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4单元语文试卷(初中语文六年级第二学期第四单元作业)
六年级4单元语文试卷(初中语文六年级第二学期第四单元作业)B.追根求源(2)某事常见,不足为奇2.请用直线将解释与词语一一配对。(1)看到事物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A.司空见惯
初中语文六年级第二学期第四单元作业
第13课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第一课时】
1.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蚯蚓即使是插上翅膀也难以飞度重洋
- 竟然不可思意地互相吻合
- 一个助手不慎把一滴盐酸溅到了紫罗兰上
- 别的酸对这种物质会有什么样的反映
2.请用直线将解释与词语一一配对。
(1)看到事物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 |
A.司空见惯 | |
(2)某事常见,不足为奇 |
B.追根求源 | |
(3)不止一个,还有与之配对的 |
C.见微知著 | |
(4)一直雕刻下去不停止。形容坚持不懈 |
D.无独有偶 | |
(5)探寻事物的根源 |
E.锲而不舍 |
3.梳理作者的行文思路,完成填空。
观点: (1)
阐释:在科学领域有所建树的人,都善于从常见的现象中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找到真理
举例论证
例
波义耳根据紫罗兰遇盐酸后颜色发生变化的现象发明石蕊试纸
(2)
(3)
结论: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解决若干问号后,就有可能发现真理
补充、深化观点: (4)
提出观点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总结全文
第一部分 —(1-2段)
第二部分 —(3-5段)
第三部分 —(6-7段)
4.结合文章内容,理解词句意思。
- 无独有偶
联系上下文,“独”指的是 ,“偶”指的是 。
- 第5段开头说:“更有趣的是一位名叫阿瑟林斯基的俄裔美国睡眠研究专家”,“更有趣”是相对于 而言的,称之为“更有趣”的原因是 。
5.有人认为,文中列举了三个事例来证明同一个观点,有重复之嫌。请你梳理三个事例的异同,然后对文中论据的运用作出评价。
三个事例的共性:
三个事例的差异:
你的评价:
【第二课时】
1.依据课文内容,在括号中填入合适的关联词。
(1)( )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 ),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 )有可能发现真理。
(2)( )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 )这种“偶然的机遇”只会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
2.说说下列加点词有什么表达作用:
从那以后,这种试纸一直被广泛应用于化学实验中。
3.以下是某教授对本文的评价,请结合你对文章的理解,将此段评价填写完整:
真理对于人来说是一个神圣的东西,许多人认为 (1) ,而作者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通过洗澡水的漩涡、蚯蚓的分布、睡觉时眼珠子的转动这三个事例来说明善于“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人,能从很平常的事情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阐明了 (2) 。
A.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 B.发现真理的都是伟大的人物
4.以下文字记叙了谢皮罗教授探寻“洗澡水漩涡奥秘”的过程,但顺序被打乱了。
①谢皮罗紧紧抓住这个问号不放,进行了反复的实验和研究。
②他的这个见解,引起各国科学家的极大兴趣,他们纷纷在各地进行实验,结果证明谢皮罗的结论完全正确。
③洗澡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的谢皮罗教授却敏锐地注意到:每次放掉洗澡水时,水的漩涡总是朝逆时针方向旋转的。
④这是为什么呢?
⑤1962年,他发表了论文,认为这种漩涡与地球的自转有关,如果地球停止旋转,就不会产生这种漩涡。他认为,在北半球,洗澡水朝逆时针方向旋转;如果是在南半球,洗澡水的漩涡将朝顺时针方向旋转;而在赤道,则不会形成漩涡。
(1)请你将5句话重新排序,还原谢皮罗教授探寻“洗澡水漩涡奥秘”的过程。
排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序号)
(2)谢皮罗教授的事例能否作为本文的论据?请具体分析。
5.文章第6段与第7段能否互换顺序?请具体分析。
6.学习本文后,小文产生了以下疑问,你能帮他一起思考解决吗?
- 问:“一百个问号”之后果真就能产生“真理”吗?
答: 。
- 问:“真理”除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还可能诞生于什么呢?
