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们整过的美术老师:与刘文哲老师聊艺术的生活
那些年我们整过的美术老师:与刘文哲老师聊艺术的生活通过艺术的方法,关注当下,观照自己的内心,从而获得爱的力量。《艺 术 的 生 活》画家, 编辑,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商务印书馆涵芬楼艺术馆馆长,九三学社北京九三书画院理事,九三学社中央书画院院务委员。直 播 现 场北大光华书画艺术协会秘书长张莉对话刘文哲老师
来源:雅昌
每日忙碌于工作的人们,让生活成了代价。当有了空闲时感觉又失去了目标,没了目标仿佛又没了生活。 当我们学会观照自己,就开始有了生活,也有了艺术。艺术本是生活,包含着人的情感、付出与收获;艺术是真实地表达,艺术是彼此间尊重的方式。不论您的职业如何,都可以成为艺术家。
北大光华书画艺术协会成立十余年,坚持“专业、公益、可持续”宗旨,致力于促进传统文化精神在校友中更广泛的传承与发扬。2021年,在后疫情时代,我们不因距离而疏远,更珍视彼此间的那份交流与支持!为了更好地服务艺友们,协会推出第一次视频直播,特邀文化学者、商务印书馆涵芬楼艺术馆刘文哲馆长,与我们隔空夜话,畅谈“艺术的生活”。让我们一同走进刘老师的书斋,探访他的精神世界,共享艺术人生!
分享嘉宾:刘文哲
画家, 编辑,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商务印书馆涵芬楼艺术馆馆长,九三学社北京九三书画院理事,九三学社中央书画院院务委员。
直 播 现 场
北大光华书画艺术协会秘书长张莉对话刘文哲老师
《艺 术 的 生 活》
通过艺术的方法,关注当下,观照自己的内心,从而获得爱的力量。
一、生活与艺术
二、人生的选择
三、让生活充满更多艺术性
张 :大家好,我是北大光华书画艺术协会张莉,后疫情时代,人与人之间有了更大的距离,但也可以更近,就像此刻,对艺术对生活的热爱让我们同一时间连接在一起。今天我们特邀文化学者、商务印书馆涵芬楼艺术馆刘文哲馆长隔空夜话,畅谈“艺术的生活”。刘老师在生活中安之若素,那份平和、自在、安住当下,那份发自内心的悦纳,在不知不觉中影响者周围的人,特别是我。想问刘老师,作为一个艺术工作者,您是如何看待生活?又是如何理解和诠释艺术的?对从事书画专业的人来说,艺术的生活是什么?
刘:对我来讲,生活就是一种状态,艺术就是生活,生活就是艺术,他们没法分开,每天自己最多的时间就是画画,日常生活惯穿在艺术行为当中。早上六点左右起来去户外活动,回来会写字画画,还要擦擦地浇浇花,同大家一样做点家务,艺术生活,生活艺术,我想对每个人来说都是这样,今天的生活紧张又快速,各种压力往往让人难以承受难以释怀,我们要想法儿放慢自己的脚步,发现生活中有趣的事,发现生活中的美来,像孩子一样单纯的快乐就会涌现。只不过更多的时候大家都这样做了,并没有觉得他是一个艺术的行为。我认为只要能真实自然表达自己的喜乐哀愁,与人与物为善,从中能获得享受,获得快感的行为,它就是一种艺术,就是一种艺术的生活。
张:今天我们聊天,把心中所想的分享给大家。在您的心目中,艺术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刘: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身心合一的自在生活,忘掉艺术。艺术家的作品就是对生命的觉察与显现。对生活对生命的认知不一样,受的教育、阅历不一样,都能反映到作品当中,那么作品就可以有很多的样子,每一个人心目中的艺术境界实际上都不一样。对我来说,希望我的作品能反映我的本心,能反映我的真心,或者说,从作品当中能看到我对生命的敬畏,对生活的热爱和真诚,能看到我的表现和超越。
张:在刘老师心目当中最高的艺术境界,是真诚。艺术家对生活真诚,对自己的作品真诚,对自己的内心真诚。我们今天谈的是一个境界,算得上是最高境界,创作如此,生活中我们也应如此。
刘:就是如此,不欺骗。艺术作品有时候就像医院查的心电图,你有什么样的心境,一个什么样的状态,或者你读过的书,看了什么样的画,都会在你的作品中显现出来。对同行或行家来讲,这个人学过谁,这个人从那里来,艺术它是有来有往,有去处,有归宿,看古人的经典名作是这样,我们自己的作品也应该是这样。
