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所有的痛苦根源:家长什么的都去死吧
家长所有的痛苦根源:家长什么的都去死吧亲情是世界上唯一能永恒的情感。爱情会变质,友情会褪色,唯有亲情纯朴厚重,与生俱来,并与生命同在。孩子和家长的关系从来都是“与生俱来,天长地久”的,可这种“天长地久”有着个中滋味,唯有孩子方能冷暖自知:有时意味着穿着一件永远遮风挡雨的铠甲,有时却意味着住进一间无处可逃的牢狱。天长地久,反而成为嘲讽家长和孩子之间彼此依赖与疼爱的年轮……现在家里个个孩子都是“宝”,动不动就揍的情况估计会比较鲜见了。但在家庭生活中我们有没有做到最基本的民主呢?比方说涉及孩子利益的事情家长有没有征求过孩子的意见?当家庭内部出现争执的时候有没有采用民主的办法来解决问题——我们看到的是,很多家长虽然不再“动手”,却仍旧习惯于用简单粗暴的办法解决与孩子之间的分歧,然后,以“都是为了你好”的名义来绑架孩子做出“正确”的决定。因此,才会出现间接助力了怨气戾气冲天的“父母皆祸害”小组的存在,这些家长明显需要在“父母课堂”反思下
作者:父母课堂/荀营
在百度贴吧看到一篇热帖,内容是这样的:
你们除了欺骗、殴打、辱骂、偷看,还会做些什么!动不动就逼迫我们,恶心死了。别说什么“你都是为我好”!还什么“还敢顶嘴”“你再说一遍”“是不是又欠揍了”,家长都去死吧,除了少数真的对我们好的家长。
而标题就是「家长什么的都去死吧」这位家长或许不善跟孩子沟通,但是肯定是爱孩子的。可究竟什么原因会造成孩子这样的反应呢?
接下来,我要告诉各位宝爸宝妈的是,这种现象并不罕见! 豆瓣小组【父母皆祸害】(性质为网络论坛),「孩子们」更是大张旗鼓的把蓄意发泄摆上台面,结伴吐槽自己成长过往种种的坎坷……
这一幕幕,我想无论哪位妈妈看到心头都会为之一颤!
在传统的中国式家庭里家长就是家里的皇帝。他们说一不二,强行决定孩子应该怎么样不能怎么样。
现在家里个个孩子都是“宝”,动不动就揍的情况估计会比较鲜见了。但在家庭生活中我们有没有做到最基本的民主呢?比方说涉及孩子利益的事情家长有没有征求过孩子的意见?当家庭内部出现争执的时候有没有采用民主的办法来解决问题——我们看到的是,很多家长虽然不再“动手”,却仍旧习惯于用简单粗暴的办法解决与孩子之间的分歧,然后,以“都是为了你好”的名义来绑架孩子做出“正确”的决定。因此,才会出现间接助力了怨气戾气冲天的“父母皆祸害”小组的存在,这些家长明显需要在“父母课堂”反思下自己了。
亲情是世界上唯一能永恒的情感。爱情会变质,友情会褪色,唯有亲情纯朴厚重,与生俱来,并与生命同在。孩子和家长的关系从来都是“与生俱来,天长地久”的,可这种“天长地久”有着个中滋味,唯有孩子方能冷暖自知:有时意味着穿着一件永远遮风挡雨的铠甲,有时却意味着住进一间无处可逃的牢狱。天长地久,反而成为嘲讽家长和孩子之间彼此依赖与疼爱的年轮……
比如说:
有 的父母偷看过孩子日记本,有的父母翻看过孩子的手机短信,更有甚者偷偷跟踪孩子,被孩子发现后,就跑出来抱怨:“我家孩子哪都好,也听话,就是独,啥事儿 也不跟大人讲。”假设孩子据理力争一两句,妈妈则会立刻摆出颇为伤心姿态,苦口婆心地说:“你这孩子还强嘴!我这么做为了谁,还不是为你好!“抱怨时,父 亲常常会摇头叹气:“我供他吃,供他穿,亲人搞得和陌生人一样。”看上去,仿佛隐私权被侵犯的不是在无尽监视恐惧中生活的孩子,而是这些父母。最后居然像 个受害者一样反过来质疑孩子对他们冷漠。
孩子叛逆在升级,父母大喊委屈,难道孩子和父母之间真的没有爱吗?不见得吧, 只是你错误的教育方式要埋单。为什么一些叛逆的孩子眼中父母对自己没有爱,我们绝不能单方面地怒斥「竖子不孝」,作为成人,更应在自身找找原因。
这个成人世界,充斥着功利目的、拜金主义等商业价值观的深度侵害、其举国产业化教育理念的不人性、过程的不快乐,使儿童产生逆反心理,其父母貌似为儿女好的 种种手段:扬鞭逼拼、做大做强、无度攀比、包办揉捏……实际上在肆无忌惮地在侵犯着孩子本应拥有的人权——隐私权,独立思考权,人格权。 比如,那句你常 说的话:“还不是为了你好,别人家孩子我操心这么多干吗……”正是证明你压根没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人来看待,所以孩子反驳你的时候,你会暴跳如雷……从 不顾及孩子的个体差异与心理感受,损及了人生成长的自然天性与规律,被判为“祸害”,又似乎并不冤。
追根溯源,现在很多宝爸宝妈都是这样蛮横环境中度过自己童年时代的,这使得现在的父母教育孩子时唯力量是瞻,谁强大就应该听谁的……这种纠结的、恨子不成龙的心态,作为“操心费力给孩子吃穿,竭尽全力为孩子成才”的父母大军中的一员,我深表理解,感同深受……
不过,如果你我都有无法诉之于人的委屈与痛苦,且容我们先想一想:为什么我的爱孩子不能懂,我们是否真的视孩子为“物”而不是有平等人格地位的人?
最 后,希望我们都能窥避父母的霸权逻辑,意识到孩子不是你的附属,更不只是你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而是和你一样活生生的平等的人。对于孩子的教育最好不要夹 杂偷看、辱骂等“绝对不平等”行为,尊重孩子的隐私,除非自己在其他方面发现一些蛛丝马迹,再商量着谁去跟孩子谈比较合适,怎么谈比较合适……
◆ ◆ ◆ ◆ ◆
爱孩子绝不能只是挂在嘴上的口号,而是要用心爱。不是每一个贝壳里都有珍珠,但珍珠一定出现在贝壳中,不是每一份爱都会得到回应,但得到回应的爱一定很用 心 !做一个用心的家长,陪伴孩子快乐成长的过程中,找到更好的自己。因为人生一世,送给自己最好的礼物是成长;而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榜样。
父母课堂(fumuketang)原创文章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深受爸爸妈妈们欢迎的育儿号,专注于0-8岁宝宝的成长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