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给公司交上一份满意的(吉林市交上满意)

给公司交上一份满意的(吉林市交上满意)师资队伍更均衡。因为政策倾斜、资金投足、帮扶得力,很大程度上抹平了校际间教师队伍的差距。启动三年一轮的校长、教师交流,改善薄弱学校师资力量;“国培”“省培”教师培训名额分配向农村学校倾斜,提高农村教师整体素质;组织“名优教师讲师团”送教下乡,引领示范;开展特岗教师招聘,补充优化乡镇教师资源配置。今天的讲台上,高素质的名优教师已不再是少数学校的专属,吉林市第二十三中学的杨卫红老师、船营区第十三小学的张银凤老师、桦甸市二道甸子镇荒沟庙村小的梁淑华老师……这些名师标兵都躬耕在过去相对薄弱学校的教学一线。市第一实验小学英语教师崔志芳到磐石市城南小学送教办学条件更均衡。十年间吉林市教育局精准发力,补齐均衡“短板”。改善薄弱学校校貌,配齐现代教学设备。吉林通潭实验学校过去是土操场,雨天一脚泥,晴天一身土,师生没少吃苦头。如今,崭新、干净、平坦的塑胶操场,让学生体育课和大课间都兴致满满,校园充满欢声笑语

党的十八大以来,吉林市贯彻落实关于优先发展教育的战略部署,紧紧围绕优质均衡发展的核心任务,聚焦人民群众“有学上”到“上好学”的美好期盼,以改革促均衡,以改革推公平,以改革提质量,以改革添活力。历经十年非凡历程,吉林市教育人主动作为、奋发有为,向江城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教育答卷”。

均衡发展 跑出加速度

曾几何时,每年升学季,都会有那么几天,成千上万的家长汇聚在几所热点学校的校门口,焦急等候着孩子“小升初”择校考试成绩的公布。这一幕,已成为历史。如今, “择校热”逐年降温,家长和学生主动选择“家门口的好学校”越来越成为普遍现象。透过这种“教育现象”的转变,我们体会到了吉林市义务教育逐步踏上了均衡发展之路。

给公司交上一份满意的(吉林市交上满意)(1)

改造后的市通潭实验学校

办学条件更均衡。十年间吉林市教育局精准发力,补齐均衡“短板”。改善薄弱学校校貌,配齐现代教学设备。吉林通潭实验学校过去是土操场,雨天一脚泥,晴天一身土,师生没少吃苦头。如今,崭新、干净、平坦的塑胶操场,让学生体育课和大课间都兴致满满,校园充满欢声笑语。 吉林市第58中学王老师介绍,过去土操场时,下雨天要踩着砖头进教学楼,现在校园面貌焕然一新,连操场上的科技文化长廊都充满着诗情画意。

给公司交上一份满意的(吉林市交上满意)(2)

船营区实验小学“大学区”教学活动

教育水平更均衡。作为吉林市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均衡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大学区”管理改革缩小了校际间的差距。一所优质学校与相邻几所普通学校划定为统一“大学区”,“大学区”内“计划同盘、管理同谋、人才同用、活动共行、资源共享”,实现强校带弱校,城市帮乡村。经过几年深耕与探索,如今74个大学区已覆盖全域义务教育学校。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吉林市教育局持续发力,发挥“互联网 教育”技术优势,以信息化助推乡村教育发展,通过“空中课堂”,让优质教育资源迅速传递到乡村,带动乡村办学水平不断提升。

给公司交上一份满意的(吉林市交上满意)(3)

市第一实验小学英语教师崔志芳到磐石市城南小学送教

师资队伍更均衡。因为政策倾斜、资金投足、帮扶得力,很大程度上抹平了校际间教师队伍的差距。启动三年一轮的校长、教师交流,改善薄弱学校师资力量;“国培”“省培”教师培训名额分配向农村学校倾斜,提高农村教师整体素质;组织“名优教师讲师团”送教下乡,引领示范;开展特岗教师招聘,补充优化乡镇教师资源配置。今天的讲台上,高素质的名优教师已不再是少数学校的专属,吉林市第二十三中学的杨卫红老师、船营区第十三小学的张银凤老师、桦甸市二道甸子镇荒沟庙村小的梁淑华老师……这些名师标兵都躬耕在过去相对薄弱学校的教学一线。

给公司交上一份满意的(吉林市交上满意)(4)

市二十三中学阳光体育大课间

各校生源更均衡。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免试就近入学政策的出炉,为薄弱学校注入了一针“强心剂”,各校生源走向均衡化,提升了薄弱学校发展的信心。为了从生源角度进一步促进教育均衡,吉林市在重点高中录取过程中持续加大“指标生”政策力度,市区实施“指标生”政策的重点高中从6所增加到12所,名额分配比例从30%提高到80%,底线分数从下调10分到下调50分,5%名额向农村初中和城区薄弱初中倾斜。“指标生”政策惠及江城百姓,家长逐渐认识到,“家门口”的学校才是最适合的选择。