张:经常说,每个人的人生都是自己选择的结果。您是一个经历非常丰富的人,最早参加工作在铁路,本科毕业于山西大学艺术系国画专业,开始做编辑,后来又去中央美术学院读版画系的硕士,又去中国美院进修山水画,再后来进入中国国家画院师从范扬先生,现在是商务印书馆涵芬楼艺术馆馆长,这一系列的选择和转变有跨界也有回归,对于您个人来讲,到底是什么能够让您一直在艺术的这条路上坚持这么多年,坚持创作,坚持画画。
刘:这个问题对我来讲特别好,走到今天很少有机会,或者是有时间能回头看看自己所走过的路。你问这个问题,怎么说呢,一般来讲都会说从小喜欢,对我来说也是如此。我们回头看,从小喜欢这就是初心吧!就是发心。这初心到今天,就是让我坚持的原动力,所有的选择有意无意间暗合于此。所有的行为自觉不自觉的自然如此,尤其是自己主动选择时更是顺其内心的结果。比如说我做编辑,做的书都是与美术、与文物、与文化艺术有关的。接触到很多学问大家:像钟敬文先生、闫丽川先生、金维诺先生、张颔先生、姚奠中先生还有去年刚去世的宿白先生有好多,今天还保存着当时老先生们给我的书信题笺。也有幸与很多学者专家一起看了大量的壁画、塑像、古物、字画。后来又去美院学习,这些现在来看有意无意间就是初心的选择。人生当中,半辈子过去了,有很多很多的选择机会,这种机会有更具诱惑力的。比如去搞古玩收藏,去做生意,或者可能去干其他的事情,很多很有才华的朋友从小一起学画,能坚持到今天的人实在是非常少,去做别的了。这都是一个人选择的结果,只有你不忘初心,才能坚持,才有这样的动力。那么无论面对任何诱惑时,有可能会走一点不能叫弯路的弯路。可很快你就会回来,所以说这个选择是自然而然的,但是你要真正的做出选择,这需要能力,需要决断的勇气。戒、定、慧后是自己。我们讲取舍,你知道你要什么,不是金钱、不是名利、不是地位,你要的就是内心对自由的渴望,对攀登艺术高峰的向往。当你知道你就要这一点,所有的诱惑面对你过来的时候都会轻淡许多,都可以舍的“舍”。只有把这些舍去,才能得到一点的单纯。得到坚持到现在的初心,这就是我坚持到今天最主要的原因吧。
张:老师说的很重要,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什么是最重要的,然后可能在面临选择的时候就不会那么纠结,显而易见,我们想要的那一定是我们的首选。很多看来重要的东西,在我们真正喜爱的这一份坚持面前,他就是轻于鸿毛。
刘:比如说我原来是中国文物学会的会员,学会的证书是054号。当时没有电脑,到重新电脑登录的时候,错过登录就自动屏蔽掉了。自己在这方面下过不少辛苦,对我的诱惑也很大,没重新登记无意中舍掉了它,却让自己更纯粹。
张:刘老师看您的山水画很多都是写生,看得出您是非常重视写生,写生创作到大自然中去,仿佛也成了您的一种生活方式了,我想问写生对您到底意味着什么,你那么坚持。
刘:写生对一个山水画家来讲是特别重要的一个功课,这个功课从学习开始,我们的先生就要求到大自然中去。从古到今都是这样的,古代的山水画家是这样,今天山水画家也是这样。我们都知道宋代的山水画家范宽、郭熙,元代黄公望、倪云林,近现代的黄宾虹、傅抱石、石鲁很多很多,包括我现在的老师范扬先生都是写生的一流高手。他们作品流传到今天,我们能从作品中看到他们的行万里路,他们的读万卷书。这是与自然对话,与山川对话,最终与自己对话的一个过程。写生是与自然对话,这就是行万里路。那么你读万卷书,要把你读的知识到自然当中去印证,也是一个知与行的过程,知行合一。在写生的过程中,学过的知识你以为知道很多了,学会的技法认知的理论,没有实践的印证,这些都是虚的,只有到实践当中去,才知道学是不是真学,知道的是不是真知道。这就像一个练太极拳的人,推手不是要用力推倒对方,而是要知道自己。实际上写生也是这样,大自然就是最好的擂台,是一个印证自己真正学到没有的一个过程,也是认识自然,认识自己的一个最好的手段。
刘老师分享写生的经历与趣闻
张:写生对于您,刚才提到了一个关键词就是对话,我们到自然中去,是同自然对话,写生的过程是与自己的心灵对话。还有就是我发现您的画中很大一部分作品是与太行山相关的主题。我们对面工作室的墙上有一幅比较大的山水画,这应该是太行山。您走过那么多地方看过那么多山,太行山有什么不同,让你一次又一次回到那里?
