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数100个学习心得,小学生如何研究大问题
奥数100个学习心得,小学生如何研究大问题研究小组的家长导师说:“从报告和视频中看到了学生严密的研究过程,学生在老师的支架指导下,实现了意识和能力的成长,说明我们项目研究真不是玩虚的”。在研究报告的撰写环节,老师也从结构、格式、学术语言规范等方面,给学生提供了小论文的样本,在写作过程中指导学生如何整理数据、归纳结论,学生完成初稿后,又指导学生理顺前后逻辑关系。校长熊佑平也参与其中,他亲自给每个班修改了一篇研究报告,作为范文让学生去对比分析,帮助学生理清课题内在的脉络,增强结论的说服力。小学生如何研究大问题?小学生如何研究大问题?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运用鱼骨图、思维导图,编制主题网,把大问题分解为一个个小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然后小组分工,分头实施。在项目实施环节,学生如何采取行动逐一解决问题呢?老师及时给学生提供了文献搜集、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的支架,除了讲解方法,展示样本,还提供了活动记录表格,使学生能有序地推进研究。
近日,百仕达小学第三场(五六年级)项目研究成果通过在线平台发布,历经一个多月的与伙伴共成长的、有技术赋能的第21届项目学习落下帷幕。
项目选题来自于生活
据介绍,百仕达小学本届项目学习中,各年级在学校课程框架之下,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或选择当前社会生活中的热点话题,或选择与自己生活紧密关联的课题开展研究。如一年级的课程主题是“生命与健康”,学生把新冠病毒作为研究对象,课题有《怎样打败新冠病毒小怪兽》;四年级的则是“科技与生活”,学生关注到了疫情防控中的科技运用,课题有《大规模核酸检测能阻止疫情传播吗?》《健康码能保健康吗?》
项目研究是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经由同伴合作与互动,把课堂与社会、学习与生活实实在在地联系起来。“有助于我对当下疫情的判断和理解,他们在感恩一线的医护、义工的同时,更有一个严谨的科学研究态度、求证的科学精神,更加相信科学是永恒的力量。”真实的学习情境最容易引发学生的主动学习热情,五年级李同学刚刚发布完本次的研究成果后,就已经憧憬下一次了: “希望下一次项目研究快点到来。”
小学生如何研究大问题?
小学生如何研究大问题?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运用鱼骨图、思维导图,编制主题网,把大问题分解为一个个小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然后小组分工,分头实施。
在项目实施环节,学生如何采取行动逐一解决问题呢?老师及时给学生提供了文献搜集、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的支架,除了讲解方法,展示样本,还提供了活动记录表格,使学生能有序地推进研究。
在研究报告的撰写环节,老师也从结构、格式、学术语言规范等方面,给学生提供了小论文的样本,在写作过程中指导学生如何整理数据、归纳结论,学生完成初稿后,又指导学生理顺前后逻辑关系。校长熊佑平也参与其中,他亲自给每个班修改了一篇研究报告,作为范文让学生去对比分析,帮助学生理清课题内在的脉络,增强结论的说服力。
研究小组的家长导师说:“从报告和视频中看到了学生严密的研究过程,学生在老师的支架指导下,实现了意识和能力的成长,说明我们项目研究真不是玩虚的”。
技术赋能让学生在研究中成长
随着日常信息技术能力提升,百仕达小学的学生使用问卷星、 word、媒体查找、论文数据库等早已经不在话下。在班级大队竞选展示、功能性习作等学科学习场景等训练,学生对PowerPoint、剪映等工具越来越熟悉。居家学习则让学生完全解锁了钉钉、腾讯会议等在线学习工具等功能;在五年级学生看来“Xmind既是一个工具,更是整个项目研究等根本思路载体之一”经过老师对核心逻辑的讲解,学生对思维导图的严密拆分能力日益提升。
以502班周长萱组的《医生职业幸福感研究》的问卷为例,这份问卷从真实场景出发,每个问题都有效探求了医护群体的真实感受和需求,200份回收问卷多数为医护从业者的有效答案,给项目结论提供了翔实的数据支撑。
除了这些硬核技能,学生在报告的“软文化技术”方面也有所提升。比如三年级学生借助“建议信”“倡议书”“感谢信”等等文体将研究过程的艰苦和成果的社会应用发挥到最大;二年级学生则手写手 绘,创作了海报、绘本、灾害预防和紧急避险手册,充满了童真童趣。 从结果来看,在这样的应用场景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明显增强了许多,独立学习的能力也得到提高。
家长参与度高助可视化展示不断改进
4月6-8日,该校的研究成果分三天在云端展示,孩子们体态大方、自信,镜头感十足,语言清晰流畅,逻辑结构清晰,视频语言高效,画面和语音完美搭配。分享收获时,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收获。项目研究云端发布会不仅吸引了家长,还吸引了不少校外人士观看,致力于项目研究的丽小安说:“直播我看了,体现了非常高的项目式学习的水准”。
云端发布会上,记录学生汇报的小视频并不是学生的项目任务,需要有协助能力的家长和老师来帮助各小组完成。在制作小视频前,校长熊佑平和杨懿老师编写了一套视频制作教程,从内容结构和画面技巧等方面进行了针对性指导。在小视频制作过程中,熊佑平不断提出意见和建议,老师和家长也不断沟通,力求精益求精。
从云端发布会来看,小视频基本都能全面呈现学生的研究过程和成果。而这背后就是家长和老师的巨大付出。一然妈妈是第一个完成小视频制作的,她说,从不会到会,自己也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紫轩妈妈是从未做过视频的上班族,“确实也没想过哪一天需要自己动手做视频”。但是为了让孩子的研究成果更为可视化,保存一段珍贵的影像资料,她白天忙于工作,晚上加班加点在B站学习如何制作,在不断尝试和修改中,花了整整8个多小时,制成 8 分钟的成品。
张女士两个孩子都在百仕达小学,她一人完成了两个小组的视频制作,她说:“经历了这一次视频制作,我对项目学习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以后指导孩子就更有数了。”胡女士一遍又一遍修改小视频,孩子的外公也对其点赞:“你这种做事的态度,对孩子来说就是榜样,也是一种激励孩子努力进取的精神……”
跟以往一样,所有的科任老师也参与进来,但是这一次更细致、更深入了。如五年级的科任老师从年级组备课时就开始参与,每个副班主认领两个组的指导任务,从选择课题、编制主题网,到撰写报告、制作小视频,全程陪同和跟进。吴珍老师说:“这次的反复打磨,让我对如何指导学生编制主题网、如何指导学生撰写并修改研究报告,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采写:南都记者 谢粤蕾