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温州市鹿城区教育集团林校长(读书会有请校长)

温州市鹿城区教育集团林校长(读书会有请校长)谈自身阅读:郑:这说明这几年对孩子阅读的推动还是有效果的,但也可以看出我们大人的阅读习惯甚至不如“00后”。青少年是阅读的黄金时间,记忆力好,我们成年人可能记忆力下降,但理解的深刻程度相比孩子有优势。我觉得我们成年人,特别是学校的管理者不要落后于孩子,一个月阅读1本书,这不是多难的任务。温州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郑建海(以下简称郑):两年前,温州市教育局倡议发起中小学“爱阅读”行动,已为中小学生、老师、校长、家长推荐了200余本好书,评选了30个“爱阅读”榜样教室 ,10位读书推广人物。我们希望“爱阅读”不只是解决中小学生的阅读问题,而是通过中小学生的阅读来引导家长加入阅读的行列,小手拉大手,从而进一步营造社会爱阅读的氛围。教育工作者本身更应该成为阅读的示范者。如果老师自己都不读书,谈何教书育人。在师德师风建设中,我曾建议我们的老师每月至少要读1本书;今年,我向校长推荐了10本书,包含了政

引子:暑假即将结束,暑假里校长们都在忙什么?忙学习!昨天下午,是温州市教育局直属学校(单位)领导干部读书会的分组讨论和阅读分享时间,分享“读书和我的教育理念”。苏霍姆林斯基说“要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为此,在中国教育的大背景下,温州市教育局将阅读作为改变教育生态的切入点,将阅读放在最基础的位置上加以观照,使教育回归本真。今天,本刊借这次读书会,和温州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郑建海聊聊关于阅读的那些事儿——

温州市鹿城区教育集团林校长(读书会有请校长)(1)

谈教师阅读:

教育工作者更应成为 阅读的示范者

温都记者王思宁(以下简称王):这次读书会为期三天,直属学校(单位)的领导干部230人加入了这次活动。我记得你曾在多个场合中强调,阅读的那束光不只去点亮孩子,更要点亮教育从业者自身。

温州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郑建海(以下简称郑):两年前,温州市教育局倡议发起中小学“爱阅读”行动,已为中小学生、老师、校长、家长推荐了200余本好书,评选了30个“爱阅读”榜样教室 ,10位读书推广人物。我们希望“爱阅读”不只是解决中小学生的阅读问题,而是通过中小学生的阅读来引导家长加入阅读的行列,小手拉大手,从而进一步营造社会爱阅读的氛围。

教育工作者本身更应该成为阅读的示范者。如果老师自己都不读书,谈何教书育人。在师德师风建设中,我曾建议我们的老师每月至少要读1本书;今年,我向校长推荐了10本书,包含了政治类、管理类、哲学类、教育类等。因为在前期的后备干部选拔调研中,我发现部分校长的知识结构还有点单一,对教育学等可能研究得比较多,但我认为是不够的,因为校长还是一个学校的管理者、领导者、组织者,应该具备多方面的综合素养,既要学习战术也要研究战略。在以后的工作中,跨界学习的要求会越来越高,有些问题不能靠单一的知识来解决,那么就要通过阅读开拓自己的视野。读书会邀请校长们参加,也正是基于这个出发点。

王:说到“小手拉大手”,我这里有组数字挺有意思。今年4月发布的《2015年度温州全民阅读情况报告》中,“12周岁以下的儿童年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14册,约是成年人纸质阅读量的3倍。”

郑:这说明这几年对孩子阅读的推动还是有效果的,但也可以看出我们大人的阅读习惯甚至不如“00后”。青少年是阅读的黄金时间,记忆力好,我们成年人可能记忆力下降,但理解的深刻程度相比孩子有优势。我觉得我们成年人,特别是学校的管理者不要落后于孩子,一个月阅读1本书,这不是多难的任务。

温州市鹿城区教育集团林校长(读书会有请校长)(2)

谈自身阅读:

我很庆幸自己年轻时就养成了阅读习惯

王:您平时工作应该很忙,如何挤出阅读时间?关于时间管理,有什么和我们分享的经验?

郑:我很庆幸自己青年时代就养成了阅读习惯。有了习惯,现在我并没有很刻意地去算时间或挤时间,一有闲我就读,特别是晚上安静时,平均我每天至少都会阅读一小时。我常说,在当今浮躁的社会,宁静是幸福的,而读书是最好的宁静方式。

当然,如果从小没有养成阅读习惯的,现在要想达到享受阅读的境界是有个过程的,关键还是看你能否坚持。像《如何阅读一本书》的作者就提到,一个人的身体会衰老,心智也会衰老。现在不少人很重视保持年轻的身体状态,会分配很多时间用来参加各种锻炼,即使这些锻炼一开始并不轻松,但后来坚持下来自然而然也成了习惯。其实心智也和肌肉一样要常运动,需要阅读去滋润才能保持思想的活力。

王:平时您喜欢读哪类书?最近在读的一本书是什么?