刘:为什么一次又一次的到太行山去?去过很多次,这幅画画的是太行山雪后,太行是我的家乡,所以要歌颂他,为它立传。在我们民族文化传统中,他也是一个有深厚底蕴的大山,它是我们的母亲山。这张画不是我现在画的,今天你们要来,把它挂出来自己也回头看看,这幅‘太行山水’是不是我心中的太行山水,过段时间再来回头看自己的作品,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刚才说写生,这个画里边儿有很多当时写生的素材把它放进去了,这儿画的是太行山王莽岭的一个景色,如果去过的人看到这一块儿,就会很熟悉我从哪个角度画的,放在这幅画当中就已经不是现实中的太行山了,是心中的山。人们形容太行山叫铜墙铁壁,在山西、河南、河北的交界,华夏脊梁大美太行,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中国古代的“河”是指黄河,“山”就单指太行山,有了黄河才有河南河北、河东河西,有了太行山才有山左山右、山东山西。抗战时期是八路军的根据地,也是八路军总部所在地,现在的山西麻田、左权、霞庄等地还很好的保留着这些有红色基因的旧居遗迹,新中国从这里走来。在古中国地理上是我们的中心,我把它比喻为雨伞的伞轴,它支起了我们的文明文化,也支撑着我们民族的精神。我走过好多大山,从南到北,名山大川,太行山还是不一样。他有自己的性挌,庄严、肃穆、雄壮,万仞壁立。最北以北岳恒山为首,最南边的叫太行云顶王莽岭,就是我现在画的这幅画,是南太行王莽岭这一带景色。太行山的北部与南部很不相同,山石结构,地貌变化,这种美感是完全不一样。北太行远看就像一个一个的古城堡 ,特别大的山石整块在那堆积起来,南太行山石就没那么大了,感觉更碎一些。他更加的秀润,还有竹子。在南北朝时竹林七贤就是在此饮酒做乐醉卧赋诗。说明竹林茂盛,气候舒适,太行山的历史故事传说太多了说也说不完。我在太行山住的地方就在王莽岭上,叫太行云顶。山顶上有一个简易的,平时用来招待摄影家临时住的小房间,建在一个凉亭的底下,半个山洞,他们把它改造一下,前面安了一个门,里边可能有1米56宽的样子,和那个单人床一样,就有那么宽,长度正好可以躺一个人。我记得有三间还是四间吧,我住了一间,有点像窑洞,一迈腿进去就躺下,他没有床是直接铺在地上的,想起这些的时候,现在看还是很艰苦的。每天吃饭就是一碗面,没有菜。老板在经营一个小商店,卖给游客凉皮、小吃。他陪了我很久,每天他做碗面吃,中午晚上二顿都是一碗面。时间一長,心就会安静下来,会发现很多有意思的事情,和游客转一圈就走,是完全不同的。每个早晨,把推拉的窗户、也是门,一拉开,(张:太阳就进来了)。不是太阳,是喜鹊,喜鹊好漂亮,还有很多好看的小鸟,时间一长它们已经不害怕你了,把你当朋友。早晨它就在你的窗边叫你,就像在你的耳朵边儿,你在那躺着,可以飞到你的头上,有时候你的帽子在头边上放着,他就站在帽子上,跟你没有距离,触手可及。每天早上他来叫你起床,在那会儿你就会知道什么是平等心、无差别!我在山下的村庄也住过,最大的区别,山顶虽然生活条件差,早上叫你起床的可是喜鹊还有很多叫不上名字的鸟,山下村儿里边是鸡鸣与犬吠,完全不同的感受。说起来很艰苦的生活没有记住,记住的实在都是满满的欢喜。我想古代的艺术家也是这样子吧。举个例子,我们说苏轼也好,傅山也好,感觉他们的一生都是颠沛流漓,悲惨凄凉,可我觉得他们的心境跟我的心境应该是一样的,就是乐在其中,可能是我们后人或者旁人觉得他们特别苦,但在他们的内心确是未必。
张:刘老师讲的充满了喜悦,因为跟自然在一起跟自己的心灵在一起。有一句话是源于宋代的禅宗大师青原行思,他提出了参禪的三个境界,就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第二层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最后回归到看山是山,看水还是水,其实这三重境界,也可以是人生的三重境界。请问一下,作为一个山水画家是怎么来看待这句话,然后您自己又是在哪一层境界呢?
