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豆瓣上的读书笔记怎么添加(零基础如何撰写读书报告)

豆瓣上的读书笔记怎么添加(零基础如何撰写读书报告)题干越长,意味着出题人给你的题设条件越多,需要撰写的内容需要越精确。需求越精确,就需要选题人先认真阅读题干,分析出题设中提供的几个条件,然后严格按照条件来筛查原材料中具体条件、具体事例中所体现的何种思想精神,这样只需要将这种思想精神加以分析即可成文。长题干中最容易写的一类题目,就是高考论文当中很常见的一类题目:根据以下材料,分析XX的何种观点,并论述其中的何种意义。因为XX的何种观点可能有很多个角度的外延,但是经过概括材料,选题者可以发现何种观点的一个外延,然后梳理这个外延的意义,且符合逻辑关系,再举例子能够间接论述观点的意义,论文基本上就写成了。对于一个初学者而言,如何选择一个可以身体力行的论文题目非常关键。无论课程如我们这样给予25道题的选择可能性,还是其他一些课程提供3-5个题目的可能性,只要不是一个题目的课程读书报告/论文写作的话,那么其中隐性的就蕴藏着题目之间的难度差别。那么对于

本文作者“韧勉”,欢迎去豆瓣App关注Ta。

恰逢年末,笔者本学期担任助教的全校本科生文化素质核心课程——《<老子>与<论语>》授课老师希望任课助教写一篇教育学生如何写作课程大论文的心得体会。敝人已经连续两个学期担任这门课程的助教,这门课程的受众主要是清华大学全校大一、大二年级本科生,尤其是理工科院系同学们的文科素质核心课程,从来没写过规范的大学论文,或者从来没写过严谨的文科学术论文,本课程的设计宗旨是让学生学习中华传统思想——老子与孔子思想之余,完成文科读书报告、论文写作的入门训练。

豆瓣上的读书笔记怎么添加(零基础如何撰写读书报告)(1)

山东嘉祥东汉画像石《孔子见老子图》,反应了我们课程主题!

笔者在这门课程之前,曾经在全校另外两门文化素质核心课程——《大学精神之源流》(学生们简称“大精源”)和《学术之道》(现在被全校学生通称为“死亡之道”)中从事过课程设计,并担任资深助教,教学经验已逾三载。谨以此文探讨一下,如何教零基础的学生,撰写合格的读书报告。

一般本科生课程的读书报告有两种,一种是命题论文,老师会根据课程内容,提供一些题目供学生选择。另一种是不定题目的读书报告,字数要求也会少些,同学们可以自拟题目,围绕着一个专题来写作。在此我们讲述难写的命题论文,而自拟题目的作业,完全可以根据命题论文的形式来创作,加上一些想象力的火花,就更完美了。下面我们来分别介绍一下命题读书报告如何选题与写作。

一、如何选题

文素课的读书报告写作要求,为了增强学生的学术训练过程,其布置形式是是命题论文。对于初学者而言,命题读书报告,其实是给读者指明了一种读书方向,毕竟带着问题读书,一定会比漫无目的的读书更有收获。在我们《<老子>与<论语>》的课程中,我们每个学期会依据《老子》与《论语》两部传世经典,拟定一份约25道题的题库,要求每个学生在上半学期完成4000字大论文的初稿,且文中必须严格遵守学术规范,每篇必须有两处以上的学术引文注释。

对于一个初学者而言,如何选择一个可以身体力行的论文题目非常关键。无论课程如我们这样给予25道题的选择可能性,还是其他一些课程提供3-5个题目的可能性,只要不是一个题目的课程读书报告/论文写作的话,那么其中隐性的就蕴藏着题目之间的难度差别。那么对于小白来说如何来选题目呢?请谨记一句话——题干越长,题目越简单。

题干越长,意味着出题人给你的题设条件越多,需要撰写的内容需要越精确。需求越精确,就需要选题人先认真阅读题干,分析出题设中提供的几个条件,然后严格按照条件来筛查原材料中具体条件、具体事例中所体现的何种思想精神,这样只需要将这种思想精神加以分析即可成文。长题干中最容易写的一类题目,就是高考论文当中很常见的一类题目:根据以下材料,分析XX的何种观点,并论述其中的何种意义。因为XX的何种观点可能有很多个角度的外延,但是经过概括材料,选题者可以发现何种观点的一个外延,然后梳理这个外延的意义,且符合逻辑关系,再举例子能够间接论述观点的意义,论文基本上就写成了。

