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学区房名额可以用几次:好学校都减负了
无锡学区房名额可以用几次:好学校都减负了如此强烈的需求反映到二手房市场上,就是房价的飙升。“能买学区房的话一定要买!在校学习时间有限的情况下,有好老师带肯定效率更高啊!”为啥呢?因为好学校有好老师啊,好老师可以抓紧在学校里的每一分每一秒,把更多的知识、学习方法通过更高效的方式灌输给孩子,这样即使回家不做作业,也能依然领先于其他普通学校的孩子。所以最后得出的结论就是:此举是在变相抬高学区房房价!我把这个观点抛给了几个比较熟络的读者,想听听他们的看法,没想到,7个读者里面,有5个很认同,并且认为:
文/吴婷婷
昨天有篇叫《南京家长已疯》的文章在朋友圈刷屏了。
这篇文章讲的是南京最近搞素质教育试点,提倡减负,一系列不许补课、不许考试、不许公布分数、不许按成绩分班的举措被落到了实处,结果孩子3点就回家了,回家也没作业要做。然后家长们就疯了:回家要做作业的情况下孩子学习成绩都不见得好,这下没作业了,学习效果还不一落千丈了?
不知道为啥,话题很快就引到了学区房上。有人跳出来说:这下学区房价又要涨了!
为啥呢?
因为好学校有好老师啊,好老师可以抓紧在学校里的每一分每一秒,把更多的知识、学习方法通过更高效的方式灌输给孩子,这样即使回家不做作业,也能依然领先于其他普通学校的孩子。所以最后得出的结论就是:此举是在变相抬高学区房房价!
我把这个观点抛给了几个比较熟络的读者,想听听他们的看法,没想到,7个读者里面,有5个很认同,并且认为:
“能买学区房的话一定要买!在校学习时间有限的情况下,有好老师带肯定效率更高啊!”
如此强烈的需求反映到二手房市场上,就是房价的飙升。
比如,无锡第一梯队的学区房价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大多实现了翻倍!
坦白说,跟踪无锡学区房价的这一年,无锡家长对学区房的疯魔程度让我非常吃惊。
甚至,半年前我还遇到过一个想提前23年买学区房的极端案例。当时的对话是这样的↓
读者(以下简称D):我想买学区房,有推荐么?我:投资还是自己孩子用?D:自己孩子用,儿子现在12岁。我:无锡的初中是跟着小学学籍走的哇,你买学区房没用啊!D:不不不,我是要给我孙子买…我:?????????孙子?你刚刚说你儿子12岁?D:对,我儿子12岁,我想提前给我儿子的孩子买学区房。我:……我掐指算了算,假设她家孩子26岁结婚,28岁有娃,35岁孩子上一年级,距今还有23年…提前20多年就买学区房……我忍不住问:你提前20多年买学区房,会不会太早了?
她回复:我的公积金有闲余,觉得其他房子也没什么持有的价值,有了学区房起码能让孩子有个好的教育环境,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啊!
这么一说我理解了。但还是觉得太夸张了。
个人认为,现在无锡一流学区房的价格事实上已经透支了,现在那么高的价格入手,将来如果入学政策改了,比如施教区调整了,或者学校合并或分立了,或者,不用学区也能上呢?这些房子立刻就会变得一文不值,而从长远看,入学政策早晚会改。
此外,我对“好学校=好教育”一类的观点持保留意见,最起码,好学校并不是孩子获得好教育的唯一要素。
分享一个我看过的一篇文章的观点吧。有一篇名叫《教育永远是重要的东西,但学区房未必》的文章在提到学区房时这样说:
“与其看所谓学校牌子,不如观察另外两点:一是整个板块的房价水平、二是业主平均受教育程度。”因为,其一,即使是在教育资源平均化的趋势下,房价比较高的板块、配套的学校也会略微有点优势;其二,即使教育资源完全同质,这些板块最后拿出来的教育成果,也会略微有点优势,因为收入水平相对高一点的家庭,在孩子身上的教育投入通常也会比较高,这种投入往往不只是钱,还包括方法、以及陪伴的时间。”这位作者的观点我感同身受。
就无锡来看,要说顶级的教育资源,大家都明白并不在公办学校。而为了获得更好的资源,家长们削尖了脑袋都想把孩子送到质量看起来更优的民办学校里。可送进去了才发现:教育资源更好的民办学校,对学生要求高的同时,对家长的要求更高,粗暴一点总结就是:一定要有钱有闲有耐心。
之前坊间就有谣传,称无锡民办学校招生时更希望父母双方有一方是赋闲在家的,这样可以更好的陪伴孩子学习。
因为,“如果家长对教育不重视,即便再好的学校再好的师资力量,能培养出好学生的概率也很低。”
简言之,真正的好教育,一定是好学校 好老师 好家长的共同赋能。
减负之前已是如此,减负之后,课余更多的时间留给了家长,对家长的能力要求就更高了。
你怎么看?欢迎在文末留言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