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部编版语文三单元测试卷,小学语文部编版四年级第三单元提升练习
四年级部编版语文三单元测试卷,小学语文部编版四年级第三单元提升练习2.找出句子中的错别字,然后在括号里改正。(2分) (3)妈妈把桑叶jūn yún( )地pū( )在了簸箕里。1.读句子,根据拼音写字词。(11分) (1)这所新学校的cāo chǎng( )的xuǎn zhǐ( )十分讲究,不但要宽阔以满足学生需求,而且还要具有开放性。 (2)这座shān fēng( )从cè miàn( )看像一位老人望着远方。
第三单元提升练习
一、字词游乐园。(20分)
1.读句子,根据拼音写字词。(11分)
(1)这所新学校的cāo chǎng( )的xuǎn zhǐ( )十分讲究,不但要宽阔以满足学生需求,而且还要具有开放性。
(2)这座shān fēng( )从cè miàn( )看像一位老人望着远方。
(3)妈妈把桑叶jūn yún( )地pū( )在了簸箕里。
2.找出句子中的错别字,然后在括号里改正。(2分)
要是你的手指不废一点儿劲,体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茎。( )( )
3.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2分)
缘:①缘故;②因为;③缘分。
(1)只缘身在此山中。 ( )
(2)他无缘无故地旷课。 ( )
4.选词填空。(2分)
牢固 坚固
(1)爬山虎的脚巴在墙上相当( )。
(2)( )的城堡使敌人无法进攻。
5.看图写词语。(3分)
这幅图描绘的是庐山美景,看到这幅图,你想到了哪些含有“山”字的四字词语?请试着写出三个: 、
、 。如果让你用四字词语形容一下图中的庐山,你会选择哪些?请试着写出三个: 、 、 。
二、句子加工厂。(10分)
1.请根据解释写诗句。(4分)
(1)横着看是(连绵起伏)的山岭,从侧面看成了山峰。远看、近看、俯看、仰望景象各不相同。
(2)说句公道话,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
2.照样子补充句子。(2分)
如果你看到爬山虎那细小的脚,你就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如果你看到 ,你就会想起 。
3.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缩句)(2分)
4.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仿写拟人句)(2分)
三、课文直通车。(13分)
1.《题西林壁》的作者是宋代诗人 。这首诗前两句写了诗人从 、
不同的角度,处在 、 、 、 不同位置观看______的感觉。这首诗中“ , ”两句,说明了“当局者迷”这个道理。学了这首诗,我得到的启发是
。
2.《暮江吟》为我们描述了两幅自然界的画面,一幅是 ,另一幅是 。
四、口语交流台。(5分)
做完作业的小强在看电视,妈妈让他离电视远点,可他说,离近了看才好看。
- 1.请你劝说小强,让他听妈妈的话。(3分)
- 2.该怎样保护视力?提出两点保护视力的建议。(2分)
五、课内阅读。(11分)
爬山虎的脚( )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 )成小圆片,( )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 )一把,使它紧( )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 )。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1.根据课文内容,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动词。(3分)
2.这一段主要围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写的。(2分)
3.爬山虎的脚指的是__________。(2分)
4.作者写爬山虎的脚“一脚一脚地往上爬”,“一脚一脚”换成“一步一步”行吗?为什么?(4分)
六、课外阅读。(11分)
蜜蜂
初春,家里来了一窝蜜蜂,它们钻进谷仓里安家,妈妈高兴得不得了。因为在农村,有蜜蜂来是预示着这一年全家人将过得甜甜蜜蜜。我天天观察它们,也渐渐了解了它们。
蜜蜂非常聪明,它们会建造巧夺天工的蜂巢。奇特的蜂巢是由许多个六棱柱形的蜂房组合而成的。数学家经过仔细计算得出:使用同样的原材料,六棱柱具有最大的体积,从而可贮藏更多的蜂蜜,十分符合几何学原理和省工节材的建筑原则。小小的蜜蜂真可以算是自然界中卓越的建筑大师呀!
