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84岁上学的真实故事(25岁高考30岁寺庙义工)

84岁上学的真实故事(25岁高考30岁寺庙义工)进入职场没几年,就遭遇“摩擦性失业”……年近30岁,仍旧独身飘在大都市;这种焦虑其实来源于“社会时钟”:什么年龄就要做什么事。而现实情况是,由于各种不受人为控制的客观因素,我们的生活总会在某个时刻偏离“社会时钟”的轨道:

对于29岁的阿白来说,世界末日可能就是她30岁生日那天。

分手后,还没来得及感受失恋的苦涩,阿白就马不停蹄地相亲约会。

她哀怨道:“怎么办,我马上就30岁了,还没人要。”

很多人和阿白一样,对30岁充满恐惧与焦虑。

这种焦虑其实来源于“社会时钟”:什么年龄就要做什么事。

而现实情况是,由于各种不受人为控制的客观因素,

我们的生活总会在某个时刻偏离“社会时钟”的轨道:

年近30岁,仍旧独身飘在大都市;

进入职场没几年,就遭遇“摩擦性失业”……

84岁上学的真实故事(25岁高考30岁寺庙义工)(1)

来源:unsplash

这些都让我们焦虑得抓心挠肺。

也有人选择勇敢地从“社会时钟”出走,活在“自我时钟”里。

25岁开始重启高考,30岁裸辞当寺庙义工,45岁离婚备考大学……

他们的生活状态是怎么样的?以下是他们的故事,希望能对焦虑的你有所启发和鼓舞。

30岁寺庙义工:不要被任何人定义

昵称:阿银

状态:在一家寺庙当常住义工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段话:

工资就是让人活着的,不是让人实现阶层跃迁的。


只是命运时不时会眷顾某些行业,让他们先赚多一点。


一些埋头工作的人被命运带上顺风车,他们自己都不知道咋回事呢,


就告诉别人:“奋斗就可以啦!”

而我就是没被命运正眼瞧上的那波人。

大学毕业,我从事了冷门到招聘网站很难搜到、在北京12K/月算高薪的职业。

我也格外地不讨好996大厂:985five,007社恐,没有狼性,不懂职场套路学。

我只想做一个靠平日里8小时工资老实活着的普通人。

但这个朴素的念头更像是魔咒,让我变成每天被抽着转的泣血陀螺。

30岁,我决定裸辞。

84岁上学的真实故事(25岁高考30岁寺庙义工)(2)

来源:unsplash

我的积蓄不到五万,在常人看来,实在鲁莽。

但不辞职,我可能就俩下场:要么猝死在地铁,要么抑郁症发作住院。

当时CEO换人,组织架构调整,因为是夕阳岗位,我所在组得分流去其他组,但为了所谓的理想情怀,我主动选择留下,结果选了条死路。

留下的还有组长,但干活儿的只有我——

一个人干之前所有人的活儿,有时凌晨两点打车回30公里外的出租房,有时清早五点赶最早的地铁。

辞职前,我两次在地铁晕厥,那是我第一次以为自己快死了。

去医院检查心脏,医生开了十几盒药,值班的周末,我趁没人哭到抽搐。

组长曾许诺帮我提薪,但到手的工资一次比一次少。

辞职当月,我的工资少了25%,最后一根稻草把我压垮。

84岁上学的真实故事(25岁高考30岁寺庙义工)(3)

来源:unsplash

提完离职,组长特意请吃饭挽留,我在饭桌上哭了。

如果真要挽留我,就让我身心健康地上班,拿到该拿的工资,一顿饭算什么呢。

裸辞后,我躲在了一座人口比北京一个小区还少的海岛。

在这里,我能挥霍一大把“自由”。

我可以在深夜骑车环岛,让晚风毫不客气地钻进花衬衫,对着荒野肆意吼叫,因为这里没有人,只有快过车速的风声。

然而畅快过后,越来越少的存款、催缴下季度房租的房东、朋友圈闺蜜结婚的照片,让我在海风里迟疑——

难道,我只能做一个靠上班生存的普通人吗?

于是,我带着这个疑问,向酒吧老板辞工,回到了老家。

回到家后,免不了父母的一通指责。

我的父亲醉酒后,指着我的鼻子说道:

“你工作都这么多年,什么时候才能给我们年终奖花花?

别动不动就辞职,你以为自己有多大能耐啊?”