答:真理还可能诞生于一百个 之后。
理由: 。
第14课 表里的生物
【第一课时】
1.为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在方格里打√:
(1)蓝色的、红色的小宝石,钉( dīng dìng)住几个金黄色的齿轮。
(2)里边还有一个小尾巴似( sì shì)的东西不住地摆来摆去。
(3)为什么还蒙( mēng méng)着一层玻璃呢。
2.把下面句子改成陈述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哪里有死的东西会自己走动,并且能自动地发出和谐的声音呢?
A.哪里都会有死的东西会自己走动,并且能自动地发出和谐的声音。
B.有死的东西会自己走动,并且能自动地发出和谐的声音。
C.哪里都不会有死的东西会自己走动,并且能自动地发出和谐的声音。
D.没有死的东西会自己走动,并且能自动地发出和谐的声音。
3.文章围绕小时候的“我”对“表里的生物”的好奇与探究展开。请细读课文,梳理文章思路,概括段落大意。
父亲表盖里清脆的嘀嗒声让“我”好奇
父亲② 让“我”③
父亲说表里有个小蝎子让“我”④
⑤
父亲① 让“我”猜想表里关着小生物
4.文中的“我”在探究“表里的生物”的过程中,经历了丰富的内心情感变化,请结合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加以品味:
- 我看得入神,唯恐父亲再把这美丽的世界盖上。但是,过了一会儿,父亲还是把表盖上了。父亲的表里边真是好看。
- 后来我见人就说:“我有蟋蟀在钵子里,蝈蝈在葫芦里,鸟儿在笼子里,父亲却有一个小蝎子在表里。”
5.蝎子是一种小动物,如果请你从以下图片中选择一幅为课下注“蝎子”的释义配图,你会选择第 幅。为什么父亲说表里面关着一只小蝎子的时候,“我”毫不怀疑呢?请从文中找出两条理由:
(A) (B) (C) (D)
理由:(1)
(2)
【第二课时】
1.为下列句子选择正确的汉字:
- 父亲取出一把小刀,把表盖(A.拔 B.拨)开,我的面前立(A.即 B.既)呈现出一个美丽的世界
- 这摆来摆去的是一个小蝎子的尾巴,一动就要(A.蛰 B.蜇)你。
2.读下列句子,请在括号里填写合适的关联词,在方框里填写恰当的标点符号:
( )父亲怀里的表有时放在桌子上,( )它的秒针会自己走动,( )它坚硬的表盖里还会发出清脆的声音嘀嗒,嘀嗒
3.文中,作者多次提及了“蝉”和“虫”,这是为什么呢?请思考并填写表格:
出现位置 |
写“蝉”与“虫”的目的 |
写“蝉”与“虫”的作用 |
第1段 |
为了证明“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 |
以自己儿时最为熟悉的小动物来类比让自己极为好奇的“表里的声音”和“表里的生物”,既真实自然,易于读者理解,又能够展现儿时的“我”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第2段 |
_____________________ | |
第9段 |
_____________________ |
4.面对“我”的好奇与质疑,文中父亲都有怎样的表现呢?按要求完成以下问题:
(1)文章3-10段,父亲为什么多次要求“我”“不许动”表?
