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要送孩子去国际学校?中学回国就读国际学校
为什么我要送孩子去国际学校?中学回国就读国际学校Henry与父母在加拿大就这样,Henry一家来到了一个距离温哥华不远的小岛上,并在这里度过了三年时光。Jingkids Beijing彼时的Henry完全不理解出国意味着什么,跟着爸爸妈妈,举家迁往了加拿大。“以我爸爸的性格,如果我坚决不想去的话,他肯定也会尊重我。”Henry这样说道。但当时年纪尚小的他没有考虑太多,他选择相信爸爸的决定,因为他一定有这样做的理由。
一个平常的夜晚,9岁的Henry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并没有注意到爸爸正在远处看着他,脸上一副若有所思的表情。
在和Henry简单交谈了几句之后,爸爸突然话锋一转,问出了一个让他至今难忘的问题:如果我打算带你去外面的世界看看,你愿意吗?”
外面的世界?Henry懵懵懂懂,但隐约觉得应该是非常有趣的事情。他天真地回答“好呀!”爸爸笑了,然后把一个重大的决定告诉了Henry——他们要带Henry出国留学。
出发:初生牛犊,勇闯北美
Jingkids Beijing
彼时的Henry完全不理解出国意味着什么,跟着爸爸妈妈,举家迁往了加拿大。
“以我爸爸的性格,如果我坚决不想去的话,他肯定也会尊重我。”Henry这样说道。但当时年纪尚小的他没有考虑太多,他选择相信爸爸的决定,因为他一定有这样做的理由。
就这样,Henry一家来到了一个距离温哥华不远的小岛上,并在这里度过了三年时光。
Henry与父母在加拿大
初来乍到,Henry经历了一系列的不适应。腼腆的他一向不太知道如何跟别人打招呼,常常要躲在父母身后......而远渡重洋后全新的环境之下,新的学校,新的伙伴,这一切都成了他必须面对的挑战。
还好,从小在双语学校学习的经历帮了他大忙。
自幼浸润在英语环境中,加上新学校所在年级中没有中国学生,使他不得不完全用英语交流。在学校,面对这个新来的亚洲面孔,老师和同学也从未对他有过歧视和差别对待。即使有的时候Henry的英语表达还没有特别准确,老师也会表扬他、鼓励他。
就这样,Henry的社交技能逐渐被解锁,他开始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和大家一起踢球、交朋友。一个学期下来,他的英语和球技突飞猛进,朋友也交了一大堆。
Henry与同学们为伙伴庆生
长大后的Henry回过头看这段经历,才逐渐了解,当初爸爸看似轻描淡写与自己谈起出国的决定,实际上却是他和妈妈花了很长时间进行调研和筛选的结果。
为了更纯粹的英语环境,及大城市的资源辐射作用,父母的目标是一个华人不多、离大城市又不太远的地方。为了让Henry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父母把他转入了当地一所教育水平一流、拥有百年历史的私立学校。
而和Henry相比,他的一位学长就没这么幸运了。这位学长的父母也希望孩子能够出国接受良好的教育,却忽略了家人陪伴和前期调研的重要性。在好不容易把孩子送出国之后,这对父母发现孩子无法融入当地生活,没有朋友,整个人也逐渐消沉。
不得已,这对父母又把孩子接回了国内,白白浪费了很多金钱和精力。
“许多家长一心只想把孩子送出国,觉得孩子出国了,英语就会好,眼界就会开阔。但其实并不是这样。”Henry说。在他看来,贸然送孩子出国,在没有家人的陪伴下可能会出现各种不适应的情况,不仅不能提高孩子的能力,反而会让孩子感到压力和挫败。
回国:国际学校的别样历练
Jingkids Beijing
在加拿大度过小学时光之后,为了不让Henry彻底忘记中文,父母在和Henry商量过后决定回国学习。
经过一番研究,他与家人最终选择了北京加拿大国际学校。在这里,除了日常的生活学习,有两个地方让他心向往之。一个是宽阔的足球场。还有一个,就是模拟联合国社团(以下简称模联)。
由于在加拿大参与过模联,刚到学校不久,Henry就加入了模联社,成为了整个社团的“团宠”,这与他坦率的性格不无关系。
初出茅庐的他敢想敢说,在会议中面对颇有经验的高年级同学也毫不畏惧,常常把对方“怼”得哑口无言。
但渐渐地,Henry发现了自己的问题,那就是自己的立场文件和发言一直进步缓慢,有很多逻辑上的问题无法靠自己解决。
正当他为此发愁的时候,高年级的学长学姐向他伸出了援手,他们用自己无微不至的关心和专业的态度,帮助Henry修剪枝杈,打牢基础,让他逐渐成长为模联社里的“顶梁柱。”
七年级的Henry在模联发言
就这样,凭借自己持之以恒的努力,加上老师和前辈的悉心指导,Henry渐渐变得稳重成熟,最终成长为模联社长。现在的他已经扮演起了当年学长学姐的角色,开始将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向小同学们倾囊相授。