优质发展 迈上新台阶

今天,吉林市的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均呈现出新的发展气象。教学环境从基本的“教室、操场、实验室” 扩增到现在的“活动室、录播室、体育馆”;教学方式由传统的“粉笔、教案、黑板”转化为现代的“宽带、视频、平板”;教育理念从“学好数理化”的应试教育逐渐转变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教师队伍结构优化方式从单一的“事业编招聘”增添到“免费师范生、高层次人才招聘”;教师素质提升措施从“以教研活动提升水平、以专项培训提升师能”增加到“狠抓在职教师违规办班补课与选树师德先进典型正面引领相结合的师德师风建设”。吉林市教育在不断改革创新发展中实现了硬件与软件双提升,学校“颜值”与“品质”双提升。

给公司交上一份满意的(吉林市交上满意)(5)

市第二实验小学冰雪课

应试教育被“稀释”,素质教育被“调浓”。曾经一度为社会主流观念的“唯分数论”,在教育奋进历程中,被不断提升的素质教育内涵所淹没。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健全学校思政课体系,让学生树立科学人生观、世界观;开展“时事新闻课”,培养学生树立“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家国情怀;推进“三早”育苗工程,成立高中青年党校、初中团校和小学少先队大讲堂320所,红色基因深深根植于校园。

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保证学生每天1小时体育锻炼,城区93所学校累计7.5万中小学生参加冰雪课。在“一校一品”“一校多品”工程中,全市创建了国家级冰雪、足球、篮球、排球等特色学校246所,省级体育传统特色学校161所。体育测试被纳入中考计分项目,体育课被主流学科占用的现象从此一去不返。

吉林市在重点高中招生中增加体育、艺术、美术、科技特长生自主招生项目,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学校素质教育全面发展。中小学生艺术节学生参与度全覆盖,社会实践、研学实践活动提升了学生劳动能力和综合素质,应试教育在一项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活动中被日益“稀释”,素质教育的“味道”被越调越浓。

给公司交上一份满意的(吉林市交上满意)(6)

市第一中学“微视频制作”选修课

“为升学而教”蝶变为“为一生奠基”。升入高中后,读书郎(女)们经常被家长告知:“把精力全部用在学习上”。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吉林市高中教育理念已华丽转身,从过去的“一切为了高考”,正在向“为了学生的一生奠基”而转变。

“一元主导,多元融合”成为新的教育模式。高一年级开始设立生涯规划课程,帮助学生探索自身,自我定位;帮助学生找准方向,确定目标;帮助学生提前规划,降低生涯风险。对学生常态化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设立心理咨询室,与学生心灵相约,缓解成长焦虑、考试焦虑,提升心理承受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蓬勃兴起的各类学生社团,文化社团、艺术社团、科技社团、学术社团……不仅让学生拓展视野,陶冶情操,丰富了校园生活,更让学生在创新思维的不断提升中,发现了自身潜能,准确定位,找到适合自己的人生方向。刘林从吉林一中毕业后,升入北京电影学院影视技术系学习影视摄影与制作,本科阶段成绩优异,他说自己对于专业不是“零基础”,在高中读书时,就参加了校园电视台的社团活动,学习了微视频制作,升入本科后感觉轻车熟路、得心应手。

“多元融合”的教育并没有影响到主流学科的学习,反而促其提升。回观连续几年的高考升学,尽管频频经历疫情的干扰,却丝毫没有改变持续攀升的斐然成绩。2022年吉林市升入本科、重点本科学生的占比又一次实现跨越式提升,“考”证了不断提质提优的教育教学品质。

给公司交上一份满意的(吉林市交上满意)(7)

市实验幼儿园区域游戏活动

纠正“小学化”,还给幼儿“快乐童年”。每个家长都想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部分家长从幼儿时期就开始拔苗助长,教孩子识字,教孩子算术,正常的启蒙教育曾一度演变成“幼升小”。

为了防止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改变幼儿教育理念,提高各类幼儿园保教质量,吉林市教育局变“重视”为“行动”,开展“小学化”倾向专项治理,对幼儿园“小学化”倾向,小学“零起点”教学未落实到位,校外培训机构未规范开展等问题进行专项督导,15项任务清单的落实,还给了幼儿快乐的童年,让孩子轻松从幼儿园走向小学。吉林市实验幼儿园的毕业生家长贾女士颇有感触,她说,孩子在幼儿园生活三年,虽然没有学拼音,没有背古诗,但幼儿园游戏化的教学方式,不仅让孩子拥有了快乐童年,更在快乐中掌握了各种生活能力,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给公司交上一份满意的(吉林市交上满意)(8)

