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假如你是一位很棒的家长(满世界全职妈妈)

假如你是一位很棒的家长(满世界全职妈妈)当然,这个时间段内对我帮助最大的是早教机构亲亲袋鼠的符老师,许多问题都是要请教她。如果你身边没有类似的专家型朋友,我认为去早教机构学习一下其实是非常有必要的。这这一阶段,中国许多传统的育儿方式不仅是落后的,而且简直就是可笑的。但可惜的是,我接触的大部分早教机构,其专业素养也仅仅是比普通妈妈好一点点而已。润雅斯基出生前,我只买了几本书,其中最主要的是安妮·迪安的《怀孕圣经》(山东科学出版社出版)。怀孕期间遇到什么问题基本按图索骥,如果还解决不了的就求助于产检的医生。其实上面的书也是在购书中心随便对比了一下,觉得国外的书最简单明了,而国内的书最大的缺点是许多医生出身的人也信马由缰,被科学证实的也写,自己猜测并无依据的东西也写。如果你按照国内的那些医生写的做,估计是要累个够呛的。至于国内那些传统的生育经验,我大概都是半信半疑的。同样,出生之后的一段时间,我身边用的书是英国的苏·劳伦写的《育儿圣典

假如你是一位很棒的家长(满世界全职妈妈)(1)

转眼认识郭炳朋十年了。十年前他以北大学霸的身影成为《南方都市报》的教育记者。北大的学霸们纷纷离开南方投入创业大潮的时候,只有他,安然不乱地结了婚,生了润雅思基,研究着各种教育理论和艺术。然而,生活多变故,他不得不离开报社,成为全职父亲。

大多数时候,爸爸在家庭中担任猎人的角色,他们早早出门狩猎,常常深夜带着猎物归来。从小,《动物世界》就告诉我们这个父亲的天职。而更多的全职妈妈在痛与爱之间,成为世界上一个奇特的物种:焦虑,过分护子,瞻前顾后,爱得痛失自我。

全职爸爸对于郭炳朋来说,或许是一个发现自我和再成长的过程,作为远在天边,不咸不淡的朋友,从未有机会与他深入聊及。想起他,我脑海中总是闪回着《阿郎的故事》和《父子》这些悲情电影的画面。

以下这篇文字,是他第一次认真述及他与他的女儿是如何走过那段艰难的日子的。

7月15日(周五)晚20:00-22:00,郭炳朋将在线上与我们深入探讨“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投入”如何对待父亲在孩子照顾关系中的缺席;如何让父亲在教育和孩子成长中国的兴趣。您可以长按以下二维码,识别进入微信群,进一步与他探讨人生,孩子,以及自我……各类问题。

假如你是一位很棒的家长(满世界全职妈妈)(2)

不是很喜欢把一些东西看做节日,比如315、记者节之类的,仿佛我们在这一天即兴表达一下我们对某些事物的关注,就尽了我们的责任似,但这一贯是我朝的典型做法。比如父亲节母亲节的时候让孩子给爸妈洗一下脚,就仿佛一下子知道父母养育之恩恩重如山似。我倒很好奇的是,现在的家庭教育里父亲的集体缺失,像空气一般存在到底是为什么?要不然,《爸爸去哪儿》这类的节目也不会火成这个样子了。就算圈子里的人,我的观察,能有足够时间陪孩子玩的也是极少。仿佛小孩子在六岁前,都是妈妈的责任似的。所以啊,周末有空陪陪孩子就不错了!特别是那些看孩子的时候还低头看微信的朋友,说的就是你!

假如你是一位很棒的家长(满世界全职妈妈)(3)

0-1岁:一句话:相信科学,西方的,爸爸们如果实在太忙,就爱去哪儿去哪吧,但是关心一下老婆是必须滴。

润雅斯基出生前,我只买了几本书,其中最主要的是安妮·迪安的《怀孕圣经》(山东科学出版社出版)。怀孕期间遇到什么问题基本按图索骥,如果还解决不了的就求助于产检的医生。其实上面的书也是在购书中心随便对比了一下,觉得国外的书最简单明了,而国内的书最大的缺点是许多医生出身的人也信马由缰,被科学证实的也写,自己猜测并无依据的东西也写。如果你按照国内的那些医生写的做,估计是要累个够呛的。至于国内那些传统的生育经验,我大概都是半信半疑的。同样,出生之后的一段时间,我身边用的书是英国的苏·劳伦写的《育儿圣典》(0-2岁婴幼儿养育全程指南),是书店里非常常见的一本书。当然,我比较懒惰,没有去对比其他同类型的书籍,是否有更好的版本没做仔细的比较。

