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全册必背古诗词(这本书网罗统编小学语文6年古诗词)
小学语文全册必背古诗词(这本书网罗统编小学语文6年古诗词)他给我们发来几幅画,设计师宏庆老师设计了七八个方案出来,有蓝色作为底色的,有黄色作为底色的,有竖版的,有横板的。康老师一一认真看了,给我们出主意:“不宜用亮黄色作底色,黄色太喧闹,古诗词的欣赏是个安静的事情,应该雅致、安静些。”最终,在与康震老师沟通交流后,我们选择了粉色作为底色,这样既能兼顾诗词的雅致,又能给孩子喜悦的感受,增加孩子的阅读兴致。同时选定了康老师的绘画作品"曲亭攀谈"作为封面插图,此图暗合苏轼的诗“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的意境。为了给《小学生必备古诗词112首》设计封面,编辑们联系了康震教授,询问他可否使用他的手绘绘画作封面,惊喜的是,康教授很爽快地答应了。本书精心选择穿插了大量手绘插图,力图做到通俗易懂,雅俗共赏;为了确保注释与解说的科学性与准确性性,编辑们聘请诸多专家学者审读把关,参考了大量翔实资料。可以说,从书名的确定、内容的审查,再到封面的设计,每一个环节
“
和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完全同步!人教社资深编审精雕细琢!《小学生必备古诗词112首》终于与大家见面了!
”
为了更好地贯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及《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等对小学古诗词阅读目标的要求,为了给学生呈现一本集趣味性、实用性与严谨性于一身的古诗词选本,本书的编辑们在编写过程中可谓是煞费苦心。
本书精心选择穿插了大量手绘插图,力图做到通俗易懂,雅俗共赏;为了确保注释与解说的科学性与准确性性,编辑们聘请诸多专家学者审读把关,参考了大量翔实资料。可以说,从书名的确定、内容的审查,再到封面的设计,每一个环节都灌注了编辑们的心血,都体现了他们满满的诚意!
那么,在编写过程中,有哪些你所不知道的趣事?有哪些你没有注意到的细节呢?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近本书编辑,聊聊图书编写中的那些事儿!
1 封面设计:兼顾诗词雅致与孩子感受
为了给《小学生必备古诗词112首》设计封面,编辑们联系了康震教授,询问他可否使用他的手绘绘画作封面,惊喜的是,康教授很爽快地答应了。
他给我们发来几幅画,设计师宏庆老师设计了七八个方案出来,有蓝色作为底色的,有黄色作为底色的,有竖版的,有横板的。康老师一一认真看了,给我们出主意:“不宜用亮黄色作底色,黄色太喧闹,古诗词的欣赏是个安静的事情,应该雅致、安静些。”最终,在与康震老师沟通交流后,我们选择了粉色作为底色,这样既能兼顾诗词的雅致,又能给孩子喜悦的感受,增加孩子的阅读兴致。同时选定了康老师的绘画作品"曲亭攀谈"作为封面插图,此图暗合苏轼的诗“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的意境。
然而,当编辑把封面送给康教授看的时候,他依然有些不满意。他认为“带小孩子的形象,有童趣”的画更合适,于是竟然主动提议要帮我们另画一幅。我们的感动已经无法言表。虽然因为出版时间紧,我们没能再等到康老师新画的画。但整个封面设计过程中,康老师的师格、人品、做事已经令编辑们深为感动。
另外,封底的书法作品,赠送读者的书签上的书法和绘画作品,都是康教授免费授权给我们使用的。封底是康教授的书法作品: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独坐敬亭山》)。书签上是其书法作品"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和他的手绘画,写意小山水:一叶扁舟,在江上急流中,远山嶙次连绵,山上小亭清晰可见。
设计师用印书裁下的纸边,加上康老师的书法、绘画,做了书签,既惠赠了读者,也充分利用了纸材,做到环保。而且,为了让书耐磨、不脱页,特意加了堵头布(书脊衬)。封面还用了结实的300克铜版纸,先覆膜,又压了莱尼纹,以增加雅质感。
2 插图选择:月亮应该朝左还是朝右
为了避免空洞乏味的讲述,市面上很多诗词选本都会穿插大量书画,然而这些书画的选择往往比较随意,质量也良莠不齐,甚至一些画作还出现错误。为了避免此类问题的出现,本书的编辑们在编写过程中,不只是核对校对标红的地方,而是再次从头到尾,把书稿通读一遍。除了严格把控字词注释,对各种插图也不曾忽视。
