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考不好被妈妈趴在凳子上打:孩子考不好就关禁闭
孩子考不好被妈妈趴在凳子上打:孩子考不好就关禁闭所以对某些父母来说打只是一种变相的"鼓励",因为分数很重要。我心里一愣,瞬间明白学习是穷人家孩子唯一的出路,分数对于他们来说无疑就是一条青云路。哪个父母不希望孩子青云直上,扬眉吐气,他们无非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过的比自己好,认为这是改变命运的筹码,如果孩子把筹码弄丢了,家长日常咬牙坚持的意义就不存在了。超限效应在家庭教育中时常发生,当孩子犯错时,父母会一次、两次、三次甚至多次的,重复对一件事作同样的批评,使孩子从内疚不安到不耐烦乃至反感讨厌。最终被“逼急”了,就做出了极端的行为。1、分数是孩子改变命运的筹码大型教育类节目《变形记》其中一期农村孩子长贵因考试成绩不好被爸爸暴打,原因是爸爸觉得他是哥哥要起到榜样的作用。城市来的孩子周云峰出面制止认为无论孩子做的再过分都不应该使用暴力。陈爸爸对城里来的周云峰解释:你的哥哥和弟弟是穷小孩,穷小孩要有穷小孩的约束。
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张嘉译与王珞丹主演的电视剧《急诊科医生》热播的时候我刚生完二胎,对大女儿的教育也是那时候刚刚起步,印象最深刻的是,其中有一集一个喝农药自杀的女孩子深深的震撼了我。
这位小女孩因为考试成绩不理想被妈妈责骂,由于平时压力就很大,一时想不开喝农药自杀,后悔不已的父母发现了匆忙送到医院。尽管医生给孩子进行了积极治疗,奈何农药药性太猛,最终回天乏术,无法救活。
“成绩而已,考得不太好而已,我为什么要说她!为什么!”这是孩子母亲的忏愧也是这个悲剧的反思。正如主治医生说的那样“如果他们女儿的命救回来,妈妈依然还是会为孩子的分数焦心,还是会因为女儿考得不好而骂她,这是整个社会问题。”
这分数俨然成了孩子的命根,貌似分数小了命也就没了。显然父母的打骂行为已经超过了孩子能够承受的范围。这种刺激过多、过强和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反抗的心理现象,被称之为“超限效应”。
超限效应在家庭教育中时常发生,当孩子犯错时,父母会一次、两次、三次甚至多次的,重复对一件事作同样的批评,使孩子从内疚不安到不耐烦乃至反感讨厌。最终被“逼急”了,就做出了极端的行为。
为什么分数对家长来说那么重要1、分数是孩子改变命运的筹码
大型教育类节目《变形记》其中一期农村孩子长贵因考试成绩不好被爸爸暴打,原因是爸爸觉得他是哥哥要起到榜样的作用。城市来的孩子周云峰出面制止认为无论孩子做的再过分都不应该使用暴力。陈爸爸对城里来的周云峰解释:你的哥哥和弟弟是穷小孩,穷小孩要有穷小孩的约束。
我心里一愣,瞬间明白学习是穷人家孩子唯一的出路,分数对于他们来说无疑就是一条青云路。哪个父母不希望孩子青云直上,扬眉吐气,他们无非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过的比自己好,认为这是改变命运的筹码,如果孩子把筹码弄丢了,家长日常咬牙坚持的意义就不存在了。
所以对某些父母来说打只是一种变相的"鼓励",因为分数很重要。
2、分数是家长老师衡量孩子优劣的唯一标准
学校是一个小社会,即使是教师是一个高尚的职业但是也抵不过分数的诱惑。老师总是偏向成绩优异的孩子,只要孩子成绩是好的就容易得到老师的器重,对成绩不好的人更容易不假辞色。这样的情形就会造成成绩好的人成绩越来越好,成绩不好的人学习更差。
著名的马太效应就反应了这一现象,马太效应(Matthew Effect)是指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广泛应用于社会心理学、教育、金融以及科学领域。