蜜蜂很勤劳。采蜜是它们的主要工作。桃花、稻花、月季花……只要有花的地方就有它们忙碌的身影。据说蜜蜂最远能够飞到离蜂巢14千米外采蜜,真了不起。看到勤勤恳恳的它们,我怎能不深受感动呢?
蜜蜂体长虽然只有一到二厘米,但你可别小看它们,它们可都是英勇善战的勇士。有一回,一只大马峰想溜进蜂房搞破坏,被放哨的“卫兵”发现了。险情就是命令,许多小蜜蜂从巢里扑了出来。它们在入口处布了个蜂阵。只要马蜂飞过来,它们就同时扇动翅膀,并翘起尾部的武器。“嗡”的一声,马蜂只好向后撤。看到敌人还不肯离开,几只蜜蜂从阵里飞了起来,在敌人面前晃了一下,又落在阵里。接着又有几只飞了起来……就这样反反复复,马蜂一点便宜也没占到,只好灰溜溜地逃走了。为了守护家园,这些小精灵愿意付出一切,甚至是宝贵的生命。
听妈妈说,一窝蜜蜂一年可以为人们提供几十公斤蜜。如果你正在品尝这甜入心底的美味,请不要忘了这是由千千万万平凡而又勤劳的小蜜蜂酿造的。
1.文章重点介绍了蜜蜂的几个特点?分别是什么?(4分)
2.为什么说蜜蜂的巢是巧夺天工的?(3分)
3.为什么有蜜蜂来会预示着这一年全家人将过得甜甜蜜蜜呢?(4分)
七、习作。(30分)
植物王国里有无穷的奥秘,请选择一两种植物,仔细观察,认真研究,然后把你的发现、你的研究成果写下来。不少于400字。
参考答案:
一、1.(1)操场 选址 (2)山峰 侧面 (3)均匀 铺
2.“废”改为“费” “体”改为“休”
3.(1)② (2)① 4.(1)牢固 (2)坚固
5.示例:山峦起伏 绿水青山 崇山峻岭 连绵不断 蔚为壮观 高耸入云
二、1.(1)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2)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2.示例:秋天的落叶 在花丛中翻飞的蝴蝶
3.爬山虎爬。
4.示例:当清风吹来的时候,柳树跳起了柔美的舞蹈。
三、1.苏轼 正面 侧面 远 近 高 低 庐山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示例:对于复杂的事物,既要多方面观察,调查了解,又要亲身去体验,去分析
2.夕阳西沉、晚霞映江的绚丽景象 弯月初升,露珠晶莹的朦胧夜色
四、示例:1.小强,你看电视离得太近了,这样会对眼睛造成很大的伤害,会越来越近视的。妈妈的提醒也是为了你好,好好爱护自己的眼睛吧。
2.(1)避免长时间用眼,看书、写字或看电视、电脑30至40分钟要停下来休息。(2)坚持做眼保健操。
五、1.触 变 巴 拉 贴 爬 2.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 3.爬山虎茎上的卷须 4.不行。因为爬山虎并不像动物那样用脚交替着往上爬,而是长一只脚就巴住墙,越往高处爬,越要不断地长出新脚。
六、1.三个特点,分别是聪明、勤劳、英勇善战。
2.因为蜂巢是由许多个六棱柱形的蜂房组合而成的。数学家经过科学计算得出:使用同样的原材料,六棱柱具有最大的体积,从而可贮藏更多的蜂蜜,十分符合几何学原理和省工节材的建筑原则。
3.蜜蜂酿蜜,就像是在酿造生活,蜂蜜很甜,所以生活也会甜甜蜜蜜的。
七、提示:可以仔细观察一种植物,记录下它的特点、变化等,然后按顺序记录下自己的观察所得。
第三单元达标检测卷
一、基础训练营。(34分)
1.填写同音字。(6分)
mù yuán xì lín
日( ) ( )分 缝( ) 来( )
夜( ) ( )因 ( )曲 树( )
羡( ) ( )助 关( ) ( )居
2.用横线画出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6分)
习提( ) 刀峰( ) 浪废( )
站领( ) 钧匀( ) 选泽( )
3.看拼音写词语。(10分)
4.形近字组词。(3分)
5.选词填空。(6分)
继续 连续 陆续
(1)雌燕子在窝里产下了蛋,它们的邻居( )飞到窝边送去祝贺。
(2)不大一会儿,它又进去( )工作。我一连看了两个钟头,看得有些不耐烦了。
(3)我( )在花盆边观察了好几天,终于看到种子发芽了。
均匀 平均 匀称
(4)这姑娘身段( ),皮肤洁白细腻,淡妆浓抹都楚楚动人。
(5)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 ),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
(6)三个人分六个苹果,( )一人两个苹果。
6.按要求写句子。(3分)
(1)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蟋蟀钻到土底下干活。(扩句,至少两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雪花比梅花洁白些。梅花比雪花要香得多。(用关联词将两句话合并为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综合展示厅。(6分)