在审查过程中,编辑注意到,画家为白居易的诗《暮江吟》(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画的插图中月亮是类似圆的左半,这应是残月,而诗中写的是九月初三的月,应是新月,新月应该是圆的偏右半边的模样。
此外,在审稿过程中,编辑还注意到两幅特殊的插图,一幅是奔马图,马的前蹄是同时向前,还是一只向前一只向后,后蹄的方向又应该是如何的?一幅是牛郎织女鹊桥会的图,喜鹊的尾巴究竟是什么样子的?针对这些疑问,编辑们也作出了细致的考察。
通过这些细节,我们可以看出这个选本的严谨和权威,可以看到编辑们的细致与负责。
3 书名含义:是“必备”,而不是“必背”
将书稿定名为《小学生必备古诗词112首》,用了“必备”一词,而没有用“必背”一词,其实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于各学段的古诗词教学提出的具体要求,孩子学习古诗词是为了展开想象,获得初步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而不是单纯地读读背背,把古诗词学习僵化地归入或引导到“必背”,是不妥当,也不准确的,它既不符合国家课程标准,也不符合教材主编的初衷。而且,在孩子低龄和低学段的时候,用强行灌输、死记硬背的方式让孩子学习古诗词,往往会严重伤害孩子的学习兴趣,这是极其有害的。
因此,在确定本书书名的时候,编辑们没有采用“必背”这个在图书市场上吸引眼球、刺激父母购买的词,而是用了一个很平淡、且不太具备刺激性的词“必备”。就是想走出“必背”的误区,强调尊重孩子的认知和接受兴趣,强调日渐积累和循序渐进,以合适的方式让学生接触、感受、了解,最后渐渐喜欢上古诗词。
4 注音考证:翁卷的卷读几声
阅读诗词,首先在“读”,因此诗词读音是极为重要的。然而,随着古今字词读音的变化,以及最新读音规定的变化,许多家长和孩子往往对某些诗词的读音感到困惑,本书在编写过程中秉承严谨科学的编写态度,对每一个不确定的字词读音都进行了严格的求证。
比如:《乡村四月》的作者翁卷,“卷”是个多音字,读第三声表示卷曲的意思,读第四声表示书卷的意思。那么,他的卷字,应该读三声,还是四声呢?很多人纠结不定。对此,本书的责任编辑进行了多方考证。
中国人的名和字之间一般都有些联系。比如孔丘,字仲尼,其字和名都有山丘的意思。因此,翁卷的卷字,究竟取了哪一种意思,或许我们可以从他的字号里倒推出来。
翁卷,字续古,一字灵舒。续古,传续古人,自然就要读书,照这个字倒推,卷应为书卷之意。但他又一字灵舒,云卷云舒,照这个字倒推,卷应为卷曲之意。他的两个字,竟然分别指向了两个不同的倒推结果,所以,依然不能确认,他名字里的卷字,读几声。
又有人说,其字号“灵舒”是后来起的,不是他的初始字号,所以可不以此为据。但是,“灵舒”这个字是后起的,并不能就一定确认他名里的卷字只能和早先就起的“续古“的字相对,读书卷的卷(四声),而不和后起的字灵舒相对,读卷曲的卷(三声)。所以,依然不能确定。
于是,我们又请教了康震教授。他指出,其实这个困扰是简化字造成的。在宋朝,当“卷曲”讲的卷写作“捲”,而当“书卷”讲的卷写作“卷”。所以,翁卷的卷字,只能读作四声。
由此,经过多方求证,编辑最终确定“翁卷”的“卷”应该读四声,这看似是一件小事,但却清楚地表明了编辑们严谨求实的态度。
5 内容编选:精心编排适度扩展
在编写过程中,诗词如何选择编排,如何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如何一点点将诗词题材写法等扩展开来的等等都经过了编辑们的深思熟虑。
本书的编写不是按照以往以年代为序的编写方式,而是按照诗歌在教材上的序列编写,以方便学生配合着课内学习,及时复习,反复诵读。
此外,本书设置“解字入诗”“诗意浅说”“画龙点睛”“诗里诗外”栏目。“解字入诗”对原文中难懂的字词进行注解,还包括作者简介。“诗意浅说”力求以优美的文句还原诗词大意。“画龙点睛”主要对诗词最具艺术特色之处进行简要的鉴赏,不求面面俱到。“诗里诗外”结合原文,介绍诗词体裁、格律等入门知识;或补充相关历史、地理、节气等文化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或引导对同题材诗歌的对比阅读,对于五、六年级的诗词,注意总结梳理同一位诗人的作品风格。
此书一经出版就受到广大读者的一致好评,让我们看看大家是怎么说的!
读者反馈
细微之处见真章,严谨之处显用心。从书名、内容甚至是封面,我们都可以看到编辑们的良苦用心。我们相信,《小学生必备古诗词112首》这本权威而实用,严谨而有趣的诗词选本,一定能让孩子爱上诗词!
设计:周子琪(实习)
编辑:周 丹
主编:吴海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