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日本人上大学穿和服,日本小学生毕业穿和服该不该遭批

日本人上大学穿和服,日本小学生毕业穿和服该不该遭批只不过,由于日本社会的固式发展模式,也造成了单一化的和服毕业季,一定程度上损害了校园文化的多样性。和服,终归是日本人无法拒绝的情感之物。小学生恋上和服,似乎也可以看成是日本民族文化的一种“甜蜜的烦恼”。令人不禁想,我们的校园文化中,民族因素何在?第一,日本仪式感教育已做到“从娃娃抓起”。和服本身无错,反而近年作为日本软文化的载体不断提高知名度。日本作为一个注重养成教育的国家,自幼儿园起便把各种养成式的言行植入孩子的内心。例如,若深入稍有些规模的幼儿园,幼师日复一日都会站在门口向数百名孩童不厌其烦地说“老师早上好,同学们早上好”。毕业季该怎么过,也早已成为仪式感教育的重要部分。同样,用足够的形式和内容为毕业留下满满回忆,无可厚非。何况,着和服被小学生在毕业季纷纷效仿,也是一种自觉的民族文化教育,或利大于弊。第二,动漫文化美的因素深刻影响日本年幼一代。日本是动漫大国,优秀动漫产品不胜枚举。俗话

◆《日本新华侨报》总编辑 蒋丰

日本人上大学穿和服,日本小学生毕业穿和服该不该遭批(1)

毕业是全世界学生共通的一段感情历程。有迎接新生活的欢笑,有依依惜别好友的不舍,也有告别昨日、整装再出发的雄心壮志。但都少不了一样东西-仪式感。3月,日本校园又即将迎来一个毕业季,其最大的仪式感莫过于和服。女孩华丽,男孩庄重,大和民族的文化尽显其中。

但日本今年毕业季多了些不和谐。随着小学毕业生之间掀起狂热的“和服风”,专家学者们开始挥剑相向,“与孩子年龄不符”、“助长攀比之心”、“难道不怕踩到摔倒吗”等批判之声呼之欲出。其实,早在2011年起,随着这样的小学生逐渐增多,不少地方政府和教委纷纷提醒要自觉调整。而近年,趋势却有增无减。

在日本人心目中,和服难道不是原本就应出现在正式场合吗?培养孩子的民族感有错吗?因此,有些学校也寸步不让,大呼“这口黑锅坚决不背”。到底,这是口黑锅,还是盘好菜?笔者认为,应该更客观地看待这种现象。

第一,日本仪式感教育已做到“从娃娃抓起”。和服本身无错,反而近年作为日本软文化的载体不断提高知名度。日本作为一个注重养成教育的国家,自幼儿园起便把各种养成式的言行植入孩子的内心。例如,若深入稍有些规模的幼儿园,幼师日复一日都会站在门口向数百名孩童不厌其烦地说“老师早上好,同学们早上好”。毕业季该怎么过,也早已成为仪式感教育的重要部分。同样,用足够的形式和内容为毕业留下满满回忆,无可厚非。何况,着和服被小学生在毕业季纷纷效仿,也是一种自觉的民族文化教育,或利大于弊。

第二,动漫文化美的因素深刻影响日本年幼一代。日本是动漫大国,优秀动漫产品不胜枚举。俗话说,艺术源于生活。日本的动漫人物和造型源于日常,更影响日常。近年,日本以和服少女为主题的动漫作品层出不穷,在学生当中受众面极广,引发和服模仿热。日本经产省和服振兴研究会调查表明,20岁至30岁、30岁至40岁两个年龄层中对和服持有浓厚兴趣的均超过70%。其重要原因之一在于无处不在的和服少女动漫。小学生爱和服,更多是爱美之心,不应过度解读。

第三,教育产业成为拉动内需的主力军之一。在海外,日本的教育产品、学习产品备受青睐。同样,抓住孩子的心就能撬开父母的钱袋子也促成了日本产业新的增长点。从文具到衣装,学生日益成为带动日本消费产业重振士气的重要群体。同时,战后日本社会加快向西方学习借鉴,在服装观念上西化趋势明显,和服更多成了“奢侈品”代名词。与此相对,作为民族传统的和服业一直憋着一口气,力争翻身,作为教育产业链的一部分,加快开拓和服在校园的消费市场。随着网络物流日益发达和网上和服教程、知识增强传播,和服开始成为小学生耳濡目染的“平民化”商品。加之二手市场的发达,有时几千日元即可过足“和服瘾”。

只不过,由于日本社会的固式发展模式,也造成了单一化的和服毕业季,一定程度上损害了校园文化的多样性。和服,终归是日本人无法拒绝的情感之物。小学生恋上和服,似乎也可以看成是日本民族文化的一种“甜蜜的烦恼”。令人不禁想,我们的校园文化中,民族因素何在?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