Henry说自己很感谢模联的前辈们,感谢他们在自己什么都不懂的时候能包容他,鼓励他,手把手地教他如何写好一篇演讲稿。“如果没有他们的帮助,就成就不了今天在模联会议里游刃有余的我。”Henry感叹道。
Henry模联中担任主席
这种互相成就的氛围深深影响了Henry,也让他开始探寻身边帮助他人的机会。
10年级暑假,在一个偶然的契机之下,他参加了湖南江永苗寨为期一周的支教项目。当地的孩子在30多度的高温天气中刻苦学习,手里甚至没有一件完整的文具。这个从来没有吃过苦的少年,也第一次体会到了手上沾泥却没有自来水的滋味,体会到了在酷热的教室里,一边讲课一边流汗的滋味。
这段经历给了他极大的触动。他突然为自己曾经的偷懒和任性感到愧疚。这也让他对教育公平有了更深地理解和感悟。
Henry给支教当地的孩子们上英语课
当支教接近尾声,Henry萌生了继续帮助这些贫困孩子的愿望。和领队老师沟通之后,他决定在校园内成立支教社,通过录制视频课程的方式,继续给这些孩子传递知识和希望。
Henry自发组织了几个同学在校园中进行宣传和“教师招聘”,他根据工作性质还为岗位做了简单分工,有主讲师、副讲师,字幕制作,材料整理等。虽然过程磕磕绊绊,也经历过否定和怀疑,但最终他们还是坚持了下来。
如今,支教社的工作已经成为他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每周和成员一起修改教案、整理材料,也变成了繁忙生活中一种快乐的调味剂。
如果说一开始去我还抱有”丰富履历“的目的,但在我决定成立支教社的那一刻起,我的心里就没有其他杂念了。”Henry毫不避讳地说道。
“比起我教他们的,其实那些孩子教会我的东西更多。”从江永回来,Henry仿佛一下子长大了。他改掉了拖延的坏习惯,开始认真对待学习和自己的未来。
当地的留守儿童也成了他心中最温暖的牵挂,不忙的时候,他们会一起在手机上打打游戏。即使进入紧张的DP阶段,也会在节假日给彼此送去“真人原创”的真挚祝福。
Henry和同学们与孩子们在一起
Henry说,待申请季结束后,他还计划再回到那个小村庄,看一看曾经教过的孩子们。
蜕变:全球公民初长成
Jingkids Beijing
在2022菁北京毕业生峰会初选中,Henry把演讲主题聚焦在了“全球公民”。在他看来,“全球公民”的意识是从一点一滴的小事积累起来的。
“全球公民不仅要有开阔的眼界和宽广的心胸,也要有理解和共情的能力,能够接纳和尊重与自己不同的事物。”
此外,开朗的性格和乐观的心态也是必不可少的。关于自己的心态,Henry这样评价自己:“随便把我扔在哪里我都能活得很好。”这种平和乐观、随遇而安的心态,和父母开明的教育理念是分不开的。
从小生活在音乐世家的他,对音乐的爱好程度却远不及体育运动。妈妈是音乐老师,但他却对练琴提不起兴趣。尽管如此,父母还是充分尊重了他的选择,没有强迫他把音乐作为未来发展的选项。
比起学习成绩,他们更关心Henry的身体健康,到晚上,问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什么时候睡觉啊?
“我的父母从不逼迫我做我不愿意的事情。”这样宽松的家庭氛围也造就了Henry和父母间良好的互动关系。
也正因为这样,Henry在成长过程中很少瞻前顾后,总是保持着乐观积极的态度,充满自信地迎接一个又一个的挑战。父母在能力范围内给予他最大的支持,为他做好评估和筛选,其他的一切都交给Henry自己去掌握。
目前,进入DP阶段的Henry更加忙碌了。不仅要完成课业内容,作为学生会主席的他同时还要兼顾模联及支教社长等工作。
在改掉拖延的毛病之后,Henry的时间管理能力在重压下发挥出了奇效。一个月内,他不仅以学生会的名义,创办了一个学生中午可以小憩的休息室;还完成了自己在TEDx大会的演讲稿。
学习之余,他还会挤出时间进行足球和排球训练,同时完成模联和支教社的日常工作。在一点一滴的磨练中,这个未来的“全球公民”已经逐渐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节奏。
Henry(前排左二)在学生会
Henry(前排左三)在排球校队
“如果重新回到9岁的那个夜晚,当爸爸再次问出那个问题,我的回答依然是yes。”Henry说。他很感激这段出国留学的经历。每一段经历,如今回看,都成为了他飞向世界的一片片羽翼。
“我很喜欢一句话: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Henry笑着说到,眼神中透着自信充满希望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