比如我们课程中《论语》部分的第15题:

试根据《论语》以下各条材料(材料共出示了《论语》当中来自8篇37章的内容),讨论孔子关于“仁”与“仁者”的观点,并论述孔子思想对今日的启迪。

我们提供的题干材料长达2页A4纸的规模,涉及《论语》当中来自8篇37章的内容,可谓是基本概括了《论语》当中主体直接出现“仁”与“仁者”字眼的所有章节。那么水平最高的学生可以根据这37章进行分类概括,可以按篇目总结,也可以打破篇目的局限。功力有限的同学,或许觉得用到全部的题干有些困难,可以选取题干中的一些重点语段加以总结概括观点,进行分析,水平再弱一点的学生,可能从长长的材料中只看到一个特点,然后加以分析就可以了。题干越长,看上去设置越多,其实不然。题干越精确,越方便选题者快速选择目标完成写作,且写作规模可以控制。

在我们的25道题目中,题设最短的是《老子》部分的第4题:

“有”与“无”是《老子》的核心概念,请根据经文,谈谈你的认识。

相对于上面讨论的那道题而言,虽然上面那道题的题干材料长达2页需要阅读,但是你需要讨论的内容仅是《论语》全书中的那两页,相对于整本《论语》而言,题设需要的阅读量是很有限的。但是本题的题设,就是要求学生根据《老子》全书的内容去谈其中的两个哲学基本概念“有”与“无”。

对于初学者而言就是非常难,首先选题的范围特别大,需要读完全书才能了解作者所有的思想。其次是题目设定的外延在何方,这是需要选题人亲自界定的,哪些材料算是在讨论“有”,哪些材料在讨论“无”,还有哪些材料在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如何分类至少这三部分的材料。第三是用逻辑缜密的语言表达清楚两者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是需要基于老子哲学的立场上去探讨,而非简单借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去探讨,跨出题设立场的思想分析是没有意义的。这里我们需要强调的是每一个题设,都隐含着一种语境,你只有在该语境之下去探讨,才能产生意义。一提“有”与“无”这种二元概念对立,初学小白瞬间就会想到马克思主义辩证中的对立统一关系。但是这种关系是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背景下的,在老子哲学中并不适用。

“有”与“无”这一组概念,其本身都是探讨哲学终极问题的,比较抽象、虚化的哲学概念,是不容易落到实处去阐发的。想要完成清晰的逻辑表达,要不写作者有夯实的哲学基础,要不就需要结合具体案例落到具体情况中,去探讨这样一种“有”与“无”的关系,是“有”与“无”的对立,还是“有无相生”,还是其他什么复杂的哲学逻辑关系。但是对于初学者而言,就会空讲一堆大道理,落不到实处,让判卷者觉得废话连篇,不忍卒读。

另外,人文学科的学术论文的专业写作,非常培养一个学生客观严谨的逻辑思维,文科要求一份材料说一分话,针对这个题目而言,选题人必须通过选取一段材料加以分析之后,得出其中“有”的概念是什么,选取另外一段材料分析得出“无”的概念有哪些,再根据一些材料在符合逻辑语序的前提下,再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而初学者在阅读传世经典时古汉语知识薄弱,理解能力有限,更不容易分析出具体观点。

常常写作的一种管用模式是理念先行,我觉得“有”与“无”是一种怎样的关系,这样的关系包括A部分,你看《老子》中的X章就是这么个意思,关系还包括B部分,我觉得Y章就是这个意思,还包括C部分,你们看Z章就是这种含义。这种自说自话,全是废话的写作模式是极不可取的,但是没有经过系统化的写作训练的话,是很容易误入歧途的。那么如何完成读书报告的系统化训练呢?那让我们从撰写论文摘要开始。

二、撰写摘要与提纲

俗话说得好不能“一口吃个胖子”,对于零基础的学生而言,一上来就写一篇4000字以上的论文,尤其是刚刚入学的大一新生而言,高考论文只需要800字以上,直接就写一篇4~5倍篇幅的且具备学术专业意识的论文,势必会让他们觉得六神无主,举步维艰。那么如何克服这一障碍呢?

