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高一地理等高线相关知识(高中地理试题解析第35题)

高一地理等高线相关知识(高中地理试题解析第35题)如下图所示,A、B两点的相对高差为(200-50)~(200-50 2×50),即为150m~250m。当两点之间等高线不连续增加(或减小),则相对高差的范围为(最大等高线-最小等高线)~(最大等高线-最小等高线 2×等高距)。③计算最小值=(n-1)×d,最大值=(n 1)×d,即最小值<高差H<最大值。如下图所示,A、B两点间共有4条等高线,等高距为50m,则两点间的高差:(4-1)×50<H<(4 1)×50,即150m< H <250m。【2】等高线不连续

知识点
  • 相对高差

【1】等高线连续

等高线图中,当两点之间为连续增加(或减小)的等高线时,计算两点的相对高差H,可以采用如下步骤:

①确定两点间的等高线数量n;

②确定相邻等高线的高差(等高距)d;

③计算最小值=(n-1)×d最大值=(n 1)×d,即最小值<高差H<最大值。

如下图所示,A、B两点间共有4条等高线,等高距为50m,则两点间的高差:(4-1)×50<H<(4 1)×50,即150m< H <250m。

【2】等高线不连续

当两点之间等高线不连续增加(或减小),则相对高差的范围为(最大等高线-最小等高线)~(最大等高线-最小等高线 2×等高距)。

如下图所示,A、B两点的相对高差为(200-50)~(200-50 2×50),即为150m~250m。

高一地理等高线相关知识(高中地理试题解析第35题)(1)

图1 相对高差的计算


例题

下图为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完成1~2题。

高一地理等高线相关知识(高中地理试题解析第35题)(2)

1、甲地为河流发源地,甲地的海拔可能为( )

A.380m

B.480m

C.540m

D.570m

2、甲、乙之间河段的落差可能为( )

A.160m

B.280m  

C.530m

D.650m

答案:D、C

精讲精析:(1)分析甲地的海拔。①从图中可以看出,等高距(相邻等高线的间隔)为150m;②甲地为河流的发源地,因此甲地的海拔较高,河流自北向南流动;③顺着河流的流向,海拔逐渐降低,即甲地海拔>甲地四周等高线>400m>250m>乙地,图中等高距为150m,因此甲地四周的等高线=400m 150m=550m,甲地海拔>甲地四周的等高线,因此甲地海拔>550m,选项D正确。

(2)分析两地的相对高差。①从图中可知,甲地海拔>550m,乙地海拔<250m,甲乙两地之间等高线数值连续减小(海拔持续降低),甲乙两地间隔了3条等高线;②因此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差H:(3-1)×150m<H<(3 1)×150m,即300m<H<600m,选项C正确。


思路梳理

本节例题的难度适中,解题思路为:①甲地为河流的发源地,进而判断河流流向,根据从河流上游到下游的海拔变化(逐渐降低),分析甲地、甲地周围等高线的数值大小;②根据甲、乙两地间等高线的分布(数值连续减小,即海拔连续降低)、等高线条数、等高距,分析甲乙两地间的相对高差范围。

【每晚20:00,每日一题,学好地理】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