当然,这个时间段内对我帮助最大的是早教机构亲亲袋鼠的符老师,许多问题都是要请教她。如果你身边没有类似的专家型朋友,我认为去早教机构学习一下其实是非常有必要的。这这一阶段,中国许多传统的育儿方式不仅是落后的,而且简直就是可笑的。但可惜的是,我接触的大部分早教机构,其专业素养也仅仅是比普通妈妈好一点点而已。

假如你是一位很棒的家长(满世界全职妈妈)(4)

1-2岁:如果你的小孩没有一个自己的“朋友圈”,你就该考虑你是不是称职了,关键是,小孩没有自己的小伙伴,累死的一定是你自己。

润雅斯基一岁之后,又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半岁之前,润雅斯基的妈妈在祈福认识了一群孩子年龄相仿的妈妈群。妈妈圈扎堆的好处就是,群策群力解决一切难题。对于爸爸们来说,也是一个解放生产力的好方式。妈妈们有发牢骚的地方了,你们就轻松了对不对?

我一直主张,如果条件允许,妈妈最好有一两年时间是全职带孩子的,无论你说工作有多重要,家庭负担有多重,我都觉得这是值得的。0-3岁的期间,是父母与孩子建立信任感的最重要的时期。这一时期父母的陪伴怎么强调都不过分。可惜,很多人不认同这一点,是因为觉得这段时间孩子无非就是吃喝拉撒睡,老人带保姆带都行。

可真的是这样的么?现代儿童心理学的认知,早就认可了在孩子形成长期记忆之前这段时间心理发育的重要性。如果你说,小孩子长大了又记不住。我只能说,呵呵,记不住的东西才是最重要的,因为你常常发现不了自己的潜意识是如何形成的。此处省略一万字……

有时间的话,我们会尽量带小孩去附近的大夫山,或者番禺附近的宝墨园、余荫山房等等。至于很多商场里可以放小孩子玩的所谓“乐园”,我是持比较谨慎的态度的。可以偶尔玩一下,但绝对不是放养孩子的好地方。噪音、封闭的空气等等……

假如你是一位很棒的家长(满世界全职妈妈)(5)

2-3岁:承受你作为父母的一切,婚姻破裂,但我依然相信自己是个好父亲。当然,我才真正体会了:和谐的夫妻关系才是一切教育孩子的基础

润雅斯基2周岁之后,她的妈妈返回职场,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对于我来说比任何一部小说都戏剧。从她妈妈提出离婚到最后办手续仅仅20天左右的时间。而我至少花了半年以上的时间从这个事件里走出来。现在想想,还好那时润雅斯基只有两岁,我们整个的离婚过程既没有争吵,也没有打闹。

是的,当时对于我来说,最晴天霹雳的不是一个人的背叛,而是想到润雅斯基突然就要成为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了么?我采访过许多单亲家庭出身的孩子,让我恐惧的是他们身上多多少少都会有些心理上的脆弱的地方。在离婚前夕我正好去北京出差参加新东方举办的家庭教育论坛,遇到孙瑞雪老师的演讲,讲的就是夫妻关系对于孩子的重要性。当时就泪流满面,如醍醐灌顶。

是的,我一直以来都挺自豪自己是一个尽职的父亲,却在夫妻关系上如此失败,以至于我开始怀疑,自己以后能否真正的承担起一个作为父亲的责任。后来机缘巧合去英国出差,得以和孙老师同行,几天的接触才开始真正理解她书里写的《爱与自由》《完整的成长》、《捕捉孩子的敏感期》里面写的关于人的内在生命的成长。也永远不能忘记2013年的那次旅行,孙瑞雪的同事安老师在房间里对我的引导,让我学会“如何和自己的情绪相处”,如何才是陪伴你的孩子,而不是教育你的孩子。从此才渐渐明白,我所恐惧担心的,不是润雅,而是内心那个脆弱的自己。

