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习与目标的开学第一课:上好第一课 为精神补钙
关于学习与目标的开学第一课:上好第一课 为精神补钙“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正如此言,想要探秘自然,究其奥秘,必须拿出对应的态度与精力,亲身践行。观测自然奥秘,与其纵览大观,笼统分析,不如巧抓细微之处。这台上的“三芯”——树芯,冰芯,岩芯是最好的证据。观年轮可知岁月枯荣,观坚冰可知风雨阴晴,观层岩可知流水去来。学会见微知著,不仅能于科研之行上予以助力,更能识人心智,明其得失。在本次科考故事中,更为我们介绍了考察西藏的历史。数十年前,要填补西藏档案上的空白,要实现从无到有的突破,需求的是克服困难的勇气与代代的坚守。两次艰辛的科研之旅中,只有心里怀揣着对科研,自然的热爱,敢于投身,敢于奉献,方能不惧道阻且长。数十年已过,青藏高原仍为圣土,在实现环境保护的同时,取得了大量的理论成果。在如此境况的映衬下,我们诚应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意义,致力维持生态环境的动态平衡,以留这世界一片大美天地。4谢海维2022年度《开学第一课》主题是“
无奋斗,不青春。9月1日晚 《开学第一课》如约而至。节目中,从冬奥赛场上奋力拼搏的奥运冠军,到50年扎根土地只为培育金色种子的院士;从在荒原上种出全球面积最大的人工林场的三代造林人,到勇攀世界之巅、探源青藏高原地理气候变迁的青藏科考队;从舰载机英雄飞行员,到不忘使命、从老一辈航天人手中接过接力棒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他们用生动的讲述启发广大学生感悟奋斗的真谛。为使同学们更好地认同中华文明,以时代的建设者和佼佼者为榜样,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我校高二16班举行了《开学第一课》线上交流分享活动。班主任闫军房老师表示,学生们在《开学第一课》上的所感所悟,将为他们奠定精神基调,补足精神骨钙,注入精神力量。很欣慰看到学生们观后的分享交流,希望今天体悟到的宝贵精神力量,能春风化雨般地浸润他们的思想和心灵。以下是活动中部分学生的感悟,现分享给大家——
1谭睿佳
在《开学第一课》上,82岁的谢华安院士走到舞台中央,讲述了一粒水稻种子的故事,看着他偏黑的脸庞,我想到了袁隆平院士,想到了2021年,袁院士的灵柩绕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一周的情景——民众自发送行,吊唁庄重肃穆。袁隆平“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让人类摆脱饥荒,让天下人都吃饱饭”。谢华安也说,“我的梦想,就是为大家有一碗饭吃而努力!”也许只有十几岁的我们无法切身理解饥饿的滋味,也许以两位院士为代表的农业科学家的生活离我们过于遥远,也许他们的毕生心血不过凝成我们议论文中一句冷冰冰的论据,但正是像他们这样的人,养活了成千上百万的人,他们是真正的英雄,是值得我们尊敬的人!面对他们,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科学家”这一令人仰视的光环,更是他们日夜奔走于田间地头的朴实而坚定的身影,面对他们,我们怎能不牢记“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舞台上,谢华安院士还在讲述一粒水稻种子的故事,在你我避之不及的“脏兮兮”的稻田里,像他一样的英雄还在默默耕种,埋下自己的一生,收苍生的未来。向他们致敬,国士无双!
