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厦门教育专项整治,务实举措透出满满

厦门教育专项整治,务实举措透出满满全市教育大会不仅描绘了未来发展的蓝图,也指出了目前面临的困难,首当其冲是“有学上”和“上好学”的双重压力。想方设法扩容 新增改扩建多所公办校接下来,集美区将以贯彻全市教育大会精神为新起点,以“跳出集美看集美”的视野对标一流,进一步发挥优势、补齐短板,满足辖区百姓“有学上”“上好学”的需求。如何“有学上”?作为厦门市岛外人口最多、增长最快的行政区,近年来集美区不断增加教育供给。图为杏南中学后溪校区。(林志杰 摄)

厦门教育专项整治,务实举措透出满满(1)

集美始终把办好教育作为弘扬嘉庚精神、补足民生短板、提升城市品质的“头等大事”。(林志杰 摄)

厦门教育专项整治,务实举措透出满满(2)

灌口中心小学开设闽南童玩课堂。(林志杰 摄)。

台海网6月26日讯 据厦门日报报道 上周举行的全市教育大会可谓“干货满满”,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的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会上指出,要大力弘扬嘉庚精神,汇全市之智,举全市之力,推动教育破难题、补短板、强优势、上台阶。

作为嘉庚精神的发源地和跨岛发展的排头兵,集美区委区政府始终把办好教育作为弘扬嘉庚精神、补足民生短板、提升城市品质的“头等大事”,不断加大资源投入,去年入选福建省首批“教育强县(市、区)”。

接下来,集美区将以贯彻全市教育大会精神为新起点,以“跳出集美看集美”的视野对标一流,进一步发挥优势、补齐短板,满足辖区百姓“有学上”“上好学”的需求。

如何“有学上”?

厦门教育专项整治,务实举措透出满满(3)

作为厦门市岛外人口最多、增长最快的行政区,近年来集美区不断增加教育供给。图为杏南中学后溪校区。(林志杰 摄)

想方设法扩容 新增改扩建多所公办校

全市教育大会不仅描绘了未来发展的蓝图,也指出了目前面临的困难,首当其冲是“有学上”和“上好学”的双重压力。

作为厦门市岛外人口最多、增长最快的行政区,近年来,集美区在发展产业经济、加快城市建设的同时不断增加教育供给,连续多年成为全市新增学校、招考老师最多的地方。根据集美区政府工作报告,仅去年,集美区新开办的中小学、幼儿园就达11所之多,新增学位6780个。

为进一步缓解“入学难”,集美区还在想方设法“扩容”。集美区教育局介绍,今、明两年,集美区将投用多个新建、改扩建公办中小学项目,包括马銮湾新城蔡林小学项目、双岭小学扩建工程、集美新城亭北小学项目、集美新城白石小学项目、乐安中学改扩建项目、原后溪中学改建项目、集美新城侨英中学项目等。

创新机制盘活资源 引进国企办普惠教育

厦门教育专项整治,务实举措透出满满(4)

今年2月,集美首个国企普惠幼儿园敬贤幼儿园开园。 (本报记者 黄晓珍 摄)

面对用地瓶颈,集美不断想方设法创新模式,一方面想方设法新增公办园、校来满足民生需求;一方面在用地不足、短期内无法建设公办园、校的区域,则优先通过发展普惠教育来补短板,腾笼换凤、见缝插针增加教育供给。

在集美银江路旁,由旧厂房改造的幼儿园——敬贤幼儿园在今年2月正式开学,这也是集美区首个由区属国企集美教育公司开办的普惠性幼儿园,让家长以普惠的价格,获得与公办园相当的办学质量和师资。

集美积极改革创新,探索破解制约教育发展的障碍和发展瓶颈,成立国有性质的集美教育公司参与教育服务供给,既弥补了公办供地不足的难题,又弥补了普通民办机构以盈利为目的导致的教育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

以普惠幼儿园为探索,集美还将把经验复制到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等领域,形成百姓普惠受益、企业盘活资源、政府补齐短板的“多赢”。

为了更好地盘活资源、腾笼换凤,不久前,集美对全区空余工业厂房、办公空间进行调查摸底,初步摸排可以利用空余空间共126万平方米(含工业及办公)。今年秋季,位于后溪碧溪花园安置房的国企普惠园——碧溪幼儿园有望开园,它也是利用附近安置房的商业体改建的。

此外,集美区将通过进一步整治“无证园” 来提升民办幼儿园的质量,促进更多符合条件的民办园纳入定级评估范畴,扩大普惠园比例。

如何“上好学”?

加快“名校跨岛” 拓宽多元化办学

厦门教育专项整治,务实举措透出满满(5)

集美小学开设了嘉庚文化研学精品课程。 (蔡敦农 摄)

不仅要“有学上”,还要“上好学”。为进一步破解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等问题,今年,集美区把所有农村完小都升格为区教育局直属校,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学质量。

全市教育大会提出要加快实施“名校跨岛”。在努力“自我提升”的同时,集美区较早开始与名校合作,促进灌口小学、灌口中学分别与厦门实验小学、厦门一中“高位嫁接”, 成功“牵线”让园博学校与厦门五缘实验学校、西亭学校与厦门外国语学校、北京中科院幼儿园与诚毅幼儿园实现合作办学,“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提升集美教育的层次和水平。