84岁上学的真实故事(25岁高考30岁寺庙义工)(4)

来源:unsplash

听了父亲这通话,我顿时心如死灰,锁在房里哭了一宿后,收拾行李就跑了,去到了一家寺庙做常住义工。

做出这个选择的理由很简单。

我没有收入,而寺庙能提供免费食宿和少量生活补贴,至少基本的生活能够得到保障。

寺庙的义工大都是中年女性,平日里都是闷声工作,也有几个年轻女孩,最小的不到23岁。

都市生活贫乏的“平等”,在寺庙非常充盈。

大家来自五湖四海,年龄有大有小,学历有高有低,生活背景也大相径庭。

有像我这样从大城市裸辞的,有从大学退学的,有做生意失败的,也有农民。

但大家并不会在意彼此的过去,只是平等地学习佛法,听法师讲课。

84岁上学的真实故事(25岁高考30岁寺庙义工)(5)

来源:unsplash

我学会了弹古琴、打法器、唱赞、打坐,也会做一些宣传方面的工作,比如写稿、拍照、剪辑视频、做公众号和视频号。

我感觉,在寺庙整个人都格外地舒展,眉头也不再紧锁,感觉身心都得到了治愈。

“逆社会时钟”,其实一开始并非我的主动抉择。

而是,大机器运转的齿轮把我压榨得受不了,我为了活着,被迫做出的选择。

我后来逐渐明白,走出“社会时钟”绝不是对于问题的逃避,而是一种自我觉醒。

没有人能够规定我必须活成什么样子,遵循“社会时钟”活着也好,“逆社会时钟”也好,只要活得开心就好。

84岁上学的真实故事(25岁高考30岁寺庙义工)(6)

来源:unsplash

就像有人所说的:

没有走在所谓的‘正道’上,走到‘岔路’上的我们,


在社会面上的负面评价下,会下滑摆烂,进入自我攻击崩溃。


正因如此,我们一定要建立自我评价体系,不要被别人的评价牵着走。

45岁离婚读书:为了自己而活

昵称:豆瓣网友 @溦雨燕双飞

状态:减重30斤,出走海外备考大学

18年前,我从铁饭碗事业编裸辞回家带娃,过上了完全脱离职场,脱离社会的家庭主妇生活。

这些年来,我从心怀绮梦单纯美好的小女孩,变成了一名体重80kg、无业、失婚的绝望全职妈妈。

在刚离异的那些日子里,由于婚姻的失败,并且前夫一直拖欠赡养费,亲人感觉丢脸而冷脸疏离。

5年前,身心俱碎的我去到海外。

84岁上学的真实故事(25岁高考30岁寺庙义工)(7)

来源:unsplash

我像18岁成人投入社会一样,重新投入人生。

在举目无亲且语言不通的地方,开启未知的新冒险。

近三年,是我最艰难的三年。

因为恰逢疫情,我内外交困身心疲惫,甚至抑郁到反复去求助心理咨询,学习经文。

然而,读经和心理咨询都很难达到平复的心态。

我每天不想起床,因为睁开眼睛不知道能去干什么;


我也每天不想睡觉,因为第二天没有值得期盼的事情。

就这样摆烂了一阵子。

从去年七月开始,我尝试轻断食,辅助每天500多卡的运动。

通过一年的时间努力,我成功减肥30多斤,十几年前的裙子又能穿进去了。

也是从去年开始,我啃完了十几本心理学和正念疗愈书籍:

从被背叛到原生家庭创伤,到亲密关系诊断与修复。

84岁上学的真实故事(25岁高考30岁寺庙义工)(8)

来源:unsplash

我一年内考了八个证书:月嫂证、育婴师证、催乳师证、产康护理证等。

也正因此,我找到了在华人家庭做家政阿姨的工作,白天工作,晚上学习。

当下,我面对的困境是,日益临近的50岁,这对女人意味着可怕的更年期;

我的英语水平停留在初中水平,我需要克服,并且用三、四年时间读完专业。

学英语,学专业,读学位,找工作,应该是我未来五年我最大的挑战。

我已经没什么可失去了,所以不怕失去。

现在的我人到中年,家庭无法助力,也无人在背后支撑,全靠自己重新开始。

我会加倍努力,每一天都尽可能学有所获,每一天都真正为自己去活。

84岁上学的真实故事(25岁高考30岁寺庙义工)(9)