几乎是在同一时期,偶然发现一位采访对象混血小美妈妈引入的《正面管教》,这本书对于处理2岁以后的小孩开始出现的调皮捣蛋等等问题,简直就是一本如来秘笈。以至于我恨不得向所有朋友推荐。更为重要的是,我从《正面管教》里面开始去接触了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他的《自卑与超越》让我开始逐渐反思自己的成长,一个内向型的人格的人如何与这个世界相处。渐渐的从自己的成长里,发现那些影响自己内在的东西。

不知不觉,我的心理危机也渐渐消失了。我反而有一种从没有过的喜悦。是的,我经由这些成长,看清自己,让自己的心理变得更强大起来。要想解决自己内心的焦虑,首先要认清焦虑来自哪里,回归到曾经受过伤的本我。

我可以中性看待诸如“三岁看小,七岁看老”,以及“6岁之前的经历决定人的性格”这样的观念,而更愿意这样理解:是的,我们过往的一切经历都影响了我们的现在,但决定我们命运的不是这些过往的经历,而是我们对这些经历的理解。

假如你是一位很棒的家长(满世界全职妈妈)(6)

3岁到现在:如果有一天我离开你,我相信你还是会勇敢地面对自己,哪怕有一天你的脑海里没有了我,我只是希望你可以好好生活

让我欣慰的是,润雅斯基去年10月份左右第一天就没哭,以后也没有哭过。后来有一段时间她被奶奶带回老家一两个月,适应也是出奇的好。在农村老家,她有更多的玩耍的空间。也有非常疼爱她的姑姑,某种程度上承担着她心目中母亲的角色。是的,我带润雅斯基出门,当然会发现她对和她妈妈年龄相仿的女性的盼望。在离婚后的任何时间里,我都没有刻意阻止她妈妈的探望。

3月份的时候,我们决定和Z在一起同住,润雅斯基也早已经熟悉了“阿姨”的存在。刚开始的时候,甚至“阿姨”的出现比我的出现还要重要。这种情况,是我能够想到的最理想的情况了。我知道,无论自己怎么努力,也无法替代一个“母亲”的角色。只是希望她以后慢慢理解这些事情。

前天晚上,润雅斯基在自己的方面里对我说:“你悄悄静静的走了,我也走了,然后这个房间就没有人了……”在和她相处的日子里,我时不时的发现这种在我看来有种诗意感觉的句子。以至于,我常常想:她所给我带来的欢乐,远比我付出的要多得多。所以,我才不想有一天她会给我洗脚,或者给我养老什么的呢,只要看到她的成长,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比这更幸福的事情。

时不时地我会把这些句子记录下来,发在微信圈里以“润雅斯基如是说”的名义发布。当然我知道,有些句子在其他人看来也许再普通不过了。但是对于我和润雅斯基来讲,这种成长的见证,恐怕是我以后送给她最好的礼物吧。就像她曾经说过的,“捣蛋就是工作。”现在想来,都是经典。

另外一个让我觉得养儿育女可以“游刃有余”,“从心所欲不逾矩”地是童书妈妈三川玲(微信可搜索同名账号)。圈子里很多同行都喜欢她的文章,不仅仅是她推荐了许多质量非常高大上的绘本,而是那种养儿育女的生活态度,是我所羡慕和欣赏的。——很多时候,我们都是从身边类似这样的人身上吸取一种我们认同的“正能量”。我非常认同她的理念,在小孩六岁之前,最主要也是唯一的任务:就是学会玩!

至于外语算数,古诗什么的,来日方长!所以我选择幼儿园的时候很简单,小孩和小孩能互相尊重,老师和家长之间能互相尊重,基本的安全饮食有保证,其他的都是可有可无的了。我曾经考察过一些豪华的民办幼儿园,以及面积和设施相当好的公办幼儿园,可是我还是觉得,如果把我小孩放在那里,算了吧。有那些钱,我宁可花时间带着孩子到处去玩。

在我的理解里,父母对于儿女,就是一个目送他们渐行渐远的过程。这种理解再平常不过,我们的基因决定我们都是“自私”的,希望他们走的更远,能够更适应这个变化莫测的世界。

关于小日子生活馆的由来,请回复“小日子”取阅。

长按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小日子生活馆微店进行预订。

在大时代,过小日子

在小日子,安放自己

电话&18051215120

长按二维码,进入微店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