这种现象普遍容易出现在多胎家庭,父母会给予成绩比较好的孩子更多的关爱和关注,那个爹不爱娘不亲的孩子大多是因为没有特长或者学习成绩不如其他的人。这种冷遇会表现在对孩子的日常照顾和关爱程度上的差异。
闺蜜家里有四个孩子,大姐二姐从小是学霸类型,弟弟是家族的长子嫡孙,爸爸是一个出入官场的小领导,排行老三又是女孩子加上她学习成绩平平无奇,有记忆以来都是备受忽略和批判的对象。由于没有太多的竞争优势,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她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人一直很自卑。
在老师和家长心中,闺蜜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好孩子,总是被说太懒不上进。其实闺蜜性格好人也勤快,只是因为成绩不好就足以阴暗她所有的光芒,分数在这里无疑成了家长和老师衡量孩子优劣的标准。
3、父母攀比心过重
广州一名10岁的小男孩在拿到期末考试成绩后离家出走,因期末考试成绩不理想,男孩害怕被家长、老师责怪,产生了轻生念头毅然冲向机动车道,两名巡逻的城管队员刚好发现异常救下孩子,城管队员救下男孩后,他一直哭闹,表示“不想活了”。
细问之下原来孩子的父母都是高级工程师,家族的表哥表弟也都是学霸类型,孩子常常被念叨自己不如家里同辈的兄弟,压力一直不小,最近还因为压力过大考的更差了,连回家的勇气都没有了。不得不让人感慨到底是多大的压力才会对父母避如蛇蝎呢。
好的成绩就是父母炫耀的资本是他们挺直的腰板是他们炫耀的武器,往往这种家长会把这种有虚荣成分的部分解释为只是想要孩子有出息。
既然分数这么可怕是不是就应该要摒弃?恰恰相反,既然分数是顽劣的我们就应该想方设法去驯服它,让它为我们所用,这才不枉我们对分数的苦苦追逐。
利用分数实现逆袭上实是上海一所公办小学,该校面向全市招生,并且零志愿报考的公办小学,每年需要经过考试才能进入录取比例50:1,相当于50个人录取1个人。其竞争程度真的很激烈!看来在一二线经济发达的城市,孩子的竞争已经越来越低龄化,不得不说分数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性无容置疑。
既然分数很重要,我们就必须正确对待分数,了解分数的背后的意义。诚然分数决定孩子的优劣,是中国式教育的悲哀,但我们更要明白分数是学生成绩最直接的表达,是检验孩子阶段性学习的总结,是对孩子学习的反馈,考试也是一次检验、是一次翻盘、是一次逆袭、是一个证明自己或推翻自己的机会。
既然逃不开应试教育的影响,好好的利用分数去实现逆袭才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问题。
衡水中学升学率一直高居不下,校长郗会锁曾经表示:“素质教育不是分数低的遮羞布。对于大多数普通人而言,接受应试教育,考出高分,进入理想的学校是最公平的途径,如何实现高分就是重中之重。
- 强调知识的重要性,弱化分数的影响
人际关系中有一个著名的心理效应即“增减效应”,它是指:任何人都希望对方对自己的喜欢能“不断增加”而不是“不断减少”。比如,许多销售员就是抓住了人们的这种心理,在称货给顾客时总是先抓一小堆放在称盘里再一点点地添入,而不是先抓一大堆放在称盘里再一点点地拿出。
当成绩出来家长需要给予孩子点评或者批评的时候,大多会先给予否定,讲出孩子的缺点,例如“这次又是犯了这种错误”“你就是太粗心”“你觉得自己有进步吗”?这种出口就是质疑的行为是不是感觉很熟悉?其实,这是一种很不理想的评价方法。在评价孩子的时候,我们不妨运用“增减效应”,比如先说孩子一些无伤尊严的小毛病,然后再恰如其分地给予赞扬。
方法参考:
- 直接点评法:这次有这个问题~~,下次要注意这方面的问题~~
- 询问法:你觉得这道题你做得如何?你做题时候是怎样想的?现在再做一次你会怎么做?
