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关于牛肺炎的研究有关的毕业论文:本科优秀毕业论文

关于牛肺炎的研究有关的毕业论文:本科优秀毕业论文实验方法:本试验主要是用统计比较法来分析酮病牛的各个因素的关系(年龄、胎次、产后时间、饲养管理、季节、饲料)。饲料配合等方面来统计分析。 奶牛酮病又可简称为奶牛醋酮血症、酮血症、酮尿病,是奶牛在泌乳早期常见的各种代谢性疾病中真正的一种管理性代谢疾病。奶牛酮病是一种是严重危害奶牛新陈代谢高度营养代谢性疾病,该病的发生与奶牛饲料日常饲喂不当有一定的因果关系,酮病的发生与饲料的营养种类、日常用粮的营养组成、品质的好坏密切有关,特别是由于精料过多,粗糙饲料供给不足,易造成瘤胃消化功能明显减弱,进而直接引起奶牛食欲减退,使瘤胃的内环境发生改变,采食量逐渐减少,能量代谢水平不能满足营养需要,故使其发病率逐渐增加[1]。本文主要重点围绕某牛场各种奶牛酮病流行现状进行分析论述,而奶牛酮病发病率与奶牛年龄、胎次、产后时间、饲养管理、季节、饲料配合等关系、预防措施及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分析,并且总结相应的诊治方法

某牛场奶牛酮病流行情况统计分析

托合提麦麦提·努日 指导教师:陶大勇

摘要:奶牛酮病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已经成为奶牛场发展中的主要疾病之一。随着新疆奶牛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奶牛酮病的发病率也渐渐增加,为了更好地防控奶牛酮病,利用血酮检测仪对新疆某先进奶牛场的奶牛酮病进行检测。结果显示:临床型奶牛酮病发病率是11.85%,亚临床型酮病发病率是9.11%。说明奶牛酮病在现阶段仍是危害牛场的主要疾病。

  1. 关键词:奶牛;血酮;临床酮病;亚临床酮病

前 言

奶牛酮病又可简称为奶牛醋酮血症、酮血症、酮尿病,是奶牛在泌乳早期常见的各种代谢性疾病中真正的一种管理性代谢疾病。奶牛酮病是一种是严重危害奶牛新陈代谢高度营养代谢性疾病,该病的发生与奶牛饲料日常饲喂不当有一定的因果关系,酮病的发生与饲料的营养种类、日常用粮的营养组成、品质的好坏密切有关,特别是由于精料过多,粗糙饲料供给不足,易造成瘤胃消化功能明显减弱,进而直接引起奶牛食欲减退,使瘤胃的内环境发生改变,采食量逐渐减少,能量代谢水平不能满足营养需要,故使其发病率逐渐增加[1]。本文主要重点围绕某牛场各种奶牛酮病流行现状进行分析论述,而奶牛酮病发病率与奶牛年龄、胎次、产后时间、饲养管理、季节、饲料配合等关系、预防措施及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分析,并且总结相应的诊治方法。

奶牛酮病是奶牛产后能量负平衡导致的一种营养代谢病,以低血糖及高血酮为主要特征,本病是世界各国广发存在的,虽然很少会引起奶牛死亡,但因泌乳量明显降低,而且继发多种疾病就会给奶牛场、牧民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2]。葡萄糖的供应和牛体对葡萄糖消耗不平衡导致碳水化合物水平的降低,脂肪动员增加,从而导致患畜肝脏生酮作用逐渐增强,产生过多的酮体,导致酮含量增加、糖含量降低而引发酮病。临床上常根据检测血浆中BHBA(β-羟基丁酸)含量数据来帮助判断奶牛早期是否患有酮病。随着新疆专业奶牛养殖规模的发展不断扩大,而出现近几年奶牛酮病越来越增高的新形势。为了深入了解南疆地区奶牛酮病的具体发生状况及其危害,本课题选择了一个规模化牛场开展了高产奶牛酮病的流行情况调查统计分析工作,在奶牛场里实习三个月时间,旨在查明奶牛年龄、胎次、产后时间、饲养管理、季节、饲料营养配合等关系的影响,为规模化奶牛场今后有效的开展防治奶牛酮病提供科学依据[3]。

1 材料与方法1.1 实验地点与时间安排

实验地点是阿拉尔市某奶牛场,本场子有1826头牛,其中泌乳牛900头青年牛926头。时间安排是从2019年6月18日到2019年9月18日为止,本试验在三个月内发病流行的奶牛酮病进行年龄、胎次、产后时间、饲养管理、季节、