严谨的学术论文的开篇,一般都有摘要和关键词的部分,而论文摘要就是论文概括精炼的部分,课程要求撰写论文的初衷是要求让学生认真读书,那么在书中领悟到了何种精神,挖掘到了哪些细节,引发了哪些联想性的思考,一切的一切均是需要学生通过读书,锻炼思考概括总结知识的能力,锻炼的过程需要一个输出成果的方式,那么读书的第一步是需要学生先创作一个论文摘要,用最精炼的思路概述你想书写的一个基本结构。

训练学生的写作范式,不成规矩无以成方圆。笔者对学生的要求是写300以内不超过5句话的论文摘要,这与实际学术发表要求的论文摘要篇幅类似,可以达到训练效果最佳。中国传统目录学的功夫,便是教人读书时要学会写读书摘要,摘要的写作与选题过程中分析题干条件的工作是密不可分的,下面试举一个2016-2017学年本课程优秀作业的例子来论述摘要写作的方法与意义。

作业要求是每个同学写一条篇幅不超过300个字,不超过5句话的论文写作摘要,我们选取的优秀作业的作者X同学选择的题目是课程提供的《论语》部分的第6题: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述而》第八章)孔子的教学是启发式教学,待学生在思考未通、表达未能时的关键点,给予启发,让学生举一反三而自得。站在学生学习的角度看,这样的教学有什么好处?《公冶长》第九章记载: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子贡与颜子的差距到底在哪里?

下面开始笔者的写作思路分析:

首先,以高考作文的思路,来说一下,为什么我要布置五句话的摘要作业。大家都接触过的高考作文中的议论文,基本上就是一个开头,一个结尾中间三个观点,三个观点的话,两个正面,一个谈不足和缺点,论文同理。但是要写4000字的话,相对800字的高考论文,正好是5倍的篇幅,故而,如果高考作文写5个自然段的话,4000字的论文,你就需要写5部分。那么中学语文每个人学了那么多年,都要学会总结中心思想和段落大意,你们要写的这5句话,就是自己琢磨一下,这5部分的中心思想和段落大意,且能用一句话的篇幅完整概括。

与高中语文有区别的是,高中语文每一个自然段的段落大意是相对独立的,A是A,B是B,但是论文提纲需要有逻辑关系,我们用A B C D E 来代表第1、2、3、4、5句话:

A作为开头的话,需要指出你想怎样去探讨一个问题,或者说你想从哪几个方面去分析一下你的那个选题,那么这几个方面是完全基于题干涉及的思想概念的思想角度,比如说第六题,问题是子贡与颜回的比较,但实际而言,你的论文至少要提到3方面,

B论述第一方面写子贡怎么做

C论述第二方面写颜回怎么做

D论述第三方面,分析他们的行为发现他们的共同点在哪里,不同点在哪里,且孔子是怎么评价的(评价的角度与内容是什么)?可以结合古今中、或者写作人个人经历中有共通性的例子,进行比较论证

E总结,此处一定要写明强调一遍你的几个观点。

以上是一个基本写作模式,加粗字体可以提炼出一个写作模板,也就是写作套路,下面是X同学的优秀范文:

A 孔子在具体情境如“绘事后素”中阐释思想;因材施教,对“闻斯行诸”有不同的回答;与弟子各言其志,如“侍坐”;B 颜回重德好学,“不迁怒,不贰过”,孔子最喜;子贡才能优异,孔子评价他“瑚琏之器”;C 孔子回应的同时比较自己,是启发教学互动特点的具体体现;更喜颜回,更注重个人修养与精神境界,而非具体事务技能。D 苏格拉底通过问答法“助产术”引导启发年轻人,与孔子的启发教学相似;E 二者都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在互动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现代仍在教学中实践;但仍有差异——苏格拉底“反讥”问答式教育存在“预设定义”的局限性,孔子更尊重不同,允许各抒己志,然后再从自己的立场表达不同的态度。

结合之上的命题论文写作范本,笔者来对以上五句话做一个点评分析:

A句 作者直接亮明观点,孔子评价子贡与颜回的异同,是反映了孔子怎样的思想取向,其中前两个引号部分“绘事后素”“闻斯行诸”,是徐同学通过阅读论语,或者是相关研究著作之后,概括出来的《论语》中的词汇(类似成语的词汇,中文写作特别偏好四字短语,多写显得文章有水平),说明她认真读书了,之后举例的“侍坐”也是阅读原文所发现的内容,而这个“侍坐”与因材施教是有对应关系的。故而她的论文立意就一上来就是对孔子评价的分析,而不是简单做子贡与颜回的比较,思想境界也提高了。

B句 直接亮明颜回的做法,子贡的做法,孔子的评价,但这些都不是用自己的大白话陈述,而是引述了《论语》中的观点,体现了个人原创性,提高了思想境界,而且会让老师觉得你很有想法。

C句 直接点明子贡与颜回的比较,以及孔子对他们作出的评价,并且客观评价了孔子的价值取向,孔子为什么更喜欢颜回,并分析出具体理由。这在具体论文的论文写作中,可以联想“三人行必有我师”等等《论语》当中经典的知识点,分析孔子觉得颜回值得学习的地方,也可顺带说说孔子的每个核心思想之间的相关性。

D句 此处可以看出是作者X同学的拔高部分,平庸的初学者一般在B句这一部分就要写成三部分了,根本没空写这个,但是我们鼓励学生多写这种比较,这也是应用型论文所谓“应用”的一种体现形式。再看中西比较,一种是跟孔、老之后的历代思想作比,一种是跟同时代(所谓的轴心时代)的西方思想比,还可以联系社会现实,比如薛之谦人设崩塌,翟欣欣骗婚这种案例,都反映了社会更重视德行的舆论氛围。如果写作者对社会新闻知之甚少,也可以联系自己的人生经历,比如颜回精神的优点与你生活中的哪个榜样差不多,你可以举例说一说,可以书写的层面很多,不用拘泥于一种形态。

E句 就是总结了,X同学在前半句话对D 句中苏格拉底思想进行了总结,可见D与E的上半句呈现出因果逻辑关系,之后她又做了一个比较,因为本文的中心思想肯定了孔子思想更伟大,之后她指出了苏格拉底的局限性,她认为孔子待人宽容是其最伟大的思想论点。之后作者在具体写作大论文时,即可根据这个点进一步阐发,也可在《论语》原文中寻找孔子待人宽容的材料,加以分析。

之所以选择X同学的这篇摘要作业作为范本,是因为作者的这个摘要作业一开始并不是该小组中最优秀的,但算是逻辑体系相当完整,可供大众学习。(有些实在太优秀,具有天才想象力的文章,没法用于教学)但完成摘要的三次修改训练之后,写出的论文着实让人眼前一亮,上学期完成这门课程之后,本学期伊始,X同学创作的《调查|我在清华掉头发》一文火遍中华大地,引发了第一批90后对脱发现象的热切关注,由此可见写作是可以得到训练的。

一般一篇优秀的论文摘要要修改三次以上才能达到合格的标准,完成摘要之后,便是总结关键词,那么一般一个关键词需要只包含一种含义,且指向明确不能重复,比如刚才举例的《论语》第15题孔子关于“仁”与“仁者”的观点,有的学生在选取关键词时,会写“仁的定义”“仁的内容”“仁的表现”,如此三个关键词,每个词当时都重复了“仁”这个词,而且每个词都不止一个含义,应该修改成四个关键词,第一个是“仁”,之后三个词要把体现出“仁的定义”“仁的内容”“仁的表现”三者具体精神的核心词总结出来。

完成摘要与关键词之后,我会要求学生再提交一个论文提纲,关于提纲的要求大致有两点,其一论文中间三部分的标题长度要差不多,每一节的标题长度要差不多,一般标题长度在2-9个字之间为宜。这主要是照顾一种整体美感,另外也是给助教一个心理预设,学生会如何写作,方便给予进一步的指导。

