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教育科研的基本思路(教育科研常态化的其它研究法)

教育科研的基本思路(教育科研常态化的其它研究法)⑵学习“教育经典”:以史为鉴,反思自我,不断创新。⑴学习“教育报刊”:及时了解教育同行在思考什么、研究什么。学习是教师专业成长最方便、最快捷、最有效的手段。读书学习对教师、对教育科研常态化来说更具有特殊意义。书籍是教师创新的源泉,书籍是学校中的学校。读书学习让教师超凡脱俗,读书学习让“经师”成为“人师”,读书学习让“庸师”成为“高师”。1.学习读书的范围在教育科研常态化背景下,教师要重点读好以下几类书:

教育科研常态化的其它研究法

——“教育科研常态化”系列谈之二十二

“教育科研常态化”的研究方法,除上述外,还有其它常用的方法:

一、“学习实践”研究法

学习是教师专业成长最方便、最快捷、最有效的手段。读书学习对教师、对教育科研常态化来说更具有特殊意义。书籍是教师创新的源泉,书籍是学校中的学校。读书学习让教师超凡脱俗,读书学习让“经师”成为“人师”,读书学习让“庸师”成为“高师”。

1.学习读书的范围

在教育科研常态化背景下,教师要重点读好以下几类书:

⑴学习“教育报刊”:及时了解教育同行在思考什么、研究什么。

⑵学习“教育经典”:以史为鉴,反思自我,不断创新。

⑶学习“专业书籍”:跳出课本和教参的小天地,成为专业的行家里手。

⑷学习“学生用书”:细心品读,走进学生的心灵。

⑸学习“人文书籍”:开阔视野,丰富自我,使自己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人。

⑹学习 “无字之书“:广泛采集课程资源,做创新型教师。

2.具体研究的步骤

在学习中,针对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与解决问题的策略。在研究过程中,理论学习应贯穿于始终,出成果是一个科研循环的终点和下一个科研循环的起点。具体研究步骤是:

学习—→探索实践—→学习—→总结提高—→学习—→出成果—→学习……

李吉林研究和创立情境教学的过程,就是进行广泛深入地学习和大胆探索实践的过程。学习和实践像一条红线贯穿于李吉林研究的全过程,她为广大教师提供了运用“学习实践”研究法的典型范例。

二、“问题研究”法

“问题研究”法是教师创造性地运用理论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研究。在学校的组织下,要从教育教学工作实际中筛选出教师最关心、最困惑的问题,和其他教师进行专题研讨,从而达到解决教育教学疑难问题,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的目的。“问题研究”法的程序是:

1.征集、筛选问题

研究均是始于问题,没有问题就谈不上研究。要通过多种渠道征集问题。征集的问题必须是教师最关注、最困惑的教育教学的热点、重点、难点问题,必须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也一定是教师最感兴趣的问题。

2.主题(问题)研讨的准备

⑴参加研讨的人员构成,要考虑研讨的范围、主题(问题)的内容及学校的具体情况,参加人员要有代表性。

⑵参加研讨的人员一旦确定,要让与会人员围绕主题(问题)学习有关理论,参阅有关资料,写成发言提纲。

⑶要选好主持人。

3.召开研讨会

研讨会要做到主题突出,切忌话题散乱;要做到联系实际,切忌空谈理论;要逐步深入,切忌就事论事;要营造氛围,激发研讨欲望。

4.总结交流。研讨会后,要及时进行归纳提炼,形成文字材料,分发有关人员,以达到点上研讨,面上收益,成果共享的目的。

5.研究步骤

筛选研讨问题(范围大的问题)—→学习掌握理论—→发现实际问题(具体问题)—→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对照理论研究检验—→发现新的问题……

教室是教师天然的实验室,教师的教学过程是自己在实验室里进行观察与研究的过程,即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三、“自我反思”研究法

反思是教师成长的翅膀。教师只有不断在教育教学中进行反思,才能实现由经验型向学者型转变。教师反思的方法有:

1.写教学后记

2.做课后小结

3.课后的专题研究

4.课后与学生座谈,向学生征求意见

5.用摄像机录下自己的一节课,课后反复“推敲”

6.坚持每天写教学日记

7.和同年级、同学科或其他同行进行共同研讨。

无论用什么方法,教师既要总结成功的经验,又要找出失败的原因;既要记教学活动,又要记学生情况;既要写下自己的收获,又要构想下一次教学计划。在教育教学中进行反思,虽然看起来零碎,但它来自教师自己的育人实践,出自教师自己的深刻思考,是教师自己的真切感受。只要有恒心长期地坚持,一定能完善自我,做出成绩。