来源:unsplash

25岁高考:请不要审判我的人生

昵称:豆瓣网友 @阿雪

职业:无业

状态:23岁重启高考计划失败,目前在准备2023年高考

“我在成年后这七年当中没有做错过一件事——

但尚未康复的我还是不敢在别的组里谈及自己的惨淡人生。

社会真的太急了,急于厘清对错,急于审判他人。”

这是阿雪在豆瓣小组“逆社会时钟小组”写下的一段话,这或许是他成年后七年人生的注脚——

与抑郁症缠斗、21岁从大学退学、23岁重启高考计划失败、25岁再度重启高考……

84岁上学的真实故事(25岁高考30岁寺庙义工)(10)

来源:unsplash

以下是阿雪的个人自述:

一开始我是被迫离开“社会时钟”的。

21岁时,我抑郁症复发无力支撑学业,所以只能退学。

我从20岁开始系统吃抗抑郁药物。

当时的决定是从大学休学,老老实实地对付自己的心理问题。

在初期,我并没有“自我时钟”的概念,仅仅是逃避。

退学之后,我和父母的关系愈发紧张,他们不再主动关系我的心理治疗,我只能把所有生命力投入到互联网上。

B站上几位影视区up主,让我开始对从未关注过的电影产生兴趣。

在看了几部后,越发感到惊奇和兴奋,好像回到了对环保话题兴致盎然的高三时期。

84岁上学的真实故事(25岁高考30岁寺庙义工)(11)

来源:unsplash

当时,我确认自己对电影的喜爱已经达到非它不可的地步,于是我说服父母去报了一个艺考培训机构。

然而我再次输给了想当然。

我的抑郁症(此时已在吃抗躁郁症药物),早就把我巅峰时期的记忆力磨掉大半,背书这种事就像踩进火堆般折磨。

我的自信心至此流失殆尽,继而直接放弃高考。

这本身并不是无比沉重的打击,最直接的压力依然来自于规训。

当没有能力实现经济独立时,一切失败都会被旁人放大。

父母长辈长期传达的负面讯号给了自己消极的暗示,让我一度陷入完全的自卑、自厌、自弃中。

我25岁的身体里装着的,还是那个18岁的灵魂。

84岁上学的真实故事(25岁高考30岁寺庙义工)(12)

来源:unsplash

“社会时钟”,它反映的是一个年龄段“最多人在做什么”,而非“对我来说做什么最合适”。

我因为抑郁症和它的后续影响,已经滞后于“社会时钟”好几年。

从形式上说“打卡”不如别人打得满,但我不认为自己没有收获任何别人通过“打卡”收获的东西。

我愿意拥抱自己在人群中的普通,但我不愿意接受自己的生活是一潭死水。

我的时间不能浪费,重走来时路大概就是最好的选择。

所以,时隔两年,也就是2023年,将重启自己的艺考和高考。

84岁上学的真实故事(25岁高考30岁寺庙义工)(13)

来源:unsplash

写在最后

一位61岁的长者曾告诉我,他在60载人生中,真切地见过4场死亡。

这4场死亡,分别来自他的父母,与他的岳父母。

他说,在这4场死亡中,每位老人走时的状态都不一样。

有人痛苦到无法言语;


有人对人生走到时间尽头充满遗憾;


有人对下一刻即将来临的死亡恐惧万分;


离世时最坦然平和的,是他的岳母——

她是四位老人中,活得最潇洒、最精彩的那一个。

在她离开人世的那一刻,对世界已经没有任何眷恋,

因为所有想体验过的生活,她都体验过了。

然而,我们作为人类生存于世,就必须要获得社会群体的接纳,以此确保自身安全,并攫取生存资源。

而若被社会群体拒绝,我们的生存便会受到威胁。

84岁上学的真实故事(25岁高考30岁寺庙义工)(14)

来源:unsplash

因此,作为一种适应策略,我们的大脑进化出了与其他群体成员比较的能力,以保护我们不被“甩在后面”(Harris 2007)。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每个人在努力在活成社会社会所“定义的样子”,错过了很多人生体验。

然而,任何人都可能在某个时刻,偏离“社会时钟”(Neugarten 1976)。

但偏离“社会时钟”并不等于失败。

人生从来没有所谓的“正确或错误的时刻”。

25岁开始重启高考,30岁裸辞当寺庙义工,45岁离婚备考大学……

只要我们能够想明白人生的路如何走,按照自己的节奏生活,不留下遗憾就好。

作者:皮不露

图源:unsplash

首发:壹点灵心理

专注心理成长,温暖而有力地爱着你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