出现位置 |
父亲的语言 |
在文中的作用 |
第6段 |
“只许听,不许动。” | |
第8段 |
“小孩儿不许动表。” | |
第10段 |
“可是只许看,不许动。” |
(2)第19段,面对“我”的继续提问,“父亲没有回答”,联系前后文,父亲此时可能想些什么呢?请你动笔写一写:
父亲想:孩子啊,你
5.文章的结尾写道:“这样的话我不知说了多久,也不知道到什么时候才不说了。”“我”为什么最终“不说了”呢?你从中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6.小语同学读了本文后,觉得文中的父亲的言行是在敷衍孩子。他认为父亲应该和孩子平等交流,客观介绍表的构造,引导孩子探究。请阅读以下相关链接,谈谈你的看法。
【相关链接】机械表发声的原理 :
机械钟表主要由动力系统、 传动系统、擒纵系统和调速机构等组成。发条作为动力系统,经过一组齿轮组成的传动系统来推动擒纵调速器工作,擒纵调速器反过来控制传动系统的转速。传动系统在推动擒纵调速器的同时还带动调速机构。摆轮是调速机构零件之一,受力驱动后,通过螺旋状游丝控制器做往返摆动,当摆轮做了一次往返运动,就发出一次“嘀嗒”声。
第15课 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
【第一课时】
1.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____(国籍)的科普作家、科幻小说家___________,他的代表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给下列加点字勾选正确的读音。
不屑(□xiè □xuè) 憎恶(□wù □è)
教法(□jiāo □jiào) 调整(□tiáo □diào)
3.小说的主要人物有玛琪和托米。请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梳理两人的言行,还原事情的经过。
玛琪的言行 |
时 间 的 先 后 顺 序 |
托米的言行 |
发现了一本真正的书 | ||
和托米一起翻看,发现书的内容有关学校,脸上露出______①______的神情 | ||
告诉玛琪书中写的是 __________②__________ | ||
得知老式学校中的老师是真人,感到______③______ | ||
告诉玛琪老式学校的更多特点 | ||
很想知道_________④_________, 于是和托米一起继续翻阅 | ||
到点上课,但脑子里还想着老式学校,发出了“_______⑤_______”的感慨。最后把整件事____⑥____ |
4.本文以科幻小说形式呈现了现在(未来)和过去两种上学方式。请阅读全文,比较其异同,完成下面的表格。
过去的上学方式 |
现在的上学方式 | |
相同点 |
都有授课 ① ,都有课本,都要做 ② ,都有测验,都有固定的上课 ③ 和上课地点,都要学习各种学科知识 | |
不同点 |
在学校上课 |
在家中上课 |
真人老师授课 |
④ | |
⑤ |
读的是电子书,字显示在荧光屏上 | |
⑥ |
根据个人情况调整教学进度 | |
同学们一起学习 |
⑦ |
【第二课时】
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全神贯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鄙夷不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向讨厌学校”的玛琪最后却对“过去的学校”产生了向往,请对课文第8段和第27段划线处进行批注,分析玛琪不同态度的成因。
第8段:玛琪脸上露出鄙夷不屑的神情:“学校?学校有什么好写的?我讨厌学校。”玛琪一向讨厌学校,可现在她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憎恶它。那个机器老师一次又一次地给她做地理测验,她一次比一次答得糟,最后她的妈妈发愁地摇了摇头,把教学视察员找了来。 |
第27段:玛琪叹了口气,去上课了。她脑子里还在想着当她爷爷的爷爷是个小孩子的时候,他们上的那种老式学校。附近所有的孩子都到一处去上学,他们在校园里笑啊、喊啊,他们一起坐在课堂里上课;上完一天的课,就一块儿回家。他们学的功课都一样,这样,在做作业的时候他们就可以互相帮助,有问题还可以互相讨论。 |
3.作者以玛琪的感慨“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作为小说的标题,有什么用意?
4.有人认为,优秀的科幻小说一般具备“逻辑自洽”、“科学元素”、“人文思考”三要素。请你在这三个特点中选择你感兴趣的一两点,参考“提示”,对本文做点评。
①关于小说“逻辑自洽”与“科学元素”的特点
提示:本文创作于上世纪50年代。如今,哪些“超前科技”已经得到运用?作者为什么能够“预见未来”?