吉林信息工程学校承办“国赛”现场

职业教育“香起来”“热起来”。伴随着2022年招生工作的结束,吉林市多所职业学校欣喜地表示,今年招生形势不错,学生和家长对职业学校的认可度明显提升。

职业教育逐渐“香起来”“热起来”,背后是职业学校办学水平的提升。近年来,吉林市紧密围绕全市产业规划调整布局,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十所中职学校全部入驻职业教育园区并根据专业特色完成整合。2022年,新成立两年、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高职院校“吉林通用航空职业技术学院”顺利完成全部招生计划。在全省率先高标准通过全国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城市”,的国家验收,形成的“一校一例”典型案例,被教育部收录。全市8所中职学校全部入围全省“特色高水平中职学校”,数量占比居各市州之首;28个专业群入选全省“中职学校特色高水平专业群”,与长春市持平。成为“全省中职技能大赛竞赛基地”并接连获得优秀成绩。吉林信息工程学校连续两年高水平承办“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通讯与控制”专业赛项,填补了吉林省中职学校承办“国赛”的空白。集团化办学规模不断壮大,全市职业学校牵头成立的职教集团已达到14家,汇聚合作企业600余家。全市13所中职学校获批48个全国“1 X”证书制度改革试点项目,位居全省前列。技能培养与教学管理并行,打破职业教育学历 “天花板”,对口升学喜讯频传,始终保持100%的高位。

吉林市职业教育跨过优质办学这道“硬杠杠”,越来越多的家长转变了观念,逐渐认识到,换一条赛道,孩子有可能成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甚至大国工匠,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

公平普惠 开拓新局面

十年奋进路上,吉林市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从人民群众需求、热点难点问题出发,化民忧、解难题,取得了一定成绩。新的发展阶段,吉林市教育立足新目标、新任务,向着更加公平普惠的目标迈进,努力开拓教育发展新局面。

给公司交上一份满意的(吉林市交上满意)(9)

原址改扩建的高新区实验小学(吉林市第二实验小学高新校区)

新时代,新规划,入园入学不再难。曾经,一个场景深深刺痛人们的心灵:折叠床、被褥、长长的队伍,几百名家长在一所幼儿园外驻守一整夜,只是为了给孩子争取一个入园名额。

党的十八大以来,扩资源、调结构、增普惠、提质量,我国不断出台学前教育相关政策与文件。吉林市学前教育在基础教育大格局中,持续启动重大项目,调整幼儿园办园结构,加快发展公办幼儿园,大力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建设,完善三年保教学制。十年间全市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310所,增加幼儿保教学位6000个,2021年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6.33%,比2011年提高27.03个百分点。全市目前已形成了公办园为龙头、中心园为骨干、民办园为补充的学前教育发展格局,“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随着城市的发展变迁,新建小区集中的区域适龄儿童少年入学问题被提上日程。吉林市加快义务教育项目建设进度,采取多种方式整合资源、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由一所农村小学异地改扩建的昌邑区实验学校、采用合作办学方式原址改扩建的高新区实验小学、新建的丰满区东山实验学校的陆续落成,有效解决了江城百姓“入学难”“上学远”的难题。

每个孩子都享有平等受教育的权利。吉林市精准切中特殊群体入学“痛点”问题出政策,从源头上控制失学辍学。 “两为主、两纳入、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保证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入学就读;按照“一人一案”、普特融合的方式,确保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就近随班就读。辍学保学系统性的长效机制,让义务教育惠及到每一个孩子,兑现了义务教育“一个都不能少”的承诺。

2022年,原吉林市万达实验小学、原吉林市万信九年制学校、原吉林市船营区松江实验小学三所“公参民”学校转为公办后,入学新生和原在校学生均享受城乡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不再收取学费。家长笑了,发自内心为教育公平、普惠跨越式步伐点赞。

给公司交上一份满意的(吉林市交上满意)(10)

市第五中学2022级初一新生“阳光分班”现场会

新形势,新标准,“阳光教育”再发力。曾经与每个家庭息息相关的孩子上学问题:升学的烦恼、择校的困扰、分班的担忧、分座的顾虑,从“阳光入学”“阳光招生”“阳光分班”“阳光分座”这一系列阳光教育行动实施那刻起,被陆续解决。阳光行动为广大中小学生提供了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和条件,使吉林市教育逐渐走上了公平发展之路。

