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汕头市澄海区4所最好小学,汕头一所独特的学校

汕头市澄海区4所最好小学,汕头一所独特的学校  1955年,华侨小学董事会租用了外马路“三牧楼”后面一座二层的旧楼房作为临时校舍,聘请陈赞庭先生(即陈丁先生,后来汕头市著名的书法家、画家)为华侨小学的第一任校长兼任老师,共聘请了八位教师及一位校工友为学校的教职员工,这些教职员工基本都是海外回国的归侨,并正式面向归侨和侨眷招生,共予招三百人,设六个班,其中一年级三个班,二、三、四年级各一个班。  在筹备工作中,汕头市侨联成立了以时任市侨联主席许杰为董事长的汕头市华侨小学董事会。华侨小学的筹办过程中得到了海内外侨胞侨眷的大力支持和鼎力相助,在广东省侨联任职的侨界知名人士蚁美厚先生主动捐款,并亲自发动其他归侨、侨眷一起捐款,筹到了华侨小学初创时期的开办经费。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庄严地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新中国的成立,在海外的华侨是最深受鼓舞的,华侨们长年漂泊他乡,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随

  • 作者:陈国荣

  今天,在汕头市第十二中学门口,我们几个汕头市华侨小学校友会理事会的伙伴们,和市第十二中学的领导和老师,在“汕头市华侨小学旧址”的牌匾下,一起合影留念,纪念这一值得纪念的时刻,也开始了我们的校史馆的筹备工作。

汕头市澄海区4所最好小学,汕头一所独特的学校(1)

侨小旧址纪念牌

  汕头市华侨小学是新中国成立后,汕头市第一所由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捐资兴办的学校,以归侨、侨眷为招生对象的学校,学校自1955年创立至1974年并入其他学校,一共是办学19年。

  我的小学阶段,就是在汕头市华侨小学就读,我在这里读完了小学5年的课程(那个时候的小学学制是5年)。最近几年我也参加了母校的校友会理事会,跟着师兄师姐们为母校的校友会做点事情。

汕头市澄海区4所最好小学,汕头一所独特的学校(2)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庄严地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新中国的成立,在海外的华侨是最深受鼓舞的,华侨们长年漂泊他乡,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随着新中国的诞生,随着“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宣言,华侨们终于有了扬眉吐气的一刻,多少海外赤子,纷纷选择抛弃国外的生活,回来祖国参加新中国的建设,华侨们用他们的激情和热血,用他们的知识,还有他们的资产,加入到新中国的建设队伍中来。

  汕头是著名的侨乡,因此也是一样地迎来了大批回国华侨,这些回来参加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华侨们,他们的孩子,还有其他的侨眷,都是需要接受读书教育的,而当时新中国刚刚诞生,百废待兴,各种环境和条件也都是有巨大的欠缺,学校的硬件设施本来就是很不足,加上华侨们自身的特殊原因,比如生活习惯、语言障碍等,决定了他们的孩子是很难与当地的孩子一起读书学习的,面对这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了让归侨、侨眷们减少后顾之忧,能够安心工作,1954年4月,汕头市华侨联合会在召开的第4次代表大会上,决定着手筹办汕头市华侨小学,解决归侨和侨眷的儿女教育需求,汕头市侨联的这一决定得到了中共汕头市领导的重视和各有关部门的支持。

  在筹备工作中,汕头市侨联成立了以时任市侨联主席许杰为董事长的汕头市华侨小学董事会。华侨小学的筹办过程中得到了海内外侨胞侨眷的大力支持和鼎力相助,在广东省侨联任职的侨界知名人士蚁美厚先生主动捐款,并亲自发动其他归侨、侨眷一起捐款,筹到了华侨小学初创时期的开办经费。

  1955年,华侨小学董事会租用了外马路“三牧楼”后面一座二层的旧楼房作为临时校舍,聘请陈赞庭先生(即陈丁先生,后来汕头市著名的书法家、画家)为华侨小学的第一任校长兼任老师,共聘请了八位教师及一位校工友为学校的教职员工,这些教职员工基本都是海外回国的归侨,并正式面向归侨和侨眷招生,共予招三百人,设六个班,其中一年级三个班,二、三、四年级各一个班。

