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思维缺乏怎么办(孩子思维混乱的诱因)
孩子思维缺乏怎么办(孩子思维混乱的诱因)逻辑组织能力:思维混乱,其实就是思维逻辑能力出现了问题。思维逻辑包含:逻辑组织、逻辑表达两个方面。面对别人的问题,找不到根源在哪,说了一大堆没有一句是有用的。这是为什么?其实这就是思维混乱的一种表现。
文丨橘妈
在于孩子接触的过程中,情感表达是我们最迫切的愿望。让孩子感受到我们的关心、爱护并学会爱人,这几乎是每个家长的心理诉求。
然而,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孩子:
他说话总是没有逻辑,前言不搭后语。
面对别人的问题,找不到根源在哪,说了一大堆没有一句是有用的。
这是为什么?
其实这就是思维混乱的一种表现。
思维混乱,其实就是思维逻辑能力出现了问题。思维逻辑包含:逻辑组织、逻辑表达两个方面。
逻辑组织能力:
能让孩子迅速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进而快速找到问题的根源所在。也就是说,逻辑组织能力强的孩子,对事物的认知能力更强,更清晰。
逻辑表达能力:
与表达能力不同,逻辑表达是基于逻辑组织的前提,也就是在了解了事物之间联系之后,基于问题根源进行的合理、有序的表达。
也就是说,当孩子不能发现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逻辑组织能力不强),或者不能基于问题根源进行合理有序的表达(逻辑表达能力不强)的时候,他给我们的印象就是:思维混乱。
导致孩子思维混乱的诱因有很多,这里我们只从一个方面入手:
跟孩子开玩笑。
我们从一个简单的例子开始分析。
饭桌前,小明正在专心吃饭。爷爷突然拿了一杯啤酒放在小明面前:“来孙子,喝一口,很好喝的。”妈妈显得有些生气,又不好太过强硬,说道:“怎么能让孩子喝酒呢?”
因为爷爷第一天来家里,爸爸显得有些纠结,于是辩解道:“啤酒没事的,专家说喝啤酒能提升智力,喝一口没关系的。”
……
家庭成员之间陷入了一片混乱的争辩之中。
从这个例子中,爸爸和爷爷明显是在逗孩子开心,或者说拿孩子开玩笑。
我们首先能感受到,各个家庭成员之间教育理念的矛盾。爸爸的伪科学命题明显是为了迎合爷爷的心理需求,而爷爷的行为也是基于传统迷信,虽然无意伤害孩子,但却真的会对孩子造成伤害。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观念和态度,再加上基于人际关系上的情感问题,说话方式上也有意的保持克制和理性。
在这种状态下,孩子的思维是怎么产生混乱的?
首先:三种观念的混合冲击,孩子无法区分对错。
妈妈说的对?爷爷说的对?爸爸说得对?
面对三种不同的态度和观念,孩子无法区分对错,进而也就无法找到正确的逻辑关系。
“孩子喝啤酒会提升智力。”这句话是对的?
“喝一口没关系。”这种观念是对的?
“小孩子不能喝酒。”这句话又是不是对的?
混乱产生了。
其次:家长们争辩的过程,再次激化了孩子的思维混乱。
当孩子面对三种不同的观念,基于自身的认识,孩子试图找到正确的观念。然而,就在这个过程中,家庭成员之间陷入了争辩。平静的氛围被打破,孩子的自我认知也就无法顺利的进行梳理,于是,孩子的思维混乱进一步被激化。
你会发现,拿孩子开玩笑,就是在伤害孩子的思维逻辑。
在你看来,开玩笑的方式极其简单,然而在孩子看来,他很难理解你说的话,更难以理解背后的逻辑关系,无法理解就会产生思维混乱。
所以说,跟孩子开玩笑尤其要注意,这些玩笑不能开:
1. 拿孩子取乐
取乐的方式,往往意味着孩子无法理解的逻辑关系。比如,爸爸让儿子去水里抓一只毛毛虫。这明显是在拿孩子取乐,因为毛毛虫不生活在水里。
在你看来这种方式很有笑果,然而在孩子看来,“水——毛毛虫”之间的逻辑关系已经发生了混乱。
2. 在人际关系上逗孩子玩
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个爸爸在逗孩子开心:“爷爷是爸爸的爸爸,所以奶奶是妈妈的妈妈,对不对?”
不要以为这种方式是在锻炼孩子的思维,其实在孩子三岁之前,这种基于人际关系上的玩笑,只会让孩子对人际关系的理解更加混乱。
锻炼孩子在人际关系上的逻辑能力,一定要给予特定的基础,孩子理解了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之间的关系之后,才能进行这样的锻炼,否则没有任何意义。
总而言之,拿孩子寻开心、开玩笑,对孩子的伤害十分强烈。思维上的混乱会直接影响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这也是孩子智力成长的一大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