饲料配合等方面来统计分析。

1.2 实验方法与对象

实验方法:本试验主要是用统计比较法来分析酮病牛的各个因素的关系(年龄、胎次、产后时间、饲养管理、季节、饲料)。

仪器设备:血酮检测仪、血酮检测纸、采血器。

研究对象:产奶期奶牛。

2 奶牛酮病诊断与方法

本牛场奶牛酮病诊断主要用血酮检测法与观察临床症状法来诊断是否酮病牛。

2.1 血酮检测法

产后4-5天后开始测血酮,每五天一次系统性检测血酮,每次在清晨空腹状态下采集奶牛尾根静脉血进行测血酮,如所测血酮值≥1.2mmol/L是判定为酮病[4-5]。如果是酮病牛下厅治疗,在治疗过程中也按时测血酮值,血酮值下降的话不停药要的基础上继续关注、改善饲料,于血酮值与精神状态转好为止。

关于牛肺炎的研究有关的毕业论文:本科优秀毕业论文(1)

2.2 观察临床症状法

酮病牛临床症状一般2种类型,是临床酮病和亚临床酮病。

2.2.1 临床酮病症状

消化型:通过仔细观察奶牛出现以下症状为确定临床酮病牛。如:发病初期出现胃肠消化功能紊乱、卡他性肠炎,食欲和反刍减少,产奶量明显下降,绝食精饲料、青贮饲料,体重明显下降、变瘦[6]。异嗜,喜欢舔食各类脏物、污水,精神沉郁、目光呆滞,体温、脉搏、呼吸正常,粪便干,严重是瘤胃蠕动音下降甚至消失,乳汁、尿液易起泡沫,乳汁、尿液、汗液均含有烂苹果味儿[7]。

神经性:仅可见于少数病牛。不能辨认食槽,视力下降,盲目行走,无目的

奔跑,常眼睑闭合、嗜睡等一些症状[8]。

2.2.2 亚临床酮病症状

泌乳量和繁殖力下降,不孕症,表现卵巢异常,出现子宫内膜炎导致发情延迟,受胎率降低[9]。

3 数据统计与分析3.1 发病牛数据统计

通过调查和诊断过程中统计了6月18日到9月18日之间发病的酮病牛。

在三个月内分别统计了各个酮病牛的年龄、胎次、产后发病天数、产后上厅天数等病牛有关数据,其中累计确诊40头临床酮病牛,52头亚临床酮病牛。

关于牛肺炎的研究有关的毕业论文:本科优秀毕业论文(2)

关于牛肺炎的研究有关的毕业论文:本科优秀毕业论文(3)

3.2 7-9月份酮病牛数据分析3.2.1 7月份发病数据统计分析

本牛场7月份累计测173头奶牛的血酮值,共血酮176头次,累计血酮检测283次;其中临床酮病牛24头,亚临床酮病25头,血酮正常的奶牛124头;酮病发病率28.3%,临床酮病发病率13.87%,亚临床酮病发病率14.45%。

3.2.2 8 月份发病数据统计分析

血酮检测164头牛,共检测179头次;其中临床酮病牛12头,亚临床酮病21头,血酮正常的奶牛131头;酮病发病率20.12%,临床酮病发病率7.3%,亚临床酮病发病率12.80%。

3.2.3 9月份发病数据统计分析

血酮检测102头牛,共检测124头次;其中酮病牛10头,临床酮病牛4头,亚临床酮病牛6头,发病率9.80%,临床酮病发病率为3.9%,亚临床酮病发病率为5.88%。

3.3 总发病率分析

发病率=该牛场试验期间诊断酮病牛头数/过渡圈和泌乳圈测血酮奶牛头[10]。通过三个的时间里观察了439头泌乳牛,用血酮检测法检测了439头奶牛血酮值,累计检测502头次;在其中确诊40头临床酮病牛、52头亚临床酮病牛;发病率高达20.95%,其中临床酮病占9.11%、亚临床酮病占11.84%。

7月份至9月份之间临床、亚临床酮病牛的明细如图表 31所下:

关于牛肺炎的研究有关的毕业论文:本科优秀毕业论文(4)

图3-3 7月份至9月份奶牛酮病发病数明细图

4 各个因素对酮病的影响统计分析4.1 年龄、胎次的影响分析

由表4-1可知年龄、胎次对酮病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根据下面数据可以知道随着胎次的增长而发病率越来越提高;其中主要集中于胎次在2-4之间,发病

率为63.04%在这期间发病率最高,4胎以上的发病酮病牛占25.15%。

表 41 奶牛酮病对胎次的影响

关于牛肺炎的研究有关的毕业论文:本科优秀毕业论文(5)