  在克服了种种的困难之后,1955年9月,汕头市华侨小学正式开学了,广大华侨及归侨侨眷盼望已久的华侨子弟学校终于诞生了。学校虽然简陋,但毕竟是为归侨侨眷们的孩子提供到了一个安稳的接受教育的环境,让孩子们的家长安下了心。

汕头市澄海区4所最好小学,汕头一所独特的学校(3)

初创时期的汕头市华侨小学教职员工

  汕头市华侨小学成立的消息传到海外,海外华侨们更是兴奋不已,欢欣鼓舞,纷纷送孩子回国来读书,希望孩子可以在国内学习祖国的文化,延续中华文化的传承。很快,环境条件不足的事实又摆到了校董会面前,为了改善办学条件,校董会提出了择地建新校舍的申请,并由汕头市侨联于1956年2月向汕头市人民政府提交了《关于筹建汕头市华侨小学新校舍》的请示报告,申请很快就得到市政府的批复,9月底,市政府同意首期征用土地2205平方米,拨给汕头市侨联用以安排华侨小学新校舍和市侨联的办公新会址。

  1956年10月3日,汕头市华侨小学新校舍和市侨联办公楼正式破土动工,时任汕头市副市长李亮专程来为这个项目主持了奠基典礼。

  在华侨小学整个筹办的过程中,得到了社会上的广泛支持,据保存的统计记录,1954年10月至1957年8月期间,总共收到捐款人民币十七多万元,(当年的货币)捐款人遍及泰国、新加坡、印尼、马来西亚、越南、柬埔寨、老挝等国家的华侨以及国内的归侨、侨眷,所有的费用都是由侨联和学校董事会募集而来。

  1957年11月6日,市侨联会举行了华侨小学新校舍和侨联新会址落成典礼,汕头市政府吕金湖市长亲自参加庆典,为华侨小学新校舍和侨联新会址剪彩。这个在当时也是汕头市的一件盛事。

  海内外侨胞捐资办学的义举,在当时也产生了积极的社会效应,受到汕头各界人士的赞赏和好评。汕头市华侨小学新校舍是海外华侨和侨眷侨属们献给家乡的一份最诚挚的厚礼,也是广大侨胞爱国爱乡,情系桑梓,报效祖国的最有力见证。

汕头市澄海区4所最好小学,汕头一所独特的学校(4)

新落成的汕头市华侨小学新校舍(两栋砖楼)

  当年的华侨小学是纯属市侨联自办的民办学校,除了向就读学生收取部分学杂费外,其办学经费全部是由市侨联向海外华侨和归侨、侨眷筹集的。到了1961年,由于历史原因,市侨联筹措经费较为困难,经报请市政府批准,开始由市教育部门为学校拨付部分的经费,而校舍的扩建、维修及教学设备的增添等大部分的费用,仍需由市侨联负责筹措资金。学校的管理也从原来的单一管理变成了由市侨联、市侨务局和教育部门三方共同承担负责,市侨联负责行政领导,教育部门负责教学业务领导,市侨务局是协调各方面的管理。

