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尊重儿童成长规律进行教育(儿童教育比起蹲下来和孩子说话)

尊重儿童成长规律进行教育(儿童教育比起蹲下来和孩子说话)欢迎关注@何捷老师的生动语文课,更多语文方法可点击专栏获取

尊重儿童成长规律进行教育(儿童教育比起蹲下来和孩子说话)(1)

“蹲下来和孩子说话”,你认为对不对?
  对,至理名言!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都认为是对的,不少文章中也记载着“蹲下来”的案例,“蹲下来”屡次屹立在教育类文章的标题上,成为儿童本位思想的航标。
  有人发出振聋发聩的声音——不对!此人就是周作人,中国儿童文学的研究先驱,儿童本位思想的创建者,“蹲下来和孩子说话”的批判者。他在《小孩子的反感》一文中直击要害,引用瑞士心理学家的记录,表明了儿童的内心感受:“他们(成年人)说各种好话,只令我不舒服,觉得讨厌,凡儿童们觉得大人故意做出小孩子似的痴騃的态度对他们说话的时候,都是这样的感觉。”周作人先生甚至直接批评说:“没有诚意在成人世界里还可以冒充一下,小孩子却不能接受。”
  这样的声音,你是不是第一次听到?我听闻此声音时,感觉惭愧之极。在我的文章中就多次提到“蹲下来和孩子说话”。“蹲下来”仅是一种姿态。在这个四处皆“秀”的年代,很多人愿意做出这样的姿态,至少说,表面上懂得尊重小朋友,样子上和蔼可亲。相比之前那种趾高气扬,高高在上的姿态,“蹲下来”确实显得亲和力十足,所以一时间红遍大江南北。
  但面对小朋友,我们更需要的是诚恳的心态。就像幼儿园的创始人,德国教育学家福禄贝尔说的那样:孩子就是我们的老师,他们纯洁、天真、无所做作,我就像一个诚惶诚恐的学生一样向他们学习。冰心如不是真正心中有儿童,不会写出《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小桔灯》,《三寄小读者》在她心中,小朋友就是身着白衣,抱着花儿,扬着翅儿,向着她微笑的安琪儿,就是圣洁和纯真的象征,小朋友从至情中流出的眼泪,竟是她所最敬畏的,竟令得她往往不敢抬头。这样的情感,在冰心的文字中是能够分明地表露出来的。冰心不老,在于她只拣儿童多处行。

尊重儿童成长规律进行教育(儿童教育比起蹲下来和孩子说话)(2)


  我们如何做到像老子说的复归婴儿呢?周作人先生说,面对儿童,我们有三件事可以做:其一了解,其二审美,其三研究,做到这三点,才能融合。
  了解,谈何容易?我在小学班主任岗位上近二十年,问我是否了解小朋友,只能说“挨着边了”,但这样的“边缘人”足矣成为我目前最具价值之处。之前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福建首席编辑朱永通来电询问我的近况,我说正研究作文,他说我还没看到自己最闪光之处,那就是一线的班主任工作经历。原来,真正懂教育的人,都珍惜这样的一线“深蹲”。了解儿童,我用了中医的四字诀:“望”,当小朋友在你面前无防备玩耍时,默默关注,当其沉浸学习时,时刻关注,当其经遇困阻,欣喜,羞愧等强烈情感碰撞时,积极关注,无数次地关注,让你能更了解儿童的原生态;“闻”与“问”,多听听小朋友聊些什么,他们感兴趣的是什么,他们的评价标准,审美标尺,理想信念等,就能略知一二了,倘若再辅之以有意识的问,则所知更多。小朋友不会看人说话,他们会言而不尽,口无遮拦,和小朋友聊天,你才知道什么叫真诚率性;“切”,直接参与小朋友的活动,成为他们中的一员。做到这点不容易,要看他们要不要你。这个时候,如果你被察觉只是有“蹲下来”的样子而无沉下去的心态时,你一样还是儿童世界的门外汉,面目狰狞。


  了解儿童后,你就具有了儿童的审美视角。此时你眼前一亮,就发现了一片像伊甸园般纯美时空。突然间你能读这样的童诗:
  我的床是一条船
  罗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英)
  我的床像一只小船
  保姆帮我登上船儿
  她替我穿上水手装
  让我在黑暗中启航
  
  在夜里,我走上甲板
  向岸上的朋友们道别
  我闭上眼睛出发
  什么也看不到,什么也听不见
  
  就像一个谨慎的水手
  有时我带点儿东西上床
  也许是一块结婚蛋糕
  也许是一两样玩具
  
  我们在黑暗中航行了一整夜
  当白天终于来临
  我却发现我的船儿
  安稳地停靠在我的房间
  突然间你发现之前所做的是那么虚伪,恶劣,卑微,发现自己人性丑恶的一面,突然间你又感到庆幸,自己能在迷失的人类森林中找打回家的路,能找回人初本真。于是你更珍惜眼前的美景,更善待眼前的天使,你开始喜爱儿童了。
  当然这很不够,喜爱很快会被无知的莽撞冲淡,研究才能带来持久的眷恋。周作人先生是个儿童本位主义研究者,但他认为,至少到五四时期中国还没有真正的儿童研究者。研究儿童不是小儿科,不是经验主义,也不是乌托邦,它需要沉浸在儿童世界,需要忘我的情态,需要与名利世俗的隔绝,需要真正全身心地投入儿童游戏生活中去。能做到的,真不容易。
  懂得儿童方才拿到船票,登船,驶向彼岸,达真妙境界。到那时,你不要蹲下身子也能自然有小朋友的姿态,表情,言语,理念。污浊不堪的你开始洗净凡尘,获心灵永生。
  

#儿童教育##育儿#

欢迎关注@何捷老师的生动语文课,更多语文方法可点击专栏获取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