7.假如在这次观察日记评比中,你获得了一等奖,有人向你祝贺。请根据不同角色写出合适的祝贺语。
(1)爸爸妈妈会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同学会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师会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本直通车。(8分)
8.将句子补充完整。(4分)
(1)________________,把扇丢。
(2)八月里来雁门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可怜九月初三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假使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________________了。
9.在正确的说法后面打“√”,错误的说法后面打“×”。(4分)
(1)从“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这两句诗中,我知道了任何事物都有长处和短处。( )
(2)蟋蟀盖房子大多选择在春天,因为那时天气温暖。( )
(3)《蟋蟀的住宅》的作者是法国的法布尔。( )
(4)蟋蟀决不去碰门口那丛草,是因为它要让那丛草掩藏自己的住宅,使住宅不容易被发现。( )
四、阅读检测台(27分)
(一)题西林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默写《题西林壁》。(4分)
11.《题西林壁》是苏轼在游_______时题在__________墙壁上的一首诗。(2分)
12.本诗的诗人苏轼,字__________,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朝人,是“唐宋八大家”之一。(3分)
13.《题西林壁》这首诗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让我想起一句俗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二)松鼠(节选)
①松鼠不爱下水。有人说,松鼠横渡溪流的时候,用一块树皮当作船,用自己的尾巴当作帆和舵。松鼠不像山鼠那样,一到冬天就______ (蛰伏 潜伏)不动。它们是十分______(警觉 警惕)的,只要有人触动一下松鼠所在的大树,它们就从树上的窝里跑出来躲到树枝底下,或者逃到别的树上去。松鼠______(轻松 轻快)极了,总是小跳着前进,有时也连蹦带跑。它们的爪子是那样锐利,动作是那样敏捷,一棵很光滑的高树,一忽儿就爬上去了。松鼠的叫声很响亮,比黄鼠狼的叫声还要尖些。要是被惹恼了,它还会发出一种很不高兴的叫声。
②松鼠的窝通常搭在树枝分杈的地方,又干净又暖和。它们搭窝的时候,先搬些小木片,______(错乱 错杂)着放在一起,再用一些干苔藓编扎起来,然后把苔藓挤紧,踏平,使那建筑物足够宽敞,足够坚实。这样,它们可以带着儿女住在里面,既舒适又安全。窝口朝上,端端正正,很狭窄,勉强可以进出。窝口有一个圆锥形的盖,把整个窝遮蔽起来,下雨时雨水向四周流去,不会落在窝里。
③松鼠通常一胎生三四个。小松鼠的毛是灰褐色的,过了冬就换毛,新换的毛比脱落的毛颜色深些。它们用爪子和牙齿梳理全身的毛,身上总是光光溜溜、干干净净的。松鼠也是一种有用的小动物。它们的肉可以吃,尾毛可以制成画笔,皮可以制成皮衣。
14.在文中横线处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4分)
15.请分别指出①②两段文字说明的主要内容。(6分)
第①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②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③段的内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文中写松鼠的搭窝过程,运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找出语言标志。(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习作百花园(25分)
18.题目:我爱__________
要求:A.把题目补充完整。
B.选择一种事物,抓住特点写下来,并展开合理的想象。
参考答案:
一、1.暮 缘 隙 临
幕 原 戏 林
慕 援 系 邻