刘:要说境界,我可能就是第一层境界吧,看山就是山,看水就是水,起点实际上也是终点。这个话我来理解,就是一个寻找自己,认识自己,最后证明自己的一个过程。山水画家最初要走到山中去,肯定是要跟自然对话,这就像面对一个陌生的朋友一样,刚开始看他的时候,他长得个头很高啊,长得很帅,这是外观,一个直接的印象。那么看山也是这样子,这个山是雄伟的,这个山是险峻的,这个山上他的松树树干是直的或者是弯曲的,这个山峰是尖的还是圆的。这个山它有雪线,我也去西藏,多少米高处会出现雪线,雪线上面它是长树吗,还是长草,还是什么也不长,这就是看山是山的一个过程。随着你在山中待的日久,你对她的认识的深入,你就会发现她的性格,你就会发现她内在的这种魅力,他的性格是什么样子的,太行山同黄山究竟有什么不同,他们全有石头,他们全有树,他们全有云,但实际上他们是完全不同的。就跟人一样都有四肢、有头、有脸、有手、有脚,但每一个人都不一样,这就需要有一个认识的过程,当你完完全全认识他,接受他,以后你会知道,他就像你的镜子一样,你可以看到自己。因为在这期间你会有感受,这个人喜欢不喜欢。我愿意不愿意在这儿来住,有的山你一去就觉得吉祥,希望能住在这里,就在这儿安家。有的山呢,去了转一圈,早上上山,中午就想下山走了,就不愿意在那儿待。当你喜欢住的时候,究竟为什么。我想这同你的性格,同你的认知,同你的经历都是有关系的。回到自己内心的时候就知道,原来我的山是这个样子,最后我们看到的还是原来那个山,但他已经不是原来那个山了,是自己心与山之间的那个山。是心里的事儿,他说的是一个这样的问题。这是我的理解吧。
刘老师讲述十多年前编辑《傅山书法全集》的轶事
张:就是分享我们自己对事物的一些思考,像刚才我们看到对面的那幅大山水画,我相信它就是您心中的太行山。虽然里面我们可以找到具体的某个山峰或者是某一个具体的位置,它是真实的,但他已经是融汇成了你心中的山。
喜欢书法的朋友几乎都知道傅山先生,他是明末清初很著名的一个思想家,医学家和书法家。有一套书《傅山书法全集》就是刘老师十多年前编辑的,一共是八本。是一个大部头的书很重,很多书家朋友对这套书至今还津津乐道,也是很多书法爱好者看重的藏书。刘老师在编这部书的时候,我想象一下,这个过程应该是蛮特别的,你在这一刻去跟傅山先生的生命有一个交集,折返到历史的节点,通过那些手稿,去感受傅山先生传奇的人生,您可以分享一下有些什么特别的事情你至今还记得,傅山先生对您个人有什么样的影响。
刘:您问的这个问题特别好,傅山先生对我的影响非常大,尤其是对山西籍书画家的影响,实际上都挺大的。现在研究傅山先生的人,专家学者也非常多,他们从各个方面对傅山先生已经研究的非常透彻。但是,作为这部书的主要编辑感受依然很多,我相信跟他们不一样。举个简单的例子吧,这套书有几千页,条幅、卷軸、手稿,那时候要去博物院的库房去翻拍,翻拍的时候我去给摄影师做帮手,他按快门我翻作品。就这样傅山先生的作品尤其是手稿,几乎每一页都仔细翻过。在编辑过程中分类,排序,包括所有的设计都是我一手做过来的,我想做研究的学者也好、专家也好,有过这样经历的人是不多的。