②关于小说“人文思考”的特点
提示:除了表达对未来教育的担忧,作者还带给我们哪些思考?不妨再读读文中第16、23段。
第16课 两小儿辩日
1.文学常识连线。
列子 孔丘 战国 儒家
孔子 孟轲 战国 儒家
孟子 列御寇 春秋 道
2.解释加点字。
(1)孔子东游 游:________
(2)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以:________
(3)及其日中如探汤 及:________ 汤:________
(4)孰为汝多知乎 为:________
3.以下对“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句翻译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孔子)看见两个小孩在辩论,就特意过去询问他们。
B.(孔子)看见两个小孩在辩论,就问他们辩论的原因。
C.(孔子)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就特意过去询问他们。
D.(孔子)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就问他们争辩的原因。
4.阅读课文两小儿的论辩内容,完成以下题目。
(1)两小儿的辩斗围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话题展开。
(2)两小儿的辩斗可分成两个回合,请分别概括。
第一回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回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因为……又因为……所以……”的句式梳理两小儿推理的过程,并填空。
一小儿从视觉角度加以分析,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_______________ _。
一小儿从对温度的感觉角度加以分析,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分析两小儿与孔子的人物形象。
(1)比较下面两句句子,说说哪一句更能展现两小儿的性格特点。
A: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B: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乃远者小而近者大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下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体现了孔子的好奇心。
B.孔子“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句自然引出了下文两小儿的对话。
C.孔子的“不能决”衬托出两小儿的智慧过人、见解独特、辩才无碍。
D.孔子的“不能决”体现了他说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请你谈谈两小儿争辩带给你的启发(至少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本文两小儿争辩和第13课《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都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来证明自己的观点,但具体运用时有所不同,请简述其差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作:插上科学的翅膀飞
1.科幻故事可以通过科学的想象,创造性地表达出对宇宙万物、未来生活、科学技术的遐想,并表达作者对新科技的思考。请结合课文,在空格内填入科幻故事相应的特点(A. 逻辑自洽 B. 人文思考 C. 科学元素)
课文 示例 |
涉及领域 |
科幻故事的特点 | ||
① |
② |
③ | ||
《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 |
教育 |
机器人教师 |
1:1真人模型;可以针对性地讲课、提问、布置作业、测试;可以快速算出成绩…… |
讨厌单调无趣的教育,机器不能在所有方面都取代人 |
2、想象是人在头脑里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它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束缚。请你对100年后未来世界的“衣、食、住、行”进行想象。
(1)请发挥想象,为下面的“智能飘移飞鞋”补写2个新特点。
新名称:智能飘移飞鞋
新特点1:能实现空中飘移,鞋侧面有太阳能和自助充电装置,做到双保险续航;
新特点2:
领域:行
新特点
新特点3:
新思考:对于避免汽车尾气污染,减少交通拥堵方面有积极作用。
(2)请发挥想象,在“衣、食、住”方面,补全下列思维导图(任选一张)。
A图:
新名称:
舒适性:
环保性:
领域:住
新特点
( )性:
新思考:
B图:
新名称:
新特点1:
领域:
新特点2:
新特点
新特点3:
新思考:
3、借鉴上面的练习,以“100年后我们再相遇”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
(1)动笔作文前,请完成下列思考。
A.确定好“我们”的身份。如:“我们”是:
B.设计好相遇的情境。 如:相遇情境是:
C.从“衣、食、住、行”选择不少于2个方面来体现100年后的特点。
如:选择 方面