2.提 题 峰 锋 废 费 站 占 钧 均 泽 择
3.吟诗 输赢 住宅 专心 优良 卫生 占据 娇嫩 叶柄 谨慎
4.示例:
5.(1)陆续 (2)继续 (3)连续
(4)匀称 (5)均匀 (6)平均
6.(1)示例:一排排杨树在向我们招手。
(2)示例:聪明的蟋蟀飞快地钻到土底下干活。
(3)虽然雪花比梅花洁白些,但是梅花比雪花要香得多。
二、7.示例:(1)孩子,祝贺你!我们为你感到骄傲。
(2)××,祝贺你得了奖,我以后要向你学习,认真观察,好好学习。
(3)××,祝贺你,老师真替你感到高兴,希望你以后继续努力,更上一层楼。
三、8.(1)立了秋(2)雁儿脚上带霜来(3)露似真珠月似弓(4)伟大的工程
9.(1)√ (2)× (3)√ (4)√
四、(一)
10.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11.庐山 西林寺
12.子瞻 东坡居士 宋
13.想要对某个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二)14.蛰伏 警觉 轻快 错杂
15.第①段:横渡溪流的方法、警觉性高、动作敏捷、叫声特点。
第②段:窝址的选择、搭窝的方法、窝口的特点。
16.交代了松鼠的生理特征及实用价值。
17.时间顺序。“先……再……然后……”。
五、18.思路点拨:选择的事物可以是动物,也可以是植物。要分析事物的特点,可以是样子与众不同的地方,也可以是习性方面的特色。写时要展开想象,适当加点自己的感受或体会。 例文略。
第三单元达标测试卷
基础百花园(39分)
一、在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后面打“√”。(3分)
A.吟(yín)诗 缘(ruán)故 倾(qīng)斜 ( )
B.逊(sùn)色 挖掘(jué) 枯萎(wěi) ( )
C.蜗(wō)牛 住宅(zhái) 投降(xiánɡ) ( )
D.牢骚(sāo) 叶柄(bǐn) 慎(shèn)重 ( )
二、看拼音写词语。(10分)
1.确实是一件很的事情。
2.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没有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
3.我们小明舒服地躺在的草地上静静地享受阳光的温暖。
4.住的地方也要。
三、比一比,再组词。(8分)
四、读一读,用“√”标出括号里正确的字词。(8分)
1.一阵风(吹 拂 飘)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2.爬山虎的脚(挨 碰 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 抓 拉)住墙。
3.蟋蟀并不是挖掘技术的专家,它的工具是那样(虚弱 柔弱),所以人们对它的劳动成果感到(惊奇 奇特)。
4.蟋蟀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它常常(慎重 郑重 严重)地选择住址,一定要排水(优秀 优良),并且有(温和 温柔)的阳光。
五、句子练习。(10分)
1.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4分)
(1)( )你知道蟋蟀建筑住宅的工具是那样简单,你( )会大吃一惊。
(2)燕子窝的右上角( )留了一个洞口,( )燕子要从这里进它们的家。
2.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6分)
(1)修改病句:大多在临时的隐蔽所藏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改为反问句: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改为双重否定句:人们对蟋蟀的劳动成果感到惊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题训练营(16分)
六、下面诗文的作者是谁?选一选。(5分)
《暮江吟》 ( ) 《题西林壁》 ( ) 《雪梅》( )
《爬山虎的脚》 ( ) 《蟋蟀的住宅》 ( )
七、根据课本内容填空。(5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露似真珠月似弓。
2.横看成岭侧成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梅须逊雪三分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十场秋雨要穿棉。
5.八月暖,____________________,十月还有小阳春。