- 鼓励法:和孩子以往做对比,鼓励他们当前下成绩,展望下次未来的努力。
基本上小孩是因为自己不懂才考的差,分数不如意背后是他们对知识的掌握问题,家长焦虑分数太低还不如和孩子找出问题,鼓励帮助孩子去弱化分数对他心理的影响。告诉他们分数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对知识的把握,即掌握了知识的内容什么时候都不晚,学习的孩子都是一个获得的过程。
- 利用意识的能动作用增加学习的兴趣
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不同的意识层次包括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三个层次,三者的关系好比,人的意识就像是漂浮在水上的冰山一般,能让别人和自己感知到的只有露出表面的那一小部分,很大一部分是藏在水下的,不会轻易的看见,这大部分在水下的就是前意识和无意识即人们常说的潜意识为主。
作家张德芬也说过:潜意识的力量无远弗届。我愈是深入研究心灵层面,就愈见识到潜意识的强大力量。
意识的力量之大我们为何不好好利用在孩子的学习上呢,我们都知道孩子最初的学习离不开背书,对于背书(读,记,背)的流程其实就是意识发生能动作用的过程,读是对一种意识的最初认知,记是对潜意识的构造,背就是对无意识的影响。
女儿最初并不了解九九乘法表有什么用处,即便举了具体的事例去诠释但最终因为她完全没有概念而不得不放弃。其实很多的学科为什么我们掌握起来很困难大概是因为我们意识到要去学,但只把知识停留在前意识没有更深入的了解,最终达不到无意识的利用。
女儿对于乘法口诀的背书走的是传统的老套路,先读后写最后习得,然而有一天她突然就无意识的运用了。那天在超市里买鸡蛋,我每次交给她两个,让她放置在称台上,最后问她一共多少个,她说放了五次,每次两个所以是2*5等于10,所以一共是十个。
这其实就是对知识掌握的一个过程,最初孩子接受知识并不牢固甚至只是单纯的记忆,这个过程有些煎熬,十分考验老师和家长的耐心,当孩子掌握懂得运用分数都不会太差。
这个意识掌握的过程不会一帆风顺,建议家长给予孩子更多的帮助和引导,不要因为一两次成绩的不如意而关禁闭、责罚,暴打等。暴力往往最伤害一个人的自尊,尤其孩子的承受能力如此之弱,没有那个孩子是故意考不好的,有可能是教育的方法不对或者孩子悟性还没到,时间是解决问题的良方,请给孩子们一些时间。
- 有信心有格局就有好成绩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教授来到了一所普通中学,随意在学生名单上圈了几个名字,告诉他们的老师说,这几个学生智商很高,很聪明。过了一段时间,教授又来到这所中学,奇迹又发生了,那几个被他选出的学生现在真的成为了班上的佼佼者。
这恰恰反映了“暗示”这一神奇魔力的作用,教师收到实验者的暗示,不仅对名单上的学生抱有更高期望,而且有意无意地通过态度、表情、体谅和给予更多提问、辅导、赞许等行为方式,将隐含的期望传递给这些学生,学生则给老师以积极的反馈。这就是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
罗森塔尔效应,亦称“皮格马利翁效应”、“人际期望效应”,是一种社会心理效应,指的是教师对学生的殷切希望能戏剧性地收到预期效果的现象。
同样有智慧的父母要懂得观察孩子潜在能力和优势。在此基础上为孩子们打好坚实的基础,巩固孩子的优势,发展他们的特长,为孩子未来的选择和机会做铺垫。赋予孩子坚强的内心和独立的人格,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让孩子在正确的三观指引下,轻松取得高分,获得认可。
我们都知道除非是孩子智力超群,否则多少会出现偏科的情况,这是由于每个孩子大脑的发育并不是均等的,但是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有的擅长的领域,当成绩下来的时候除了看分数家长还要知道观察孩子是擅长理科还是文科,是艺术有天赋还是学术有专攻,是因为性格问题粗心犯了错误还是因为细致得到满意的结果。
平日里的分数只是一个记号它不是高考,不会一次决定你的高度轨迹。有远观的父母应该懂得利用每一次分数背后的题目去引导孩子跨过泥泞般的错题,认真的总结和归纳,抓住出题者出的每一题背后的考点,找同类,翻类比,发散学习方能掌握知识点。
余秋雨老师说过,人的生命格局一大,就不会在琐碎妆饰上沉陷。真正自信的人,总能够简单得铿锵有力。
曾经看过一篇文章里面有一句话:父母的格局,决定了子女对整个社会的认知度。父母格局的大小,并不取决于是否有文化,而在于是否有着正确的人生观和自我认知,能否正确的引导子女的人生。
有格局的父母看得更长远,知道培养孩子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信度更关键,不让孩子因为当下的考试分数就定义自己、牵绊前进的脚步,让孩子不会因为成绩就减少对学习的兴趣。孩子都有逆反心理一昧的责骂只会让他们觉得学习是一件痛苦地事情,即便是当下因为压力进步了,对学习都会有一种被迫接受的感觉,长大后思想就有局限,对学习没有半分热情。
培育孩子心态很重要,你以为分数是给孩子打的吗?其实那是对家长的考验,如果她笨还不是自己生的,如果她很努力肯定是因为你的鼓励,如果她进步肯定是运用了好的学习方法。让孩子通过学习获得快乐才是学习的意义,父母努力培养孩子成为正直友善,乐观坚强,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的人,这样才不枉我们带有他来世界走一遭。
社会在不停的发展,对人才的需要也因社会结构的变化而变化,未来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类型是多元化的。孩子的可能性塑造性都很强,他们的未来有无限可能,不要轻易定义一个孩子,不要因为自己或者别人的局限思维限制了孩子的成长,运用得当分数会成为我们引导孩子前进的有利武器。
我是小鱼儿与小王子,关注我,一起做成长型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