D.有对科学技术与人类发展的思考(请在括号里打“✔”,可以多选)。
如:此文表达对未来生活的期许,寄托美好理想。( )
此文警示科技进步给人类生活带来的负面影响。( )
(2)完成作文。
【参考答案】
第13课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第一课时】
1.C
2.(1)C (2)A (3)D (4)E (5)B
3.(1)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2)魏格纳偶然发现大西洋两岸海岸线吻合从而提出“大陆漂移学说”(3)阿瑟林斯基根据儿子睡觉时眼珠转动实验证明脑电波的变化与做梦有关(4)科学领域偶然的机遇只会给善于独立思考、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
4.(1)波义耳发明石蕊试纸的过程 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的事例
(2)波义耳和魏格纳偶然发现真理的故事 阿瑟林斯基是在儿子睡觉时发现眼珠转动这一有趣现象发现脑电波的变化与做梦有关
5.共性:三位科学家都善于从细微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都善于在发现现象后不断思考、不断发问;他们的研究成果对于各自的研究领域都具有重要价值。差异:三则事例涉及化学、地理、心理等不同领域,且三位科学家的国籍,所处的时代也不同。评价:三个例子的共性部分突显了科学家们“见微知著、善于发问、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充分证明了“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观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差异部分则证明了本文观点的适用范围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作者以此鼓励读者投身科学,积极探索和发现。综上,本文论据的使用较为适切。
【第二课时】
1.(1)只要……那么……就 (2)如果说……那么
2.“一直”表明使用时间延续之久,“广泛”表明适用地域范围之广,两个词语突出了波义耳的“偶然发现”的重要意义。
3.(1)B (2)A
4.(1)③④①⑤②。(2)可以。谢皮罗教授是从“洗澡水的漩涡总是朝逆时针方向旋转”这个细微且寻常的现象中发现问题并追问,而后通过反复的试验和研究,从而发现“水漩涡的旋转方向和地球自转有关”这个真理,可以证明本文的观点。
5.不能。从内容上看,第6段强调了“见微知著、善于发问、不断探索”的能力对于发现真理的必要性,第7段则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述这些能力从何而来。如此,既突出了“独立思考、锲而不舍”的重要性,也强调了发现真理其实并不容易,使文章客观而严密。从结构上看,第6段中“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表明了本段紧承上一段,而第7段段首的“当然”两字表明了该段的补论性质,与文章的第1-6段的主体部分稍有区分。
6.(1)不能,还需要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的执着探索;需要具有独立思考和锲而不舍的精神。
(2)示例:失败 ( 兴趣 巨人等 )
对于科学家而言,发现了问题、提出了问题之后,还需要反复的实验去得出真理,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有无数次失败,但是在失败中总结经验、调整方向,就有可能发现真理。
第14课 表里的生物
【第一课时】
1.(1)dìng (2)shì (3)méng
2.D
3.① “不许动”的要求 ②拨开表盖 ③看到表里美丽的世界 ④认为自己的猜测得到了“证实” ⑤“我”见人就说父亲的表里有个小蝎子
4.(1)“唯恐”直接写出“我”担心父亲盖上表盖,“还是”写出表盖被盖上时“我”内心的遗憾,“真是”表明“我”对表内美丽的世界的意犹未尽,三个词写出“我”终于看到表内世界的激动之后担心而又遗憾的丰富情感。
(2)“见人就说”突出“我”内心对“表里有一个活的生物发声”这件事信以为真,恨不得讲给每一个遇到的人听。“却”表转折,突出了“蟋蟀在钵子里”“蝈蝈在葫芦里”“鸟儿在笼子里”都是常见的事,但“有一个小蝎子在表里”却是不同寻常的事,强调了父亲表的神奇,表达了“我”内心的惊喜和骄傲。
5.D 理由:(1)儿时的“我”一直误认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对于表里神秘的声音,“我”一直推测“里边一定也有一个蝉或虫一类的生物”;(2)有一天,父亲打开表盖,“我”看到“里边还有一个小尾巴似的东西不停地摆来摆去”,而父亲告诉“我”“这摆来摆去的是一个小蝎子的尾巴”。
【第二课时】
- (1)B A (2)B
- 可是 不但 而且 : ……
- ①为了对比表里的声音,反映表里的声音的特点;②为了证明“我”推测表里一定也有一个小生物的正确性;③天真可爱,充满好奇心、想象力和探究的精神。
- (1)父亲屡次阻止“我”动表的言行更加激起“我”强烈的好奇心,让我对“表里的生物”充满想象和神往,使“我”的探索过程更富有童真童趣和浪漫色彩。(2)父亲想:孩子啊,你心里永远有无穷无尽的问题,只是请原谅,有些问题恐怕现在还给不了你答案。但是我相信,你对世界的这份好奇与探索的热情,能引领你在不断探知中茁壮成长。愿你永远保有这一份热情与执着,常怀这一份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勇气去观察世界了解科学追求真理。