八、理解课文内容,选择正确的答案。(6分)
1.蟋蟀建造住宅选择住址十分慎重,它的要求有( )。(多项选择)
A.依山傍水 B.排水优良 C.鸟语花香 D.有温和的阳光
2.“我一连看了两个钟头,看得有些不耐烦了。”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A.“我”看蟋蟀的时间很长,渐渐失去了耐心,失去了兴趣。
B.从这句话可以看出“我”观察的时间很长,衬托出了蟋蟀非常勤劳。
3.“爬山虎的嫩叶,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 )
A.过渡句,承上启下 B.中心句,总结段意
读写展示台(45分)
九、课内阅读。(11分)
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爬山虎的嫩叶,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 ),没有( )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 )。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1.这段话选自《________________》。(1分)
2.在选段中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3分)
3.根据语境写出“嫩”的意思。(2分)
(1)嫩红:________________ (2) 嫩叶:________________
4.从这段话中我们了解到爬山虎的叶子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3分)
5.读选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说说作者是怎样观察事物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课外阅读。(9分)
稀奇古怪的植物
①大自然有许多稀奇古怪的植物。
②在非(洲 州)的安哥拉,长着一种四季(长 常)绿的梓柯树。如果你在树下点火抽烟,或者点燃篝火,树上便会喷(洒 酒)出大量的液汁,把火灭掉。所以,人们把它叫“灭火树”。原来,它的枝叶浓密,藏有许多馒头大的节苞。节苞上(蜜 密)布网眼小孔,一旦有火光闪耀,液汁就喷洒出来了。
③在菲律宾有一种出米的树,叫“西谷椰子树”。它的树干粗直,有三五层楼那么高。它活上一二十年,开过花后就会死去。人们在它没开花时将它砍倒,把茎里的淀粉刮出来,加工成像大米一样的颗粒,这叫“西谷米”。现在,我国南方也有这种树了。
④在热带地区,还有一种树,能生长出像面包一样的果实。每串果实有三四个,摘下来以后,放在火上烤烤,发出阵阵香味,吃起来酸里带甜,像面包的味道,所以,人们叫它“面包树”。一棵“面包树”,一年有九个月能结果。树枝、树干、树根上都会长出像足球一样大的果实。常常一批成熟了,另一批果实又结出来了。一棵“面包树”可以养活两个人。
⑤大自然是多么奇妙啊!
1.用“\”划去括号里用得不恰当的字。(2分)
2.将短文划分成三部分,在文中用“‖”标出,并归纳大意。(4分)
第一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篇短文是按怎样的结构写的?主要介绍了哪几种奇怪的树?它们各有什么特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一、快乐习作。(25分)
门前的小草,绿了又黄,黄了又绿,大自然的风景每天都是新的。春天的风,夏天的雨,秋天的云,冬天的雪……只要细心观察,你会发现,变化无时不有,无处不有。在你的生活中,你都看到、感受到了哪些变化?你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以“变化”为题,写一篇作文,题材不限,450字左右。
参考答案:
一、C.√
二、1.吟诗 费心
2.均匀 重叠 空隙 3.瞧见 操场
4.临时 选择 慎重
三、示例:
四、1.拂√ 2.触√ 巴√ 3.柔弱√ 惊奇√ 4.慎重√ 优良√ 温和√
五、1.(1)如果 就 (2)之所以 是因为
2.(1)别的昆虫大多在临时的隐蔽所藏身。
(2)难道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不是嫩红的吗?
(3)人们不能不对蟋蟀的劳动成果感到惊奇。
六、② ④ ① ⑤ ③
七、1.可怜九月初三夜 2.远近高低各不同
3.雪却输梅一段香 4.一场秋雨一场寒
5.九月温
八、1.BD2.B3.A
九、1.爬山虎的脚
2.均匀 重叠 空隙
3.(1)淡,浅。
(2)初生而柔弱,娇嫩,跟“老”相对。
4.新鲜 铺得均匀 茂密 5.仔细观察,连续观察。
十、1.