今天,教育公平进入到一个洒满阳光的新阶段。新形势新情况意味着新课题新难题,在今年吉林市反复受到疫情影响的情况下,吉林市教育局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及时修改招生软件系统,分析生源情况,如期完成“小升初”“幼升小”网上报名。“遇到问题绝不回避,积极主动解决难题,满足群众合理诉求。”这是吉林市教育局杨凌云局长面对教育热点难题的态度。今年,针对百姓关注的入学焦点问题,吉林市教育局反复进行预判、研判,重点解决了部分学校学区内生源超出学校容纳能力这一难题。严格规范招生入学秩序,将招生入学工作与党风廉政建设紧密结合,强化工作纪律要求,严格监督招生工作各个环节,“严禁无计划、超计划招生”“严禁变相‘掐尖’选生源”“严禁公办民办混合招生”“严禁义务教育学校设重点班、快慢班”等“十项严禁”规定落地,不走样、不打折扣,使“阳光行动”以公平方式“阳光”落地。

给公司交上一份满意的(吉林市交上满意)(11)

吉化三小教师在市互联网学校开展“专递课堂”

新阶段,新思维,“互联网 ”促公平。这节课有点新鲜。桦甸市金沙密胜小学四年级学生通过教室前的大屏幕,与吉化第九小学的学生在“云”中相遇,同步上了一节“专递课堂”。

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新时代背景下,吉林市为提高乡村教育教学质量,让乡村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积极推动“‘互联网 教育’创新行动”“‘互联网 乡村教育’振兴行动”的落实,实现了“全市教育一张网、共建共享一平台、基础设施一盘棋”。依托“吉林市互联网学校”,通过“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的应用,实施线上线下融合教学,将一节节精彩的教学视频传输到教育资源稀缺的乡村学校,为乡村教师传递先进的教育理念,为乡村孩子传递丰富的课堂知识。

目前,三个课堂已成为吉林市常态化“云”中活动,已完成“3个实现”——实现72所优质学校、239所乡村学校、1045个班级“牵手”;实现乡村学校网络全覆盖、多媒体全覆盖、班级互动教学设备全覆盖;实现城乡学生同步上课、同步作业、同步辅导,帮助乡村学校开齐开足课程,解决师资不足问题。真正达到“城乡相约网络,携手知识速递”。一张网、一个终端,几十万学生,全学科、全学段数字资源全覆盖,让33042人次乡村学生同城里孩子一样享受到公平优质教育。

给公司交上一份满意的(吉林市交上满意)(12)

船营区第十一小学课后服务

新时期,新政策,教育公平再出发。一个社会现实不容回避:中小学生课业负担严重,奔波于各类校外培训机构,高额的补课费令家长负重如山。学生学业程度与“家庭财富”有了关联,严重违背了教育公平的原则,破坏了教育生态。

“双减”落地了。

吉林市将“双减”工作作为重大民生工程,列入重要日程,统筹协调压实责任,努力把学生作业“减”下去,把课后服务质量“提”上来。

开展中小学作业管理优秀案例评选,从作业统筹管理、作业总量协调、作业设计研究、作业效率提升、作业反馈辅导等方面,加强备课、上课、辅导、评价等教学环节的系统设计,使作业管理成为提高教学效能、改善学业质量的有效途径。

课后服务推行“5 2”模式,学校每周5天开展课后服务,每天至少开展2小时。目前,吉林市所有义务教育学校已全面开展课后服务,实现了义务教育学校全覆盖,有需要的学生全覆盖,学生参与率达到98.24%,家长满意率达到98.84%。 “一校一案”的特色服务让学校逐渐从“育分”走上“育人”的道路。吉林市丰满区第三实验小学作为国家级足球特色学校,“足球”无可厚非登上课后服务的主场,孩子们在每日的课后服务中、周末免费的足球训练中、每学期的校园足球联赛中,养成了良好的运动习惯。磐石市探索利用信息化管理平台,从课程质量、教师安排、教室安排、家长选课、家校沟通等方面实现课程多样化,自主选课、自愿参加,满足家长和学生的需求。

“双减”落地后,吉林市连续开展专项督查治理,排查校外培训机构,查处“黑班”,关停无证照机构。2022年暑期吉林市再出“重拳”,全面停止学科类培训,严厉查处非学科类培训机构以“素质拓展”等名义超范围的“变异”培训。7月10日“吉林市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监管平台”和“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的上架运行,成为落实“双减”政策的又一利器。所有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要通过监管平台收取,所有校外培训机构的课程内容要在监管平台备案,所有校外培训机构从业人员的信息要在监管平台公示。监管数字平台的上线,实现了对合规校外培训机构的有效监管,更好维护家长的切身利益,还给学生愉快轻松的假期生活,使教育公平迈出更大步伐。

砥砺十年,再启新征程。站在新的奋斗起点,吉林市教育人将继续按照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凝心聚力,踔厉奋发,向着更高目标前行,努力让教育更进步,全力让人人都出彩,奋力让人民更满意。

图文来源:吉林市教育局 通讯员 钱红雨

来源:吉林市教育局

编辑:王伟光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