  汕头华侨小学就从一个民办学校转型为公办学校,成为一所独特的有多层管理的学校,更突出显示出其独有的侨特色、侨文化。

  汕头市华侨小学于1955年正式成立。

  1962年9月,汕头市华侨小学办起了中学部,学校“一分为二”,改名为“汕头市华侨中学”及“汕头市华侨中学附属小学”。

  1966年文革期间,“汕头市华侨中学”改名为“汕头市红卫中学”,而“汕头市华侨中学附属小学”则改名为“汕头市红卫小学”。

  1969年,“汕头市红卫中学”改名为“汕头市第十二中学”。

  1974年,“汕头市红卫小学”又改名为“汕头市利安路小学”,与其他小学合并。从此,汕头市华侨小学的历史就落下帷幕,正式结束。

  汕头市华侨小学走过了整整19年的历程,完成了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它见证了汕头市的一个发展时期,也完美地展现了华侨在国家和汕头的发展过程中的经历和贡献,更是展示出了华侨、侨眷的爱国、爱家乡的情怀,汕头市华侨小学在汕头的华侨史和教育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汕头市华侨小学在19年的办学历程中,一直发扬“爱国爱乡,尊师爱校,团结互助,勤奋学习”的办学理念,在教学活动及参与社会工作方面均取到了骄人的成绩。几十年以来,从华侨小学走出来的校友们,伴随着时代前进的步伐,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岗位积极进取、兢兢业业、辛勤工作,为祖国的建设贡献各自的力量。

  华侨小学毕业出来的校友遍布祖国各地(包括港澳地区),东南亚各国以及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其中,也涌现出一大批优秀人才,不少人当选为各级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许多人在各人民团体、侨务外事部门或其他机关单位担任重要职务。华侨小学的校友中,历年来先后当选为汕头市侨联委员的共有二十多人。旅居海外的侨小校友中,不少人担任了华侨华人社团及传媒机构的领导职务,一直在华侨领域和祖国的沟通中发挥着作用。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华侨小学在学生的启蒙教育、素质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中,都产生了巨大的作用。正是华侨小学的教育,奠定了广大华侨学生的思想、文化基础,使他们成长为有所作为、服务社会、回报祖国的人。

  2020年10月视察汕头,在小公园中山纪念亭旁,就深情地说到:“华侨一个最重要的特点就是爱国、爱乡、爱自己的家人。他们在异乡历尽艰辛、艰苦创业,顽强的生存下来,站稳脚跟后,依然牵挂着自己的家乡和亲人,有一块钱寄一块钱,有十块钱寄十块钱。这就是中国人、中国文化、中国精神、中国心。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国的发展建设跟我们有这么一大批心系桑梓、心系祖国的华侨是分不开的。”

  汕头从1860年开埠至今,从一个小渔村发展到今天,可以说汕头的每一个发展,每一次飞跃,从开埠的时候到改革开放的新时代,都离不开广大华侨的参与和贡献,华侨是伴随着汕头前进的每一步。

  为了弘扬华侨历史、华侨文化,颂扬华侨的爱国热情,汕头市政协委员李鸿钊先生向市政协提案:

  基于“铭记、褒扬侨胞建设家乡的历史功绩,厚植侨乡的精神文化内涵,进一步凝聚侨心,激发广大侨胞的家国情怀,助力汕头做好新时代“侨”的文章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由,建议设立“汕头华侨小学校史室”以及在汕头市第十二中学校加挂“汕头市华侨小学旧址”牌匾,以作为长久的纪念。

  这份提案很快得到市区相关部门的同意批复,在华侨小学旧址(现在的第十二中学大门口),悬挂一个纪念牌匾,并且在校内拨出一个教室,作为汕头市华侨小学校史室,这些措施的落实完成,响应了书记提出的大力宣传弘扬华侨文化的精神,也提高了广大华侨小学校友之间的凝聚力和友情,更可以成为汕头市与海内外华侨、侨眷侨属的联系桥梁。

  因为新冠疫情的影响,原来计划的由汕头市金平区人民政府和市侨联主持举办的“汕头市华侨小学旧址”牌匾挂牌仪式,一直迟迟未能进行,要等到环境条件允许的时候,再来补办这一个仪式。

  从华侨小学的历史,回顾华侨小学走过的历程和成功经验,我们可以感受到海内外广大侨胞的爱国热忱和他们对家乡的一片深情,体验到华侨为祖国建设的奉献精神和贡献。同时,我们也领悟到党和国家侨务政策的亲和力和感召力。

  我们要学习领会书记的讲话精神,做一个会感恩、懂感恩的人,在汕头的新一轮发展建设中,团结广大的侨胞侨眷,一起努力,一起拼搏,共同为汕头的发展贡献我们的力量。


  注:本文华侨小学校史资料均来自华侨小学校友会会长,归侨张泰生先生的文章《悠悠故园情……》,特此致谢。

  (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自南粤古驿道网,欢迎转载。)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