2.①‖②③④‖⑤
第一部分:概括介绍大自然有许多稀奇古怪的植物。
第二部分:具体介绍大自然中三种稀奇古怪的植物。
第三部分:赞叹大自然的奇妙。
3.这篇短文是按“总—分—总”的结构写的。主要介绍了梓柯树、“西谷椰子树”、“面包树”。它们的特点分别是:梓柯树树下一旦有火光闪耀,树上就会喷洒液汁,把树下的火灭掉;“西谷椰子树”茎里的淀粉能加工成大米一样的颗粒;“面包树”的果实能像面包一样养活人。
十一、思路点拨:写好本次作文,要善于在生活中挖掘素材,对生活中的事物进行对比观察,在观察中有所发现,有所感悟。写作时,事物的变化过程要详写,写出自己的亲身体会。 例文略。
第三单元主题训练卷
课文主题感悟(40分)
一、观察的角度。(15分)
1.苏轼在西林寺看庐山,从________看,山岭连绵起伏,从________看,山峰高高耸立,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看庐山,庐山呈现出各种不同的样子。从诗中我们知道了从不同的________去观察事物,就会对事物有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2.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服输。诗人卢钺对它们的评价是:梅须逊雪三分______________,雪却输梅一段________。作者是通过不同的感官的认识来评价的,前者是__________觉方面,后者是__________觉方面。
3.蟋蟀的住宅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丛草半掩着,那是住宅的________,旁边经过耙扫,收拾得很平坦的地方就是蟋蟀的________。屋子里很简朴,清洁、干燥,很卫生。介绍蟋蟀的住宅,作者的观察顺序是从________到________。
二、观察的方法。(16分)
1.根据句意选择正确的观察方法。(8分)
A.抓特点观察法 B.连续观察法 C.长期观察法 D.重点观察法
(1)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 )
(2)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 )
(3)屋子的内部没什么布置,但是墙壁很光滑。主人有的是时间,把粗糙的地方修理平整。大体上讲,住所是很简朴的,清洁、干燥,很卫生。( )
(4)不消说,它们的窝就应该是这样的——这就是家的大门啊!要不然,这对燕子可怎么进它们的家呢?闹了半天,我当初骂雄燕子懒,是冤枉它了。( )
2.最近,我运用了____________观察法观察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具体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分)
三、记录的方法。(9分)
联系情境,选择恰当的记录的方法。
A.表格记录法 B.文字描述法 C.图文结合法
1.老师将大蒜浸在水里放在讲台上,让同学们每天观察大蒜的变化。同学们准备好本子做记录,我认为采用( )是最合适的。
2.小明热衷于观察野外的动植物。这段时间,小明被树林里的一种奇怪的植物迷住了。他用手机定期拍下植物的变化情况。要想让他的好朋友对这种植物有更全面的了解,我建议小明用( )记录观察的过程。
3.科学老师在实验室做了个有趣的实验,同学们看得津津有味。为了放学回家后能把实验的过程详细地讲给爸爸妈妈听,我准备用( )记录下来,免得忘记了细节。
经典片段分析(17分)
四、课内阅读。
蟋蟀的住宅(节选)
蟋蟀盖房子大多是在十月,秋天初寒的时候。它用前足扒土,还用钳子搬掉较大的土块。它用强有力的后足踏地。后腿上有两排锯,用它将泥土推到后面,倾斜地铺(pū pù)开。
工作做得很快。蟋蟀钻(zuān zuàn)到土底下干(gàn gān)活,如果感到疲劳,它就在未完工的家门口休息一会儿,头朝(cháo zhāo)着外面,触须轻微地摆动。不大一会儿,它又进去继续工作。我一连看了两个钟头,看得有些不耐烦了。
住宅的重要部分快完成了。洞已经挖了有两寸深,够宽敞的了。余下的是长时间的整修,今天做一点儿,明天做一点儿。这个洞可以随天气的变冷和它身体的增长而加深加阔。即使在冬天,只要天气温和,太阳晒到它住宅的门口,还可以看见蟋蟀从里面不断地抛出泥土来。
1.给选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2分)
2.“它用前足扒土”中“扒”的读音、意思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bā,抓住可依附的东西 B.pá,用耙使东西聚拢
C.bā,刨开,挖 D.pá,扒窃
3.把下列短语补充完整。(3分)
( )地铺开 ( )地摆动 ( )地抛出
( )的土块 ( )的蟋蟀 ( )的住宅
4.我能在选文第一自然段中画出描写蟋蟀建造住宅的动作的词。从中我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5.我知道蟋蟀盖房子是在____季。它盖房子用的工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我觉得选文第一自然段作者是运用( )来观察蟋蟀盖房子的动作的。(A.抓特点观察法 B.连续观察法 C.重点观察法)(3分)
6.“我一连看了两个钟头,看得有些不耐烦了。”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题阅读拓展(18分)
五、课外阅读。
逗人喜爱的黄燕
我们家养了一只小黄燕,黄色的羽毛,黑而小的眼睛,尖尖的嘴。起初我对它并不在意,总觉得它有它的世界,我有我的天地。只是当爷爷奶奶给它喂食的时候,偶尔看它两眼,因为我有好多事要做,才懒得管它呢!