根据统计分析来得出年龄4-9岁之间的奶牛发病率最高;胎次2-4之间发病率高,胎次少或者年龄小的发病率低。本试验结果显示奶牛酮病的发生有一定的规律,病因复杂,类型居多。这主要是2-5胎阶段是奶牛一生产奶的最高峰,其奶牛采食量产生泌乳所消耗达到能量而出现能量负平衡,导致营养不足或者过多从而继发各种营养代谢病,最终还有可能引起各种胃肠道疾病。

4.2 产后发病时间的影响分析

由表4-2可知奶牛酮病主要是发生在泌乳前的60天,主要集中于产后2-5周的奶牛。其中1周内和4周、5周和以上的发病率分别是13.09%、9.78%、5.43%、2.16%,占全发病率的30.46;2周和3周内的发病率45.64%、23.90%占全发病率的69.54%。

由以上的数据表明奶牛酮病是奶牛产后2-3周内发病率最高,1周内或4周内较低,5周内和五周内以上的发病率最低。最终说明泌乳前一个月是奶牛酮病发病的巅峰。

4.2.1 临床和亚临床酮病对产后时间的关系

由表4-2可知临床酮病与亚临床酮病对产后时间有一定的关系;1周、2周、3周内的亚临床酮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临床酮病发病率。说明产后3-4周内的泌

乳牛发生亚临床酮病率比临床酮病的发病率更高,四周以上的临床酮病和亚临床酮病的发病率不明显,主要是饲养管理与环境因素、奶牛本身体况有关[11-13]。

关于牛肺炎的研究有关的毕业论文:本科优秀毕业论文(6)

5 治疗

通过三个的试验中诊断为亚临床、临床酮病牛为92头,其中的40头临床酮病牛下厅治疗了;治疗原则是加强饲养管理,调整胃肠道机能,补糖抗酮,提高血糖浓度,减少体质动员。

本试验主要应用于两种治疗方案。

5.1 补糖疗法

酮病是血糖降低血酮升高的代谢病,治疗是补糖为主。其中40头临床酮病奶牛按以下的治疗处方来治疗。

治疗处方:50%葡萄糖注射液500mL、10%Vc 50mL、5%碳酸氢钠注射液500mL、10%葡萄糖酸钙500mL,静脉注射;复合维生素B1 20-30mL,肌内注射;一日一次。轻症病例连续用药2天,重度病例连续用药3天[14]。丙二醇500mL,口服,一日一次,连用2天。

进行治疗完毕后测血酮值与观察精神状态、采食量、乳汁、尿液是否易起泡沫,乳汁、尿液、汗液是否有烂苹果味儿等,如果是血酮值下降到正常的状态的话再病牛圈观察一周,晚上给苜蓿来饲喂,没发现异常现象才上厅。

5.2 补充生糖先质

促进糖异生,每天下午口服丙二醇,连用2天,对这次试验效果显著[15]。

5.3 调理胃肠

除了补糖外,按时检查胃肠道的机能对症治疗,提高治疗效果,如硫酸镁500mg加8000mL水灌服。

5.4 小结

本次试验治疗42头临床酮病牛,主要是以上的两种方法来治疗,上午补糖疗法,下午口服丙二醇来结合治疗,效果很明显。

在三个月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7月份由于真胃变位引起的牛号为374315产后发病天数为22天的临床酮病牛因过度消瘦而淘汰了。8月份由于子宫内膜炎引起的牛号为351314产后发病天数为32天临床酮病奶牛因治疗不及时而淘汰了。

9月份没有淘汰记录,返厅率为100%。三个月里总共淘汰2头,总返厅率95.23%;返厅率高。

亚临床临床酮病为过渡圈里进行追踪观察不下厅治疗,每日一次口服丙二醇500mL 连续2-3天。可是7月份6头亚临床酮病牛严变为临床酮病牛,是下厅治疗了愈合率100%,按时上厅。

6 预防6.1 加强饲养管理

先妊娠奶牛生产前适当的控制降低营养饲料供给量,控制奶牛精料的喂量,要防止产前过度肥胖或过度消瘦,保持奶牛圈舍清洁干燥卫生。产后适当增加精粗饲料、多汁饲料和淀粉类饲料的用量,提高机体葡萄糖的摄入,减少各种高蛋白、高脂肪饲料的用量,补充多种维生素A、维生素D和维生素E、矿物质,保证充足的能量摄入,避免日粮营养的不平衡。同时也要避免一些发霉变质的青贮饲料来饲养,因为在青贮里毒性的生物胺物质可能成为本病的促发的重要因素。干奶期应尽量提供优质的纤维饲料,促进胃的消化能力[16]。

