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2022年高考作文话题(略说2022高考作文题目)

2022年高考作文话题(略说2022高考作文题目)在给编辑部撰稿时,笔者曾谈到“自爱是传统文学里的词汇,就是要好好珍重自己。苏东坡晚年给朋友写信也用到这个词,‘惟晚景宜倍万自爱’。”我认为文学有三种阅读和应用方法:一是掌握作品的背景情境;二是欣赏文辞的艺术审美;三是通过义理实践于人生。通常我们为了应付考试,这三个层次只强调前两个,也就是:学会生难字词,知道作品的内容思想和艺术特色,然后背诵佳句名篇,放在作文里,以彰显自己的文学造诣。当我们不再需要参加考试或是竞赛,就渐渐将文学作品束之高阁,之前努力学习过的作品,也就逐渐淡忘。再拿起文学作品阅读,似乎就是为了消遣;而时下可以提供消遣的文化娱乐项目那么多,于是文学就敬陪末座了。考题中的“或直接移用,或借鉴化用,或根据情境独创”,就是针对“目标”(艺术效果)的三种“用”的方式。“沁芳”固然新雅,贾宝玉也承认“编新不如述旧,刻古终胜雕今”,继承经典和转化旧说未尝不可。笔者注意到,题目经媒体报道,上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也被誉为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每一年的高考中,有两省市将红楼梦作为必考内容,写入了考试大纲,即北京市和江苏省。北京今年已经连续4年在语文高考中考到红楼梦,而江苏省已经连续13年考红楼梦。为什么这两个地方,这么喜欢考红楼梦呢?我们知道,《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老家即在金陵,祖上三代四人先后任江宁织造,累计达六十年之久。红学界普遍认为,曹雪芹在十三岁之前,一直生活在金陵,曹家被抄家之后,才全家北上,去了京城。曹雪芹一家先是在蒜市口附近居住,拨给房屋十七间半,也就是现在磁器口附近。晚年时的曹雪芹,又住在黄叶村,他正是在这里写下巨著《红楼梦》。

2022年高考作文话题(略说2022高考作文题目)(1)

由于该书是中国文化的“顶峰”之作,所以高考全国甲卷出现关于《红楼梦》题材的作文也在情理之中。

这次的作文题目:《红楼梦》写到“大观园试才题对额”时有一个情节,为元妃(贾元春)省亲修建的大观园竣工后,众人给园中桥上亭子的匾额题名。有人主张从欧阳修《醉翁亭记》“有亭翼然”一句中,取“翼然”二字;贾政认为“此亭压水而成”,题名“还须偏于水”,主张从“泻出于两峰之间”中拈出一个“泻”字,有人即附和题为“泻玉”;贾宝玉则觉得用“沁芳”更为新雅,贾政点头默许。“沁芳”二字,点出了花木映水的佳境,不落俗套;也契合元妃省亲之事,蕴藉含蓄,思虑周全。以上材料中,众人给匾额题名,或直接移用,或借鉴化用,或根据情境独创,产生了不同的艺术效果。这个现象也能在更广泛的领域给人以启示,引发深入思考。请考生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漏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2年高考作文话题(略说2022高考作文题目)(2)

笔者注意到,题目经媒体报道,上了网络热搜,反应激烈。有的表示考生“哀鸿遍野”;有的则认为:这样的作文题目,只有贾宝玉才可能得满分。“哀鸿遍野”的形容或许夸张,但是可以想见考生在紧张的应试过程中,看到这样有些复杂的前导材料,要求从中提取出写作的基础,并且举出生活和学习的实例,的确检验考生阅读和理解的能力,以及平时的思考习惯。至于是不是只有贾宝玉才可能得满分,倒也不尽然。甚至于,我想:即使对《红楼梦》并不完全熟悉的考生,还是可能获得阅卷老师的青睐,只要掌握三点:问题思维、善采资源、多方解决。

2019年起,国内中小学的语文教科书全面换新,高中学生需要阅读整本的《红楼梦》,因此高考出现《红楼梦》内容的考题不足为奇;这也不是《红楼梦》第一次出现在高考的试题当中。值得关注的是:这次不是考读懂《红楼梦》而已,而是将《红楼梦》的情节作为有待处理的问题,从小说人物运用资源的态度,显示解决之道。

考题提供的资料来自《红楼梦》第17回,写的是贾宝玉、宝玉的父亲贾政和他的一帮清客为大观园的匾额题写命名。一些分析考题的专家把视线焦点集中在命名的艺术性:“沁芳”为什么比“泻玉”优美贴切?我以为考生未必需要着墨于此,而是要谈自己曾经遇到过什么样的问题?当时想到拥有哪些资源?经由哪些方法使用资源,最后达到目标?

考题中的“或直接移用,或借鉴化用,或根据情境独创”,就是针对“目标”(艺术效果)的三种“用”的方式。“沁芳”固然新雅,贾宝玉也承认“编新不如述旧,刻古终胜雕今”,继承经典和转化旧说未尝不可。

2022年高考作文话题(略说2022高考作文题目)(3)

在给编辑部撰稿时,笔者曾谈到“自爱是传统文学里的词汇,就是要好好珍重自己。苏东坡晚年给朋友写信也用到这个词,‘惟晚景宜倍万自爱’。”我认为文学有三种阅读和应用方法:一是掌握作品的背景情境;二是欣赏文辞的艺术审美;三是通过义理实践于人生。通常我们为了应付考试,这三个层次只强调前两个,也就是:学会生难字词,知道作品的内容思想和艺术特色,然后背诵佳句名篇,放在作文里,以彰显自己的文学造诣。当我们不再需要参加考试或是竞赛,就渐渐将文学作品束之高阁,之前努力学习过的作品,也就逐渐淡忘。再拿起文学作品阅读,似乎就是为了消遣;而时下可以提供消遣的文化娱乐项目那么多,于是文学就敬陪末座了。

笔者认为一直强调 “文学有用”,孔子早就说过:“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这次国内高考的作文题目如果有风向标的作用,便是揭示日后将在教学方面促使文艺落实;在写作方面鼓励有对象感的书写;持续文化经典的生命活力。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