2王浩森
2022年度《开学第一课》主题是“奋斗成就梦想”,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谢华安院士对他培育出的种子的介绍。不懈的努力与坚持,源于小时候对饥饿的认识。从千万年前的一粒稻米到如今亩产惊人的超级稻田;从几十年前吃不饱饭到今日杂交水稻走向全球,一粒种子,孕育出了无限的灿烂希望。谢华安院士作为第一代南繁科学家,常驻海南。那时的海南,没有现在山清水秀的风景,基础设施差,鼠患猖獗。南繁科学家不仅要与天斗、与地斗,还要与老鼠斗。但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谢华安院士与一众科学家,一待就是五十年,孕育出那一颗颗饱含希望的种子。半个世纪的栉风沐雨,半个世纪的筚路蓝缕,奋斗印刻足迹,岁月见证初心。为了让中国人吃饱饭,几代科学家前赴后继,用汗水灌溉土壤,用双手孕育出新的生命。春风浩荡满目新,砥砺奋进正当时,新学期,新起点,让我们奋勇向上,孕育新的希望。
3吴佳骏
今年的《开学第一课》是以“奋斗成就梦想”为主题,在这一堂课里,回溯了2022年的热议话题:冬奥体育、农业生产、生态文明、文明探源、乡村振兴、国防军事、航天科技。这些领域的核心人物作为“奋斗者”在节目中现身说法。从冬奥赛场上奋力拼搏的奥运冠军,到50年扎根土地只为培育金色种子的院士;从荒原上种出全球面积最大的人工林场、创造“绿色奇迹”的三代务林人,到勇攀世界之巅、探源青藏高原地理气候变迁的青藏科考队;从首批舰载机英雄飞行员,到不忘使命、从老一辈航天人手中接过接力棒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每一个历史性成就,都能在这些个体奋斗的讲述中得以生动呈现,让青少年们更能感同身受,体悟当下的时代图景:这是一个属于奋斗者的时代,是为了美好生活不懈拼搏的时代。无奋斗,不青春。青春与时代同行,职责与奋斗相伴。生活不会一帆风顺,只有在磨砺中奋勇前进,方能不辜负这璀璨青春。四朝元老,圆梦北京,徐梦桃获得金牌,是她追梦20年来无惧挑战、勇敢突破的结果,也是一代代中国空中技巧项目运动员迎难而上、砥砺奋斗的结果。每一次拼搏,都是丰富宝贵的人生经验;每一分努力,都是在为更精彩的人生蓄力。一步一个脚印、一棒接着一棒,奋力奔跑、接续奋斗,必能成就梦想。无奋斗,不辉煌。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50年扎根土地只为培育金色种子,需要几代人、无数人的艰辛付出;半个多世纪的心血和汗水,从一棵树到百万亩林海,是几代务林人艰苦奋斗的结果。初心如磐、使命在肩,唯有不断努力,接续奋斗,方能再接再厉,再创佳绩。青春气贯长虹,勇锐盖过怯弱,进取压倒苟安。奋斗两个字写在每一代中国青年的基因里。这是一个人人可以追梦、圆梦的时代,不论是风和日丽还是狂风暴雨,不论是顺顺利利还是磕磕绊绊,只要你拼尽全力、勇往直前,就一定会与心中的梦想不期而遇。
4谢海维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正如此言,想要探秘自然,究其奥秘,必须拿出对应的态度与精力,亲身践行。观测自然奥秘,与其纵览大观,笼统分析,不如巧抓细微之处。这台上的“三芯”——树芯,冰芯,岩芯是最好的证据。观年轮可知岁月枯荣,观坚冰可知风雨阴晴,观层岩可知流水去来。学会见微知著,不仅能于科研之行上予以助力,更能识人心智,明其得失。在本次科考故事中,更为我们介绍了考察西藏的历史。数十年前,要填补西藏档案上的空白,要实现从无到有的突破,需求的是克服困难的勇气与代代的坚守。两次艰辛的科研之旅中,只有心里怀揣着对科研,自然的热爱,敢于投身,敢于奉献,方能不惧道阻且长。数十年已过,青藏高原仍为圣土,在实现环境保护的同时,取得了大量的理论成果。在如此境况的映衬下,我们诚应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意义,致力维持生态环境的动态平衡,以留这世界一片大美天地。
5李抒彤
9月1日,《开学第一课》来了。坐在电视机前,我看见了她的面庞——我的冬奥偶像,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冠军徐梦桃。今天,她分享了大跳台奋力一跃夺金背后的故事。空中华丽转身平稳落地,绝对不是只依赖运气。强大的实力靠的是二十年训练、406张周密的计划表的积累,是“不夺金不退役”口号下的一份坚守,是巨大压力之下毅然挑战高难度动作的勇气。平昌冬奥会的失误,让当时最有可能夺金的她失去了站上领奖台的机会。痛苦吗?我想一定是痛苦的,可是她没有放弃。她向年龄发起挑战,她放下曾经的伤痕与勋章,开始了下一个四年的冲锋。四征冬奥,她抓住了最后的机会,她战胜了四次腿部大手术的折磨,她调整到最佳战斗状态,她为比赛时可能遇到的每一种天气状况准备了详细的应对策略。在我眼中,徐梦桃之所以站上最高领奖台,不仅在于她有坚守的志气,有挑战、突破的勇气,更有准备周全背水一战的底气。作为一名普通的高中生,目前我的事业没有冬奥赛场上为国争光令世界瞩目那般耀眼。我面前的大跳台,则是两年以后的高考。我想,对于我来说,越过大跳台、华丽转身完美落地也需要我的志气、勇气和底气。徐梦桃的底气来源于20年的刻苦训练和那406张计划表,而我的底气,则源自每一天每一刻的认真,每一题每一字的落实。“第一是我吗?”她身披国旗眼含热泪喊出这句话的场面实在令人动容。然而当我了解到这位运动员背后的故事时,我真正地把她当做了我的榜样和偶像。从她的身上,我看到了中国精神、中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