5.“不说”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知道了表中并没有小蝎子存在。“不知”和“也不知道”显示出“我”的童年似乎是在不知不觉中结束的,“我”对事物充满童真童趣的想象也在不知不觉中结束了,其中蕴含着作者对童年的留恋和怀念。
6.父亲的解释并不是在敷衍。从相关链接看,机械表发声的原理相当复杂,这不是一个孩童所能理解的。父亲的解释虽然并不科学,但是非常形象,符合孩童的认知水平。因为“我”确实看到表盖里面有一个“小尾巴似的不停地摆来摆去”的东西,而且“我”一直推测表里被关了一个生物,父亲用“小蝎子”来解释,既满足了“我”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又能巧妙地教育“我”不随便动表,毕竟,在那个年代,表是罕见而贵重的物品。所以,文中父亲的解释不仅不敷衍,还是很有智慧的。
第15课 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
【第一课时】
1. 美国 阿西莫夫 基地 新疆域
2. 不屑(xiè)憎恶(wù)教法(jiāo)调整(tiáo)
3. ①鄙夷不屑 ②几百年前的那种老式学校 ③惊讶、怀疑 ④那些有趣的学校是怎么回事 ⑤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 ⑥记在了日记里
4. ①老师 ②作业 ③时间 ④机器老师授课 ⑤读的是纸质书,字固定在纸上 ⑥同龄的孩子都学一样的功课 ⑦一个人独自学习
【第二课时】
1. (1)全部精神集中在一点上。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2)轻视。
2. 第8段“一次又一次”、“一次比一次”等语句,写出了玛琪长期面对冷冰冰的机器进行枯燥无味的学习训练,屡屡受挫,甚至失去了学习的信心和动力,以致于对学校无比厌恶。第27段“一处”、“一起”、“一块”、两个“互相”等词语,都表达了“共同”的意思,表明了玛琪对与伙伴们共同学习、共同玩闹的憧憬与渴望,由此产生了对老式学校的向往之情。
3. 标题是玛琪的一句感叹,表达了对过去的学习方式的向往,含有对当下(未来)的学习方式的不满。未来的学习技术虽更加先进,但在情感交流方面有所缺失。作者借玛琪这个未来儿童之口发出感叹,既能引起读者的思考,也鲜明地表达了他对玛琪的理解以及对未来教育的担忧。
4. ①作者想象的“超前科技”许多已经得到运用,如荧光屏上文字移动等同于现实中的电子书阅读,机器老师上课类似于在线学习,调控教学进度相当于“点播回看”功能……可见,作者是在充分考量了当时的科学基础和科技发展趋势的情况下进行了合乎逻辑的想象,推断出了未来生活的可能性,很好地体现了科幻小说“逻辑自洽”与“科学元素”的特点。②如何做到因材施教,如何促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作者不仅表达了对未来教育的担忧,也对当时教育并不完美的地方提出了自己的疑虑,引起读者的思考,这充分体现了科幻小说“人文思考”的特点。
第16课 两小儿辩日
1.
列子 孔丘 战国 儒家
孔子 孟轲 战国 儒家
孟子 列御寇 春秋 道家
2. (1)游历(2)认为(3)到 热水(4)同“谓”,认为
3. D
4.(1)太阳何时离人近,何时离人远(2)两小儿自陈己见(提出观点) 两小儿各述理由(陈述支撑观点的理由)(3)远者小而近者大 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 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近者热而远者凉 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 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5.(1)A句更好。A句用“此不为……乎”用了反问句,表达了更强烈的肯定语气,强调了“远者小而近者大”这一常识的重要性、显著性,语气较陈述句更为激动,表现了小儿互不退让、急于战胜对方、迫切希望得到孔子的认同的心理,展现了两小儿活泼自信、天真可爱的性格特点。B句“乃……也”是陈述句,表示判断,显得有些老气横秋,与孩童的形象不符。(2)C
6.示例:只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即使是小孩子也能有独特的发现、独到的思考;求学、做事要有勤于观察、勇于探索的精神,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看问题想问题要从不同角度来思考,不能片面,被事物表象所迷惑。
7.本文中“两小儿”只从单个角度选择一个事实来证明,而《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一文则选择了不同类型的多个事例,尽量扩大用来证明观点的事实的“面”。前者是争辩,有一条证据即可;后者则是立论,证据要尽可能多,不能只用一个。
写作:插上科学的翅膀飞
1. ①C ②A ③B
2.(1)新特点示例:如鞋带处用微显示屏替代,上面的数字键可调节飘移速度;微显示屏还可通过输入进行智能导航;再生自洁膜,免去清洁鞋面的烦扰……(2)悬浮型空中住宅。舒适性:开发最靠近地面的对流层,在其中建造房屋,悬浮型的空中住宅可以拓展居住空间,提高舒适度。环保性:有积聚雨水和储备阳光的功能,冬天可以开启阳光模式,夏天可以利用雨水降温,做到真正环保的空气调节。安全性:有间距红外线监测,一旦发现有未经允许的异物靠近,会自动开启防侵入、防撞击、防追踪的功能。新思考:要警惕过度开发空中资源,避免给人类带来更逼仄的生存空间。
3.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