傅山先生的手稿用的纸非常杂,不像我们今天看到的画册,每页都是一样的,都特别好。他的手稿里有很大一部分全是用的草纸,纸质非常差,不是很贵。地方生产的那种草纸,就像我们五、六十年代百货店中常用的包装纸,而且更薄。这个草纸页特别容易风化破损,翻的时候就的非常小心,聚精会神慢慢翻起。翻拍的库房在崇善寺大廟的后面,再无傍人,突然有一天,记的是下午五点左右,天己昏暗我正在整理手稿准备收工,一扭头突然发现傅山先生就站在我的眼前,到现在我都能清楚的记的他的模样和我当时的惊恐。当抚摸着他手稿的时候,就像我现在就同你讲话一样,活生生的。这个手稿是傅山先生用手一页一页地写出来,我再一页一页地翻看。我能感觉到他的温度,他的存在,真切的感到傅山先生就在身边。在所有人的心目中,他是大师、是大山,但从那以后,我觉得他更多的是我一个朋友,一个老师。就像今天面对我的老师范扬先生一样。虽然他没有形象,但是我觉得我能看到他,能跟他对话,跟他交流。我这个感受,同从资料里来说傅山,从纸堆里面来看傅山是不一样的。我们知道他是医学家、书法家,也是思想家,对我来说,他就是一个活生生的读书人,亦师亦友,这是我真实的感受。有了这种感受,对傅山先生的思想行为就特别能理解。别人会研究他的书法,他的艺术或者他的医学,我更关注的是他人本身。他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比如说我们山西太原,在冬季有个小吃叫“头脑”,这个小吃就是傅山先生给他母亲调制的一味药膳。滋阴补阳,滋阴的效果特别好,尤其是妇女同志吃。每年的冬季才有,天热以后就没有了,到冬天就开始来卖,里边有多味中药,有羊肉,枸杞,莲菜,山药还有好多,他是传统文化的守望者,也是一个继承者,就同今天我们一样。他对母亲、妻子、儿子真的好,儿子傅眉先他而逝后,他写有哭傅眉的诗文,开篇就写“傅眉者五岁丧母,七岁能赋小诗”就如同颜真卿的“祭侄稿”一样字字泣血。傅山先生用他的学识,他的方式来报答来回馈,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喝着他的这碗“头脑”。我想每一个人喝“头脑”时都会想起傅山先生吧!还有一个例子,说明傅山先生是一个全无挂碍,满心欢喜,一身天趣童心的人。在傅山先生手稿小楷“养生主”的页最边上,在正文外有先生随手记下的文字,"八月大雨暂止,破房半日不漏,书罷看一人把牛尾过河,牛借水势轻快轩昂大可观也",在"逍遥遊"同样的位置写下了"土堂大佛陶之南呵冻"。从这两处不经意的文字当中,我们看到了傅山先生在雨天一个破房中发现没有漏雨水的喜悦,及认真的抄书之余,抬头看到雨后河中涨水一人揪着牛尾过河与牛轩昂过河的样子时开心的写下`大可观也',快乐的样子跃然纸上!还有在土堂大佛的边上呵冻抄写的囧况。这是多么乐观的精神呀!真是让我们击节赞叹的人格魅力!我想傅山先生的这种影响,不管是人格的、精神的、还是艺术的,他就是生活和艺术最完美的化身,影响了我们今天!我们认识他,仰望他,或者是欣赏他,对我的影响是非常的大,他的兴趣广泛,是个杂家,我们也是这样子的。
张:听刘老师讲起来,傅山先生不仅是一位博学多识的大家,同时是一个非常完整的人,对于生活,对于家人都是非常尽心,非常认真地去对待。我们中国人常常讲孝道,这简单的两个字,在我们心中,不管是古人还是今人都有非常重的分量,傅山先生用他自己的学识,也践行了孝道,他独创这样一道美食就是最好的证明。听到这里也想有机会,一定也让我的父母能够喝上一碗“头脑”。借傅山先生对他母亲的爱,来表达我们天下子女对自己父母的爱。刘老师,在生活中您除了画画以外,刚才谈到了浇花儿,我也知道您还会做菜,儿子回家的时候就会下厨,忙的不亦乐乎。你对生活也是充满了热情,不管做什么事儿,都像你画画一样全身心的投入。你养的这个兰花,包括您泡的茶,好像还有关于茶的故事是吗?