命题读书报告的写作,主要是完成一种学术训练,本文提供的是一种基本合格的写作模式,如果学生在合理的逻辑中,增添原创性的话,那么更好。

三、正文写作与修订

除却摘要、关键词、提纲这些给予内容层面的要求以外,在作业的写作格式层面,也需要给予学生一个固定的格式模板,最简单的方式,笔者一般要求学生写作命题大论文的作业格式要求:

1. 必须自己起个明确的论文题目,题目格式用“标题1”

2. 注明个人信息(姓名 班级 学号),字号小于标题1,大于正文字号。

3. 正文要求中文正文使用宋体,英文使用Times New Roman,小四字号,1.5倍行距。中文引文部分使用楷体,五号字体。(在写作摘要时就要求贯彻这种格式,但是摘要作业一般只有一个自然段,有时候不会涉及引文、空行等问题)

4. 原题题目复制粘贴,这样方便助教批阅,思考写作的内容是否紧扣题干

5. 填写摘要与关键词,最终放置在命题论文里面的摘要,与之前写作的摘要作业,需要进行些许的修改,要亮明个人的论文基本观点。摘要与关键词之前,例如:

【摘要】摘要内容

【关键词】 关键词1,关键词2……关键词5(最好不超过5个)

用以上格式来表示,关键词的字体最好加粗。

6. 学会使用“修订-审阅”模式,不会的话,可以去“百度经验”里面查阅具体的图片操作流程,方便助教、老师批改作业,也方便之后对比每一次修改稿的成果。

7. 使用严谨的学术引用格式,要使用 Word / WPS提供的添加脚注/尾注的格式来书写,书写格式至少包括“【朝代/国别】姓名:《著作名称》,出版社,出版年月,页码”的格式,或者是“姓名:《论文名称》,《期刊名称》,期数,具体页码”这样的论文引述格式,当然如果学生会用某些国内外通行的标准形式更好。不会添加的同学,依旧可以去百度经验里面学习。

总之,规范严谨的使用以上七部分的论文写作格式,可以让学生的作业“像模像样”增强助教或老师修改的积极性。否则有些学生作业格式混乱,文章内容冗长,实在是不忍卒读。

待学生能够完成思路清晰、用词精炼的论文摘要,以及逻辑严谨的论文提纲之后,正文的写作就轻松多了,摘要作业要求同学用五句话来书写,那么正文就是把五句话扩写成五部分就可以了。现在的学生高中英语功底都很好,在批改学生作业时经常发现,大部分学生会用英语语法来写作中文,用词缀余现象严重,中文写作讲究短频有力,行文流畅的基础上,熟练运用四字成语。摘要作业的反馈结果是学生们普遍反映,按照每句话最简模式30个字来完成150字的小总结时很好下笔,但是从150字扩写到280字左右时发现极其困难,因为不能每一句话都拓展两个亮点,前后的概括总结势必精炼。也就是俗话说的写文章容易,改文章难。大部分学生都能够在经过3-5次修改之后,形成一篇水准之上的摘要作业后,哪些因为写摘要时,非常艰难的被删除,觉得又不吐不快的内容,在写作大论文的正文时就会下笔有神,行如流水了。笔者通常建议学生多读华语文学经典,如《围城》、《边城》、《棋王》和《尘埃落定》,或者阅读沈从文和汪曾祺的散文尤为推荐。

另外论文的正文写作时,在布局结构方面需要注意的一般有三点。

其一,俗话说万事开头难。笔者发现正文写作的一大部分问题,主要是文章开头段落的写作。文章的开头需要有一段开宗明义的内容,一定要简洁。而不能一上来就分部分陈述,而没有总体的概述。另外,文章的开头段落与文章摘要不同,摘要需要亮明具体观点,以及写作的大致思路。文章的开头段落只需要亮明观点,和大致需要从哪几个方面去论述即可,不需要谈逻辑思路。有的学生会把文章开头作为摘要的延续,正文直接延续摘要论述,这也是不对的。

其二就是论文写作是否分章节,依据篇幅而定,如果非要分章,或者分节的话,那么每一部分必须有3个自然段以上,每个部分的长度应该是差不多的。大部分学生没经训练的一般都是第一部分写的超长,后面几部分加起来都没有第一部分的长度那么多,如果出现这种现象,那么之前书写摘要的创作思路就出现了问题需要修改。

