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集团化办学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集团化办学催开优质教育之

集团化办学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集团化办学催开优质教育之“主动·有效”是真正进入课堂教与学的方式变革的攻坚问题。面对新的教学方式、新的学习工具、新的教学资源渠道等现代教育教学技术,教育集团进一步从思想上突围,从技术上突围,从过程上突围。为此,西宁市第七中学教育集团创新“双师共享课堂”模式,以求课程资源共享、课堂教学共生。同时,通过名师、名校“零距离”互动,使得集团化成员校的教师拓宽了视野,而且学到最前沿的教育理念,助推了教师队伍成长。两年多的时间,西宁市第七中学教育集团打破了三堵墙,重新配置了“四种资源”。如今,在集团校管理层的脑海里,不再是各守“一亩三分地”“我这个学校怎么样”,而是站在全局高度思考“我们集团”“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实现了办学境界与格局的提升,从带领“一路人马”的掌旗手成长为掌控“兵团作战”的指挥官。近一年来,西宁七中青年教师张富生赢得学生的喜爱,受到同事们的好评,得到受援学校的肯定。“这一切对于我来说,真是莫大的安慰。而我自

集团化办学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集团化办学催开优质教育之(1)

西宁市第七中学供图

“在2018年到2019年上半学期中,我成为西宁第七中学隆淑兰老师的徒弟。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我们一起学习、相互听课、评课,共同探讨、研究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断改进与完善自身的课堂教学方式,提高了自身的业务素养……”12月4日,西宁市第七中学校长朱永才走进湟源县和平乡中心学校,在谈及集团化办学的感受时,中心学校的谈贞老师感慨万千。

2017年,西宁市第七中学、西宁市胜利路小学、五四小学与湟源县和平乡、东峡乡中心学校结成集团化办学联盟校。在集团化办学中,西宁市第七中学教育集团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奉行“在共享中成就更好的自己”办学理念,一直致力于用共享思维打造一所没有围墙的学校,以共享教育推动成员校的改革与发展——集中精力专注文化融合、教师交流、课程共享、教研同步、活动共建等“软件”的质量升级,在联盟中相互促进,共同提升,有利于形成“美美与共,各美其美”的集团制度文化,有力推进了区域教育的优质均衡。同时,集团化成员校将共享的核心立足于成人成己的全面发展上,让成员校的每一个孩子在共享中体验生命的自由和幸福。

“这两年,西宁七中给我们和平中心学校、东峡中心学校的发展投入了900多万。在集团化办学中,在‘兼容并包 文化再造’的双重驱动下,我们的学校取得了不可思议的美丽‘蜕变’,成为当地百姓口口相传的好学校。今年,我们还被评为全国先进学校,我本人也有幸走进北京,受到的接见……”和平乡中心学校校长胡水民激动地说。

近一年来,西宁七中青年教师张富生赢得学生的喜爱,受到同事们的好评,得到受援学校的肯定。“这一切对于我来说,真是莫大的安慰。而我自己也在支教的路上也得到了升华,无论是在思想上、业务上可以说是受益匪浅。我敬佩和平乡中心学校老师们忘我的奉献精神,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他们是我学习的榜样……”张富生感慨地说。

正是因为在教育集团开展“青蓝工程传帮带”,才有他们共同的成长。事实上,西宁市第七中学教育集团实行干部教师深入融合,其中一个发力点便是“青蓝工程传帮带”,即在每学年的青蓝工程活动中,西宁市第七中学、西宁市五四小学、胜利路小学根据各成员学校教师的实际需求,由总校委派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研组长等担任青蓝工程的指导人,定期对结对教师进行备课、课件制作、课堂教学、家校沟通等全方位的交流指导,并且实施教研一体化。这一举措搭建了集团校教师交流互动学习交流的平台,发挥了骨干教师的模范带动作用,有力地促进了青年教师的成长与发展。

为了打破集团校的资源墙、理念墙、思维墙这“三堵墙”,西宁市第七中学教育集团构建了兄弟 师徒关系,以及配置了物尽其用(场馆的充分利用)、人尽其才(人才的超前培养)、地尽其利(资源的充分共享)、人畅其流(教师的充分交流)这“四种资源”。

两年多的时间,西宁市第七中学教育集团打破了三堵墙,重新配置了“四种资源”。如今,在集团校管理层的脑海里,不再是各守“一亩三分地”“我这个学校怎么样”,而是站在全局高度思考“我们集团”“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实现了办学境界与格局的提升,从带领“一路人马”的掌旗手成长为掌控“兵团作战”的指挥官。

“主动·有效”是真正进入课堂教与学的方式变革的攻坚问题。面对新的教学方式、新的学习工具、新的教学资源渠道等现代教育教学技术,教育集团进一步从思想上突围,从技术上突围,从过程上突围。为此,西宁市第七中学教育集团创新“双师共享课堂”模式,以求课程资源共享、课堂教学共生。同时,通过名师、名校“零距离”互动,使得集团化成员校的教师拓宽了视野,而且学到最前沿的教育理念,助推了教师队伍成长。

值得一提的是,西宁市第七中学教育集团借助信息技术,收录示范性教学资源包上传到网络云盘,让“名师好课例 网络云技术”成为集团教研新平台。

在采访中朱永才说,“通过集团化办学,进行体制机制的创新,将优质教育资源进行重组、分配,盘活了资源,打破了校级壁垒,从而使优质教育资源始终能保持平衡。但对于集团化办学主体而言,只有提升管理效能,才能更好地提高资源分配能力。”

作者:王祥奎 来源:青海日报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