎哀求了。
“你们想死啊,下课了也不让出来”,彩蓉,就是蒋师母,在外面大喊一声,堵门的同学也就作鸟兽散。蒋老师于是低着头跟在夫人后面,走了。
我们不知道蒋老师一个大学老师,从大城市到我们老家这个大山深处,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我们知道他的时候,他应该是有重度抑郁症的。
蒋老师在我们老家教书的时候,是孤独的,他没有朋友,没有人会主动找他聊天。他平常说的最多的就是“是是是是,是的”,“好的好的”或者“没有没有”。不过虽然他没有朋友,由于他与世无争或者是他就是个卑微的小人物,在加上我们老家民风淳朴,他在文革时期也没被戴高帽批斗过。
蒋老师是当初我们老家学校工资最高的,上世纪70年代,据说他月工资就有60多元,师范毕业的老师工资只有29元,而民办教师只有24元。因为如此,老家一个农民把自己大女儿嫁给了比她大十多岁的蒋老师。彩蓉也为蒋老师生了一儿一女,这也是对蒋老师最大的安慰了。
我后来成了蒋老师女儿的数学老师。
人有时候真当敌不过命,后来有机会落实政策回南京或上海的时候,蒋老师却因病永远的留在了云峰。幸好,他的家人最终替他回了南京。
——乡村教育那些事(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