其三在于许多同学写论文会在章下面分节、继而分小节,但是每个小节只有一个自然段,那么有刻意拟标题之嫌,因为每出现一级标题,其实对文章流畅性产生了阻隔,故而不需要特别多的标题,而且标题越多漏洞越大,初学者逻辑思维能力有限,章节标题与内容不对应,节与节之间不构成逻辑关系的错误案例比比皆是,那么论文写作过程中,可以合理规避掉一些问题,就不要节外生枝了。

我们课程在下半学期一般还要求学生完成一篇2000字左右的小论文,学生可以根据课程要求的题目,选择另一篇文献写作,也可以自拟题目,除了篇幅缩短以外,其他要求不变,但是大部分同学,经过了上半学期的系统化训练之后,下半学期的写作就方便多了。

以上种种是笔者根据近3年的助教辅导经验,给本科生提供的零基础撰写读书报告的一点心得体会,正巧本人在此期间完成了自本科以来的2600本的读书历程。之前读完2500本书时发现,距离本科读第一本书恰好是十周年,近日又有幸获得了一笔出版资助,故而2500本书的阅读总结《十年读书路》的正文暂且还未发布,谨以上文作为本人的2600本书的阅读总结,在此与大家分享!

第26期 10/100书目榜单(2017/9/21-2017/12/6,以阅读时间先后为序)

  • 古人名字解诂
  • 8.8
  • 作者:吉常宏,吉发涵
  • 出版社:语文出版社
  • 类型:名字/文化/人名/古人名字/语言学/历史/解詁/释名/古人名字解诂/取名

1.吉常宏、吉发涵:《古人名字解诂》,语文出版社,2003/1

【点评】详见书评:《高雅起名参考宝典》

  • 典籍文化与中医学
  • 作者:杨东方/李良松
  •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类型:中医/医学史/历史/入门

2.杨东方、李良松:《典籍文化与中医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7/5

【点评】 作为门外汉单看书,写的还是挺明白的,全书并没有拘泥于中医类的古籍,有一半的篇幅在介绍类书中的中医学材料,一部分在讲中医学典籍及其相关典籍的目录学。可以看出作者认真读了古书,而且会读古书,另外还有一些文献学的功底,所以这算医籍文献学吗?

  • 看见美好
  • 9.4
  • 作者:郑岩
  • 出版社:人民美术出版社
  • 类型:郑岩/艺术史/考古/文物/历史/2017/艺术/中国/【文学艺术史】/藏书

3.郑岩:《看见美好:文物与人物》,人民美术出版社,2017/6

【点评】 本书为郑岩最新名物艺术介绍的杂文集,文笔优美,语境惬意,笔者喜欢的有四篇。《说马三题》历数上古中古时期各种马文化现象及绘马技巧,《墓葬壁画,画给谁看》结合碑记得知东汉墓葬在入葬前的参观作用《何像最真?漫话历代孔子像》学术史意义丰富,《费慰梅与中国艺术史研究》指出费正清夫人学术有成造就武梁祠和汉阙之兴。

  • 传统村镇聚落景观分析
  • 8.6
  • 作者:彭一刚
  •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会
  • 类型:建筑/彭一刚/聚落/村镇/景观设计/景观/乡村/园林景观/空间/城市

4.彭一刚:《传统村镇聚落景观分析》,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点评】本书应该是城市规划专业、古建筑学、文保学、景观设计建筑学多个分支领域的必读经典,横排小拍本印刷, 全书介绍了传统村镇聚落的形成过程,阐明了因为地区气候、地形环境、生活习俗、民族文化传统,以及宗教信仰等几个层面的影响,导致了各地村镇聚落景观的各不相同。大师的牛逼之处就在于用词简练。全是干货,无所不包,就算画的都是简笔画,比许多人拍的彩色照片都要精要!可惜的是这么好的书竟然没有出版社再版。

  • 《周易》经传与易学史续论
  • 作者:廖名春
  • 出版社:中国财富出版社
  • 类型:文献学/思想史/周易/古文字/音韵学/语言学/经学/易传/工具书/入门