在集美新城核心区,紧邻海翔大道和软件园三期的亭北中学正在加快建设,项目作为厦门外国语学校集美校区,即将成为厦门市“名校跨岛”、向岛外输出优质教育资源的样板。项目含初中部和高中部,其中,初中部建设规模为60班,高中部建设规模为60班。

全市教育大会进一步鼓励多元化办学,“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举办高端特色优质的国际化民办中小学和幼儿园”。引入社会资源办学、满足不同层次需求,集美已经行动起来。

在马銮湾新城集美片区,由集美区招商引进的高端民办校——厦门华锐双语学校已开始施工。项目由中锐教育集团投资兴办,定位为从幼儿园到高中15年一贯制的高端民办学校。项目建成后,将提升集美乃至厦门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

依托“聚贤集美” 柔性引进高端人才

一流的教育需要一流的人才。今年,集美区将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机制,同时依托辖区高校密集的优势,打造高质量的教师队伍,为“上好学”奠定基础。

近年来,集美区依托“聚贤集美”人才计划实施“柔性引才”,广泛聘请市内外的高层次教育人才来集美讲学、教研和带教。2015年-2018年,集美区共柔性引进高层次教育人才13人,为辖区学校的教育教学、课程改革、教学研究、教育科研、质量监控和师资培训提供指导。

作为集美区“柔性引进”的人才之一,南京师范大学教授、教育心理学专家乔建中经常到滨水学校给青年教师授课,通过传、帮、带,加速青年教师成长,培育教学骨干、学科带头人。

集美区还充分发挥名校长、名师工作室的引领作用,邀请厦门实验小学原校长尤颖超、厦门外国语学校附属小学原校长曾建胜等为集美教育出谋划策,促进集美区教育均衡发展、优质发展。

【项目点击】

这些新学校将于2020年前建成

●蔡林小学项目:位于马銮湾新城集美片区,建筑面积约2.6万平方米,规划办学规模48个班,建设学位数2160个。

●集美新城亭北小学项目:位于集美诚毅西路以西,诚毅北路以北,纵二路以东,横二西路以南,办学规模为60班完全小学,总建筑面积约为3.8万平方米,建设学位数2700个。

●集美新城白石小学项目:位于集美新城孙坂南路西侧、文竹路西北侧,办学规模为48个班,建设学位数2160个。

●集美新城侨英中学项目:位于集美新城,东邻规划博闻路,南邻杏林湾路,西邻规划博礼路,北邻规划文琴路。侨英中学定位为公办普通初中,规划办学规模36个班,建设学位数1800个。

【亮点】

职业教育

立足六大产业链群

加快职业教育“产教融合”

厦门教育专项整治,务实举措透出满满(6)

集美职业技术学校加快“产教融合”。(唐光峰 摄)

瞄准千亿产业链,厦门市正在加快推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建设一批高水平高质量的职业院校。集美区既是工业区、新城区又是文教区,目前正在加快深化“产城学人”融合,通过优质职业教育实现人才的造血功能,为集美区六大产业链群的发展壮大注入动能。

目前集美共有职业学校7所,其中,集美职业技术学校是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是集美区重点打造的职业教育品牌。近三年,集美区政府共投入2.13亿元促进集美职业技术学校加快“产教融合”。集美职业技术学校通过导入ISO14000质量管理体系、全面推行“7S”管理模式等,把教学环境打造成“仿真”生产车间,实现“学做教”同步。学校主动对接金龙客车、厦工股份等重点产业链企业,开展实训基地共建。

落户集美新城的软件园三期带来大量的人才需求,为集美的产业及高校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未来,集美区将按照全市教育大会要求,依托集美大学、华侨大学、厦门理工学院、厦门软件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资源,以及落户集美的教育部“蓝火计划”中国高校(厦门)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加快打造软件信息、互联网产教融合区。

厦门教育专项整治,务实举措透出满满(7)

图为集美区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效果图。

研学教育

撬动素质教育

打造“中国南方研学之都”

教育不仅仅局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它涉及方方面面,是一个综合性的长期过程。2016年底,教育部、国家旅游局等11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研学”成为素质教育的新内容和新方式。

作为百年学村、著名侨乡、对台交流前沿,集美把发展研学作为完善全方位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着力打造“中国南方研学之都”。

在不久前落幕的海峡论坛“两岸一家亲 从小心连心”研学体验营活动中,来自集美的100多名学生与台湾小朋友同吃同住同玩,营员们乘坐集美特有的“铛铛车”,走近嘉庚纪念馆、集美大社、灵玲国际马戏城、诚毅科技探索中心、厦门老院子景区、华侨大学、市图书馆集美分馆、集美新城等地开展研学,一起度过了充实的4天时间。

整合学村旅游资源和教育资源,集美不断提升完善“研学旅行”品牌、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工作,截至去年底,集美区共组织开展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活动118场,打造了全市中小学生嘉庚精神宣传月“南风微薰”研学旅行活动、“博物观奇妙物语”“勇者的征途”“嘉庚精神 薪火相传”等多个研学旅行精品课程。此外,各校还结合各自的校园文化打磨研发符合学生需求的研学精品课程,比如上塘中学的户外拓展研学精品课程,曾营小学的工业研学精品课程、集美小学的嘉庚文化研学精品课程等。

为了给孩子们开展研学创造更好的条件,在灌口镇田头村,建筑面积超过4万平方米的集美区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项目正在加快建设。项目包含科技文化馆、综合体育馆、教学实践楼、综合实验楼、宿舍楼、食堂及户外实践区,建成后可容纳1200人同时入住。该项目预计在2021年投入使用。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