6.2 减少疾病的发生

有些酮病牛由于其他疾病引起奶牛摄食减少而发生,所有按时治疗或减少胃肠道疾病、子宫内膜炎、乳房炎、创伤性网胃炎和其他产后疾病的发生。

6.3 加强运动量、减小应激因素

产前产后舍饲牛奶每日必须有一定的运动时间,以减少子宫迟缓、胎衣不下等疾病的发生、保持奶牛良好的食欲。

6.4 促进食欲

奶牛分娩后4到6周随着产奶量的增加奶牛需要的营养也增加,所以这个时候增加奶牛的食欲促进营养的吸收很可能预防酮病的发生。

7 讨论

通过奶牛场三个月的临床试验当中统计分析了奶牛酮病对年龄、胎次、产后发病天数、临床和亚临床酮病对产后时间的关系、治疗效果、预防措施等。

奶牛酮病治疗原则是加强饲养管理,调整胃肠道机能,补糖抗酮,提高血糖

浓度,减少体质动员。治疗处方是50%葡萄糖注射液500mL、10%Vc 50mL、5%碳酸氢钠注射液500mL、10%葡萄糖酸钙500mL,静脉注射;复合维生素B1 20-30mL,肌内注射;一日一次。轻症病例连续用药2天,重度病例连续用药3天。丙二醇500mL,口服,一日一次,连用2天,治疗效果明显。奶牛酮病的发生是饲料与环境因素有关,为了预防酮病的发生加强饲养管理,防止产前过度肥胖或过瘦,产前减少精饲料的饲喂,产后增加精粗饲料的用量提高葡萄糖摄入,保持良好的舍圈卫生,奶牛提供适当的运动时间和空间,产前产后及时预防和治疗各种胃肠道疾病和产后疾病[17]。

8 结论

通过某奶牛场奶牛酮病流行情况统计分析发现,奶牛酮病在产后30天内发病率最高,泌乳前一个月是发病的巅峰期,尤其是产后2-3周更明显,1周和5周内发病率较少,产后60天以上的少见;奶牛酮病的发生于奶牛的年龄、胎次有一定的关系,奶牛酮病的发生有一定的规律,随着胎次的增加而发病率增加,酮病的发生集中于年龄4-9岁,胎次集中于2-4胎,2-4胎发病率最高,1胎和5胎较少见。奶牛酮病是根据症状分临床酮病和亚临床酮病的两种类型。泌乳期临床酮病的发病率比亚临床酮病的发病率较低。

参考文献:

[1] 叶青华 魏守海.奶牛酮病的危害及防治措施[J].黑龙江畜牧兽医(下半月) 2016 (7):146-147.

[2] 张进东.奶牛酮病的防治[J].养殖与饲料 2016 (3):35-35 36.

[3] 刘建波 高阳 曹宇等.黑龙江省某集约化牛场高产奶牛酮病的流行病学调查[J].现代畜牧兽 医 2016 (5):39-44.

[4] 沈文祥.奶牛高酮血症检测方法评价及流行病学调查[D].广西:广西大学 2019.

[5] 古丽加孜拉·热孜旦.奶牛酮病发生的病因、临床症状、酮体检测及防治[J].现代畜牧科技 2018 (8):108.

[6] 鲁文斌 吕海宏.奶牛酮病的病因及预防措施[J].湖北畜牧兽医 2016 37(10):35-36.

[7] 王敏.奶牛酮血病的诊断与治疗[J].中兽医学杂志 2017 (6):90.

[8] 吕镇.奶牛酮病的诊断和预防[J].山东畜牧兽医 2019 40(2):33-34.

[9] 孟兆明 段立裁.治疗奶牛酮病有“妙招”[J].今日畜牧兽医 2011 (8):56-56.

[10] 江亚辉 米本中.重庆地区奶牛场对酮病认知情况的调查[J].中国奶牛 2019 (9):35-38.

[11] 李玉娟.奶牛酮病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J].动物医学进展 2016 37(4):133-136.

[12] 周琪.奶牛酮病的防治[J].养殖与饲料 2018 (12):76-77.

[13] 曾福涛.奶牛产后酮病的发生、诊断和防治措施[J].农家致富顾问 2019 (12):61.

[14] 赵海涛.一例奶牛酮病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畜禽种业 2019 15(8):125-126.

[15] 王鹏.丙二醇与中草药结合治疗奶牛酮病的研究[D].广西:广西大学 2018.

[16] 王军 张秀凤 程会昌.奶牛酮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及预防措施[J].农技服务 2008 25(7):77-79.

[17] 盛志林.奶牛酮病的研究进展[J].山东畜牧兽医 2016 37(10):57-58.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