郑:读书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泛读,范围越广越好,“五谷杂粮”都涉及一点。像我平时就读得很杂,文学类的、管理类的,但最喜欢的还是哲学类。

最近我在读的是一本旧书《沉思录》,这本书其实我很多年前就读过了,但在不同的阶段,旧书重读的感悟却是不一样的。

另一种是精读,要根据工作需要或人生发展阶段的需要来选择书籍,以弥补知识结构方面的不足。

王:从环保局到教育局,很多人说这个管理领域的跨度挺大。据我所知您是师范学院中文系毕业,现在可以说是回归到教育领域。根据工作需要,听说教育领域的书您又涉猎不少,其中哪些书最让您受益?

郑:工作的变化,对我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那我必须要研读教育类的书籍,包括课程改革的专业书籍我也都要做些精读。让我受益的书还是挺多的,比如北京市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老师写的《学校转型》,因为现在经济社会在转型,教育也要转型才能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关于教育如何转型,李老师的书里就有很多新的理念。这次读书会,我们围绕“学校的科学规范管理”这个学习主题,特别邀请了该校党总支副书记张之俊来温分享他们学校是如何营造有利于学生成长的教育生态的。

温州市鹿城区教育集团林校长(读书会有请校长)(3)

谈阅读核心:

新媒体时代 要有精品阅读意识

王:眼下电子书、新媒体盛行,各类阅读大数据分析显示,近三年电子书的阅读都呈上升趋势。当下阅读媒介大幅度转变,您认为阅读者最应当把握的核心是什么?您平时电子阅读多,还是纸质阅读多?

郑:我个人比较习惯纸质阅读,读到好的地方喜欢划一划,写点感悟,但我也不排斥其它的阅读媒介,而且电子媒介未来还可能会呈进一步上升趋势。

但我认为,阅读媒介只是载体,不管怎么变,阅读的核心是不变的。首先要学会选择,电子书、纸质书都有很多鱼龙混杂的劣质出版物,我们要有精品阅读的意识,一定要读好书、有益的书。

其次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的方式,那么不管用什么媒介,你都会保持经常阅读的习惯。

第三就是处理好精读和泛读两种阅读的关系。适当的消遣类阅读也是需要的,比如读读小说什么的,但如果一整天都在刷朋友圈里的文章,那就会影响到我们的精读、深阅读。

第四,阅读时要学会思考,读书的过程中不能盲从书里的观点,要有批判的精神,这样才能更好地领悟作者的观点,读出智慧,并转化为自身的东西。

王:说到阅读新载体,由市教育局装备中心负责的温州市中小学云图书馆去年上线,这也是新媒体时代的大数据运用。

郑:互联网时代,我们要很好地将信息技术渗透到书香校园的建设中。书香校园不一定是每所学校都去建个大图书馆,很多资源是可以共享的,比如肯恩大学,它的图书馆并不大,但学生可以查阅美国一些大学图书馆的图书资源。我们希望通过温州市中小学云图书馆,中小学的老师和学生也能找到自己想要的资源、想读的书,目前已经有近千所学校的80多万学生可以通过这个平台查阅图书期刊等,平台可共享的图书容量已达2000余万册,其中近5万册电子图书可以直接在电脑上看。今年会对云图书馆进行升级并研发3.0版本,其运行走在全国前列。

王:今年我参加了两次市教研院组织的“爱阅读”项目的阅读沙龙,可以明显地感受到阅读推广正在慢慢去行政化去功利化。过去的阅读分享会,可能形式上更像工作报告会,而现在阅读的形式也越来越宽泛,比如真人图书馆、课本剧、朗诵会、电影沙龙、从书房到圈子的读书会等。像这样的校长读书会以后会成为工作中的常态吗?您对读书会还有哪些建议和期待?

郑:教育要去功利化,那么阅读的推广不管什么形式,更要去功利化。阅读形式的多样化有利于带动整个社会的阅读氛围,生活也一样,都一个模式了,这个社会就单一了。

“暑假校长读书会”会成为常态,年初我们会推荐若干本经典的共读书,暑期通过读书专题论坛,分享个人阅读的行与思,特别是围绕学校改革与发展中碰到的现实问题进行深入研讨。但读书会只是一个引导的形式,我更期待校长们读更多的书,把读书融入日常生活,每位校长都应该是一位自觉的阅读者,有情怀的文化人,通过自身的爱阅读行为影响全校师生乃至家长,让书香成为每所学校的精神底色。

温州都市报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