5.廖名春:《<周易>经传与易学史续论:出土简帛与传世文献互证》,中国财富出版社,2012/10

【点评】优秀的论文在精微、在落到实处、在逻辑严谨,而非在于宏大叙事与面面俱到。

  • Lens·目客003:山本耀司
  • 8.4
  • 作者:Lens
  •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 类型:山本耀司/艺术/设计/Lens/日本/杂志/文化/目客/时装/MOOK

6.Lens:《目客003:山本耀司》,中信出版社,2016/5

【点评】 “一个正在努力用功的女人,一个正专注于某件事情的女人,当我看谈的背影时,觉得她非常性感。”——山本耀司。

论及采访的话题深度、选图全面性、传记之扼要处而言,虽然是MooK,但仍旧是国内所有有关山本耀司的著作中最棒的一本!山本的自律,对母亲的热爱,对艺术与美的追求让人倾心。

  • 云冈石窟的营造工程
  • 作者:彭明浩
  • 出版社:文物出版社
  • 类型:考古/艺术史/石窟/佛教/雲岡石窟/历史/彭明浩/建筑/佛教史/Technology

7.彭明浩:《云冈石窟的营造工程》,文物出版社,2017/5

【点评】 考古论文给大众的固有印象是冰冷严谨的对称构图与客观描述现象的文字与报告,文物社的新书图像化效果好突出,将云冈石窟的营造特色描绘的生动立体,本书不仅是一部内涵丰富的考古学博士论文,也可以作为“云冈石窟”的一本深度文化导览手册,要是所有的考古论文都这么生动好看就好了!

  • 创造自然
  • 9.3
  • 作者:[德] 安德烈娅·武尔夫
  • 出版社:后浪丨浙江人民出版社
  • 类型:自然/科普/自然文学/洪堡/博物/博物学/历史/传记/德国/后浪

8.【德】安德烈娅·武尔夫:《创造自然:亚历山大·冯·洪堡 的科学发现之旅》,后浪 | 浙江人民出版社,2017/10

【点评】 在人类用行万里路的方式丈量世界的时代,洪堡作为时代的领路人,以自然主义的精神,博物学家的视野,探险家不屈的精神,视自然万物为一运动态的有机整体。他的自然主义精神启发了玻利瓦尔的独立运动,达尔文的物种探源,梭罗的哲学精神,在殖民主义的浪潮中实践平等自由博爱的精神,令人敬佩!

  • 如何看中国画
  • 8.3
  • 作者:王耀庭
  •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 类型:艺术/国画/中国艺术/美术/文化/王耀庭/台湾/美学/中国/艺术史

9.王耀庭:《如何看中国画》,中信出版社,2016/4

【点评】 1985年何寄澎在台湾幼狮文化当主编时,择选台湾各种中华传统艺术门类的教育名家,编为“华夏之美”系列丛书,在中信社的引进下成为这一套“优雅”杂志书。王耀庭这本中国画入门,以绘画技法与画派风格为主线,分上阙赏鉴,下阙画史两部分概括中国画的艺术历程,作者所选画作均是一流作品,但未必是及其出名之作,可见对技法、风格信手拈来,不愧是技艺精湛且深入浅出的国画入门佳作!

  • 網內人
  • 9.0
  • 作者:陳浩基
  • 出版社:皇冠
  • 类型:推理/陈浩基/陳浩基/港台推理/香港/小说/实体/中国推理、侦探、悬疑、恐怖相关/2017/文學

10.陳浩基:《網內人》,皇冠出版公司,2017/7

【点评】陳浩基在《13.67》中构架出“昔日香港”的光辉与焦灼。那么,他的最新作品《网内人》中用深厚个人背景,迷惘焦躁的“今日香港”群相,在社会派的笔法之下把网络霸凌、少女性侵、法律缺陷、人性险恶。作者以侦探小说的逻辑推演模式将如今这个新闻网络下的“后真相时代”网民越来越关注的不是事实,而是个人的立场、情绪与态度的社会舆论心态描绘的淋漓尽致。作者陈浩基不愧是华语世界推理作家的龙头老大。

如果你对我的观点感兴趣,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韧勉观察”!

(全文完)

本文作者“韧勉”,现居北京,目前已发表了178篇原创文字,至今活跃在豆瓣社区。下载豆瓣App搜索用户“韧勉”关注Ta。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