刘:说茶这个话就长了,我说说水吧,喝水是喝茶的最高境界,这是我从书上看来的。最好的茶就是一杯白水,好茶往往味淡就是一个例证。茶水相依,对水的讲究古人太多了,我编过一本书,叫《气功药饵疗法与救治偏差手术》,这个书里边儿就讲到了水。作者周潜川先生是传统武术峨眉派的第12代掌门,是武术宗师,一个很好的大夫,五十年代在山西中医研究所工作,他在这本书里边儿说水的问题,特别有意思。虽然他书中的水指与中医药的关系,那么我认为自然跟茶有关,茶也是药,虽然他不是说茶。他说水的讲究很多,有泉水、雨水、井水、河水,还有无根之水,有露水。我印象最深的是他说泉水。山泉水!取山泉水泡茶喝要取哪块儿的?要取在石面上的流水。同一股水流,有高有底,有从石上流有从泥沙上流,有坑时水是平缓流,水流经的路径不一样,要接水的时候要接石面上下来的,紧贴石面下来的水最好。为什么这样,他说石头上这个样子的水是活水。后来我也去观察,发现石头上流水的时候是有水泡的,底下是没水泡的,那么有水泡,氧气就多,就是活水,另外石面可以接受阳光,水温也不一样。在上面取水就要好喝,在底下取的水就不好喝,我也试验过,上下的水喝出来是有差别,必须静下才能体会到!我还在太行山王莽岭上做过一个实验,书上说沏茶的水最好是百花露,你知道古人的生活是如何的惬意讲究呀!那古人怎么取百花露水呢,拿一个长竹杆儿,前面吊定纱布,然后伸向百花枝头,用纱布蘸早晨的露水,必须太阳未出之前,太阳一出水就没了,蘸上以后,再把纱布上的水挤在一个容器里面,反复几次就够了,把盛水容器放上一会儿时间,就可用它来沏茶喝,香美无比。想起这个典故,就在太行山王莽岭尝试做了,我在时山上没有百花,但有松树,早起太阳未出,尤其是浓雾时,每个松枝上都是水珠,就拿那个塑料袋收起来,弄几下就一袋,完了浇开后泡茶,说实话我真没喝出来有多好,一股塑料味,但是我知道这个取水法肯定是真的,这也是生活中的一个乐趣吧。在外面写生,也不可能随时都在画,所以会有很多这样的事,有意无意地去印证一下。今天说起来了,感觉是一种好奇心,在当时就是一种玩心,归到今天的主题,叫艺术的生活。
刘老师漫谈如何让生活充满更多艺术性
张:在现代社会,说到玩,有一种说法叫玩物丧志,刚才听你讲了这么多玩的事情,那您对于这个怎么看?