后来不知什么原因,爷爷奶奶总是叫我去给小黄燕喂食。开始我很是不耐烦,但经过一个多星期对小黄燕的喂养,我觉得在它身上好像多了些什么似的。不知不觉地,我开始注意它,观察它了。
小黄燕除了吃小米外,还特别爱吃菜叶,而且动作很敏捷,吃饱后,总是很悠闲地用它的小嘴梳理自己的羽毛。原来它也是那么爱整洁。我不由自主地看了一下自己的身上,觉得有些惭愧,怪不得家里人总是叫我注意个人卫生。我似乎明白了许多,开始爱我家的小黄燕了。
清晨,每当我醒来时,便听到它那时而短促、时而悠扬的鸣叫声,十分美妙动听。那叫声把我的思绪带到深山、带进树林、带上蓝天、带进白云,带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使我觉得心旷神怡,思绪万千,使我产生了拥抱大自然、了解大自然的强烈愿望。
是啊,要是我们能够随时注意观察和了解我们身边的事物,我们会得到很多知识和明白很多道理的,也会更加热爱生活。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4分)
偶然——( ) 内疚——( )
灵敏——( ) 希望——( )
2.读读文章最后一段,用“要是……会……也会……”写一句话。(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仔细阅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我”明白了什么呢?选一选。( )(3分)
A.爷爷奶奶让“我”喂养小黄燕,是让“我”学会照顾这个小动物。
B.小黄燕用自己的行动,让“我”学会了爱整洁。
C.小黄燕教“我”学会了做事要有耐心,不能急躁。
4.填空。(8分)
小作者对小黄燕的态度经历了从____________到注意它、________它的过程。通过观察,小作者觉得小黄燕________。小黄燕美妙动听的叫声,使小作者产生联想,从而得到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题写作训练(25分)
六、从下面的题目中选择你喜欢的一个写一篇文章。
1.题目:我喜爱的__________
可以选择我们熟悉的一种植物或在植物园里观察到的一种植物,把题目补充完整。注意观察要仔细,按一定的顺序描写,写出其特点。
2.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有的小朋友喜欢养蚕,有的喜欢喂养金鱼,还有的喜欢在家中养宠物。仔细观察自己最感兴趣的一种小动物,把自己看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题目自拟,不少于400字。
参考答案:
一、1.正面 侧面 远处 近处 高处 低处 角度
2.白 香 视 嗅
3.大门 平台 外部 内部
二、1.(1)B (2)D (3)A (4)C
2.示例:抓特点 我家的小金鱼——黑黑 非常机灵,动作很敏捷 只要我在水里放食物,反应最快,最先抢到食物的就是小金鱼——黑黑
三、1.A2.C3.B
四、1.pū√zuān√gàn√cháo√
2.C
3.倾斜 轻微 不断 较大 勤劳 宽敞
4.扒 搬 踏 推 铺 蟋蟀很勤劳,挖掘时的动作很协调
5.秋 它的前足、钳子和后足 C
6.从这句话中我体会到作者观察的时间很长,由作者的不耐烦可以看出蟋蟀很勤劳,建造房子很有耐心。
五、1.偶尔 惭愧 敏捷 愿望
2.示例:要是做到认真听讲,我们会学到很多知识,也会懂得很多道理。
3.B
4.懒得管它 观察 很可爱 要是我们能够随时注意观察和了解我们身边的事物,我们会得到很多知识和明白很多道理,也会更加热爱生活
六、例文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