四、“一条龙”研究法

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的主要渠道,在对课堂教学的研究上,可采取“一条龙”式的研究方法。具体研究的步骤是:

备课—→说课—→上课—→观课—→评课—→议课—→总结……

在每个步骤中,同学科的教师要讲究科研方法,要进行创新的研究,总结时要找出规律性的东西,这对教师形成教学的个性风格是最佳的途径。

五、“多种磨课”研究法

“磨”即研磨,磨课是教师在先进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梳理教材,设计方案,共同探讨,反复推敲,最终生成好课的过程。

1.“一人同课多轮”法

“一人同课多轮”法,是让同一教师连续多次执教同一课,内容重复,但教学方法、教学行为却不断改进,不断完善。具体程序一般为:

⑴选定教师。选定执教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由其独立钻研教材,独立备课、上课。

⑵教研组观课,并针对课堂教学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研讨。

⑶执教教师在大家研讨的基础上,吸取百家之长,形成新的教学方案,第二次上课。

⑷执教教师与教研组成员再次研讨、评课,指出进步的方面,分析存在的问题。

⑸执教教师再次修改教学方案,第三次上课。如此循环。

实践证明,“一人同课多轮”法对培养青年教师,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水平,帮助他们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效果明显。

2.“多人同课循环”法

“多人同课循环”法就是教研组的教师同上一节课,内容一样,但教师不一样。具体程序一般为:

⑴教师独立钻研教材,独立备课。

⑵第一个执教教师上课,其他教师观、评、议课。

⑶第二个执教教师针对第一个执教教师在课堂上存在的问题,在改进的基础上,进行第二次课。其他教师观、评、议课。

⑷第三个执教教师针对第二个执教教师的问题进行改进,上第三次课,如此循环。

每次上课都是在教研组同伴共同参与、共同分析、研讨、反思的基础上进行的。上课的过程就是不断改进的过程,不断进步的过程。“多人同课循环”法的优点在于它能够让教师切实感受到课例研究、同伴互助的意义和魅力,能够激发教师对课堂教学境界的不断追求。

3.“同课异构”法

教师专业知识有高低,经验经历不同,人生阅历不同,对同一内容的课,各个教师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构思,不同的教法。教师之间有差异,差异就是很好的资源。大家可以在比较中互相学习,共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同课异构法的方法是:

⑴教研组共同确定相同的教学题目。

⑵由多个执教教师分别备课。

⑶执教教师上课,教研组集体观课、评课、议课。

“同课异构”的好处在于执教教师可以在开放、多元的教学研究活动中,学习、借鉴他人的经验和做法,有利于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和风格。

4.“异课同构”法

“异课同构”法就是按照科组共同研讨的模式和方法对不同的课题进行研讨,进一步打造和完善,提炼总结规律,形成一定的风格。

六、“专家引领”研究法

教育科研常态化是以学校教师为主体开展的,是围绕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进行研究,但它不仅仅依靠本校的力量,还需有关专业研究人员的参与和引领。“专家引领”的实质是理论对实践的指导。在教育科研常态化的形成过程中,只有教育教学专家的参与和引领才是教育科研常态化向深入开展的保障。专家引领的形式有:

1.学术专题报告

2.理论学习辅导讲座

3.教学(研究)现场指导

4.教育教学(研究)专业咨询

5.和教师座谈

教育科研的基本思路(教育科研常态化的其它研究法)(1)

●作者简介:蒋振远,中共党员,中学特级教师,“适时施教”理论创立者,新中国课堂教学的开拓者,墨子研究学者。曾任:中国西部教育顾问,中国教育学会“高效阅读”课题组特聘专家,中国艺术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中国教育学会“适时施教”课题组组长(课题批准编号:13010488B ),山东滕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原所长。著有《适时施教的艺术》、《二十一世纪的育人要略》、《墨子教育思想解读》、《墨子寓言故事选》、《新课程背景下适时施教的艺术》、《适时施教的感悟》、《墨子教育新论》等。第一个提出墨子为世界首倡“义务教育”的观点,编著的《墨子箴言九十条》、《墨子寓言故事选》填补了墨学研究的空白。现任:国家基础教育实验研究中心、中国基础教育学会“十三五”教育科研规划“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研究(适时施教)”(课题编号:中基课2016197)课题组组长,中国墨子学会职业教育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枣庄科技职业学院特聘教授。研究方向:“适时施教(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理论研究,墨子思想研究。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