刘:写简历的时候我说我是玩物明志,为什么这样讲,因为过去喜欢的东西太多了,这个书架上就有,拿下来看看。这是一些老瓷片,早晨去运动,外边儿有一个比较原始的树林,每次下完雨后就冲出来这样的瓷片,有意无意中看到把它捡起来。这是青花,虽然是小瓷片,当时做的这种工艺如何认真,如何的全力以赴。在这点瓷片上你会看到功夫,没有一笔懈怠,古人这精神,所有的瓷片上全是一样。这是一个寿字纹儿,你看它全是一样的认真,这也是清中期的,这种玩物要滋养自己,让自己知道自已的不足。不但知道他是什么年代的,怎么做的,还要知道古人怎么对待这样一件事情,就像你们今天来做那么多工作一样!这样的例子很多。这是从俄罗斯圣彼德堡买回来的一个铜塑像,有点残,她手里边儿应该还拿着一把弓箭,他是爱神,你看他雕的完全不是中国人的塑像审美,做的比例如此的真实,如此的健壮,如果中国人做雕塑会完全不一样,这是西方人的东西。这又有故事,在俄罗斯圣比德堡街上玩的时候,当时去看儿子,在一个古玩小店无意中的看到的,我记得他标价是13000卢布,折合人民币可能就是两千来块钱,做的非常好,非常喜欢,就想买下它。我们习惯打折搞价,当时一个小姑娘在这个店里,看着这个店,他就说,你说这个价格,我不敢给你,我要等我妈妈,等我妈妈回来我才能给你拿,你第二天再来吧。喜欢这些东西的人都有一个习惯,看到的就念念不忘。第二天他妈妈来了,我说还是按昨天说的价格给我吧,他妈妈说不能给你,我现在得卖15000卢布,我说不是13000吗,我本来要打折,没降反而涨价了,为什么!他说我们这里没有人这样还价的,我很不高兴!就要给你涨价,你要就要不要你就走吧。走了走了,回去以后还是想要,最后还是给人家15000卢布,拿回来了。所以说生活中的习惯还真不一样,文化习惯,生活习惯,交流就要入乡随俗,我当时就不知道在那儿的时候不应该这样还价。
张:所以您把这个就一直放在这个柜子里经常能看到它?
刘:对,这也是提醒自己尊重自己,尊重别人,尊重文化,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是讲不完的。
张:像刚才我们提到生活中的一些趣事,您是艺术工作者,有很多表达自己艺术的方式,作为普通人,我们也没有艺术的学习训练,普通人的生活当中怎么去玩儿艺术,怎么让自己的生活充满艺术性,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刘:建议不敢说,说到艺术性每个人都一样,关键是缺少认知或者是发现,或者说少了一颗玩的童心。自己认识自己,什么是艺术?艺术就是生活中的美,你展现出来它就是艺术,艺术就是一种生活状态。我们每个人的习性不一样,生活态度就不会一样,生活态度不一样,状态就千差万别。要改变你的习惯,兴趣或者是性格来培养这种认知,这就是艺术生活的开始。那么生活中要改变自己,先要静心。因为我们的所有习性,都是从心而来,心主神明,中医讲心主神明,一切的感知都是你的心在起作用,只有心静下来,才可能去感知周围的一花一草,一水一石。静心的过程方式有很多种,我是写字。画画的时候画的累了画的烦了,我就会写字,通过写字来调整自己的心情,自己的情绪,写字的过程是一个静心的过程,当你的心真正的静下来,放在自己心里了,这个时候就会发现生活里边儿美好的东西太多了,我觉得这就是艺术中的生活,就是生活里的艺术。家里养的花,没有心情的话,他死了都不会知道,有一天他快死的时候,可能才会想起来要给它浇水。当心在自己身上,每天看它都是不一样的,那个小牙牙每天长多少,它是慢慢的长还是大长,或像竹子一样长,心里头就会特别的清楚。我阳台上有一盆花,春节那两天开满了。春天来了,他该长叶子了,我就每天看他,总觉得长得慢,就浇水加肥,结果这两天发现它死掉了,所以过多的关照对他也是一种伤害。这个道理,这样的例子能返回到自己身上,就觉得不论是教育孩子还是对待艺术,对任何一件事情来说,都要顺其自然,你要了解它的规律,要掌握它的规律,更重要的是顺从他的规律,就叫道法自然。这样物与我,我与物,生活与艺术都是相辅相成,各得其章,互相滋养,成就我们的艺术人生。
张:说的太好了,听了刘老师刚才那番话,我们也觉得每个人在生活中都可以有自己艺术的方式,刚才有一位朋友提到说,小时候并没有学过绘画或者书法,工作以后尤其是对书法有兴趣,也临了一些名家的帖,他想问这种在临帖的过程中,作为一个非专业的,没有基础的学习者,您建议是临更好或者是摹更好,自己要不要去跟一个专门的书法老师去学习,还是临帖就行,你有什么建议吗?
