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区教育综合改革经验(但开风气勇为先)
金山区教育综合改革经验(但开风气勇为先)2020年,对于浦东新区来说,是一个不同凡响的“大生日”。正是在今年,上海浦东开发开放迎来了30周年辉煌的里程碑。30年来,浦东敢为人先,坚持首创,始终站在中国改革的最前沿。小编为大家总结和梳理了今天直播的精华内容。错过直播的朋友,可不要再错过“划重点”了哦!如何培养科技创新人才?教育的对外开放如何做?有哪些鲜活的案例可以和大家分享?
在教育现代化方面,上海及长三角地区有着怎样的思考、探索、实践和成果?
本届上海教育博览会推出“区域教育大直播”,邀请上海16个区以及位于长三角地区的吴江、嘉兴、嘉善等地共19个区(市、县)的教育局局长参与。
在今晚进行的浦东教育访谈中,浦东新区教育局张伟副局长,著名文化学者、上海开放大学教授鲍鹏山先生,上海教育电视台主持人徐丽遐齐聚直播间,围绕“但开风气勇为先——打造区域教育综合改革创新示范区”的主题,深度探讨了浦东新区在教育综合改革创新方面的探索与成果。
学区化集团化的浦东做法?
如何培养科技创新人才?
教育的对外开放如何做?
有哪些鲜活的案例可以和大家分享?
小编为大家总结和梳理了今天直播的精华内容。错过直播的朋友,可不要再错过“划重点”了哦!
2020年,对于浦东新区来说,是一个不同凡响的“大生日”。正是在今年,上海浦东开发开放迎来了30周年辉煌的里程碑。30年来,浦东敢为人先,坚持首创,始终站在中国改革的最前沿。
浦东的教育,也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面对浦东改革开放再出发、实现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求,浦东教育又在酝酿着怎样的一场创新和思变呢?
多样化办学推进高水平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浦东教育体量大,区域、城乡差异大,老学校要提升办学水平和品质,每年新开办的学校要高起点办学,区域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浦东教育是如何应对这些挑战,推进高水平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呢?
上海市浦东新区建平中学南校是塘桥社区唯一的一所公办初中,2015年学校成为“建平集团”的成员学校,随着新区“学区化集团化”办学机制的推进,学校课程改革不断深入,教师队伍不断优化,各年级学生学业水平和学习能力得到长足提升,2017年开始领衔建设塘桥学区。
作为建平教育集团成员校之一,建平中学南校全面引入上海市建平中学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与建平中学形成“协同共进、资源共享、特色共建、管理互通、师资互研和学生互动”六方面的联动,培育“健康、创新、勤学、明理”的新时代学子,着力塑造建平南校的文化品质和精神风貌,努力创建老百姓家门口的优质学校。
浦东新区教育局张伟副局长介绍,浦东通过集团化办学、主题式学区、与高校合作共建、局镇合作、办学联合体、百年老校集群式发展等多样化路径,建立健全以城带乡、整体推进、均衡发展的基础教育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着力加强紧密型集团和主题式学区建设,构建“15 分钟教育服务圈”,着力办好百姓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促进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更高质量的公平、更加多样的优质。
“点面结合式”的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上海海事大学附属北蔡高级中学是一所以“航海文化教育”为特色的特色高中。学校以《人与航海》跨学科航海文化特色系列课程,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立足航海创新实验室,设计五十余个实践体验及探究活动模块,激发学生航海志趣,为学生科创能力与航海素养培养提供有力保障。
在浦东新区,不仅是北蔡高级中学,还有一批这样注重学生创新素养的学校。学生创新素养培育实践项目是浦东整体综合改革的重点项目,浦东通过分期分批遴选、孵化、建设了一批的“学生创新素养培育实验校”。
杜威曾经说过,今天的学生和老师不生活在未来,未来的老师和学生将生活在过去。在浦东新区教育局副局长张伟看来,“教育一定要是面向未来的,是未来导向的。”而科技创新素养正是这样一种面向未来的能力。
浦东新区教育局张伟副局长介绍,浦东有一个“点面结合式”的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创造了更多接触科学、探索科技的场所和机会,走进大学、走进科研场馆,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从“点”上深度探索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多部门协同推进机制;通过分期分批遴选、孵化、建设“学生创新素养培育实验校”,从“面”上建立学生创新素养培育的区域支持系统。
打造与国际化浦东地位相称的教育对外开放格局
说到教育对外开放,很多人会认为不外乎有两种形式,一是“上海境外人员子女学校”的国际教育;二是中国学生学习外国课程的国际教育。实际上还存在第三种形式,即外国籍学生到公办学校就读,以中文为母语完整的学习原汁原味的中国本土课程。
上海市洋泾-菊园实验学校就是第三种形式的代表。洋泾-菊园学校的外籍学生,跟上海学生一样,以中文为学习语言,全日制学习原汁原味、系统完整的中国本土课程,使用国家规定的教材,按照相同的教学进度,参加统一的质量测评。
既“请进来”,悦纳国际学生、传承中华文化;也“走出去”,交流教育经验。在菊园,国际部任教的教师,大多同时任教国内班级。这样的安排,使得教师们能够将不同环境下积累的教学经验相互迁移。同时,任教外籍学生班级,教师们在英语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国际理解能力等方面飞速成长。2014年,中英数学教师交流项目启动,菊园任教过外籍班的数学教师全都被选中赴英交流。
洋泾-菊园模式是浦东教育对外开放一个重要缩影。迈开“两条腿”,中外学校融合“提质提速”,是新时代浦东教育对外开放的真实写照。
在张伟副局长看来,要关注世界教育改革发展的大势,同时顺势而为,做好属于教育人自己的事。教育对外开放,仍然是浦东追求更高品质的教育现代化所要去追求的。
浦东新区作为区域教育综合改革创新示范区,未来有哪些展望和规划呢?张伟副局长这样说——
从教育内部讲,一是推行以学段化管理为特色的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形成了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各学龄段及公办教育、民办教育、托育全链条教育管理体系。
二是构建区域教育治理的“智慧教育大脑”,通过教育的大数据,“互联网 综合监管”,把教育的智慧管理的区域管理体系也建构起来。
从教育外部讲,要继续深化政府宏观管理、学校依法自主办学、社会积极参与、各方合力推进的教育公共治理结构与治理机制改革,依托社区、街镇、自贸区、开发区等多种外部力量的共治形成合力,构建教育治理现代化的专业支持体系,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相融合的教育发展生态,连通大中小幼学段相衔接的培养模式,在全社会营造关心教育、支持教育的治理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