刘:这个所说的临也好摹也好,跟老师也好,实际上都是一回事儿。每一个学习书法的人,都是从这个过程,从这个经历走过来的,不管你有基础还是没有基础。有基础的也是经历临摹或者是摹临,侧重点不一样,临重在笔法,摹重在结构。一个专业工作者也是这样来学习,那么有一个老师当然最好了,中国所有的传统艺术,都讲师承。有句老话叫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在学习的过程中有很多的要点,从技法来讲这种要点,如果有老师可能一句话你会恍然大悟,道理特别简单。但是如果没有老师给你讲的话,自己琢磨,就要费很多时间。老师一句话,你的进步会一日千里。至于怎么临帖,我认为要读帖,要知道帖中讲了什么,你要知道它的内容。学习书法不单是学一项技艺,更多的是学一种知识,学一种规矩。现在我们国家要求书法进入课堂,这是特别好的一件事儿,从我的理解,我们学书法,从执笔开始,从一笔一划开始,那么这一笔一划古人从小孩子就开始了,实际上是除了写字以外,潜移默化的教你一个做人的规矩。现在很多孩子是没有规矩的,什么都敢做,这就是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传统文化的教育应该从生活开始,从一笔一划开始,知道没有规矩写不成字,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当小时候把这个规矩通过写字立下来以后,我相信你的人生,就会有另外一种天地。你知道什么事不能做,你知道有个规矩可以做的更好,是在规矩里边儿天地更宽。有了规矩,就象掌握了武器一样,你可以表现自己,你也可以描写他人,规矩就是教养、就是修养。流传到今天的字帖内容都是经典的美文,王義之的《兰亭序》就更美了。读美文,写好字,然后练自己的心性,我相信书法的功能对我们现代人的意义,不在于年龄大小,在于你喜欢然后开始做起,从现在做起开始写字。
张:只要有第一步,后面的路就可以预见。刘老师,也有朋友想请您在聊聊傅山的书法艺术特点,
刘:傅山先生我们都知道他的草书,从书法来讲是草书大家,但是对于像傅山,像苏东坡,像黄庭坚这些大书法家来说,书法并不是他们的主业。有句话叫雕虫小技,壮夫不为。他们为什么做的这么好?因为书法是传统教育的一个核心,就象刚才讲的,古人学习是从习字开始的。另外科举制度,对书法都是有要求的,就像我们今天一样,你有一笔好字,当然是受人尊重。古人更是这样,能读书都很不容易,过去的笔墨纸砚其实也挺贵。傅山先生说过“字一笔不似古人都不是字”,说的很绝对,说明他对传统的认识与态度。傅山先生还说字要“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真率毋安排。”说明他对书法创作的态度与追求,“作小楷,须用大力,柱笔著纸,如以千金(斤)铁杖柱地。若谓小字无须重力,可以飘忽点缀而就,便于此技说梦”。“楷书不知篆隶之变,任写到妙境,终是俗格”。“”钟、王之不可测处,全得自阿堵。老夫实实看破地。工夫不能纯至耳,故不能得心应手。若其偶合,亦有不减古人之分厘处。及其篆隶得意,真足吁骇,觉古籀、真、行、草、隶,本无差别“这几句话说明他对书法技法的认识及对自己书作的高度自信。 他有很多跳出传统以外的作品,比如说他的篆书就可以叫草篆,用草书的笔法来写字,草书和篆书结合。在傅山先生之前做的人肯定不多,不能说没有,只是我们很少看到,他的书法里边儿出现很多这样的东西,这就同当时的社会环境,社会风气还是很有关系的。与我们改革开放后出来很多现代派是一样的,傅山先生还有很多小楷,他的这种手稿更加精彩。就像刚才讲的,他有些小楷是写在草纸上,很多是抄书,为什么我总把他作为一个读书人的一个典型,就是感觉到傅山先生拿上什么书,他都有兴趣很深入的去读,不单读还要抄写,虽然他写在很差的纸上,但字写的一丝不苟,那个小楷小到什么程度,我们一般叫蝇头小楷,他的那个小楷属于蚊头小楷,像蚊子一样大的小字,写的是笔笔到位,非常精彩。从这点上来讲,我们知道他的经历,他的这种平静心态,傅山先生抄书的时候,他好像就知道他的书法今天会有这么多人喜欢视若珍宝一样,这是他对我又一面大的影响和教育。
直播团队合影留念
--艺术路上,我们是永远的同行者!
感谢资深纪录片导演黄瀚程先生、陈小玲女士鼎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